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19 年 4 月

自駕車在台南的現在與未來

在討論台南高架單軌捷運時,無論是說明會現場或在網路上,都有遇到一些民眾強調我們不需要捷運,只要靠自駕車就可以滿足大眾運輸需求,彷彿科幻影片中的情節就即將在眼前展開。其實我也期待這樣的未來,只是就我所知的範圍,自駕車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預估導入期程。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391f1ba3ac0

目前最常用來分級的是 NHTSA 網站上提到的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等級(*1),目前你能夠看到的大部分自駕車只在第二級,也就是可以自動依據路況家減速與轉彎,這在高速公路可以處理操作性的駕駛工作,但駕駛人仍然需要介入處理例外狀況。

自駕車的領導廠商 Tesla 號稱 2020 年底要進展到第四級,也就是在高速公路上的大部分路況都能夠自動處理,目前這個時間表我是存疑的;而即使進展到第四級,這樣的自駕車還是無法在市區道路自動運作,因為第五級才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自動駕駛。

在台灣,去年 11/30 才剛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最快今年六月才會受理申請,屆時才會讓自駕車的實驗從封閉場域走到市區道路這樣的開放場域中,但這樣的實驗必須投入非常多的週邊監控設備與人力,台南會爭取第一時間參與這個實驗,但我覺得 10-20 年後我們才會有比較成熟的技術,然後才會接著大眾運輸政策的討論。

台南有沙崙的自駕車測試場可以進行完整的封閉環境測試,在今年有機會看到廠商申請開放場域測試,我們需要從這些測試過程中累積足夠的經驗,才有可能讓自駕車嘗試取代大眾運輸。

台南同時也缺乏許多基礎軟硬體,像是台南的道路圖資數位化資料庫應該還沒超過 50% ,更別說自駕車期待的全道路 3D 圖資;我們的各種路況資訊還沒完成整合,自駕車可能也需要我們在道路規劃時帶入必要的感測器等等,這些預期都是相當大筆的投資,所以我才會說現在還看不到自駕車成為大眾運輸政策選項的可能。

同時現在也有些針對 SAE 分級的檢討(*2),因為並不是到了第四級就好像考 80 分一樣,事實上到了第五級可能只是剛好 60 分及格而已,後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這個時間點還是期待趕快蓋高架單軌捷運會實際點。

*1. https://www.nhtsa.gov/technology-innovation/automated-vehicles-safety
*2. SAE 自動駕駛分級具誤導性 它需要被重新定義 https://www.stockfeel.com.tw/sae-%E8%87%AA%E5%8B%95%E9%A7%95%E9%A7%9B%E5%88%86%E7%B4%9A-tesla/

台南智慧城市怎麼做?


<?php
echo floor((time() – strtotime(‘2018-12-25’)) / 86400);

上面這個程式的執行結果是 111 ,也就是說我在市長室工作已經 111 天,想要針對智慧城市這個議題聊聊,這段期間我所看到的幾個題目,以及目前想到的解決方式。

網路電話

因為經常需要聯繫府內不同的單位,所以對於目前總機系統的侷限感受很深。傳統的總機系統會有實體線路限制,如果希望兩三萬人都透過總機系統串連在一起,會需要準備對應的實體線路空間,而台南市政府有許多不同地理位置的辦公廳舍,專屬的線路需要龐大成本,因此大多是分開建置總機系統,透過外部電話線路串連。

這樣的架構並不會無法聯繫,只是撥打過程內外線混雜,增加了許多額外的操作與等待時間,這個問題或許網路電話能夠解決。

網路電話因為透過網路傳輸,理論上網路可以連線的位置都可以加入虛擬的總機系統,受惠於網路傳輸技術的進步,現在大部份地方都可以取得足夠的網路頻寬進行通話;而且網路電話發展已經成熟,許多週邊設備讓網路與傳統總機混用的情況得以實現,這表示可以漸進式進行更換,而不用一次汰換所有設備。

幸運的是,教育部過去推行網路電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台南教育局已經存在很好的典範,基於這個典範進行複製與延伸,台南就可以有一個涵蓋所有單位的網路電話系統;因為透過網路傳輸,所以第一時間感受到的好處就是會電話費的大幅降低,進一步的可以進行各種數據分析,找出市府服務的瓶頸點進行改善,有助於提昇整體服務品質。

交通事件資訊流通

工務局其實已經建置了道路挖掘管理系統,裡面可以看到各地正在進行的工程,只是這些資訊必須要市民主動檢索,一般民眾並沒有經常查閱的習慣,許多時候都是看到施工告示牌才知道自己遇到封路造成的塞車中。現在民間業者已經有一些解決方案存在,像是 Google 地圖服務就能夠呈現即時路況,同時運用它的導航功能規劃行程時會自動避開有路況的位置。

台南當然沒有能力建置一套像 Google 地圖那樣的系統,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共通的標準進行合作,把各個局處會影響到交通的各種事件資訊提供給民間廠商應用,降低因為施工造成的交通瓶頸壓力。

這個部份交通部運研所已經在進行嘗試,希望台南有機會參與其中,或許可以讓台南經常壅塞的印象有些改善。

微感測

水利局針對雨量以及防汛設備已經開始布建 LoRA 基地台,目前的測試訊號可以穩定傳輸 3 公里方圓,單一基地台號稱可以蒐集上千個裝置的資料,所以可以有很多餘裕進行其他嘗試;環保局的空氣感測與交通局的停車位感測則是使用 NB-Iot 技術,雖然不用自行維護基礎設施,但設備數量增加或是提高資料傳輸頻率時會需要考量通訊費用。

目前的想法是希望以水利局使用的 LoRA 技術建置涵蓋整個大台南的感測網路,使用警察局已經建置的一千多個路口監視器網路作為基礎去延伸 LoRA 基地台,在這個基礎上擴大環境感測的節點,針對空氣品質、淹水與交通等議題蒐集更多的資訊,進而讓相關執法人員能夠更有效率,決策也有機會環繞著實際資料進行。

台南點

過去各局處獨立運作良好,只是個別建置的資訊系統會有許多資料重複蒐集問題,進而衍生無法順利連結資料或版本不一情況。這個問題在地政局內部已經漸進式克服,所以在地政局的基礎上,或許可以衍生各種地理資訊的連結,像是門牌、工商登記、各種公共設施等等,每個資料在蒐集過程以地籍資料為基礎去延伸,這樣一來各種分析、統計可以有更細膩的層次,進而引導出更多因地制宜的政策作法。

同時現有公車、清潔車等具有公共性質的車輛,每天在台南的大街小巷穿梭,基本的需求就是清楚知道每台車行進到哪裡,這個需求已經逐漸獲得滿足;除此之外,這些移動的車輛,如果能夠裝設其他感測設備,或許也可以帶出道路品質、街景等等資訊,有系統的蒐集後就可以帶出更多想像。

小結

當然,智慧城市的議題可以很廣泛也可以很深入,很多時候技術只是整個過程很小的一部分,如何讓人們相信以及參與想像會是最大難題;這裡只是概要性的歸納想法,應該還有許多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歡迎大家指教。

期待接下來有機會讓更多具體想法在台南落地生根。

參考簡報 – http://kiang.github.io/slides/20190211_smart_city.html
心智圖 – https://sense.tw/map/5a1b6bd8-a593-4071-92e3-dd663c36374f

從台南捷運議題聊我們對於民主的錯覺

一個網友在公開的討論中對於捷運提出了建議
“真正的民主在於公民參與,從政策前期就啟動,問題從「要不要蓋」開始問,包含對未來都市發展的各種面向的討論與瞭解,能不能回應既有的交通問題?對國土規劃與經濟的影響?符不符合公平正義?對城市發展與居民的影響?文化生活?同樣的預算有沒有其他效益更大的選項?這些政府都沒有討論,只告訴我們蓋高架捷運是為了減少壅塞、空汙、行車安全這些表面的問題而已。”

我其實認同也期待這樣的思辨過程,只是拉回現實考量,我們離這個真正的民主有多遙遠?回答這些問題所需要的各種評估,這些資源與時間的投入是否符合了既有社會的最大共識?在最近一次公投中,許多我認為進步的議題最後並未獲得大部分人支持,我在其中的反思是,我對於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是不是存在了太多錯覺?

從網友質疑的文字中也看的出眼前民主的困境,為什麼你覺得那些問題是政府應該回答的?你為了這些解答是否投入了努力去說服更多人們支持?我們的民主出現過程對比其他國家少了許多主動爭取的過程,讓大家以為我們已經在極其進步的民主環境中,事實上我們從威權轉換到民主不過最近三十多年的事情,許多人對於政府的想像也停留在大政府的概念中,才會認為這些問題全然是政府的責任,但事實上是,社會的最大共識明顯不是你想的那樣,那麼政府要如何去執行這類理想的政策?

如果你仍然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去說服其他人,這是政府的工作,那麼你要的答案也就永遠不會出現,因為台南市政府了不起就 1-2 萬個員工,要想說服 189 萬人是天方夜譚,很多時候只能依據最大共識執行相關工作,而如何讓這個社會共識符合你所期待的進步價值,那就是你我身為公民的所有人的責任。

試著想想,如果真如同部分議員提出的建議,我們把捷運議題直接訴諸公投,你覺得會有什麼結論?很多公共政策大家都覺得市長下個令就能夠解決,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存在,那是一種威權,而不是民主。

簡單的說,如果你覺得政府執行的作法有問題,你需要做的不是說服政府,你需要的是說服這個社會,當這個社會產生進步思維的氣氛,政府的作法才會有機會進步。

相關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0092935413904/permalink/222250130450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