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營利事業表現比較與討論

因為市長參選人蘇煥智提及了營利事業表現數字的比較(*1),進一步對整體表現感到好奇,所以就試著從財政部統計資料庫下載了 2002~2018 的資料,繪製統計圖看看有什麼差異。

縣市營利事業統計圖: https://kiang.github.io/web02.mof.gov.tw/
Medium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86a1dc1f2aa

先從營利事業家數,六都的數字看起來就是兩兩一組,台北最高、新北持續拉近差距中,台中跟高雄在縣市合併後台中很明顯的成長速度加快,拉大了與高雄的差距,桃園與台南則是出現了交叉,桃園在 2014 升格那年就超越了台南,這個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

在六都以外彰化是最高的,第二名屏東與第三名雲林,看起來這三個的順序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改變;最讓人訝異的應該是金門,從倒數第三名一直攀升,一度超越四個縣市,現在則是略遜於花蓮。

營利事業家數的數據可以看到拉鋸,但營業額就是很明顯的差異了,第一名的台北遠超過第二名的新北兩倍多,在統計圖上如果不把台北市的資料隱藏,就很難看出其他縣市的差異;拿掉了台北,一樣可以看到多組之間的競爭,第二名的新北與第三名的高雄在 2011 年有短暫換過位置,第三名的台中是在 2012 年超車桃園,然後差距就持續擴大。

六都裡面營業額表現最差的台南,成長趨緩甚至有下滑的情況,2017 數字回到了 2008 金融海嘯前,看起來即將被新竹市超越。其次彰化與雲林改變則是比較戲劇化, 2003 雲林超越新竹縣, 2005 超越彰化縣,但在 2015 之後則是回到彰化縣之後,大起大落的情況或許在地人會有些明顯的感受。

如果用營業額除以營利事業家數,新竹市平均營業額是最高的,其次是台北,第三名比較特別的是雲林,也許是因為雲林的企業規模分佈比較極端導致。另一個極端則是苗栗,數字甚至贏過高雄、逼近桃園。

即將進入正式討論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裡面提到營業稅要全歸地方,這的確可以鼓勵各縣市積極招商,但眼前營利事業表現六都最糟的台南在修正通過後可能會面臨很大挑戰。

回到原本問題, 2001-2008 剛好是整體經濟起飛的階段,那個時間點台南縣在南科廠商陸續進駐後的確有很大改變,但蘇煥智的任期到 2010 卻不提 2008 金融海嘯期間數字,這大概就有點刻意用片段資訊解讀的味道。台南接下來確定營運的幾個工業區,加上台積電新廠確定落腳台南,預期整體數字會有機會在未來提昇;只是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中小企業,台南沒有很大的吸引力,或許該有人更深入的去探討問題所在。

相關連結:
*1. 升格以後台南經濟反而變差? – https://www.facebook.com/suade0720fans/posts/1749281411794418
*2. 財政統計資料庫 – http://web02.mof.gov.tw/njswww/WebProxy.aspx?sys=100&funid=defjspf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