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工廠問題,執法會比立法重要

(照片由那盛拍攝)

6/27 工廠管理輔導法增修條文在立法院正式通過了,條文內容已經看到了許多批評,我對內容的變動其實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因為從 90 年開始出現的工廠管理輔導法,還沒有一次能夠有效讓農地工廠數量顯著減少,我期待的是這次法規變動後對應的作為有機會真的讓農地工廠問題畫出有效的停損點。

農地工廠數量 3.8 萬,有嘗試申請臨時登記的約 1 萬多件,實際取得約 7 千多家,遞件申請特定地區不到百家,真的順利合法化的屈指可數,違章工廠增加的速度還是遠大於合法化工廠,這些數據說明了現有法規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修法有其必要性,但修法後能否改善執行情況大概還是得觀望後續作為。

我曾經走到拆除農地工廠的現場,這個工廠還在蓋的過程中,但是現場已經有水有電,甚至旁邊已經蓋好的鄰居連門牌都有了,這不只顯示我們的法規存在著漏洞,更代表著這些漏洞被民間很高效率的整合運用,對應的政府部門收到通報的第一時間則是會花很長時間釐清責任歸屬,對比之下就像一盤散沙,自然很難有效遏止農地工廠數量的增長,如何讓政府有效率的運作,比起精美的法規可能更為重要。

過去清查農地工廠資訊一直被歸類為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地方政府大多沒有充裕的資源與人力進行各種工作,更別說來自各級民意代表的壓力,加上農地工廠對於地方稅收與就業機會等等效果大於既有農地耕作,在許多農地因為耕作不符成本休耕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誘因與能力去有效處理這個問題,這次修法要求中央與地方共同協作的部份是比較值得肯定的地方。

農地工廠的存在有許多歷史淵源,劃定停損點務實面對是必要的,期待質疑的聲音可以化為新法推動的力量,讓農地工廠問題真的有機會看到改變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