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16 年 4 月

十年後,我希望看到這樣的台南

地下化撤案,改以地上輕軌取代

在 以輕軌取代台南鐵路地下化的想像( http://k.olc.tw/2015/05/以輕軌取代台南鐵路地下化的想像/ ) 一文已經有提到支持的構想,延續這樣的想法,十年後火車不再進入舊台南市區,取而代之的是安靜的輕軌,以及隨之而來大量的道路空間,鐵路沿線居民不再需要忍受鐵路旁嘈雜的聲音,經濟層面也因為市容的改觀而有擺脫貧窮的機會。

成為對步行者友善的城市

因為輕軌大量設站讓原本擁擠的台南火車站週邊獲得抒壓,週邊道路可以縮減車行空間另闢人行道,環繞著步行者為中心將台南歷史街區串連起來,進一步推動招牌看板等街道外觀的簡化或復舊,讓人們從台南火車站走出來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城市豐富的內涵。火車站前應該有充裕的空間讓人們可以駐足在已經成為古蹟的火車站前好好欣賞,而不是現在這樣各種車輛水洩不通的場景。

鐵軌與高速公路共構後透過火車進入舊台南市區的人們就會分散到新市與仁德兩個位置,仁德鄰近的高鐵台南站已經有綠能產業園區的規劃,新市以北則能夠串連南科,往北的南科週邊、安定國道八交流道附近與善化目加溜灣大道等三個位置從新市政中心的開放決策中得知這三個地方有充裕的空間可以運用,運用這三個位置進行新的造鎮計畫,以現代化都市建築為訴求設計,期望能夠取代舊有都市規劃缺乏人車分離設計的詬病。

往北在拔林火車站或隆田火車站週邊希望能夠建立公車轉運站,開闢行駛在 84 線快速道路的東西向快速公車,往西可以到達北門遊客中心或甚至井仔腳鹽田、往東則是能夠進入玉井舊街區, 84 線快速道路週邊過去因為大眾運輸不便所以前往都是以自駕為主,補足大眾運輸缺口後可以更積極的發展這些區域,讓步行者從火車站出來後就可以往東西向延伸。

大台南,小政府

在 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http://k.olc.tw/2015/05/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 一文已經提到大概的想法,各種服務無紙化、網路化已經是種趨勢,我們對於實體行政中心的需求會越來越少,依循過去希望透過行政中心搬遷進行區域平衡的作法效果只會隨著時間遞減,更何況新的市政中心預期至少需要 20~30 年才有辦法實現,在這個網路科技盛行的年代, 3~5 年後的變化就已經很難預料,更何況是如此長久的計畫。

各級公務機關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橫向溝通,也許需要打破過去科層結構的組織型態,改為任務編組,由各平行單位借調有經驗的人力組成各種工作小組,讓舊有機關扮演支援角色,甚至進一步納入更多公民參與空間,拉近公務機關與民眾的距離。事實上中央的行政院已經有政務委員這樣的角色配置,讓有經驗的人遊走於多個機關間進行橫向溝通與串連,從 vTaiwan.tw 這樣的民間網站能夠順利與各官方單位交流溝通,其中穿針引線的政務委員就是政府端的關鍵所在,相信市政府也會需要類似的角色存在。

與市政府打過交道的民眾大多會對於文謅謅的罐頭訊息感到厭煩,事實上我進入市政府工作後對於各種同事們習以為常的公文往來內容也是驚訝不已,閒談之間可以輕易交流的資訊在編寫公文時卻必須轉換成各種詞不達意的文字,然後讓收到公文的人再打電話回來追問文字代表的意思,即使有著這麼多的困擾,市府裡每天還是消耗著大量的人力在做這種事情,即使相較於過去這已經有了許多的改善。

市府裡面其實不缺傑出的人,缺的也許是能夠讓這些人力專心做事的空間;我們需要將更多繁雜的工作交給電腦處理,人腦應該挪出更多空間做些電腦無法做的事情。同時公民與政府應該是合作的關係,不會是舊有官民的主從關係,也不該是官逼民反的敵對關係,在兩個關係之間找到平衡看起來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希望十年的時間有機會看到更多改變。

善用智慧的城市

眼前許多智慧城市的想像都侷限在科技工具的導入,似乎買了一些玩具放在城市中就變得有智慧了些,即使我的工作跟科技還算沾的上邊,我也不覺得這樣的想法符合預期的智慧城市。

從現有的資訊系統去做延伸與強化應該會比較實際些,以 1999 為例,目前各類通報的來源主要還是電話,民眾不願意透過網路發送的原因大多是表單填寫複雜以及整個系統無法承載大量操作,這裡其實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 如果我們可以在所有的路燈下面掛一個帶有 QRCode 的牌子,民眾手機掃描後在三次的螢幕點選內完成路燈障礙的通報
* 如果我們可以在所有的路口掛幾個帶有 QRCode 的牌子,民眾手機掃描後再添加照片就完成違規停車的通報
* 如果我們可以在所有已知的空地空屋掛一個帶有 QRCode 的牌子,民眾手機掃描後再添加照片就完成髒亂、積水滋生蚊蠅的通報
* 如果我們可以在垃圾車與公車裝置帶有衛星導航的照相設備,每天拍攝大量帶有地理座標的照片放上網路,民眾有興趣時可以依據地理位置探索照片協助找出道路或環境問題完成通報
* 如果我們可以公開所有農地的地理範圍,讓民眾依據地理位置找出藏身在農田中的違法工廠進行通報
* 如果我們可以讓系統簡化到透過 Facebook 發個訊息就完成通報,或通報同時可以自動提示近期類似通報等

事實上這裡的如果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我們可以順利將原本希望透過電話反應問題的資訊大部分移轉成透過網路通報,話務中心的人員就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處理通報問題,透過分工也就能夠解決更多情況,而不是大部分的資訊都卡在話務中心。

我們需要的是更細膩安排的資訊基礎建設,而現況是連民眾手中日漸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市府都還沒辦法善加利用;也只要民眾透過手機能夠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很快速的完成,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其中,我們大概就可以有驕傲不完的智慧了。

領到第二次薪水了,市府工作雜談

salary

在一般公司上班,大概明天才有辦法領到第一個月的薪水,但公務機關的作法比較不同,每個月初可以領到當月薪水,因此放假前這個月的薪水就入帳了,這是覺得比較新鮮的地方。

在我進入之前其實原有的工作團隊就已經培養出很好的默契,所以我可以帶入一些自己已經熟悉的工具,像是使用 Redmine 進行專案管理( http://www.redmine.org/ )、 Git 進行版本控制( https://git-scm.com/ )與透過 Gitolite 進行簡單的權限控管( http://gitolite.com/gitolite/index.html )、申請 Ubuntu Linux 為基礎的主機使用等等( http://www.ubuntu.com/ ),雖然其他人使用上有些陌生,但正面發展是有在緩慢發酵的。

過去一個月大多在看現有團隊手邊進行中的工作,其實涵蓋範圍有點廣泛,在人力、預算拮据的情況下很多工作大概只能夠先求有,也有蠻大比例的資訊系統是透過委外的方式進行維運;這些情況並不意外,但要想根本改變這些情況大概得從結構層面著手,能夠參與的大概就是氣氛的醞釀吧。

我比較感興趣的大概就是開放政府、開放資料這些領域,進入到市府內可以把一些問題看的更清楚些;只是許多問題是同時存在的,大概只能先針對阻礙比較低的方向先做些嘗試。目前看來光是這些可以做的事情就夠多了,加上後續確認分工之後大概就會聚焦在有共識的方向,只希望不管分配到哪個面向都能夠做出些成績。

主管也知道我不愛那些繁文縟節的東西,所以目前並沒有太要求我去深入程序性議題;只是過去一封 email 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必須花上一兩週的時間進行跨部門的溝通,希望我可以永遠不要習慣這種情況,畢竟任何人的生命都不該浪費在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