月份彙整: 2018 年 8 月

高雄「分齡挑戰 適能冒險」特色公園公聽會發言記錄

星期一代表了特公盟在高雄市議會的公聽會發言,發言的內容以特公盟提供的投影片為基礎,我在會議中進行詮釋,希望能夠順利把許多家長的聲音帶進高雄議會中;在台南我們還沒舉辦過這樣的公聽會,所以我把自己的發言做個記錄,希望有機會把同樣的理念帶進台南市議會中。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30c9d4f380f
高解析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WPtQUYRYI
高雄。愛樹人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twlovetree/videos/259601877973150/

以下為發言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代表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我們其實是一群家長關心孩子他的發展,然後想說在公園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很多的罐頭遊具,我們希望藉由今天的機會跟大家講一講我們看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我們基本上的題目就是我們希望未來的公園是這樣子,它是可以這樣子分齡挑戰、適能冒險,而不是像現在,其實你現在到所有的公園,大部分看到的其實遊具都長的差不多。

特公盟的組成,我們基本上就是一群關注兒童遊戲的爸爸媽媽,因為我們在遊樂場或生活裡面,慢慢發現說,這樣子的需求,一直帶小孩子去公園,然後發現小孩子的需求慢慢沒辦法滿足,然後在公園裡面跟其他的爸爸媽媽互相交流之後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顧慮,慢慢的組成這樣一個聯盟,然後聯盟的組成就慢慢的多元化,可能有各種心理師、景觀設計或者是在某些醫療領域的專業家長參與其中。

我們想說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其實會需要很多元的發展,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就是各種遊戲的方式,就像跳鑽、攀爬、溜滑、擺盪、旋轉、平衡,透過這些多元化的遊戲方式,我們才可以慢慢培養下面的這些能力,像發展動作、認知、社交、情緒、自主性,這些東西已經不是你在一般學校裡面容易去學習的東西,它需要靠一些外在的環境去刺激他。

外在環境我們會發現說,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其實越來越少這樣的環境,我們希望有機會去改變這樣一個趨勢。

孩子,其實你會發現說,他進入到遊戲場裡面,他大部分情況下是為了要去挑戰,而不是為了要去…,像就是把小孩子放在那邊,爸爸媽媽在旁邊滑手機,它不是這樣一個用意在,它是說小孩子有這一個需要,所以他才會進入到遊戲場裡頭。

我這邊播放一個影片

這是在台北市的天和公園,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溜滑梯,它這個溜滑梯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當你想要溜滑梯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爬過重重的障礙,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梯子,或一個簡單的塑膠設施,才可以上去,然後你會發現說它其實很有挑戰性,但是我的女兒三歲,三歲一樣在這裡玩得很開心。

你會發現這裡使用的溜滑梯金屬製的,它非常的快,從上面溜下來非常的快,但是因為他下來的時候是木頭的鋪面,所以並不會因為很快的關係然後就受傷。那你會發現這個小男孩非常的想要再玩一次。想要再玩一次這種衝動,其實對小孩子來講已經慢慢失去了,其實你如果去看那些以塑膠遊具為主的罐頭遊具裡面,它其實很難看到這樣子小孩玩下來之後一直想要再玩,大概是 4 歲以上的孩子就會開始對罐頭遊具感到無聊,所以說可能年齡層再高一點就會在遊具裡面做各種破壞的動作,比如說想辦法爬到遊具的最高點,就是一般狀況下不應該上去的,或者試著去敲打那一個塑膠遊具,讓它可以產生更大的挑戰性,但這種其實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當一個挑戰存在的時候,它其實是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勇氣跟健康快樂,其實這種東西有時候它很難用簡單的數字去衡量它;當孩子開始跟你講說遊具不好玩,就是你有時候可能要帶他去公園的時候他覺得不想去,因為去公園永遠玩的都是一樣的,即使你帶到這一個公園、帶到那一個公園,帶十幾個公園,你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小孩子一定不會感興趣。

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危機,就是在說目前的統計, 6-11 歲的孩子有 6 成以上他靠的是看電視來度過他的時間,那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我們的孩童裡面有 3 成他可能有潛在的精神疾病、有 3 成是過胖的狀況,然後最大的問題是有接近 5 成他其實是有近視的狀況,這種都是在慢慢的都市化之後,因為跟戶外環境的接觸越來越少的狀況下,它引發的一種文明病。

文明病在各國都會發生,那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各國怎麼做,他們做的方式就是他們增加戶外遊戲的一個樂趣,或者是說盡可能的安排戶外活動、安排更多的遊戲,讓孩子可以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大自然。我想說的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公園?因為公園是離我們家裡最近的,你如果在公園裡面不容易接觸到大自然,他其實平常可能爸爸媽媽在工作之餘你要帶他到更遠的地方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在公園裡面實現一些不同的遊戲設施或者是環境,對孩子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再來就是研究顯示,這是國際的研究,遊戲對於小孩子的一些特質的發展,情緒智商這些都會有幫助,這相對的就變成我們如何去照顧到孩子真實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實際上去高雄的各個公園,當然這裡只有舉四個,其實你可以看得到更多,可能上百個都是有可能的,你可以看得到,每一個遊具它大概只有簡單的差異,小孩子進入到這一個環境裡面,他的動作都是差不多的,這樣子會造成說,你說小孩子已經失去興趣,你又一直需要一個地方,其實它的衝突一直存在。

小孩子他其實在各種不同的年齡層會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我們目前的罐頭遊具它其實 3 歲以前的孩子還感到興趣,但是滿 3 歲以後就慢慢覺得說遊具的挑戰性已經不足了,我們會希望在接下來也許可以針對 3-5 歲或 6-12 歲, 6-12 歲大概是目前最缺乏的,因為很多人會顧慮到說遊戲場不應該太危險,但是其實就我們的想法會說,遊戲場的危險只要能夠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應該是要帶入更多的挑戰性。

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這是在瑞典的例子,映入眼簾的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它的不一樣,就是你剛剛看到那樣的罐頭遊具到現在看到瑞典這樣的一個狀況。這一個它是小孩子可以抓在上面旋轉,這樣的遊具其實在台灣完全看不到。我們台灣在早期其實有類似的遊具,它是用金屬製作,但是後來因為我們的國家安全規定越來越嚴格,造成這樣的遊具其實不太可能在台灣出現,那我們想問說,這真的是好事嗎?

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其實會有各種不同的遊具,滿足不同的肢體需求,像有剛剛提到那個香菇,除了可以抓在上面旋轉之外,他也可以躲到香菇裡面去,做一些躲迷藏的遊戲;這裡有一個溜滑梯,這個溜滑梯有 5.5 公尺高,這個其實在台灣就很難看得到,然後在右手邊就是有一些造型遊具,屬於各種年齡的。你會發現小孩子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可以做的肢體動作非常的多元,但是這種東西在台灣其實看不到。

這是在日本的公園,第一個特別不一樣的是,你看它的地板,它是泥土地,這東西在台灣簡直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怎麼可以把一個遊具放在泥土地上?但實際上在日本非常多的遊具,他們是安排在泥土地上,你用自然的鋪面,讓孩子在落地的時候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其實它那個衝擊只要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其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我們在台灣可能都過度保護,你現在看到幾乎都塑膠地墊。

塑膠地墊當然它安全,但是它衍生問題就是,它可能在高溫之後會有一些異味,以及它可能在破損的時候會有凹凸不平、容易跌倒。

同樣是一個組合遊具,它其實帶來的動作更多元,但在台灣,我們明明是同樣的組合遊具,我們卻永遠組合出差不多的東西;當然它不只是組合遊具,它應用現場可以使用的狀況帶入一些木頭做平衡,帶入一些攀爬的設施,這都可以運用在地的狀況。

回到台北天和公園,你會發現大家應該沒有在高雄會看過這麼多小孩子的遊樂場,這是在台北天和公園;大家也許會覺得說,在台北人多才會發生這種狀況,但實際上你可以試試看,在高雄只要有一個這樣特別的公園,它會產生一樣的結果。

這是我們在特公盟裡面,我們會陸續介紹不同的公園、不同的狀況,目前在天和公園的介紹裡面是觸及最多的人,也就是說,像天和公園這樣的一個遊戲場,其實在許多爸爸媽媽的眼中是非常特別、非常想去的,就是非常想帶孩子去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知道說需求在哪裡,但是我們如何去滿足需求?

一個好的遊戲場當然不會只是我們這些爸爸媽媽,當然我們會需要更多的專家去參與其中,我們基本上還是希望它符合法規,我們希望符合法規的基礎之上,你可以帶入更多的設計、可能帶入更多元的需求,而不是只為了把標案做好。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特色公園在製作的時候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很高的預算,模組化的遊具它只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全部都組裝好,可能只要 5-60 萬就全部都弄好,當然,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基本上會覺得一個好的遊樂場,它可能會有這幾個條件,第一個要腹地廣大,腹地廣大的原因在於說孩子可能在各種不同的遊戲設施之間在切換的時候,避免很多的衝突狀況發生。這其實有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在台北它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它的遊具跟遊具之間的空間留得很小,所以雖然它投入很高的預算,但是小孩子之間很容易發生衝突。但是在南部,我們是有非常非常大的腹地,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個很好的遊戲場讓小孩子去玩。

再來就是足夠的經費,就我們所知,目前大部分的公園都是採最低價標,最低價標的結果就是罐頭遊具,你如果有機會把它改成最有利標,你可以做更多溝通的時候,它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去改善。

再來就是我們會發現,目前在公園設施相關的討論裡面,大部份是工程或者建築相關的專業,很少去納入兒童發展的專業,以及我們家長有沒有機會參與其中,這東西其實在公共標案裡面比較少發生。

再來就是自然鋪面,自然鋪面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都市的孩子要接觸到泥土地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那你在公園裡面卻又給他一個塑膠鋪面,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衝突。

我們會有五個主要的訴求,我們希望一區至少有一個分齡的遊樂場,這種東西我們會覺得每一個家長都會有需求在。

再來就是增加預算跟設計,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園都是最低價標,有沒有機會讓更多的公園走最有利標。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懂兒童發展的專家或者是相關學者可以有機會參與討論,而不是只有討論建築的專業。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參與機會,讓在地的家長有機會發出聲音

再來就是多採用自然素材,自然素材你在採用的時候其實它的保護力就遠高於塑膠地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就是,你為了要裝那些塑膠地墊,你把原本的泥土地鋪上水泥變成硬鋪面,然後在鋪一個塑膠地墊,然後它原本的保護力已經消失了,你再補一層保護力,這其實有點很多餘的作法。

我們為什麼要現在站出來?我們已經有小孩子了,他已經正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希望盡可能在他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為他爭取更多,而不是說要去討論最理想的狀況,我們希望有一個最快、最立即的方式可以把孩子帶入一個比較多元的遊戲環境,而不是等到他長大再發現原來過去少了這些環境,讓他有一些文明病的發生。

後面問答過程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議

1. 剛剛提到設計統包的問題,但台北是把設計部份獨立統包,但是把剛剛提到的工作坊等共識凝聚過程交給設計得標廠商,在設計部份完成後再進行工程招標,實際運作其實還是有好處的

2. 關於意見的蒐集,除了工作坊的形式,希望能夠透過網路的方式,因為很多家長在平常日是無法參與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目前已經有高雄專區,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善加利用

3.管理跟維護,可以帶入更多的公民參與,運用現有的 1999 系統搭配在地公民組織,讓在地居民知道可以如何參與其中,而不是侷限在固定的時間,這樣一來或許可以帶入更多的參與

4. 針對共融的部份,我們支持應該要有一些共融設計進行比較完整的規劃,只是共融的考量點可能會有些跟特色公園衝突的地方,像是自然鋪面對於輪椅的動線就存在衝突,而且在預算部份共融設計會遠大於特色公園,希望能夠進一步討論共融與特色的比例,像是剛剛專家提到的,不一定要在每個公園都滿足所有需求,希望能共同討論出一個合理的比例

5. 符合國家標準其實只是讓摔下來不會摔死,並沒有保證摔下來不會受傷,但是民眾對於受傷情況的過度反應已經讓各種公共設施失去了原本設置的意義

台南需要更多的公立幼兒園,而不是私幼公共化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c78b73231d28

很幸運的,家裡老二排備取第 5 順位還有機會收到入學通知,兩個孩子都順利進入了公立幼兒園,接下來可以不用那麼傷腦筋了。

不過之前聊過,今年台南希望進入公立幼兒園的孩子,有 2211 位沒辦法如願,北區、中西區也有 427 個孩子在第一階段的抽籤跟我家老二一樣排在候補名單,以一班 30 個孩子來算,還需要 15 個班才有辦法全部納入。

* 台南市公立幼兒園新生入學概況 — 107學年度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37759e9a97f

為什麼要選擇公立幼兒園?第一個誘因就是經濟負擔較輕,我看到的收費單,這個學期收費 10216 元,過去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就超過 1 萬元了,這是很明顯的差異;其次,公立幼兒園因為需求遠大於供給,老師比較不會受制於個別家長調整課程進度或教學方式,孩子感受到的壓力相對私立幼兒園少很多,在學校學習就會變得開心,也就不會排斥上學,過去就讀私立幼兒園時孩子經常會有不想上學的念頭。

再來公立幼兒園提供給老師的待遇與環境都照規定來,一個班一定會有兩個固定的老師照顧 30 個孩子,偶爾遇到狀況也會有代課老師出現;而孩子過去就讀私立幼兒園時,一個班只會有一個固定的老師,另一個則是教保員,教保員因為福利待遇遠落後老師所以流動率高,加上不難發現偶爾出現的超收情況,老師又得承受各種來自家長的壓力,私立幼兒園的學習環境相對不穩定,孩子也會因此感受到壓力。

眼前中央政府希望推廣的兩個替代方式是私幼公共化與非營利幼兒園,私立幼兒園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習慣並不會因為政府政策而有太大改變,刻意設定費用上限只會排擠孩子的學習品質;而非營利幼兒園除了費用負擔還是比公幼高之外,因為設立條件門檻高,在市區就很難看到了,更別說是去當成一個選項思考。

眼前少子化問題已經造成人口負成長趨勢,台南在這個問題上相對於其他五都也是嚴重許多,關係到年輕人是否願意回到這個城市的嬰幼兒政策中,公立幼兒園會是最立即的需求,希望接下來有機會把家長的聲音帶進議會裡好好研議!

我收到的捐款,可以降低更多人的參政門檻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3cd8d5e4d9b7

感謝大家的捐款,目前收受政治獻金為 41799 ,離設定的目標 20 萬還需要 158201 ,還需要更多朋友的幫助!目前設定的 20 萬捐款目標,只會用來作為議員選舉登記的保證金,一旦有機會達成,我會在 8/31 前完成登記,然後繼續走完 9/1 後的 85 天競選過程,讓台南北區、中西區多一個選擇,一個貼近台南人需要的選擇。

而這 20 萬的保證金,如果有機會拿回來,連同每票 30 元的選舉補助款,這些錢不會有任何一塊成為我的私人財產;我會希望這筆錢成為一個基金,在未來的議員選舉中支持像我這樣沒有資源的候選人,透過公開、透明的制度在選前進行票選,這些候選人需要做的就是用力發表自己的政見,由你來共同決定接下來要把錢交給哪一個候選人,讓更多候選人不需要因為保證金門檻傷腦筋,專心為你我發聲,而不是成為金主的傀儡。

如果在 8/31 之前還是沒辦法跨過 20 萬門檻,我會試著跟開放文化基金會討論有沒有可能在基金會底下設置一個專案,運用我所募集來的資金去降低未來候選人的參政門檻;選擇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原因是它的組成有很多也是 g0v 零時政府的成員,我們都相信更開放、透明的文化能夠改變眼前政治的許多問題,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直到改變成真。

當收受的捐款超過 20 萬元,我才會實際動用捐款在其他地方,會優先將帳務問題交給專業會計師,看能否在選舉期間讓資金的收支更透明,提前公佈捐款收支明細;進一步的,我會希望針對自己提過的政見去做資料的研究與整理,正式僱用助理去補足不足的部份,讓政見可以更具體被呈現與討論,然後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會以開放資料、開放授權的方式公開,讓更多人檢驗與受惠。

網路的存在,讓資訊的傳遞成本已經低到不太需要考慮,我不會想要你捐出來的錢被用來掛看板、印製文宣,希望我們可以共同透過網路改變更多傳統政治的問題;我來自科技圈子,熟悉資訊技術與應用,我希望能夠在參選過程展現更多科技能夠帶來的新生活樣貌,然後帶著大家的期待,進入議會監督台南市政府,讓這些想法有機會一一實現。

科技為先,台南北中西從心開始,請支持能夠用科技改變台南的江明宗!

我所看到的時代力量

Medium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cd19508912c0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因為沒有續繳黨費,我已經不再具有時代力量黨員身份,也沒有入任何其他政黨,下一個會想要加入的政黨大概就像是德國海盜黨那樣子的政黨吧。

我是 2016 入黨的,主要是希望支持第三勢力,在 2017 進一步的成為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執行長,不過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就結束了這個身份, 2018 算是完全退出了時代力量。

我基本上是被逼著離開時代力量的,在一個小組會議裡,所有人指責我的各種不是,然後在我答應要離開後,告訴我會給我一份資遣證明,好讓我可以申請失業補助,然後就這樣草草的結束了短暫的旅程;我也的確拿了那份資遣證明,好好的領完了 6 個月的失業補助,這也算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會被逼退,最常提到的理由就是 “政治判斷” 四個字,也就是過去政治發展脈絡形成的一種慣例、價值與判斷方式,不過很可惜的,我在進入時代力量以前從來沒有對這個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關心、參與政治只是單純希望眼前看到那些政治的負面問題能夠因為實質的參與有些改變機會,對於整體環境改變的期待可能大過於時代力量自身存續與否的期待,然後就變得政治不正確了。

當然,如果套用在我身上的標準是整個政黨內部一視同仁,大概會有更多的人遭受同樣命運,不過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簡單的說,黨部資源有限,一個人把心思放在長期的經營,另一個則是聚焦在眼前選舉的成敗;前者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後者則是願意把所有時間投入選舉工作。然後,很自然的就是我被淘汰,釋出的資源投入在林易瑩身上,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唯一的一席當選機率最大化,我想這才是被逼退的主要原因。

成為一個候選人是不是就該放棄正常的生活?而放棄了正常生活的候選人一旦成為政治人物,這樣的政治人物還有辦法體會正常人的需求與期待嗎?我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離開的,現在回到一個無黨的身份試著參選,因為我還是覺得,眼前的政治需要的是更多真實的對話,而不是各種政治算計。

如果對比傳統的政黨,時代力量的確做了許多新的嘗試,也把很多機會與資源留給年輕人;只是眼前柯文哲採取的破壞式創新作法,讓組成相對年輕很多的時代力量反而顯得保守,各種時代力量對於傳統政治的批評,那些作用力也開始回到了自己身上。

三個月時間大概不會有什麼很深入的理解,選擇時代力量還是會比選擇其他傳統政黨更符合我的價值觀,只是現在我大概比較期待類似歐巴桑聯盟這樣子來自平凡身份的候選人有機會走進議會,因為正常人不會有什麼難以解釋的政治判斷。

可惜我是歐吉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