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0 年 6 月

2022 議員選舉展望

陸續看到許多政黨在為 2022 選舉暖身,在跟朋友聊到這個議題時有個發想,如果用 2020 的政黨票去看 2022 的議員選舉會得到什麼結果?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但光是整理資料就花了不少時間,今天勉強生出一個地圖來展示這個想法。

2022 議員選舉 – https://kiang.github.io/vote2022/

資料的整理是以 2020 的不分區政黨票為基礎,找到村里層級的得票資料,然後對應到 2018 議員選區進行得票數加總,取得總數後再除以該選區席次,得到一個票數門檻,然後再以這個票數門檻去看政黨得票情況產出 “預估政黨保證席次” ;地圖看到的配色是以 2018 得票最多的政黨代表,點選後除了上述計算資料,也可以看到 2018 當選人與 2020 政黨票明細資料。

簡單的說,如果 2020 的政黨票就是議員投票結果,點選個別選區看到的就是個別政黨能夠取得的席次。比較有趣的地方是時代力量與台灣民眾黨,分別可以取得 7 席與 24 席,選區如下

時代力量
新竹縣01,彰化縣01,新竹市01,嘉義市02,臺北市01,臺北市06,桃園市01

台灣民眾黨
新竹縣01,苗栗縣04,苗栗縣05,彰化縣01,南投縣01,雲林縣01,屏東縣01,
澎湖縣01,新竹市01,新竹市04,嘉義市01,嘉義市02,臺北市01,臺北市02,
臺北市03,臺北市04,臺北市05,臺北市06,新北市02,新北市03,新北市04,
新北市07,桃園市01,桃園市07

時代力量有勝算的選區跟台灣民眾黨重疊性很高,很可能這幾個區域對於兩大黨都有著相當程度的不滿;時代力量的選票相當集中,台灣民眾黨得票相對分散,但在很多區域卻可以跨過門檻。

當然,這樣的預估相當粗糙,兩年時間也可能存在非常大的轉變,做這個地圖只是希望更多朋友可以提早做功課,關心一下自己所在地的政治變化。

在台南,我只用依法報稅當作條件就嚇跑了大部分房東

我現在住在北區兩米巷的小透天,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使用車子的頻率提高,車子無法直接進出造成的困擾就越來越容易浮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在找鄰近區域的房子想要租,主要的條件是車子能夠方便進出,找到理想的物件後我就試著問,能否依法申報租金收支?這個問題基本上嚇跑了所有我曾接觸的房東,有時候在現場提出這個需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談話氣氛轉變,然後就是謝謝再聯絡。

在這樣的氣氛下,政府推出的租金補貼措施對於符合資格的家庭來說大部分是看得到、吃不到,進一步也影響包租代管政策的執行成效,現在上去網站看,北區只有 5 件可以選,更別說一直遙遙無期的公共住宅了。

當然,我不是相關政策的目標族群,但是台南的空屋率超過 10% ,北區在 107 年有 5603 間空屋(低度用電),理論上存在充裕的租屋供給來源;現實情況卻是這些空屋並沒有急著要租出去,因為持有成本低,房東寧可閒置也不願意租給想要依法報稅的房客,特有的惜租現象讓租屋族選擇非常有限,大多只能妥協配合不做租金支出的申報,實際租屋的民眾一直活在於政府統計數字之外。沒有合法的申報也就無法享有政府提供的福利措施,因此台南能夠申請租屋補貼的民眾連抽籤都不需要,申請就可以核准,這個數字離真實情況太遙遠。

市場機能失去效率的地方就需要政府介入,但台南長期以來只願意給蘿蔔不願意下棍子的風氣,讓各種措施成效都大打折扣,執行政策的單位還用低落的執行率宣稱台南沒有租屋需求,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持續嚴峻的人口老化,許多企業找不到適合的勞動力選擇外移,企業無法落地帶動稅收也讓公共政策財務缺口擴大,最終連談好的捷運建設也要選擇負擔更低的方案進行。

其實眼前的僵局我沒有什麼好方法,但我想最能夠做的就是讓真實數字浮上檯面,政府只要簡單的資料比對就可以找到這些租屋族,鎖定符合台南發展條件的家庭持續追蹤與公開統計數字作為公共政策改善目標,定期檢討與公開資訊廣邀各界參與討論,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共同找出台南長期發展的出路。

外洩的個資不是來自畢業紀念冊,暗網流傳的版本也不只一種

美國 Cyble 公司提到取得一份來自戶政系統的外洩資料,檔案有 3.5 GB 且包含超過 2000 萬筆資料;在資訊圈的朋友已經有人取得類似檔案,但檔案大小為 2.3 GB ,裡面有 1607 萬筆資料,依據他的描述,這個檔案很久以前就取得,在暗網也至少出現過 3 個兜售類似資料的駭客,這 3 個版本從展示的圖片看起來一樣,只是沒有實際取得所有版本,所以不確定為什麼資料量與檔案大小差異會如此懸殊。

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資料應該來自畢業紀念冊,但我嘗試用身邊親友的資料檢索朋友提供的檔案,其中一筆正確記載了姓名、手機、身份證字號、生日與住址,雖然手機與住址是舊有資料,但基本上一字不差,一般畢業紀念冊很少記錄這麼詳實的資料;部份資料更可以進一步可以看到服務的公司、職稱,從資料的混亂情況應該可以排除直接來自戶政系統的可能,但這樣大量的資料很難想像跟政府資訊沒有存在間接的關聯。

從資料裡面看到的生日與年齡資料,猜測主要部份應該是在 2004-2005 間匯出,目前比較符合邏輯的來源是時報周刊報導提及的徵信社(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54083 ),報導提到該徵信社透過賄賂不肖員警、收買戶政或監理人員等手段蒐集這些資料,這樣才可以解釋為什麼資料的格式會這麼混亂,但數量卻如此龐大。

即使是十多年前的資料,取得資料的人如果用在非法行為上仍然具有相當的殺傷力,但我們一直看不到國家單位針對這份資料進行的影響評估與後續是否有積極作為來降低受影響民眾的潛在風險,只有消極的要求民眾不要去購買與流傳這份資料,這樣的態度恐怕才是眼前國家資訊安全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