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kiang

我是這樣當爸爸的

家庭教育對孩子很重要,只是我的成長過程比較多負面體驗,像是話還沒說完就被爸爸甩兩巴掌、睡到一半被酒醉的爸爸叫起來訓話等等,所以我當爸爸的過程很多時候是避免自己介入,讓孩子的媽、讓學校去主導孩子的安排,不過我清楚自己的一舉一動也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我會陪在孩子身邊,不過陪著玩的比例低一些,有時是忙著看手機、有時就是跟著孩子移動,或是就帶孩子去各種不同的遊戲場玩;我有因此參與了公共遊戲場的倡議,但不是那種能夠帶給孩子許多歡樂的爸爸,大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因為我不熟悉孩童時期去探索世界的過程,我自己在學齡前就參與了許多環繞著經濟需要的工作。

這個寒假我們試著把手放的更開一些,大部分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玩的東西,雖然我私心希望他們要求我帶他們去野外玩,但不意外的他們學我一樣把許多時間放在手機上,畢竟我就是這樣示範的;但開學後的視力檢查,小女兒帶回來警告單,我驚訝之餘就先限制他們不能再玩手機,這個決定的好壞我也沒把握,就只是希望先求身體健康,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兩個孩子都有一週兩天的英文補習,這個安排是因為他們已經因為跟不上腳步感到焦慮,如果學校能夠放慢腳步我其實希望孩子能夠把時間放在感興趣的社團活動,但我知道眼前基於政治支票衍生的教育環境對老師來說壓力也很大,孩子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己想要跟同學一樣去補習班,我就順著他們的決定走。

這兩天大家在討論虎媽為孩子安排的滿滿行程,覺得誇張之外也在反思,自己的作法是不是該做些調整;雖然也沒有到失能家庭的地步,但好像也太不緊張了?此外,我們似乎也沒有豐富的親職教育資源,大家都是從身邊朋友的經驗去推敲,而不是基於系統化整理與研究的基礎,總之,這也是另一個討論不完的話題吧。

我對民眾黨 2026 選舉的想法

晚上參與台中 Bryant 的 TikTok 直播,聊到民眾黨在 2026 選舉該如何規劃;民眾黨在 2022 的議員選舉採取大膽提名的策略,在 2024 的區域立委則是精兵策略,兩者都有優劣之處。

2022 的大膽提名,雖然看似很多區域都看到民眾黨的蹤影,但因為許多參選人都是素人,缺乏經驗的應答與競選活動帶來的不盡然是正面評價;同時因為政黨資源有限,特別是像主席陪同拜票這類行程,能夠被分配到的時間極為稀少,大多還是得仰賴候選人自身的資源與魅力,台南就是全軍覆沒的結果。

2024 的精兵策略,民眾黨只有提名 11 席區域立委,很多心力都聚焦在總統大選,因此錯過了在台南第五選區的偶發事件,一位候選人因為刑案被取消登記,許多選票因此流向完全沒有勝選想法的參選人,如果民眾黨在這個區域有提名,即使仍然難以勝選,但對於提高能見度相當有幫助。

我其實期待的是一個混合的策略,民眾黨可以事先估算自身資源能夠投入的區域選舉範圍,在這些目標區域的被提名人會作為重點輔選對象;在這些目標區域外,應該開放類似海選制度,讓願意接受低度支援的人有機會代表民眾黨參與,這樣的提名人一樣經過完整的審查,但可能只有一起拍攝定裝照與共同的資訊取得,而不會獲得進一步輔選的協助。

一個完整參與選舉過程的經驗是難得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一年時間完全放棄原有工作的安排,民眾黨能夠提供的助理缺極為有限,每個助理又得塞滿各種工作,很難藉由傳統政黨培養候選人的方式進行;但民眾黨沒有包袱,可以更加擁抱開放的文化,搭建一個讓年輕人可以嘗試參政的平台,讓無法全職投入競選的人也能真實走完整場選舉,進而讓更多政治工作經驗擴散與傳承。

舉例來說,我願意自己籌出 20 萬保證金參與議員選舉,運用工作之餘零碎的時間站上街頭宣揚理念,我希望民眾黨提供一個推薦參選的機會,而不需要完整的支援。

就過去三次參選議員的經驗,前面兩次無黨籍獨立參與,缺乏團隊合作很容易跟不上選舉步調,進而在登記前夕選擇放棄;第三次因為代表民眾黨參選,團隊合作的氛圍讓我能夠完整走完整個選舉,只是這樣一年多時間沒有全職收入,甚至還需要靠房子借錢參與的過程,我不覺得有多少人願意且能夠做到。

台灣的選舉門檻極高,要想靠傳統正規軍作法去壓低門檻很難,民眾黨相對沒有包袱,可以在正式提名管道之外開啟新的路徑,讓有心參政的年輕人可以找到相對平衡的選擇,進而讓更多新的理念進入台灣政治圈,促成更多創新與改變,讓台灣政治更貼近一般民眾的期待!

府城Kp陸戰隊與台南黨部陸戰隊的故事

府城Kp陸戰隊是全國第一個獨立在黨部外成立的陸戰隊,主要原因是在台南黨部換主委後,新加入的幹部一直透過各種方式逼退與排擠舊有、過去長期協助黨部的幹部,在我離開之前已經有更多人離開黨部運作,無論是負氣離開或是莫名奇妙被直接踢出。

最大的導火線是一個原本已經產生共識的決策,主委拒絕接受;這個決策的起因是一件財務上的疑慮,為了避免類似疑慮再次發生,我跟許多幹部都爭取要設置財務監察制度,主委在關鍵的討論過程為了跑攤缺席,事後卻推翻共識,讓許多幹部主動退出黨部運作,我則是在各種圍剿中被踢出群組。

我們這些舊有幹部是過去支撐黨部運作的基礎,本來就有自己組織活動的能力,在遭遇黨部刻意排擠後就在外面獨立運作,同時成立的府城Kp台灣選哲之友會與雲嘉南智庫台灣選哲之友會,就證明了我們不依賴黨部仍然能夠獨立運作。

只是因為許多宣傳品都是來自黨部組織系統,台南黨部想當然的沒有打算供應我們,所以我們自行製作了簡單的舉牌、拿起麥克風就站上街頭宣傳,沒有打算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行為停下腳步。

因為有具體的行動,中央也意識到許多過去熟知的幹部只能在黨部外運作,後來才協調讓我們也能獨立在黨部之外正式成立府城Kp陸戰隊,主要的差異是就是可以直接把物資提供我們;府城Kp陸戰隊接收跟黨部同樣數量的物資,我們也確實動員許多志工協助發放,許多時候進度都是超前,而且我們也珍惜物資的使用,一個一個確實的發送到民眾手上。

選後台南黨部第一時間把台南選舉的成績往自己身上攬,就跟選舉期間的各種排擠行為一樣,但知道這個過程的夥伴都清楚,台南的成績也包含了府城Kp陸戰隊的貢獻,我們只是沒有去搶那個媒體版面;會讓我不滿的,也就過程台南黨部各種排擠行為,因為我們從未拒絕或排擠台南黨部幹部或志工一起參與,但是在台南黨部一旦遇到曾參與我們的志工就會各種批評與告誡,甚至特定幹部還會有立刻翻臉的情況,這種狹隘的想法才是阻礙台南宣傳最大的關鍵。

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大概是,一個具有高度爭議的合作,我從未參與過程的討論,卻發現有人把合作失敗的理由全部歸咎在我身上,這種敗選的群情激憤如果再加油添醋,很可能衍生實體的衝突與報復,這種完全不知輕重的作法就是我想要把所有真相公諸於世的理由!

台灣民眾黨需要更好的制度,而不是更多柯文哲

我跟台南的志工朋友,從去年 6 月開始就站上街頭街講宣傳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但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大部分跟我有關的貢獻,不會出現在台南黨部提供給中央黨部的紀錄上,因為黨部主委把我當作威脅而不是助力,包括我原本的北區、中西區主任身份,也是硬生生的被拔除、退群與封鎖,即使到了今天,我還是被台南黨部主委與執行長在臉書封鎖中,原本是連黨部的粉絲頁、 LINE 群組都是封鎖我的狀態,在我透過各種方式抗議後他們才不情願的解除封鎖,我還以為自己在玩什麼扮家家酒的遊戲;這種戲碼,在傳統藍綠兩黨其實司空見慣,但我總覺的台灣民眾黨不需要重蹈覆轍,而且每次討論到這些問題,總會有那樣的聲音跳出來, “大局為重”、”選後再說” ,現在選舉暫時告一個段落,我就說囉?

我的遭遇並不是個案,在台南有許多過去的參選人、幹部遭受到類似對待,甚至黨部幹部只要跟我合照一下就會在內部群組遭遇質疑、砲轟,我在黨部的群組發言立刻會有各種糾察隊來放大檢驗、反駁與揶揄,那些我們討厭的側翼網軍行為,台南黨部在現任主委接手後把同樣的手法帶進黨部經營中,甚至用假冒身份發言的方式去貶低我或是跟我有關的志工朋友,想一想我也是受寵若驚,一群人花這麼大的心力在我身上,如果同樣的時間可以放在好好經營黨部就好了。

地方黨部幹部的適任與否我其實不感興趣,我期待的是有那麼一天,地方黨部即使沒有適任的主委出現,黨內有心從政或單純想要支持民眾黨候選人的朋友,依舊可以獲得需要的資訊,他們的貢獻依舊可以被客觀的紀錄、衡量或甚至獎勵;現況這些東西全部依賴地方主委定義,即使我身為黨代表、過去的議員參選人,只要主委一個不高興,資訊的封鎖與貢獻的抹滅是基本會發生的,像我這樣不聽話的就是進一步的打壓或是抹黑,我都不知道自己在中央怎麼會有這麼多負面傳聞,然後做什麼都會被當作要把現任主委拉下來,然後聽到這些傳聞的人也很少跟我求證,我就這麼變成了民眾黨在台南那個十惡不赦的我。

柯文哲告訴我們要相信制度、不要相信個人,但顯然,台灣民眾黨離那個合理的制度還很遙遠,而建立制度沒辦法只靠一個或更多個柯文哲。

台灣民眾黨是最有機會倚賴資訊科技成長的政黨,只是作為資訊顧問的一員,我其實對於民眾黨在資訊技術上面的投資有些搖頭,原本分配給資訊單位的資源還會輕易被挪移到其他部門,資訊部門也很難提供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沒辦法留住合適的人,也就不用期待在資訊科技上面的投資能夠累積,當投資沒辦法累積,資訊科技工具就很難用,其他部門也就乾脆自己來,多頭馬車與惡性循環的結果,資訊部門成了一個燙手山芋,我也沒有勇氣把這樣一個機會介紹給認識的朋友。

柯文哲的競選網站就像是另外一個災難,裡面放了很多酷炫的技術,但一個總統候選人需要溝通的對象多元,大部分人並不會因為酷炫的技術選擇多停留一下,更別說柯文哲常常掛在嘴邊的,台灣的資訊落差,世代之間比起城鄉差距還要嚴重,技術的選擇就已經完全忽略這些長輩的需求;政策共論的願景很美好,但民主素養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新世代、學術界的夥伴長時間在高等知識的薰陶中,但這樣的情況對比大眾來說是極為少數的一群人,不該用這一群人的需求去設計線上服務。

柯文哲常常強調台灣沒有一所大學在世界百大中,也歸納了這是在學術投資上的不足,但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台灣民眾黨顯然也沒有在技術研發上放入足夠的資源,連比例上的誠意都看不到。

一個政黨要運作,本來就會需要各種資金與資源的匯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天使般願意不求回報的投入這些資源,這種人性的考量大概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目標限縮到為求勝選不擇手段的獲取資源,很快這個政黨就會像藍綠一樣腐敗,台灣民眾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極端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看了那麼多小黨大起大落,這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一直在各種矛盾與衝突中進行選擇。

這次大選民眾黨在政黨票的部份有了成長,政黨補助款的提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希望增加的資源可以被優先投入到制度的建立與資訊科技的投資。我希望發生在我身上那些不好的經驗,未來有機會從制度面獲得根本的解決,資訊科技的投資放在地方組織運作上可以避免隻手遮天的情況發生,同時各種陳情案、服務案透過系統話記錄與追蹤可以讓民眾黨爭取更高的滿意度,也提供有心參政的夥伴更多協助,更多那種不需要討好特定人就能夠服務民眾的管道,台灣民眾黨的發展也就可以因此獲益,而且這是兩大黨抄不來的優勢,因為他們早已被帶有副作用的資金給綁住。

我其實烏鴉當習慣了,真的學不會怎麼去抱大腿,要參選議員是很大的劣勢;不過也因為這樣的特質,即使遭遇許多不合理的情況,我還是試著扮演好台灣民眾黨黨代表的角色,因為我清楚自己出現在這裡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成為那個討厭的自己。從 2014 開始關心、參與政治以來,我幸運的有機會經歷部長或市長的核心幕僚,在台灣民眾黨實際走到登記參選更是個難得的過程,今天與未來的持續發聲,除了自己外,也是為了這個過程給予過協助的朋友,期待最終那些我們曾討論過的美好政治願景,有一天真的會發生,也真心希望,台灣民眾黨的存在可以是促成它發生的關鍵。

期待藍白合,或該說期待更多合作取代對抗

柯文哲代表民眾黨參選總統,到今天的成果已經創造歷史記錄,因為投入的成本對比產生的聲勢與影響力已經遠超乎預期,獨立參選到底無論結果如何都對得起支持者的託付;不過回到在參選過程提出的理念,希望把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上,獨立參選可以維持民眾黨理念的單一性,但無法改變過去數十年來存在的意識形態對抗。

柯文哲與競選團隊達成共識,進一步嘗試進入藍白合的討論中,有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希望台灣的政治能夠透過合作取代對抗;過去三次的政黨輪替只有持續加深內部矛盾,台灣的發展顯然受制於這樣持續對抗的意識形態中。無法凝聚最大共識,各種漂亮的政見也就只能淪為口號,我們需要走出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藍白合不是為了同流合污,而是希望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去建立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透過這個共識來融入歐美國家已經建立的民主典範,讓台灣真的能夠大步向前;藍白合或是在野的整合開啟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在開放透明的基礎上去遴選最適合的人選成為機關首長,透過跨黨派之間的相互制衡來取代針鋒相對,讓有利於全體國民的政策能夠延續發展,進而帶出可長可久的發展方向。

理想不會一步到位,過去藍綠兩黨都曾公開表態支持內閣制,但他們獨立執政過程都沒辦法有效改變既有政治結構;柯文哲與民眾黨的出現提供一個新的溝通平台,讓多邊都有機會放下歷史包袱,透過普世價值去探討合作與發展可能。當然,合作的基礎是對等,柯文哲對於合作的讓步已經到了底限,我也認為柯文哲為正才能夠落實各項公開的承諾,剩下的就看其他參與者的政治智慧了。

漁電共生算算看

這兩天很流行算算術,不過我們換個題目,算算看經濟部自豪的漁電共生數字;依據經濟部臉書宣傳,在台南的日運漁電共生案場,最近收成的數字有近萬尾烏魚產出超過三千斤的烏魚子,照片拍的蠻好看的。

不過日運案場佔地 57 公頃,一般為取烏魚子放養每公頃 2,000~3,000 尾,所以如果這片土地作為完整的烏魚養殖場可以收成 57 * 2000 = 114,000 ,萬尾只是預估收成的 9% 左右;依法漁電共生應該要維持七成的產量,但是單就 9% 這個數字是遠不及法規要求的。

當然,日運案場不會只有這樣一個的收成數字,只是我們很難從其他公開資料得知個別案場是依據什麼法規設置、對應的承諾事項等等,自然很難檢驗漁獲數字是否符合法規要求;更嚴重的地方是,很多台南的案場是以地層下陷區法規,完全沒有漁獲的要求,也就衍生很多時候我們到一個魚塭轉為太陽光電的案場卻看不到任何養魚的跡象。

經濟部或台南市政府經常拿漁電共生來美化光電政策,但其實有更多案場實際上只有種電沒有繼續養魚,甚至申報的漁獲數字都跟實際有明顯出入;如果資料都能夠公開,相信在地居民可以輕易點出數字中的問題,可惜的是資訊公開或開放資料政策遇到這種敏感情況就會轉彎,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的人都期待政黨輪替發生!

藍白合,說明柯文哲把國家發展放在個人榮辱之上

如果站在柯文哲的勝敗與否,他的確簽下了明顯不平等的協議;只是如果記得他的聯合政府理念,這個合作的確讓台灣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共容、共融才能共榮,台灣過去在政治利益的誘惑下,我們被政治人物刻意操弄出各種的對立,即使到了今天,民進黨仍然藉由對中國的恐懼來讓國人彼此仇視,似乎只要把標籤往對手身上貼,自己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願意為這片土地共同努力的就是台灣人,這樣的共識能夠建立,我們才能讓多元的族群組合一起大步向前;原住民、本省外省、外配陸配或甚至願意放棄原有國籍加入台灣的朋友,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仇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會是你我共同承擔,也相對的,放下仇恨才能讓船揚帆起航!

柯文哲的競選主張「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在他放下身段促成藍白合的同時,這個口號在選前就有了具體進展;如果內閣制的精神可以有效落實,總統選舉就不再是贏者全拿、難以監督的局面,「共融社會、國家治理」就會在藍白合取得勝選後自然發生。

爭取讓柯文哲作為總統候選人還有兩天時間,但兩天之後藍白間如何包容彼此取得勝選才是最重要的下個里程碑;同時兩政黨如何讓主席、候選人簽下的協議成為全黨共識,如何讓協議有進一步實踐的細則與監督機制,藍白合不是只有誰當正的就真的能夠合。

柯文哲持續在兌現自己的政見,他沒有放棄,你呢?

關於街講,我想說些心底話。

這兩顆糖果是今天在花園夜市街講時拿到的,兩個小朋友靠過來說『這給你,我也要投給柯文哲』,不確定是不是 大冒險遊戲的一部份?不過從 6 月開始站上街頭宣傳 #柯文哲 與 #台灣民眾黨 ,我沒有拿過任何正式的酬勞,有的也就是這樣熱情民眾提供的小點心或飲料,設備、往返交通或甚至身上穿的背心都是自費,我跟許多志工一樣是自發參與其中。

我是從 2014 開始走進政治圈子,期間換過很多身份,幸運的是我沒有在這些身份中迷失自我,沒有成為那個自己討厭的樣子,我還是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而不是隨波逐流;民眾黨沒有什麼完美的解答,在這裡吸引我的是真實,可以做真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世界,試著透過真實去說服更多人相信我們所相信的理念。

傳統政治有著太多無法面對的真相,有些政治人物想讓你相信,隱藏的真相都是為你好,但這些謊言經不起檢驗,太多複雜的政商關係讓人們看到越來越多政治髒亂的一面;只是面對髒亂,許多人選擇遠離與不再關心,這讓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我們已經長期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

#柯文哲 是眼前總統最好的選擇,不是因為他有完美的表現,而是在於所有選項中只有他最接近真實;其他選項你只能看到一再跳票的口號,當其他人面對跳票而跳針、打太極時,只有柯文哲會承認錯誤並且調整與修正,讓主軸可以回到普世價值之上,而不是讓扭曲的價值觀持續成為笑柄。

共融社會發生之前我們需要學會共容,包容這個社會組成的多元,但是仍要努力找出具有進步價值的共識,才有機會走到共榮;如果真的期待台灣進步,我們需要更誠實面對眼前問題,傳統政黨與政治人物的包袱太沈重,那種睜眼說瞎話的政治文化很難再對他們有所期待, #柯文哲 是介於理想與現實間的最佳平衡點。

三次的政黨輪替已經告訴我們,選舉之後不監督,絕對的權力只會使人絕對腐化,因此我也真實期待立法院可以三黨不過半,透過自然的制衡讓國民可以是最大贏家,因此 #台灣民眾黨 需要成為關鍵少數,讓各種口號有機會化為真實。

因此,我還是會繼續站在街頭宣傳,期待更多人能夠相信,這兩顆糖果背後的真實!

屏東工廠火警消防員傷亡,資訊面續集

9/22發生在屏東的工廠大火,在發出第一篇評論後有來自朋友的回饋表示,其實除了工廠危險物品申報網外,環保署已經建置跨部會化學物質資訊服務平台,也就俗稱的化學雲,整合了50項跨部會資訊系統;只是今天的新聞指出,事發工廠有機過氧化物核准100公斤卻存放3000公斤的情況,顯然空有資訊系統並沒有具體的約束力存在,30萬元裁罰對比9死1失聯與110受傷的後果存在極大落差。

消防署本身就有一套消防安全檢查列管系統,只是系統老舊且難以即時應用,加上現有化學雲並沒有溯源機制,資訊缺乏連結與更新的要求,需要投入資源進行整理;同時在另外一篇新聞提到,危險品的資訊是紙本印出參考,對於分秒必爭的救災現場緩不濟急,台北已經做好的整合工作應該成為典範移轉到全國消防單位,爭取關鍵資訊的時效性。

輾轉得知第一線的想法,他們表示,別人的出口是消防員的入口,把自己的神主牌背在自己身上幾乎是所有消防員的感受,這幾年看同事、學長、學弟這樣一個一個走掉,永遠都是 『今日公祭、明日忘記』;稱呼英雄對消防員來說太沈重,他們很多只是希望還能夠好好回家吃頓飯、陪陪家人。

許多的問題存在已久,近10年有43個消防員殉職,這些問題一直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導致悲劇一再重演;消防員成立工會的訴求也就希望在無止盡的等待之外,還有更多防範於未然的發生機會,這不是開更多的捐款帳戶能夠滿足的需求,期待能夠獲得大眾的支持!

屏東工廠火警消防員傷亡,資訊面可以改進的地方

前天(9/22)發生在屏東的工廠大火,消防員第一時間逼近火場時遇到爆炸,導致消防員4人殉職與10人輕重傷,這個事件背後有許多可以探討的地方,我就自己擅長的資訊層面去切入探討。

台灣在工廠危險物品管理是有申報制度的,經濟部也有建置資訊系統提供廠商進行申報,只是其中的配置圖都還是以手繪圖檔為主,現在的資訊技術已經不難做到精確標記;在向量工廠平面圖中產製精準定位,這個資訊可以在救災需求發生時,透過電腦快速計算出具有風險的範圍,讓消防員不再需要看著平面圖猜想。

但其實,目前縣市政府的資訊落差頗大,在台北已經可以在前往救災現場過程透過手中平板電腦取得災害現場的各項資訊,目前並不清楚屏東消防單位是否有這樣的資訊整合能力,如果連基本的平面圖、危險品配置圖都沒辦法第一時間取得,大概還是沒辦法避免救災單位人員站在高風險區域。

即使存在通報機制,以目前普遍缺乏足額稽查人力的情況,業者抱者僥倖心態便宜行事似乎不難預期,要在既有的結構尋求突破就需要仰賴吹哨者;吹哨者除了制度的保護,更進一步的要擴大吹哨者的基數,也就是工廠危險物品申報資訊應該盡可能公開,這樣一來出入工廠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協助監督申報資料是否正確與即時,畢竟這些人本來就有強烈動機去關心自己安危。

網路討論也有更多關於事發地點的負面資訊,如果資訊屬實,該工廠原本就缺乏合理的勞動環境,行政裁罰並沒有發揮嚇阻的效果;雖然在法規設計本來就提供了足夠的力道,但實際執行往往存在各種非預期的干擾,這樣的干擾也跟危險品通報一樣,更透明的資訊才能避免干擾持續存在,除了裁罰資訊外,進一步公開工廠稽查場次等細節,有助於透過吹哨機制產生更大的約束能力,但根本的稽查人力短缺還是需要想辦法解決。

這個事件還可以看到勞資不對等的情況,無論是工廠員工或是消防員,台灣一直缺乏強而有力的工會機制去平衡,除了鼓勵工廠員工加入工會,也應該要讓消防員乃至於各級公務人員組成工會,讓法規的灰色地帶得以在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協調,進而避免勞動環境持續惡化產生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