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18 年 3 月

台南智慧城市,我看到的問題

目前台南智慧城市的成果基本上都環繞著經濟部工業局推動4G智慧寬頻運用程式補助計劃產出,依據 2017/08/31 的新聞稿(*1)有城市營運、水利、交通、教育、健康、觀光等六大面向,下面就聊聊可以看到的問題。

目前在整個城市布建了超過 2 萬個 beacon 微定位裝置,在市區許多道路都可以看到這些裝置被綁在路燈桿或電線桿上,透過這些裝置可以提供鄰近區域精準的定位服務;只是目前這些裝置還看不到未來的維運計畫,當裝置的電力耗盡或故障,應該要由誰去更換?如果運用公務預算進行維運,需要考量的是有什麼樣的關鍵基礎設施建構在這些裝置之上,但目前看起來只有許多實驗性的服務,並沒有長期的展望。

而這些裝置擺放的位置大多在無遮蔽的道路,事實上在無遮蔽的區域透過衛星訊號進行定位已經堪用, beacon 的存在就會有些多餘;如果能夠放在有遮蔽的區域或甚至是室內,才有辦法發揮 beacon 裝置的價值。這也突顯了 beacon 的布建並沒有策略性的思考,而是聚焦在追求裝置量的指標。

運用 4G 寬頻建置的社區健康小站,其實這些固定位置運用有線網路即可,如果希望善用 4G 的特色,應該是讓健康小站能夠行動化,提供到府或是衛星點的服務,嘉惠更多民眾;而在這個計畫之前,其實已經有多個國家型計畫或實驗做類似的事情,每個計畫帶來了一組設備做同樣的事情,卻沒看到這些產出的資料標準化,民眾進到活動中心看到三到五組類似的設備,第一個觀感大概就是浪費吧。

新聞稿提到 雲遊學(*2) 可以降低城鄉落差,只是以目前在網站上看到的內容,看起來變成了一個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音分享站,這樣的影音分享運用既有的 Youtube 或 Facebook 即可做到,看不出來另外投入資源建置另一個網站的必要性,也看不到它如何能夠降低城鄉落差,因為偏遠地區本來就缺乏聯網的基礎設施,更多的雲端服務只是突顯城鄉差距而已。

在站牌及公車上能夠運用 4G 取得網路連線是一個比較有感的服務,只是以目前 4G 用戶普及率已經超過 83.02% 的情況下,在公車上提供網路連線服務已經不再具有特色;相反的,既然有寬頻網路連線,是不是應該讓公車上傳更多的資料,像是公車駕駛儀表板數據、行車記錄器影像、胎壓等等,如果能夠運用網路串連並且上傳記錄到伺服器,就有機會做後續的分析與應用,甚至是裝入更多感測器去量測像是車內空氣組成、行經道路空氣品質或甚至記錄行經道路影像作為後續道路品質分析等,可惜目前只有 120 台公車有搭載即時影像,應該也還沒有後續的影像分析應用。

水情即時通過去其實就已經運用 2G/3G 的網路完成建置,使用 4G 其實並沒有帶來很明顯的差異,有感的大概是每年網路連線費用的提高。這個部份其實可以自行建置 LPWAN 的站點,在基地台可以涵蓋的範圍內建置更多的測站,這樣一來能夠帶來的效益應該會更大些。

這個號稱投入 10 億元的計畫,產出的成果大多沒有切入民眾真實需求,而且長期維運也存在疑慮,主要的問題在於台南並沒有完整的資訊基礎建設,許多跨局處之間的資訊介接就存在問題,自然無法善用 4G 寬頻所帶來的效益。

因此如果台南要發展智慧城市,首要解決的就是提昇資訊單位層級,目前雖然從資訊中心升級為智慧發展中心,編制與資訊局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其次是擴充資訊基礎建設,讓跨單位之間的資訊流能夠順利流通與標準化,這個部份最簡單的指標就是民眾進入市府各個窗口申辦資料,需要跑幾個窗口、需要填幾個申請表單?資訊流一旦能夠順利串接,任何單一窗口都能夠完成大部分業務,甚至許多需要在市府申辦的業務未來只要在區公所即可完成,自然能夠嘉惠更多民眾,這個智慧也才能夠獲得民眾認同。

其次就是各種公共設施的智慧化,像是門牌搭載 QRCode 或 NFC 功能讓民眾不需要人工輸入、紅綠燈透過無線訊號進行廣播或甚至主動依據車流調節、各種公共環境的設施的故障能夠直接連結通報系統、各種熱門街區的人流分析與廣播等,智慧城市議題存在著許多已經能夠運作的應用,缺乏的只是基礎設施與有效的決策。

4G 智慧城市計畫即將進入尾聲,我們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實驗,只是在這樣的計畫結束後才是考驗的開始,相關單位如何檢討與改進才是邁向下一個里程碑的關鍵,期待台南智慧城市未來能夠更上一層樓。

1. https://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B18AE86E-BF13-4E6A-829C-1EDE828F2199
2. https://edu.cloudplay.tw/

2018台南市長民進黨初選,我感興趣的政見

感謝台南新芽的整理( https://tainansprout.wordpress.com/2018/02/23/1240/ ),依據這篇內容,我想談一些自己注意到或感興趣的政見。

勞動政見部份,黃偉哲提到要設置勞檢處,這才是符合民眾期待的,因為目前六都只有台南沒有設置勞動檢查處,雖然106年1月1日成立了勞動檢查中心,但行政機構的層級不如勞動檢查處,這表示勞檢人力與所需資源並沒有辦法跟上其他五都,這一點應該要跟上才是。

文化政見部份,陳亭妃提到要推動中西區假日步行區,我之前也提過 五年後的中西區,台灣第一個步行城市 ( http://k.olc.tw/2017/09/五年後的中西區,台灣第一個步行城市 )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只有大方向,沒有細節;我自己是期待文化局劃設的歷史街區大部分區域能夠維持步行暢通,環繞著這個基礎再產生其他配套,現況來說步行障礙是多到罄竹難書。

社會政見部份,陳亭妃提到要解決新住民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偏鄉地區母語師資不足的困境,目前台南的行政環境相信對於新住民並不夠友善,或許可以進一步具體要求,每個區域或每個議員選區都至少該有一位新住民母語師資,只要來自特定國家的新住民達到一定比例。

教育政見部份,黃偉哲提到讓教師回歸教學專業,陳亭妃提到要解決學校行政人力不足問題,現況個別學校人力是固定的,如果有機會做到跨校共用行政人力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讓更多老師回歸自身專業?

幼托政見部份,李俊毅、黃偉哲與陳亭妃都提到普設公立幼兒園,這個方向會好過折衷的非營利幼兒園或私幼公共化,因為目前唯有公立幼兒園才有辦法長期且穩定的提供孩子需要的環境,其他折衷方式都是基於政府財政不足所衍生的,也許應該檢討的是公共財政的分配為什麼會吝於給予孩子資源?

黃偉哲進一步提到試辦夜間托育,以自身的例子其實會期待有一個 24 小時的公立托育機構,讓小家庭可以有喘息的空間,因為小家庭沒有長輩幫忙帶孩子,經常會累積各種生活壓力因而降低生育下一胎的意願。

國民教育政見部份顏純左與陳亭妃都有環繞著技職教育部份提出訴求,只是有點好奇就一個直轄市來說能夠對國家的教育政策有多大影響力,我比較期待可以有效裁撤招生不佳的私校,讓這些學校轉型為實際的技術訓練單位,協助民間公司進行技術人員的培訓,而不是過度著墨在學歷上面。

青年政見部份大部分候選人都聚焦在青年創業,事實上大部分青年在意的是就業機會與勞動環境,這個部份顏純左、李俊毅都有提到設置青年事務單位,而王定宇提出的則是相對弱化的委員會機構,我比較期待可以有青年事務發展局,投入資源具體解決青年返鄉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一直期待青年人去創業。

農業政見部份顏純左有提到分析各地合適作物,其實這個分析很早就存在,但如果有機會希望市府可以引導資訊科技廠商投入建置實驗場域,讓農漁產業有機會藉此升級,甚至成為外銷技術之一,因為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並沒有充沛的土地資源,但因為處於亞熱帶而有多元的環境可以進行各種實驗,搭配科技升級也才能夠讓投入產業的年輕人看到前景而願意投入,延續舊有的形式只會繼續讓各種補助支撐著農業發展。

觀光旅遊政見部份李俊毅提到規劃濱海遊憩都市廊道,台南雖然靠海,但沿海的規劃大多環繞著一般經濟活動而不是生活休閒,所以在台南想要在海邊坐下來喝杯咖啡還得看天氣,因為下雨天那些流動攤販大概就不會出現,只能躲在車子裡面;海邊也很少有安全的玩水空間,大部分都標示著危險禁止戲水的牌子,但海島型國家卻少有水上活動是個有趣的矛盾。

交通政見部份,陳亭妃提到實踐低碳生活,卻又提到改善道路環境提升交通運能這樣彼此矛盾的政見,因為低碳生活就是降低對自有車輛的使用,過去賴市長任內雖然只有曇花一現提到的 BBW 應該才是適合的方向,也就是 大眾運輸、腳踏車與步行 ,這三個交通方式的發展應該要優先於自用車輛的方便性才有機會實現低碳生活。

民政政見部份,王定宇提到大公所小市府,跟我過去提到的 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 http://k.olc.tw/2015/05/台南新市政中心蓋在哪裡好?我覺得蓋在網路最好 ) 類似,只是我過去提到是以區公所為單位,而如果改以議員選區為基礎或許規模更適合些,我期待大家可以拋棄過去建立單一行政中心的作法,除了可以節省經費,運用科技工具串連各區域行政中心能夠讓更多市民受惠,而不是只有方便市長就近發號施令。

里鄰整編部份,葉宜津提到由各里民大會表決進行決議,這才是符合民主的趨勢,因為在地的議題應該由在地解決,而不是由少部份專家在未經溝通的情況下擅自決定行政區的調整,里鄰整編有太多趕鴨子上架的情況。

調漲房屋稅部份,顏純左提到贊同的原因是房屋稅多用於補助幼托,實際上我們的房屋稅核算基礎離實際交易價格還有很遠的差距,本該隨著趨勢調整,而如果調整後產生的收入可以運用在對於城市未來有幫助的地方,實在沒有反對的必要。

粗略摘要了一下,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市民願意花些時間看看,掛掉民調電話是一個選擇,從其中找到一個選項或許也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