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分齡挑戰 適能冒險」特色公園公聽會發言記錄

星期一代表了特公盟在高雄市議會的公聽會發言,發言的內容以特公盟提供的投影片為基礎,我在會議中進行詮釋,希望能夠順利把許多家長的聲音帶進高雄議會中;在台南我們還沒舉辦過這樣的公聽會,所以我把自己的發言做個記錄,希望有機會把同樣的理念帶進台南市議會中。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30c9d4f380f
高解析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WPtQUYRYI
高雄。愛樹人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twlovetree/videos/259601877973150/

以下為發言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代表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我們其實是一群家長關心孩子他的發展,然後想說在公園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很多的罐頭遊具,我們希望藉由今天的機會跟大家講一講我們看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我們基本上的題目就是我們希望未來的公園是這樣子,它是可以這樣子分齡挑戰、適能冒險,而不是像現在,其實你現在到所有的公園,大部分看到的其實遊具都長的差不多。

特公盟的組成,我們基本上就是一群關注兒童遊戲的爸爸媽媽,因為我們在遊樂場或生活裡面,慢慢發現說,這樣子的需求,一直帶小孩子去公園,然後發現小孩子的需求慢慢沒辦法滿足,然後在公園裡面跟其他的爸爸媽媽互相交流之後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顧慮,慢慢的組成這樣一個聯盟,然後聯盟的組成就慢慢的多元化,可能有各種心理師、景觀設計或者是在某些醫療領域的專業家長參與其中。

我們想說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其實會需要很多元的發展,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就是各種遊戲的方式,就像跳鑽、攀爬、溜滑、擺盪、旋轉、平衡,透過這些多元化的遊戲方式,我們才可以慢慢培養下面的這些能力,像發展動作、認知、社交、情緒、自主性,這些東西已經不是你在一般學校裡面容易去學習的東西,它需要靠一些外在的環境去刺激他。

外在環境我們會發現說,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其實越來越少這樣的環境,我們希望有機會去改變這樣一個趨勢。

孩子,其實你會發現說,他進入到遊戲場裡面,他大部分情況下是為了要去挑戰,而不是為了要去…,像就是把小孩子放在那邊,爸爸媽媽在旁邊滑手機,它不是這樣一個用意在,它是說小孩子有這一個需要,所以他才會進入到遊戲場裡頭。

我這邊播放一個影片

這是在台北市的天和公園,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溜滑梯,它這個溜滑梯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當你想要溜滑梯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爬過重重的障礙,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梯子,或一個簡單的塑膠設施,才可以上去,然後你會發現說它其實很有挑戰性,但是我的女兒三歲,三歲一樣在這裡玩得很開心。

你會發現這裡使用的溜滑梯金屬製的,它非常的快,從上面溜下來非常的快,但是因為他下來的時候是木頭的鋪面,所以並不會因為很快的關係然後就受傷。那你會發現這個小男孩非常的想要再玩一次。想要再玩一次這種衝動,其實對小孩子來講已經慢慢失去了,其實你如果去看那些以塑膠遊具為主的罐頭遊具裡面,它其實很難看到這樣子小孩玩下來之後一直想要再玩,大概是 4 歲以上的孩子就會開始對罐頭遊具感到無聊,所以說可能年齡層再高一點就會在遊具裡面做各種破壞的動作,比如說想辦法爬到遊具的最高點,就是一般狀況下不應該上去的,或者試著去敲打那一個塑膠遊具,讓它可以產生更大的挑戰性,但這種其實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當一個挑戰存在的時候,它其實是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勇氣跟健康快樂,其實這種東西有時候它很難用簡單的數字去衡量它;當孩子開始跟你講說遊具不好玩,就是你有時候可能要帶他去公園的時候他覺得不想去,因為去公園永遠玩的都是一樣的,即使你帶到這一個公園、帶到那一個公園,帶十幾個公園,你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小孩子一定不會感興趣。

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危機,就是在說目前的統計, 6-11 歲的孩子有 6 成以上他靠的是看電視來度過他的時間,那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我們的孩童裡面有 3 成他可能有潛在的精神疾病、有 3 成是過胖的狀況,然後最大的問題是有接近 5 成他其實是有近視的狀況,這種都是在慢慢的都市化之後,因為跟戶外環境的接觸越來越少的狀況下,它引發的一種文明病。

文明病在各國都會發生,那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各國怎麼做,他們做的方式就是他們增加戶外遊戲的一個樂趣,或者是說盡可能的安排戶外活動、安排更多的遊戲,讓孩子可以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大自然。我想說的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公園?因為公園是離我們家裡最近的,你如果在公園裡面不容易接觸到大自然,他其實平常可能爸爸媽媽在工作之餘你要帶他到更遠的地方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在公園裡面實現一些不同的遊戲設施或者是環境,對孩子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再來就是研究顯示,這是國際的研究,遊戲對於小孩子的一些特質的發展,情緒智商這些都會有幫助,這相對的就變成我們如何去照顧到孩子真實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實際上去高雄的各個公園,當然這裡只有舉四個,其實你可以看得到更多,可能上百個都是有可能的,你可以看得到,每一個遊具它大概只有簡單的差異,小孩子進入到這一個環境裡面,他的動作都是差不多的,這樣子會造成說,你說小孩子已經失去興趣,你又一直需要一個地方,其實它的衝突一直存在。

小孩子他其實在各種不同的年齡層會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我們目前的罐頭遊具它其實 3 歲以前的孩子還感到興趣,但是滿 3 歲以後就慢慢覺得說遊具的挑戰性已經不足了,我們會希望在接下來也許可以針對 3-5 歲或 6-12 歲, 6-12 歲大概是目前最缺乏的,因為很多人會顧慮到說遊戲場不應該太危險,但是其實就我們的想法會說,遊戲場的危險只要能夠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應該是要帶入更多的挑戰性。

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這是在瑞典的例子,映入眼簾的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它的不一樣,就是你剛剛看到那樣的罐頭遊具到現在看到瑞典這樣的一個狀況。這一個它是小孩子可以抓在上面旋轉,這樣的遊具其實在台灣完全看不到。我們台灣在早期其實有類似的遊具,它是用金屬製作,但是後來因為我們的國家安全規定越來越嚴格,造成這樣的遊具其實不太可能在台灣出現,那我們想問說,這真的是好事嗎?

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其實會有各種不同的遊具,滿足不同的肢體需求,像有剛剛提到那個香菇,除了可以抓在上面旋轉之外,他也可以躲到香菇裡面去,做一些躲迷藏的遊戲;這裡有一個溜滑梯,這個溜滑梯有 5.5 公尺高,這個其實在台灣就很難看得到,然後在右手邊就是有一些造型遊具,屬於各種年齡的。你會發現小孩子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可以做的肢體動作非常的多元,但是這種東西在台灣其實看不到。

這是在日本的公園,第一個特別不一樣的是,你看它的地板,它是泥土地,這東西在台灣簡直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怎麼可以把一個遊具放在泥土地上?但實際上在日本非常多的遊具,他們是安排在泥土地上,你用自然的鋪面,讓孩子在落地的時候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其實它那個衝擊只要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其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我們在台灣可能都過度保護,你現在看到幾乎都塑膠地墊。

塑膠地墊當然它安全,但是它衍生問題就是,它可能在高溫之後會有一些異味,以及它可能在破損的時候會有凹凸不平、容易跌倒。

同樣是一個組合遊具,它其實帶來的動作更多元,但在台灣,我們明明是同樣的組合遊具,我們卻永遠組合出差不多的東西;當然它不只是組合遊具,它應用現場可以使用的狀況帶入一些木頭做平衡,帶入一些攀爬的設施,這都可以運用在地的狀況。

回到台北天和公園,你會發現大家應該沒有在高雄會看過這麼多小孩子的遊樂場,這是在台北天和公園;大家也許會覺得說,在台北人多才會發生這種狀況,但實際上你可以試試看,在高雄只要有一個這樣特別的公園,它會產生一樣的結果。

這是我們在特公盟裡面,我們會陸續介紹不同的公園、不同的狀況,目前在天和公園的介紹裡面是觸及最多的人,也就是說,像天和公園這樣的一個遊戲場,其實在許多爸爸媽媽的眼中是非常特別、非常想去的,就是非常想帶孩子去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知道說需求在哪裡,但是我們如何去滿足需求?

一個好的遊戲場當然不會只是我們這些爸爸媽媽,當然我們會需要更多的專家去參與其中,我們基本上還是希望它符合法規,我們希望符合法規的基礎之上,你可以帶入更多的設計、可能帶入更多元的需求,而不是只為了把標案做好。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特色公園在製作的時候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很高的預算,模組化的遊具它只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全部都組裝好,可能只要 5-60 萬就全部都弄好,當然,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基本上會覺得一個好的遊樂場,它可能會有這幾個條件,第一個要腹地廣大,腹地廣大的原因在於說孩子可能在各種不同的遊戲設施之間在切換的時候,避免很多的衝突狀況發生。這其實有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在台北它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它的遊具跟遊具之間的空間留得很小,所以雖然它投入很高的預算,但是小孩子之間很容易發生衝突。但是在南部,我們是有非常非常大的腹地,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個很好的遊戲場讓小孩子去玩。

再來就是足夠的經費,就我們所知,目前大部分的公園都是採最低價標,最低價標的結果就是罐頭遊具,你如果有機會把它改成最有利標,你可以做更多溝通的時候,它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去改善。

再來就是我們會發現,目前在公園設施相關的討論裡面,大部份是工程或者建築相關的專業,很少去納入兒童發展的專業,以及我們家長有沒有機會參與其中,這東西其實在公共標案裡面比較少發生。

再來就是自然鋪面,自然鋪面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都市的孩子要接觸到泥土地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那你在公園裡面卻又給他一個塑膠鋪面,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衝突。

我們會有五個主要的訴求,我們希望一區至少有一個分齡的遊樂場,這種東西我們會覺得每一個家長都會有需求在。

再來就是增加預算跟設計,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園都是最低價標,有沒有機會讓更多的公園走最有利標。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懂兒童發展的專家或者是相關學者可以有機會參與討論,而不是只有討論建築的專業。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參與機會,讓在地的家長有機會發出聲音

再來就是多採用自然素材,自然素材你在採用的時候其實它的保護力就遠高於塑膠地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就是,你為了要裝那些塑膠地墊,你把原本的泥土地鋪上水泥變成硬鋪面,然後在鋪一個塑膠地墊,然後它原本的保護力已經消失了,你再補一層保護力,這其實有點很多餘的作法。

我們為什麼要現在站出來?我們已經有小孩子了,他已經正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希望盡可能在他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為他爭取更多,而不是說要去討論最理想的狀況,我們希望有一個最快、最立即的方式可以把孩子帶入一個比較多元的遊戲環境,而不是等到他長大再發現原來過去少了這些環境,讓他有一些文明病的發生。

後面問答過程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議

1. 剛剛提到設計統包的問題,但台北是把設計部份獨立統包,但是把剛剛提到的工作坊等共識凝聚過程交給設計得標廠商,在設計部份完成後再進行工程招標,實際運作其實還是有好處的

2. 關於意見的蒐集,除了工作坊的形式,希望能夠透過網路的方式,因為很多家長在平常日是無法參與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目前已經有高雄專區,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善加利用

3.管理跟維護,可以帶入更多的公民參與,運用現有的 1999 系統搭配在地公民組織,讓在地居民知道可以如何參與其中,而不是侷限在固定的時間,這樣一來或許可以帶入更多的參與

4. 針對共融的部份,我們支持應該要有一些共融設計進行比較完整的規劃,只是共融的考量點可能會有些跟特色公園衝突的地方,像是自然鋪面對於輪椅的動線就存在衝突,而且在預算部份共融設計會遠大於特色公園,希望能夠進一步討論共融與特色的比例,像是剛剛專家提到的,不一定要在每個公園都滿足所有需求,希望能共同討論出一個合理的比例

5. 符合國家標準其實只是讓摔下來不會摔死,並沒有保證摔下來不會受傷,但是民眾對於受傷情況的過度反應已經讓各種公共設施失去了原本設置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