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17 年 11 月

從台南的資訊安全聊到數位治理

剛透過市長信箱通報了一個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的系統個資外洩問題,雖然回應表示這是系統安全漏洞也已經完成改善,但實際上這只是經手人員缺乏足夠資訊素養,並不是什麼系統安全漏洞;過去在處理登革熱地圖時也有遇到類似情況,經辦人員以為把試算表欄位隱藏就可以不被看到,就這樣流出了帶有病患個人資料的檔案。這兩次的事件不確定是否都只有我發現,但這些個人資料一旦流入了惡意使用者手裡,問題大概就會變得很棘手了。

在過去,資訊系統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因此資訊人員往往被定義為各種業務單位的輔助角色,很多時候就是業務單位人員兼任,加上業界給予專業資訊人員的待遇會比公務機關好,公務機關不容易留住專業的資訊人員,而這在過去封閉性資訊系統時代不會造成太大問題。

隨著網路的普及,現在許多公務機關的資訊系統頻繁的需要與網路世界互動,兼任或缺乏基本素養的資訊人員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變得異常危險,因為只要一個無心之過就會造成非常大的災難,像是民眾資料外流問題;而缺乏基礎知識會讓問題很難真的停損,因為補上了一個漏洞,隨時可能再開啟另外一個。

所以把網路線拔掉就好了嗎?現有資訊安全管理政策的確有這樣的味道,預設將所有連線關閉、發現異常情況直接中止設備存取網路等,這樣的作法的確降低了一些資訊安全問題,但也賠上了許多過去所累積的資訊系統資產,因為這些舊有資訊系統等不到資源去跟上資訊安全政策而選擇停擺,或是乾脆全部重新來過。

現在可以聽到的一些新名詞,像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其實很多的關鍵就在於資訊資產的累積,如果每次都需要重新來過,大概很難累積足夠的能量去發展這些東西;而資訊安全的問題,大多是因為經辦人員缺乏資訊素養,而非真的都可以歸咎於資訊系統開發廠商。

也因為網路的發達,過去政府資訊公開的作法已經不再能夠滿足這個時代的公民,所以衍生各種開放資料的政策,讓公民除了看到結論之外,更有機會追溯整個事件的細節;而也因為有能力接觸與處理細節資訊,公民不再像過去那樣被動接受政府的決策,而是希望政府將決策過程的資訊完整公開,然後用客觀的數據去檢驗決策甚至要求影響決策。

我們是一個剛從威權時代慢慢走向民主的國家,整個政府的體制還留有許多過去對於大政府的想像,這在網路時代勢必存在許多衝突;現有政治人物面對衝突的作法往往是倒退走,用過去的經驗要求人民必須聽信自己,即使這些人自己不懂也不會想要真的把它弄懂,因為權力的確還是掌握在這些人手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去談論數位治理似乎就顯得有些尷尬,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這樣的概念與想像,許多政治人物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數位治理的亮點,除了專有名詞沒有打錯之外,很多執行細節都跟客觀想像有著非常遠的差距。

我對於數位治理的想像在於一個小政府的樣態,政府的存在就是提供一個人民決策平台與維持各種決策的執行等,任何一個公民都可以在決策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參與其中、並且深入細節,而資訊系統可以提供充分且可被驗證的資訊作為決策的參考,代議制度監督的功能遠大於決策,政策的可延續性會比亮點重要,我們不再需要選出一個偉人般的領導者,那些位置任何人坐了都不會改變這個國家最根本的基礎。

在這樣的想像中,政治人物應該釋出更多的權力讓人民參與決策,政府應該藉由各種方式強化人民的資訊與民主素養,而人民應該更大膽想像一個國家該有的樣貌並且去尋求最大共識。

我們當然還離這種想像太遙遠,眼前許多問題都是人民與政府之間缺乏互信,只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應該是不擇手段去奪取權力,還是應該持續找出一個共識然後期待當權者下放權力?不擇手段奪取權力之後我們還有辦法真的下放權力嗎?而當權者真的會因為人民的共識出現而交出自己的權力嗎?兩個方向之間應該還有更多可能存在,只是現實政治環境中已經出現了許多矛盾與衝突,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和平走到下一個里程碑。

但至少,個資外洩的漏洞又補上了一個,這算是有前進一小步吧?

台南市優先拆除違建地圖上線

台南市優先拆除違建地圖網址: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_basecode/house/

2015 年,在台北因為違建衍生死亡事故後積極取締,台南在當時也宣佈跟進(*1),公佈了 263 筆的優先拆除違建資料;不過當天就在各方壓力下將已經公開的檔案移除,替換成 “已完成改善名單” ,裡面只有 25 筆資料(*2)。

因為新聞很大,所以當天公開的資料有網友備份後公開 (*3),當下有製作一個簡單的地圖呈現這些資料,只是後續沒有任何官方的更新,所以就沒有進一步處理。

2017-11-22 中和一所公寓因為遭人縱火而有 9 人死亡,這個公寓是頂樓加蓋且大量使用木造隔間後作為出租套房,台北一樣第一時間表示要更積極拆除管轄範圍內的頂樓違建(*4),但這次台南就沒有再次跟進了。

網友提醒我這個地圖裡的某一個違建根本沒有改善(*5),所以興起了整理這份資料的念頭。這份 263 筆的資料,經過整理後其實有 280 個門牌、地號,透過程式檢索後找到接近的點位標記在地圖上;這個地圖透過手機開啟時會標記目前所在位置(藍色圓點),可以藉此走訪鄰近的違建位置,了解看看目前是否已經改善。

違建問題其實一直很難有效解決,導致新增違建還是持續出現;一旦違建發生了傷亡事故,人們才會驚覺它存在的風險。只是即使台南市政府有意願著手解決這個問題,議員卻又透過各種理由進行施壓,刪除了大部分的預算讓拆除工作沒辦法順利進行,有時候想想,下一次發生在台南的違建傷亡事故,要算是誰的責任?還要犧牲多少生命,台南才有辦法給所有市民一個安心居住的環境?

*1. 台南新違建 第一波拆263件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05004248-260402
*2. 104年度第一波優先拆除違建(已完成改善名單)
http://data.tainan.gov.tw/dataset/illegal-structure
*3. 台南新違建 第一波拆263件!名單公佈了 趕快來搜尋一下
http://housebaba.tw/archives/4098
*4. 中和大火釀9死掀拆違建議題 柯文哲:頂樓加蓋一律拆除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124/1058990.htm
*5. 最近經過其中某一個違建,它根本沒改善啊,而且看起來像是跟新聞一樣是屋頂加蓋+出租套房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511722294.A.835.html

我在時代力量的工作暫時告一個段落了

我已經離開時代力量的工作,現在開始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執行長的工作已經暫停,希望透過我陳情的朋友建議直接透過黨部聯絡方式,我的所有言行也不再代表時代力量,預計這個月底前會將所有交接工作完成。

我參與時代力量工作的確希望爭取參與 2018 的選舉,只是我希望成為一個自己能夠認同的候選人,而不是為了滿足大家對於一個候選人的期待去做各種事情;我努力的方向是讓關心的議題能夠有更好的發展,不過人們期待我能夠努力讓自己更像個候選人,這大概就是離開的關鍵吧。

我仍然支持時代力量的許多議題,只是不再以第一線的身份參與其中。

附圖是我女兒畫的,記得她第一次接觸畫畫這件事情時很害怕犯錯,所以一直央求我能夠幫她畫出各種圖案,但我大部分情況下拒絕了她,因為我希望她能夠自己找到畫畫的樂趣,而不是被我的想法所侷限;現在她已經能夠自己畫出接近自己想像的圖案,可能比我自己畫的都好,這樣子的成果大概就值得我驕傲了吧。

我所熟悉的是各種資訊工具的應用,接下來我依舊會用這些去關心各種議題;只是因為我並不是衣食無虞的背景,大概沒辦法再用所有的時間去做,就期待有更多人願意站出來關心腳下這塊土地上的各種問題吧。

由人定義政治,還是由政治定義人

在短暫走到第一線參與政治工作後,這個問題就經常浮現在腦海中,因為每當說出自己對政治的想像時,總不難聽到人們基於政治現實的各種觀點;當你說著政治人物應該擁有正常的生活時,人們會告訴你,眼前的政治人物都為了工作犧牲了自己的生活,你這樣怎麼跟他們比?

政治環境改變是一條漫長的路,許多人以為短暫的犧牲可以換取長遠的進展,但實際上往往是大部分的犧牲只有少部份人有機會往前一小步,然後這些前進的人繼續為了往前而繼續犧牲更多,最後除了政治工作變得一無所有,為了不犧牲自己的政治地位,犧牲的就是自己的初衷,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目前民主進步黨對外表現的樣態。

人們對於政治工作者的期待,以及政治工作者最終偏離人們的期待,這些都是人性使然,如果期待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理想的作法大概是讓一般民眾也能夠意識到,自己才是政治的主體,基於這個主體該做的事情不是把期望託付出去就不去關心,很多時候甚至必須參與到其中,才有辦法確保期望的目標有機會達到。

在 318 是我第一次比較深入參與政治性活動,當時的群情激憤讓我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做著做著也就做到了現在,對我而言最大的犧牲大概就是機會成本吧,如果沒有跳進這個圈子,我應該還是可以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偶爾出國去讓自己放空一下;只是在回顧自己參與的過程時,我自己歸納是為了這個家庭去參與政治,因此維持家庭生活是我參與政治工作的底限,一旦犧牲了家庭生活我也就沒有參與政治工作的原動力,這樣的堅持大概是人們最難以理解的地方。

我不是長期從事政治工作的人,政治學的書大概也沒翻過幾本,對於各種事物的判斷往往基於過去工作的經驗;我當過倉庫搬運工人、當過業務、當過技術主管也當過公司負責人,幸運的有機會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能夠走到今天也就是因為認為自己是生命的主體,所以脫離舒適圈對於我而言並不是很大的門檻,最大的門檻大概就是迎合大多數人的期待。

走到你的眼前,做出你期待的動作,說出你期待的話語,這是現有政治的樣態;我對於政治人物的期待是,你不需要走到我的眼前,不需要說出滿嘴的好聽話,你只要做好你該做的事情我就會支持,而我也會持續看著你做的。

也就基於自己的期待,我在政治工作進行的方式就是關心以及參與各種議題的發展,是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不是我努力的目標,這大概是很多人不滿的地方。我的人生是從泥沼爬出來的過程,許多的激情早已經在過程中消磨殆盡,對於生命的期待也就顯得單純許多;也因為期待的不多,所以對於少數的期待有著異於常人的堅持,對比其他外在的表現會有很大的落差,這大概是另外一個問題點。

政治工作一段接著一段,我在意的還是那些具體的議題;至於什麼時候可以有著自己定義的政治環境,也許真的得花上一輩子吧。

在台南,我所想要實現的改變

剛剛吃早餐時,女兒因為鬧脾氣在哭,我拿一篇網路翻到的新聞給她
“你看,後火車站有超大的扭蛋車耶,你最愛的扭蛋耶”

就如同一般小孩一樣,因為被有趣的東西吸引,她不再哭了,轉而央求我們帶她去。
“爸爸今天要上班,妳趕快吃早餐,晚點媽媽就可以帶你們去”

在時代力量台南黨部,我們為了接觸更多平常上班的人,所以星期六必須上班。不過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一樣遵循了勞基法施行週休二日,我們固定日與一休息,以目前所知的資訊,大概整個台南只有我們堅持照著勞基法規定走,聽聞過許多台南參與政治工作的朋友因此排擠了家庭與生活,最後在取捨之間選擇了政治工作而讓家庭慢慢出現了問題。

最近立法院又開始討論一例一休的修法,在林淑芬委員(*1)的發言中,她提到自己參與政治的生活是這樣

“我禮拜一到禮拜五在這裡開會,禮拜一到禮拜五的晚上跑攤。我沒有辦法去給我的小孩子關心他的學業、課業,我從來沒有給他簽過字啦!老實說! 禮拜六、禮拜日我還要去跑攤。”

其實有在接觸政治工作的朋友大概對於這樣的行程安排都覺得很正常,因為跑更勤的人不在少數;而問題也就在於,當你覺得政治人物這樣子安排行程正常,那麼你就很難期待他們能夠維護正常的勞動權益法規,因為對他們來說,勞基法再怎麼規定他們的生活也還是不會改變,他們很難體會一個正常家庭對於勞動權益的需求為何,自然就會提出一個又一個令大家感到驚恐的勞基法修正案。

“林委員,回家陪陪孩子吧,即使你沒有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一樣會關注且支持你所做的”

這句話,如果有機會從林委員選區的選民口中講出來,那麼我們的政治文化才有機會改變,而我們期待的改變也才有機會落實在各種法規中。

同樣的在台南,在我們關心一般民眾的勞動權益同時,我也希望我們自身的勞動權益可以獲得重視;也希望更多民眾了解,當從事政治工作的人們處於合理的工作環境中,這些人才有辦法和民眾站在一起去維護合理的勞動權益,或是推出其他各種民眾期待的政策。

進一步的,我希望台南的朋友願意跟我們一起學著使用新的方式交流彼此資訊,像是透過網路上的服務告訴我們你所在區域的各種大小事,讓我們可以透過有效率的方式去安排人力與資源,這樣一來我們才不會像傳統政治人物那樣必須安排時間在固定地點等待民眾上門陳情,我們就可以服務更多的朋友。

我們也希望政治工作不再是單向的,除了期待更多民眾有空多關心生活周遭之外,一些平常零碎的時間我們也希望大家願意拿來幫助在地發展,就像是即將在今天下午進行的小松活動(*2),其實廟會路線繪製是個很簡單的工作,已經熟悉使用電腦的人可能不需要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路線繪製工作,但如果我們有機會找來一百個朋友,每個人幫忙畫出十條路線,那麼台南整個年度的廟會路線就可以被數位化,接著更多人就不再需要盲目的安排自己行程,而因為廟會衍生的問題就有機會獲得些許改善。

近來因為民進黨市長候選人初選,各個候選人極盡所能的提出各種牛肉政見,只是除了那些光鮮亮麗的數字,很少有人去探討這些政見背後的資源怎麼來?執行這些政見會排擠哪些已經在進行中的政策或是福利?即使是目前議會的大部分議員,對於市府的政策也很少有深入的研究與批評,這也是我想要改變的地方。

我想要做的也很簡單,就延續過去賴市長任內提過的開放政府、開放決策與開放資料,只是跟過去不一樣的是,我想要有機會扎實的做,而不是只有亮點。

台南市議會截至目前為止公開的議案資訊都沒有完整的附件與參考資料、各種在議會中進行的市府施政報告資料也是選擇性公開,我希望這些資訊全部放上網路作為開放政府的第一步。

台南市政府過去針對市政中心進行審議產出三個選項,我認為市府應該先準備充分的資訊去說服各地區人民,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市政中心?我過去就提過了,新市政中心蓋在網路最好(*3)。

目前台南開放資料已經有些成果,只是希望有機會趕上台中的腳步(*4),將民眾需要且關鍵的資料轉為開放資料,像是都市計畫圖、地籍圖或住址座標等,過去討論這些資料經常卡在規費法與議會,希望我們有機會進去把這個枷鎖打開。

我所想要實現的改變,是不是你所期待的改變?接下來我們希望有更多機會去傾聽,你所期待的改變是什麼?而為了讓改變發生,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正式參與時代力量的運作,而你是否願意運用一點零碎的時間,不管是跟我們一起走上街頭,或是運用資訊工具關心在地,讓台南的改變成真!

*1. 林淑芬委員發言逐字稿 –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9709419.A.BC6.html
*2. 時代力量台南小松 01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51510875301727/
*3. 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 http://k.olc.tw/2015/05/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4. 台中市政府數位地圖館 – http://gishub.taichung.gov.tw/

台南公車行駛記錄觀察

在 10/09 與 10/14 分別於新營、永康發生了兩起公車因為司機身體狀態不佳衍生的事故,在跟同事聊到這個議題後我就試著撰寫程式蒐集台南公車的即時動態資料,想要藉此觀察公車的勤務狀況。目前初步蒐集了 10/17 ~ 11/01 的資料,並且做了一些簡單的統計與觀察。

蒐集資料存放位置: https://github.com/kiang/TainanBus

report.csv

初步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 0右 公車單趟出勤的時間會高達 12~17 小時,這個情況研判是公車並未在單趟路線結束時切換系統,因為就公車路線看來並沒有這麼長的距離
  • 公車單趟行駛超過 4 小時的情況很多,更甚者有許多超過 8 小時的情況,以目前所知台南公車並沒有途中切換司機的制度,因此有不少司機經常處於過度勞動的情況下
  • 許多路線的行駛距離很長,而且不一定只出現在幹線公車上,行駛距離長衍生的問題除了值勤時間長之外,也許需要思考對應的效益問題,或是參考台中的作法在部份班次採取跳蛙式安排

因為沒有實際的司機班表可以參考,所以我進一步依據車牌去整理個別車牌的每日出勤時間。

report03.csv

如果每台公車在當天的司機是固定的,那麼除了上述行駛時間過長的問題外,還有出勤時間的問題存在,這樣的假設希望是錯誤的。

公車行駛在市區道路中,如果司機的精神狀態不佳,其實很容易衍生公共安全;我們在期待公車路線涵蓋率提高的同時,應該要關心司機是否有過度勞動的情況,安全應該優先於方便才是。

在兩次事故後,並未看到市府針對司機的勞動環境提出檢討,只要求司機必須進行健康檢查與增加保險,而議會也只有聽聞議員要求公車路線不能夠減班,所以只有我覺得台南公車司機的勞動環境不合理嗎?

月底再次發生了一個類似的公車事故,雖然發生在新北市,但這樣一再發生的事故應該要有更全面的檢討才是,而不是將市民的便利建構在壓迫的工作環境之上;繼續下去只怕事故衍生的傷亡會越來越多,我們還要犧牲多少生命才能夠重視勞動環境的合理性?

相關報導:

  • “台南新營區今天發生一起公車撞證券行車禍,李姓司機(41歲)當場無呼吸心跳,送醫搶救,6名乘客皆輕傷。”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009/1219192/
  • “蘇姓司機中午駕駛公車,行經中正北路,轉進新行街後,因身體不適減慢車速,整個人趴在方向盤上,擦撞停在路旁兩輛小客車,幸好車上無乘客,小客車車主見狀趕緊報案,蘇姓司機被送往永康奇美醫院後,下午二點多仍宣告不治身亡。”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222662
  • “台南地區本月傳出2起公車司機因身體不適肇事,南市交通局表示,現已開始研議辦法,明年將要求客運業者將高危險族群駕駛列冊,並一律強制司機每年做1次健康檢查,業者也需加保第三體傷財損和乘客體傷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2788515
  • “今天上午5時許發生在新北市新莊區的617路公車衝撞大樓起火燃燒案,警方初步調查研判是因為41歲何姓駕駛健康因素,身體突發不適造成的意外,幸好才剛開出總站沒多久,且一大清早沒有乘客,只有司機1人受傷。”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278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