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15 年 12 月

2016 我的選擇與期待

貳零壹陸

總統票毫無疑問會投給 蔡英文 ,因為另外兩組看不到新時代的價值;區域立委我是台南北區,應該也是支持民主進步黨的 陳亭妃 ,因為其他三位候選人只有中國國民黨 謝龍介 比較知名,從沒想過要支持他,最近看到他放鞭炮的新聞更加強了自己的信念。另外兩位沒看過,分別代表中華統一促進黨與民國黨,民國黨過度的宗教色彩讓外面的人很難相信,而中華統一促進黨連番具有爭議的作為更不會是我會想要支持的。

政黨票是比較掙扎的地方,我有考慮過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畢竟他們的訴求最接近理想,但最近 李晏榕 與 陳建仁 、 宋楚瑜 會面引發的風波讓人覺得有些小題大作了,任何政黨希望實際推動改革就必須廣泛接觸其他政黨,如果連這樣的包容性與彈性都不存在,那麼這個政黨只能夠當永遠的吹哨者,哨子吹了也得等其他人處理,事實上如果國會透明改革推動順利,任何人民都可以擔任那個吹哨者,我覺得現在的國會需要信念正確但願意把手弄髒的人。也因此,我應該會把政黨票投給時代力量黨,因為幾個新誕生的小黨中,時代力量黨是相對兼具了價值與柔軟身段的選擇,希望他們能夠順利將新時代的價值注入已經瀕臨失能的立法院。

對於 2016 其實大部分人提出的政見我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可能過去太多人提過太多的政見,也太多人當選後沒有實際把政見當作一回事,所以我的選擇大多是基於個別候選人或政黨的論述與過往記錄去判斷。我其實只期待這個國家能夠正常化,能夠客觀來說真的成為一個國家,而不是保留太多模糊空間讓中間的掮客能夠藉此謀取個人或個別政黨利益。

立法院與各級地方民意機關的透明化會是最需要進行的工作,因為清理水溝的第一步一定是打開水溝的蓋子,即使它打開後可以預期是又髒又臭,這個蓋子無法打開就永遠無法找出問題的癥結。只是這個蓋子能夠打開嗎?在看完國會改革政黨辯論會的記錄影片後我有點擔心,因為當綠社盟李根政提到, 2008 年「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十條及第七十一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通過後已經要求立法院黨團協商必須全程錄影、錄音、紀錄,他希望民進黨在執政後可以公開所有影音記錄,看起來民進黨的李俊俋迴避了這個要求,這會讓人擔心民進黨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後會不會變成了另外一個高舉遮羞布的執政黨?

另一個關於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召集委員的問題,民進黨李俊俋則是展現了一個大黨的傲慢,他提到小黨本來就不可能有機會擔任召集委員,也迴避了關於召集委員利益迴避的問題。事實上立法院與各級地方民意機關都有主席權限過大的問題,如果主席刻意抵制,任何小黨提出的議案都不會有機會進入正式程序中,在法令修改之前必須要最大黨能夠先願意開放才能避免問題發生,但看起來民進黨內部還沒有這樣的共識存在。

開放人民參與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我覺得這個議題需要長時間的發酵,不會是一兩個公職任期就能夠看到太多具體改變,因為過去的教育讓我們有著許多扭曲的價值觀,像是對於政治有著根本上的厭惡、漠不關心等等;縱使相關法規可以先行解放,但可以預期開放的第一時間會有許多利益團體積極運作而抹煞了開放的價值,雖然這樣子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看起來是必經之路,對於有外在惡意威脅的情況下我其實沒有把握我們能否撐過去這個改革的陣痛期,畢竟舊有價值觀還是處在隨時會反撲的狀態。法國極右派政黨在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一度取得相當的支持率,我還蠻擔心類似情況發生在台灣。

過去台灣一直處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中,因為大部分的資源集中在台北,造成其他縣市很難留住年輕人與企業,因此稅收不足引發財政缺口,進一步加深了台北以外縣市的邊緣化,這個問題期待在 2016 之後能夠獲得舒緩。其實在台北之外,台灣仍有許多被荒廢的土地,運用這些土地去妥善安排國家資源分配就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像是為了都市更新進行徵收而引發的各種反彈等,像是南鐵地下化問題就是過於侷限在舊台南市的決策或是只停留在鐵路的想像,如果能夠納入更廣泛的思考相信就不會需要與民爭地來進行。

我過去參與過幾個政府資訊軟體案,對於許多資訊系統每年重新製作這種陋習非常感冒,期待 2016 以後的新政府可以思考一個具有延續性的作為,搭建一個可以點滴累積的政府資訊軟體建設,畢竟軟體與資料是少數不會隨著時間或使用而遞減效用的資產,建構在這項資產上的發展可以隨著時間演進持續獲得改進,沒有道理發生換了一個標案廠商就得從新來過;同樣的,我對政治的期待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努力建構一個可以長久延續的體制,沒有道理每次政黨輪替就帶來各種顛覆性的衝擊,有了這樣的體制,人民也才能夠放心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非得一再站上街頭以激烈的手段去挑戰既有執政當局。

固定污染源管制地圖 上線

網址 – http://kiang.github.io/chimney_map/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1:30

高雄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最近公開了一些固定污染源的即時監測資料:

基於這些資料製作了 固定污染源管制地圖 ,下面說明相關功能

一開始進入網頁會看到地圖,圖中有數個紅色標記,每個標記代表一個公司或工廠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2:51

點選個別標記後,畫面下方就會展開這個公司或工廠的即時監測統計圖表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1:30

圖表的標題會說明監測項目,圖中可能有一或多條統計線,代表的是該公司或工廠內的管制點,曲線的數值就是當日觀測數據,點選標題下方右側的 “排放標準” 連結會提示個別管制點的排放標準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8:17

在圖表上方的左右按鈕,以及顯示日期的表單都可以進一步切換不同日期的資料顯示,目前有 2015/11/16 迄今的監測資料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1:00:16

圖表右邊上方提供了兩個下拉選單進行資料過濾,圖表過濾指的是顯示圖表類型,預設只會顯示 不透光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 的監測資料,進一步的可以選擇 “觀測值” 來顯示所有觀測項目, “均值” 則是呈現個別觀測項目一小時平均數值的統計圖表, “全部顯示” 會展開上述所有圖表。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1:02:31

部份環境可能無法正確顯示地圖,所以保留了個別管制點的下拉選單,也適合精確的找尋指定單位資訊。

高雄市政府率先公開了這些污染監測資訊,未來期望其他縣市或甚至中央能夠跟進,讓監測數值可以開放給所有民眾共同檢視與監督。這份資料的公開要感謝高雄市研考會與環保局共同努力,以及 TonyQ ( https://www.facebook.com/1656544711278162/ ) 等社群朋友的溝通協調,期望資訊公開後可以有更多學有專精的朋友可以善加運用,共同為改善居住環境努力。

—後記

  • 後來很榮幸的跟花媽拍了個合照

12348587_1002212939840938_910408819_n

民主社會的政府效能不是用在這種地方

圖片取自 https://pixabay.com/p-464659/

圖片取自 https://pixabay.com/p-464659/

梁文傑 於 美麗島電子報 發表了一篇 “從南鐵東移案看政府效能的重建” ( http://www.my-formosa.com/DOC_92311.htm ),我提提自己的意見。

首先,並不是 “增進公共利益” 就可以作為剝奪私人財產的理由,關鍵在於 “必要” ,因此土地徵收條例才會特別提到 “公益性及必要性” 作為徵收的前提。作為鐵道使用的 公益性 相信沒有爭議,問題也許就在於 必要性 ,台灣民主落後的地方也就在於,無論公益性或是必要性,最終決定者都是主管機關,無論是利害關係人或是相關倡議團體都只能夠提供意見,而不是共同決定這些定義;縱使有所謂的專家團體意見作為佐證,這些團體的組成基本上都是 “欽訂” ,也就是這些委員並非經由民主程序產生,試問有多少主管機關會將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學者納入專家會議呢?

我並不支持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部份主張,但我認同一個看法,這個計畫中主管機關對於徵收必要性的解釋經不起考驗,雖然比起更多貿然進行拆除的前例好了一些,但仍逃不開那種為了省事而自圓其說的習慣。縱使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提出的工程建議或選擇的法律途徑存在漏洞,這些漏洞也不足以證明相關單位在執行這個計畫時的正當性經得起考驗。

平交道車流壅塞、事故頻傳是真的,但解決這些問題地下化並非唯一的方向,這個計畫卻自始只評估地下化的可能選項,而不是具體納入其他可行方案;時空背景的改變也未能讓這個重大計畫有重新討論的空間,像是縣市合併或新技術的出現等。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地下化利害關係人只有在少部份的過程可以參與提供意見,而不是全程參與,甚至無法取得最原始的會議記錄,這些都違背了一般人對於民主程序的認知。

台南市政府近期選定了飛雁新村進行審議式民主的實驗,這個實驗更突顯了鐵路地下化計畫的不合理之處,因為鐵路地下化所釋出的資料遠不如飛雁新村計畫。也許有些人主張台南市政府並非鐵路地下化計畫的主要主管機關,但徵收程序是台南市政府負責執行的,我想台南市政府沒有道理無法提供各種對應的會議紀錄或各式相關文件,選擇不提供的理由除了方便行事之外,很難有其他的解釋。

在這個爭議中明顯缺席的就是台南市議會,原則上議會應該是代表人民去檢驗行政機關的決策,但看起來在這個議題上議會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在歐美民主等民主制度成熟的國家,類似重大計畫執行時應該會由議會編列預算組織第三方專家會議針對行政機關提出的看法予以檢驗甚至反駁,這樣的會議中利害關係人提及的意見都應該被詳實紀錄並且追蹤行政機關的回應是否合理,但看樣子我們離這個願景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如果方向是錯的,提高效率只是加速衝向失敗;而民主社會中,方向的產生應該有人民參與其中,不是任由行政機關設下框架進行討論,民意機關更不應該淪為行政機關的橡皮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