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kiang

政治工作排擠生活,就很難活的像個正常人

近來 #人選之人 戲劇的熱門,帶動了 #metoo 文章增加,這些故事很多都環繞著政治工作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數量之多讓人訝異;作為一個政治工作的參與者,我必須說這些攤在陽光下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選擇隱忍的受害者,她們的故事只會出現在夜深人靜的啜泣聲中。

很多政治工作參與者如同戲劇劇情一樣,認為自己的工作大於一切,因此排擠了情感與家庭,失去平衡後就是各種的衝突與矛盾;不過跟劇情不同的是,很多現實事件都激烈許多,個別情感破碎帶來的低潮造就了情慾的缺口,讓性騷擾、性侵害事件在政治圈層出不窮。

我在參選議員期間經常聽到人們對於我不夠認真的批評,但很少人能夠理解,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樣看起來不認真的狀態已經透支,有時孩子生病沒辦法好好照顧我都會自責不已;而那些願意犧牲一切換來勝選的政治人物,不自覺中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標準與家庭觀念,最終就是價值觀的錯亂,情感的背叛與行為的踰矩也就司空見慣,更甚者就是貪污舞弊等事件的溫床。

如同柯文哲批評過,台灣的選舉花太多錢、對社會帶來太多的擾動,這造就了台灣政治表裡不一的常態,深入其中常常會有空洞的感覺;但大部分人對於政治理解的淺碟,經常透過表象來投下選票,讓這個惡性循環持續不斷。要解決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路徑,我認為更多的開放與透明會是關鍵,期待最終我們的政治環境可以更貼近一般人的想像,相信你本來就應該相信的新台灣價值!

民眾黨台南黨部與志工的漸行漸遠

在民眾黨成立前許多志工就已經存在,環繞著對於 柯文哲 的支持集合成為力量,也就這些力量的存在讓民眾黨得以在第一次的政黨選舉中脫穎而出,進而有機會站穩國內第三大黨的腳步;在台南也是同樣的縮影,黨部在創立過程靠著許多志工出錢出力,包括我去年競選期間都受益於這些大家口中的柯粉們,只是這些長期參與的貢獻者在新的主委上任後跟黨部漸行漸遠。

新主委推翻了過去累積許久的共識,無論是對於財務透明的作法,或是各種活動舉辦的程序,工作分配環繞著個人偏好而不是開放式的討論,不僅讓許多長期支持民眾黨的志工選擇求去,朝令夕改的作法也惹怒了一些外部合作對象;眼前台南黨部的確有強烈的組織發展需求,但排除異己的作法讓黨部越做越小,資訊與分工都是新面孔在執行,經驗難以傳承的結果就是看著歷史一再重演。

台南黨部歷經三任主委的輪替,每次轉換都有許多結構性的改變,這種事情在傳統政黨的確司空見慣;但民眾黨環繞著柯文哲的理念,最大共識就是希望樹立制度去解決問題,只是新任主委對於制度的提議都是情緒性回應,認為大家在架空主委、找主委的麻煩,最後就是轉移話題當作沒有這回事。最近一次大型活動後,檢討會上主委開頭沒多久就離席去跑行程,副主委主持會議達成關於財務透明的共識,事後被主委否決,讓副主委選擇求去,不再參與黨部運作。

看著中部、北部的諸多黨部慢慢建立各種制度,相信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特例,只是現任主委對於這些典範都是視而不見,把權力集中在手上並且持續排除監管制度的建立,不透明所帶來的問題持續浮現。我不是喜歡公開抱怨內部狀況的習慣,只是看起來沒有太多選擇能夠解決可以預見的問題,在我也成為那個被排除的異己之前,還是再次公開轉達支持者的訴求, 『要法治,不要人治』!

民眾黨與時代力量有什麼不同

簡單說,民眾黨是民眾為先,而時代力量是理想為先;在民眾黨,我們尊重眼前政治的組成,期望在多方的共識中尋找前進的機會,而在時代力量則是設定一個理想門檻,要求眼前政治團體都必須跨過這個門檻才能獲得時代力量支持者的認可。

時代力量遇到的問題就是這個理想門檻越來越高,高到連原本黨內的夥伴都難以滿足而選擇離開,讓力量持續分散的結果就是離理想越來越遙遠;民眾黨有別於其他小黨發展路徑,從包容的出發點去試著結合更多力量,同時透過制度與程序去取代少數人的好惡,在既有的政治環境中持續樹立新的標準與典範,而且是社會主流能夠跟上的進步。

作為過去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執行長,以及現在民眾黨黨代表與台南北區主任,這反應了我對於政治認知的改變,從過去站在理想制高點去思考政治,到現在是尋求從既有政治環境找到能夠前進的機會;有些人認為我是機會主義者,我認為自己並沒有忘記參與政治的初衷,只是走了一圈後發現,很多政治理想在歐美等民主國家累積數十或上百年才達成,我們有生之年要用同樣標準看待台灣顯得有些不切實際,所以最終我希望民眾黨的路線能夠凝聚更多力量,具體推進台灣的改變,也希望這些改變在我們有生之年就可以發生。

過去我以為政治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經歷了許多不同的身份與事件,我現在認為政治也就是生活中模糊的地帶,順勢而為才有機會在多方立場中尋求進步共識,持續緩步前進會比站在高崗上等待追隨者更具有意義;至於糾結在對與錯的評論,我只能說,你說的都對 😉

企鵝妹台灣步行地圖初步上線

Jinnytty 企鵝妹 윰찌 是來自韓國的直播主,她從 4/23 開始以步行方式走訪台灣,計畫從宜蘭走到墾丁,過程都透過網路直播方式記錄;依據她的記錄與影片資料,我重新整理與組合成互動地圖,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到軌跡與對應的記錄影片。

我沒有追直播的習慣,只是覺得這個記錄很值得延伸,因為在過程中讓許多人看到了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美麗的風景以及欠缺友善步行環境的哀愁,希望她的行動可以帶來更多的反思與討論,讓台灣有機會改善我一直在強調的步行環境。

依據程式計算,她在 16 天的步行過程中已經走了超過 400 公里,期待她能夠順利達成目標;路過台南時,如果剛好是週末時間,我也會想要跟著走一段,希望不會進入 PTT 鄉民的噁男排行榜中 (?)

柯文哲適合成為總統的關鍵是真實

剛結束的兩天台南行,我跟著柯文哲走訪了在地企業與市集鬧區,對比過去作為台南市長幕僚的經驗,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真實感;一般市長行程追逐的是最大曝光度,因此會把時間抓到幾乎是下車後就可以上台說話,說完話、拍完照就會趕往下一個行程,很多時候上台說話的內容都是幕僚準備,或者就是一些不著邊際的問候話語,我想大部分人都已經習慣這個過程,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對於政治冷感的原因之一。

柯文哲不一樣的是,對話過程會自然帶出擔任台北市長的經驗談,發問的內容也是直接切入問題核心,不太需要旁邊的幕僚擔心離題;走在市場與夜市的感受也很強烈,自發靠過來要握手、拍照的民眾很容易就把現場擠的水洩不通,經常需要工作人員安排拍照流水線才能消化大家的熱情,柯文哲也很有耐心的參與每一次互動。

要成為一個總統,除了他個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另一個關鍵是台灣民眾黨跳脫傳統藍綠意識形態的特性,只有柯文哲成為總統才能讓這個國家的監督力量完整發揮,畢竟兩大黨任何一邊當選都只有一半的監督力量,因為傳統政黨利益凌駕在民意之上已經獲得多次證實;柯文哲也是第一個喊出聯合政府的總統候選人,這個政見過去在八年市長任內就有完整落實,用人唯才而不是只有看政黨色彩,同時他的從政過程沒有複雜的政商關係,執政包袱大概是所有候選人中最少的。

選擇柯文哲就是選擇改變,改變過去表裡不一的政治生態,也改變過去黨意凌駕民意的錯亂情況,如同他一再強調的,柯文哲成為總統最能夠讓台灣朝向一個正常國家的方向發展!所以這次,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機車三貼,我也在這個惡性循環中

這兩天有朋友聊到機車三貼載孩子被開罰的情況,其實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也常常騎著一台機車載她們移動;因為很多要去的地方不會有公共運輸到達,我也不太可能先把其中一個孩子放在家裡,汽車在市區利用也不容易找到停車空間,種種的環境促成了這樣常態性的違規情況。

我會帶著孩子走路上學,在積極練習下大女兒已經學會公共自行車的騎乘,小女兒也跟上後我們就可以勉強運用公共自行車加公車移動;只是台南缺乏友善的人行或自行車環境,即使孩子知道怎麼騎腳踏車,我仍然沒有勇氣讓她們跟我一起在忙碌的車道穿梭,畢竟普遍存在的用路習慣並不會禮讓自行車。

騎機車三貼並不是一個好的行為,但是對許多家長來說這個選擇有著許多無奈,法規的要求已經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輕易滿足;我們的許多法規都有這個問題,用先進的觀念立法,但後續需要的配套付之闕如,留下矛盾與衝突給民眾承擔。

理想情況下,每個家庭都可以負擔帶有停車位的房子,大部分生活所需的移動都可以步行完成,或是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到達,或是目的地提供足夠的停車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下相信不會有太多人刻意帶著孩子冒險;只是在這個環境出現之前,我跟許多帶著孩子的父母一樣,期待法規可以依據現實情況調整,別持續讓年輕家庭承擔高不可攀的期待!

台南水溝的問題

接到民眾反應,住家附近進行的水溝清理工作持續了十多天,機器造成的聲響讓從事輪班工作的他沒辦法好好休息,今天實際到現場感受,聲音真的很大,也許是水溝結構產生的效果,在一兩百公尺外都還可以聽到明顯的作業聲音;跟先進請益得知,這種傳統的清溝設備因為噪音等問題多已被淘汰,台南大概是預算問題尚未全面更換,遇到難以清理的路段就會拉長時間而造成民怨。

水溝維持暢通是必要的,只是這件事在台南並不是那麼容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美食小吃,很多業者並未依照管理辦法設置油水分離設施,大量油污直接排入水溝後很快就會造成阻塞,進而衍生惡臭或是蚊蟲等問題;其次則是各種埋設在水溝的電纜線路,如果遇到鬆脫就會直接造成阻塞,即使不一定會造成惡臭,雨季來臨時也會出現淹水情況。

至於進行中的下水道工程,因為預算與各種違建衝突進度緩慢,台南的污水處理率一直是六都之末,連人口密集的安平運河在退潮時都還是有明顯的臭味;進一步的既有下水道設施更新也不易進行,有時即使年限已到或甚至觀察到鋼筋裸露等現象,更新的預算依舊遲遲沒有著落,往往要等到塌陷等意外發生時才能緊急處理。

近期又開始出現零星的登革熱案例,同時汛期也開始接近,水溝清理有它的必要性存在,只是除了公共預算缺乏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如果能夠有效落實管理辦法,確實要求餐飲業者裝設油水分離設備,就可以從根源來減少阻塞的可能,期待能夠多管齊下避免衛生環境衍生的民怨與疫病問題!

台南也值得新政治的耕耘,聊民眾黨現況

作為一個資訊專業工作者,我專注在自身的領域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正常的政治工作並不會帶來更優渥的待遇,不過我選擇投入比一般人多的心力在政治工作上;如果追求的是最有機會當選的路徑,我乖乖的待在市長室當秘書,跟著市長尋求更多曝光與連結的機會,很多選擇都會比加入民眾黨更有效果,不過我選擇離開市府並且爭取成為民眾黨的議員參選人。

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並不是那種追求標新立異的個性,接觸政治逾 10 年也慢慢趨於務實,各種在別人眼中看來怪異的選擇,很多時候是我持續審視參與政治初衷的結果;我沒有想要因為政治工作大富大貴,所以希望走的每一步路都可以帶來正面影響,對於政治的耕耘目的很單純,因為我有兩個孩子,我還想要帶著她們繼續住在這個地方。

民眾黨在台南上一次的敗選後有了些改變,新主委上任把傳統政治的作法帶入黨部經營,要求在更多活動參與曝光;這不是大問題,問題只是在於為了達成目標壓縮各種溝通與共識凝聚的機會,比照舊有政黨的作法,讓黨部成為選舉機器,意見不同就會直接被排除在決策討論外。

我的想法中,政治工作是持續思辨的過程,經歷上次敗選所有參與者的經驗都是寶貴的,黨部的存在應該是提供更多討論與交流的機會,讓經驗得以傳承,進而凝聚更大的共識去爭取下一次選舉的表現;新政治需要更多時間的累積與發酵,舊政治的作法雖然有效卻會重蹈覆轍,讓私人與政黨利益凌駕在國家社會利益之上,這之間的平衡如何拿捏,我期待是環繞著參與者的最大共識,而不是只有簡化的勝選方程式。

我沒有把參與政治的重心放在跑攤曝光,因為我自己不喜歡政治人物只做這件事而無視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傳統政治分工讓許多民代無法深入議題核心,倚賴助理產出稿子上台發言;這個文化導致許多政治議題追求短期表現,忽略長期發展需要而讓問題陷入惡性循環。我並不會希望自己的參與延續惡性循環,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議題的研究以及參與,協助更多需要的民眾發聲。

很多人會批評,沒有當選講的再好聽也沒用;我是覺得每次的參與都該帶來一點進步,直到這個進步可以累積足夠的支持力量,我們的政治才有機會真的改變。

台灣的政治存在明顯的城鄉差距,年輕人多的地方新政治會有較多的認同,台南的主體政治意識傾向長輩,所以直覺上在台南不太容易暢談新政治;不過我參與政治或加入民眾黨就是為了要走新政治的路,長期來說也會希望台南能夠提供適合年輕人發展的環境,期待繼續走在這個方向可以獲得更多的認同去凝聚力量,直到這個力量能夠為台南帶來改變。

需要你的信任,讓你願意達到零信任

今天參與政府單位資訊系統導入零信任的說明會,其實概念上還蠻矛盾的,站在台上講解的人口沫橫飛的希望聽眾相信這是對的方向,只是這個方向是希望大家不要太相信彼此;但也其實,三年多的疫情期間我們早已體驗零信任的概念,因為疾病的感染並不會因為人與人的信任關係而有任何差別,這個概念在資訊系統的威脅也很類似。

傳統的資訊安全概念透過層層的隔離去建立理論上安全的環境,但這樣安全的錯覺讓很多防火牆內的資訊系統省略了防護工作,當資訊安全的威脅意外出現在隔離區內,災害就會很快的擴散;另一個也是疫情帶來的影響,當人們沒辦法進入到特定工作場域,許多事情就沒辦法順利進行,傳統對於安全的防護成為遠端工作瓶頸,兩難之下鬆動了原有的防護措施,沒有做好準備的資訊系統也就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零信任讓所有資訊系統的操作都有完整的防護,無論操作者在隔離區內或外,只要操作的功能有防護必要,就會要求完整的多因素認證,也就是透過不只一種驗證作法;當操作變得繁複,很容易形成不必要的障礙,因此搭配指紋、臉部特徵等新興的生物特徵認證,兼顧資訊安全的同時也不會讓身障者等情況的使用者難以配合。

除此之外也會透過持續性的操作行為來判斷信任程度,當行為出現了預期以外的情況,或是要操作需要進一步防護的功能,系統就會再次要求認證,不再是一次性登入就無限制的操作各種功能;信任的政策也可以進一步鎖定設備,讓未經許可的設備難以進入系統,建構一個完整的防禦機制。

零信任的概念也可以用來看我們的民主發展,當許多人把投票當作民主唯一的責任,投票後就不再進行監督工作,民主機制就容易出現破口,讓專制隨著執政者權力的擴張而發生;當人們採用零信任的觀念,無論投票結果為何都持續監督當選人,民主機制才能夠有效率的促成更多社會進步。

零信任讓信任殿基在合理的機制之上,技術的進步讓資訊系統得以全面性的朝這個方向邁進;至於疫病的防治與政治的發展,大概就要靠身為公民你我的智慧了。

20230411 臺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公聽會記錄

  1. 陳怡珍議員: 修法起源在去年 9/22 自制條例上路,陸續接到陳情,認為 12 條 12 小時限制實務執行帶來壓力,參酌其他縣市有許多討論,最終都把這一條拿掉,希望台南針對這個條文修正,今年臨時會提出修法,希望刪除。限縮送餐時間侵害自由勞動權益,有了限制但是沒有保障,對於外送員不公平,遠單會有很多路況造成時間消耗, 12 小時會影響外送員生計,會造成更多交通事故壓力,也會外易到多業者進行,因此希望刪除。
  2. 蔡育輝議員:立法精神,所謂時間就是送的時間而非等待時間,外送業者沒有系統偵測時間,跨業者重新計算,議會提案後由市府相關單位共同制定。
  3. 外送產業工會: 如果限制工時要有對應配套,也就是基本報酬設定,各地方政府都以跟中央法規牴觸不願意,希望有地方願意挑戰, 12 小時工時制定後造成外送員跑更多平台,多平台在法律上不利,承攬與雇傭爭議,平台在法律上答辯外送員多平台而是承攬,法規造成必須跑多平台,外送員權益更難保障。希望比照計程車模式,甚至年節可以有附加費等項目,平台可以在基礎上浮動,新北、高雄都有類似爭議,這兩個地方政府最後都移除此條限制,如果台南能夠建立基本報酬法規,相信外送員的權益更能夠保障。
  4. 邱羽凡副教授:臺灣逐漸習慣有這個低薪過勞的活動,完全支持產業工會發言, 12 小時部份能否維持生計,工作 12 小時還沒有基本收入,這是一個不該有的情況,外勤工作者職災比率會比一般人更高,是否刪除不一定,但是希望要有完整的保障。 3-4 年前一例一休很多勞工表示不要,最後還是通過,因為工時已經很高,如果沒有限制工作時間就會維持低薪過勞,一單從 120 下降到 40 ,並不是外送員想要提高工時,請不要把每單價格調低然後歸責於外送員,希望不刪除但是追加工資報酬,全部刪除後中央沒有對應法規,保障到底要在哪裡?
    業者表示最低保障立法會違反營業自由,但外送平台產業工作者各國情況,去年美國西雅圖、加拿大安大略省都有專法定義最低工資。許多外送員光是上個月工時與收入對比就沒有超過我國最低工資,增加工時同時讓健康產生負擔。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如果認定不是勞工,要求外送員自己準備裝備,實際經營成本比勞工還高,報酬應該至少要是基本工資的 1.5 倍,新興產業不該是血汗勞動的代名詞。
    12 小時只是外送時間,一天花多少時間等單,勞工的待命時間也會算入工時,希望提供給外送員有尊嚴的勞動環境。
  5. 葉永宏律師:贊成刪除 12 條,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違反 12 條沒有任何罰則,業者違反後要回歸勞基法討論,外送到底是勞動還是承攬,放了這個條文如果跨區高雄沒有限制,種種問題放入條文無助於外送員權益保障;拿掉之後勞動行政機關要先認定契約性質才能決定勞動性質,勞動部這幾年台北、高雄有用勞基法裁罰。勞動時間過長會造成健康傷害,即使不是雇主關係也該有些提醒,透過自動費率調整來達到工時的限制。勞工本身最在乎有沒有最低報酬保障,臺灣雇傭關係與承攬關係,進入餐廳吃飯要經過各種複雜的判斷,每個案子進入行政機關或法院認定都不一樣,零工經濟讓勞方模糊但沒有談判能力,地方機關可以比照計程車模式,訂出合作的最低要求,甚至舉辦審查委員會進行最低報酬審查,用建議給予業者,也可以讓業者提出對應方案,行政機關可以進行專案性通檢,業者給出最低報酬可以滿足期待就不需要動到中央或是地方法規,不要所有事情都卡在雇傭與承攬的認定。最新災保法開放外送員自行加保,六都一直都可以走在前面,進而影響中央。
  6. 蔡育輝議員:今日重點是針對 12 小時部份,刪除或是保留,討論內容大概不會這次處理,現況等待時間不會計算在內。
  7. 勞工局: 12 小時是高工時問題,立法公聽會也是依照共識,執行面有很多落差,感謝議會提案進行調整,依據大家共識調整。
  8. 法制處: 訂出這一條主要是保障外送員安全,保障交通安全目的,避免疲勞駕駛,讓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實際上 12 小時限縮會讓外送員更多壓力。
  9. 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監視:工時 12 小時部份,以會員立場配合法規,最終條文拿掉平台也會跟上。自治條例業者就是遵法,站在不同市場,如果有跨區,不同的自治條例或中央地方差異產生遵法困難,非常期待中央與地方可以有共識,無論法律或是自治可以有一致性,降低遵法成本也可以把利潤反應出來。第 5 條保險,參考職安署外送作業但修正後沒有跟著調整。
  10. foodpanda業者: 工時上限尊重規定,每月配合勞工局勞檢,是否刪除,台北勞工局 2021 公佈問券調查, 77% 外送夥伴認為不應該限制。
  11. ubereat業者: 12 小時沒有意見,有配合勞工局來文提交資料,一月累積外送時間 6 小時以上只有 1 名,實務上幾乎不會超過,實務上意義不大。基本工資包裹討論,有些其他問題,承攬與雇傭,美加都是強調非雇傭關係,而是另外立出專法。安全性都有提供 24 小時保險,公司也有提醒機制超過 24 件也會要求休息,非常希望針對附表進行溝通。
  12. 外送員 1. 高雄全職外送員,台南人,外送自治條例確實意義不大,以 uber 為例片面讓基本費用範圍從 2 公里變成 4 公里,依舊只有 40 元收入,等同變相減薪。業者提出的平台數據跟實際情況不符,每天上線 12 小時的人很多,一小時一單 40 ,一天 480 元的收入很難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每個地區單量不同,待命超過 12 小時至少 50 位,台南就不只這個數字。外送沒有人希望出車禍,平台遇到事故會直接停權,但是沒有保障外送員的權益。 為了交通安全限制但是沒有對應的配套。
  13. 外送員 2. 李先生,跑 foodpanda ,每天要 12 小時才全職,目前時數兼職,但是基本上沒有做其他工作。取單率要高過門檻才有外送金額保障,限制 12 小時反而造成車禍主因, app 上面提醒該休息即可。如果生活費足夠就不會需要跑那麼久,眼前接單資訊不透明,接單當下只有基本時間地址,到達餐廳取餐才能看到額外備註資訊,資訊不透明讓外送員一直承擔契約風險,甚至有代買菸酒的備註,雖然平台表示不需要理會額外要求,但實務上很難拒絕。
  14. 外送員 3. foodpanda 一年多,全職在跑,限制 12 小時沒有意義,限制不取消也是去跑不同業者,車禍還是會發生,這是不合理的。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健康狀況調整,如果薪資可以達到標準,很多年前同樣工作只需要有限工時就可以達到十萬月薪,現在很難,而且訂單都是平台端決定價格,外送員只能默默承受。很多人平常白天都有其他工作,一份工作沒辦法養活家庭,很多家庭需要靠這個兼差才能生存。業者對於人數沒有限制,平台不需要負擔參與規模帶來的成本,造成每個人收入平均降低,讓外送員必須受制法規調整,更難達到基本收入期待。
  15. 外送員 4. foodpanda 兼職, 12 小時不影響,平台每週都在砍薪水, 2 公里變成 3 公里,以前 8 小時的工作現在要 12 小時或更多才能達到同樣收入,收入不足才是導致加班原因,外送員也不會刻意超過自己健康負荷。 uber 會有假地址問題,誤差超過 3 公里卻還是只給基本薪資。
  16. 外送員: 兼職沒差,全職三天要衝 100 趟,熊貓有額外獎金鼓勵,一天要 40 單才能拿到獎金,很難在 12 小時內達到,如果沒辦法追加時間就等於捨棄獎金, uber 也有類似獎勵措施。南北差異台南單數比較少,長時間待命常見,累計 12 小時沒有用完,後面很好跑想要追加工作時間卻受制法規無法自主調配彈性。
  17. 外送員 5. 兩家都跑, 12 小時限送餐時間沒有等待時間,一小時可能半小時在等待,限制毫無意義,平台也無法精確計算。車禍頻繁是外送基數龐大,被認定的數量龐大,不能夠全部規則外送員。太長時間在道路跑,平台持續減薪,合約應該公開透明,現況都是隨時調整,應該要有更穩定的保障基礎。現況是動態產生合約,像是備註要求並沒有額外加薪,現況很多保險並沒有補助,關係並沒有對等。
  18. 外送員 6. 兩家都跑, uber 為主,公聽會自治條例 12 條不在意,如果最低報酬可以放入自治條例, 12 小時限制就不需要存在,車禍也就不會造成。業者必須遵守法規,這才是重點。
  19. 外送員 7. uber 全職,基數很多,一天跑不了幾單,天氣差只有全職在跑,各種費用都自行吸收,一單 40 真的太低,比基本工資還低,車會又歸責外送員,負評也是外送員吸收,基數擴大才會讓外送員更難達到基本收入,希望權益能夠平衡。
  20. 蔡麗青議員:很多問題都會需要中央立法,業者提到比照其他縣市,希望中央訂出全國適用條款,避免跨縣市的爭議。站在保護勞工立場 12 小時,今天站在大家共識應該移除 12 小時限制,比照其他縣市作法。
  21. 吳通龍議員: 如果扣除等待時間不會超過 12 小時,工作量不可能一直維持,目前沒有任何人被處罰。嚴重的應該是工資問題,應該要有基本工資的要求,勞工局要有所作為。
  22. 黃肇輝議員: 12 條拿掉無法解決問題,時間限制應該附帶有最低薪資保障,保留要有附帶條件,保障不要過勞但實際上。
  23. 蔡宗豪議員: 希望在野黨在中央可以爭取調整。
  24. 穎艾達利議員:草案準備執行有公聽會,當時聚焦在保險部份,可能在 12 條就遺漏,外界的聲音誤以為外送交通事故造成,其實是針對勞動者健康權的保障。實際執行沒有辦法達到效果, 12 小時限制沒有必要性,很顯然建議刪除,刪除同時是否要增修配套規定,薪資或是最低報酬制定,跨區問題,雙開多開均時要有中央政府限制,應該要由中央統一規範,無論做成如何決議,大家的意見會呈轉中央。
  25. 蔡育輝議員,當時修法聚焦保險,如何保障外送員權益,今天無法下結論, 12 小時不是最重要的地方,既然沒有異議就是刪除。希望勞工局可以研究適用基本工資,每年訂出勞動契約,業者很多時候都是放棄利益的堅持,希望追加更多的保護。問題會越來越大,各縣市自行定義,希望全國一致。 12 條建議刪除,提議勞工局逐年訂定勞動契約。
  26. 江明宗: 12 小時限制沒有意義,因為眼前最大問題是收入難以達到預期,工時的增加只是為了要滿足這個基本收入期待。一單 40 元、一小時即使完成 3 個單子也還無法達到基本工資,外送員處於極大弱勢。真正應該制定的法規是對於基本收入保障,或是由議會、勞工局等單位協助工會,一起跟業者訂定團體契約,透過團體契約讓雙邊的權責可以對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平台端動態決定合約內容而個別外送員持續接受越來越糟的合約條件!
  27. 邱羽凡副教授:不建議刪除 12 條,真的要刪除一定要有附帶決議,至少要提供契約範本,這週五立法院要開公聽會,應該提供基本範本,組織工會去訂定團體協約,報酬應該要有下陷。沒有最低報酬保障才導致刪除,而不是 12 條沒有達到目的,其他縣市討論有過對話,今天的對話聚焦基本報酬保障,這個部份沒有離題,引導中央去決定。
  28. 外送產業工會:各縣市大多都是有爭議而沒有規定,包括台北也有類似提案,主席裁示直接刪除。回歸到工資保障,外送工資保障太不足,一單都是 40 多塊,要跑那麼遠的距離還要有額外等待時間,要達到基本工資必須 4 單以上,工時應該要有配套,刪除與否影響不大,增修工資保障條款更好,沒辦法做到刪除也無所謂,重點在工資。上次修法,三大平台業者都還沒正式投保,希望台南直接針對業者開罰。
  29. 葉永宏律師: 12 條刪除要有配套,希望議會可以針對配套另外開公聽會,基本上就是最低報酬,專案通檢、比照計程車費率、勞務契約範本都是地方可以做的,有些人保障不如基本勞工,職業自由、生存權都不足還要中央發動很怪。
  30. 外送員: 台南幅員大, 12 小時限制都由外送員吸收,車禍、違規停車那麼多。保險部份平台沒有負擔,營業險持續調漲,平台沒有補助。
  31. 業者:1. 6 小時只有一人,依據目前自治條例,等待時間很容易超過,目前平台業者遇到沒有那麼多訂單,平台就在三角關係中。保險的部份,針對團體傷害險已經投保,第三責任、營業險仍然跟中央持續溝通,批次購買保險公司拒絕,目前 14 多萬外送員有相當困難。工資的部份,外送產業計算複雜,除了基本收入 40 多塊,額外也有提供獎勵制度,基本薪資框架下未來可以有討論空間, 75-77% 是全職,每週外送大於 36 小時。
  32. foodpanda: 12 小時工時配合規定,市場機制部份,外送部份本身也在競爭。
  33. 外送員 foodpanda ,所謂里程,中西區到東區、然後去安平區,里程數計算會動態調整,取單率低會直接被扣除,連里程費都扣除,賺的錢都沒辦法爭取,里程計算是不合理的,要等很久才有下一單,一天 15-18 單只有 7-800 ,拒單還要被扣收入。
  34. 蔡育輝議員:輔導外送員成立工會,訂定團體協約,第三責任險尚未處理。取消也要有配套,最低工時保障沒有在 12 小時範圍內,要有更多的討論談判,透過工會訂定團體協約,希望業者盡量保障外送員權益。
  35. 穎艾達利議員: 針對薪資對待、合作協議內容,真的需要全國一致,特別權力義務增減都是中央法規,提醒平台業者,總公司在台北很容易用大都會去思考制度,台南幅員廣闊,交通距離較長,台北適用計費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縣市,希望業者應該要有因地制宜作法。建議外送員,問題在中央立法機關,可以透過新的方式去訂定條文,外送這樣新興產業可以成為新的契約形式,團體協約、單次契約透過代表倡議人士可以跟立委參選人好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