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玩世代》兒童參與遊戲工作坊後記

11/23-11/24 舉辦的工作坊分上下午兩個年齡層,連續兩天,因為兩個孩子剛好一個幼兒園、一個國小,所以非常充實的參與了整個過程。

安平港濱歷史公園目前就是「大魚的祝福」裝置藝術比較顯眼,其他區域基本上就是大片草地為主,除了步道之外看不太到什麼設施;台南市政府接下來希望在這個公園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改造,不同於過去的是,這個過程希望蒐集更多元的意見,除了月初舉辦的專家學者工作坊納入更多幼兒研究領域的意見,這兩天也進一步的邀請 40 個小朋友參與,由父母陪同參與精心設計的遊戲,讓他們透過玩遊戲去表達對於公園規劃的期待。

第一天是由《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團隊所規劃的戶外活動,開場與串場都有陸爸爸生動的說故事時間,所以孩子在過程中都非常投入。幼兒組與國小組兩場活動行程安排相近,一開始先引導孩子表現與親子互動,透過肢體語言去傳達數字或愛等意義,接著要孩子閉上眼睛接受家長的引導,透過碰觸等感受去認識這個公園已經存在的花草樹木,有了感受之後就讓孩子去蒐集公園中的自然素材為隔天的創作準備,最後則是運用肢體的組合讓孩子去表達希望公園有什麼樣的設施。幼兒組可能在指令的接收與主動表現的習慣尚未養成,所以上下午的氣氛明顯國小組互動比較熱烈。

第二天則是吳念真老師引導孩子運用多元的素材設計一個公園,期間透過劍獅、螃蟹、青蛙、彈塗魚、小松鼠等等不同的角色陸續登場來讓孩子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思考公園該有的設施,最後讓孩子去表達怎麼玩這個自己打造的公園。有了第一天的磨合,第二天孩子們有比較進入狀況,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夠把整個場域填滿期望出現在公園的設施,幼兒組會請家長協助實做,因為孩子的動作還不太靈活,希望盡量帶出孩子的想像,下午國小組則是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創作,比較大的差異是幼兒組是一個孩子做一個作品,國小組則是多人共同創作,甚至在過程中還會讓孩子交換組別、位置去另一個進行中的創作混搭自己的作品,這個過程應該有助於孩子換個角度去思考公園設施的規劃。

兩天的過程可以看到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公園規劃的團隊則是深入整個過程進行觀察與記錄,雖然還不知道這些想法怎麼跟公園真的結合在一起,但安平港濱歷史公園的改造是台南第一個邀請這麼多孩子參與規劃的公園,除了希望孩子的需求與想法可以更被重視,也期待未來在其他公園或公共場域的打造也能夠帶入同樣的精神,創造更多符合期待的典範。

相關連結:

  1. 台南也要特色公園 –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playground.park/
  2. 臺南市港濱歷史特色公園遊戲場 –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playground/
  3. 市府新聞稿 –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638309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