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0 年 4 月

臺南市109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地圖與登記概況

這一週應該許多爸爸媽媽都忙著要找幼兒園登記,我也好奇今年登記的概況,因此試著透過程式取得最新的資料看看,也進一步想知道在地理上的分佈情況,所以就把臺南市109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地圖做出來了。

臺南市109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_basecode/preschool/

地圖透過瀏覽器開啟後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地圖上每個三角形圖示代表一間幼兒園,綠色代表招生名額減去登記名額還有超過 5 個名額、黃色表示招生名額還大於登記名額、紅色則是代表招生名額小於或等於登記名額,也就是說紅色圖示位置的學校在登記後很可能需要進行抽籤。點選個別圖示後會顯示該學校的聯絡資訊,點選招生簡章的連結可以去看個別學校提供的介紹資訊。在基本資訊下方會有多個導航按鈕,點選後就會開啟個別地圖帶出導航路線。

來源網站的資料是每晚 7 點更新,因此看到的數據很可能跟實際情況不一樣;每個學校也有自己設定的登記期間,因此建議詳閱招生簡章說明。

今年共有 217 間公立幼兒園提供登記,除了其中 6 所能夠照顧 2 歲的幼兒外,基本上都要滿 3 足歲才能夠前往登記;可招生名額共 5599 位,比起 2018 的 5681 位減少了 82 位,但是 3-4 歲人口則是從 2018 的 32059 人成長到 32426 人,增加了 367 個孩子,目標族群增加但是公幼名額卻減少,這樣的情況也許值得深入了解。目前登記人數為 3232 ,等下週最終數字出現後或許再進一步討論。

為了武漢肺炎可以跨越隱私的線,但不能忘記監督

一把槍拿在警察手裡可以維護社會治安,拿在壞人手裡可能會造成治安問題,所以需要管制;即便是警察佩槍,也要有完整的監督才能夠避免濫用,我想這樣的道理很多人能夠理解。

隱私就像是一把無形的槍,過去台灣因為對於隱私的不重視,導致詐騙集團橫行,許多民眾遭遇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少數民眾因此走上絕路;在各種社會輿論的關切下,我們陸續加強了隱私保護所需要的法規與作為,詐騙事件才能夠有效的減少。

只是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升溫,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隱私保護的線又開始變得模糊,只是這次跨線的是政府單位,以防疫需求為由持續突破各種隱私保護的防線;最讓人訝異的大概是站在監督角色的立法院,幾乎看不到具體的把關動作。

政府有哪些跨越隱私保護的行為?

先是電子圍籬,有高感染風險的民眾會被要求居家隔離,政府在隔離期間會嚴密監控民眾手機的位置,確保這些民眾遵守隔離的規定,一旦手機離開了指定的範圍,衛生單位、警察單位與里長或更多的人會收到通知;再來,確診病患也會透過手機門號回溯追查近期內的旅行記錄,政府說這是要找出可能傳染的對象進行管制,避免傳染擴大。

4/20 這天,除了確診病患,政府進一步追查了所有跟確診病患可能接觸的民眾,針對性的發出超過 20 萬封簡訊;這一樣是透過手機門號查閱旅遊史的行為,只是調查範圍擴大到潛在接觸對象,從可能只有數千人的資料放大到數十萬人。

電信商蒐集這些資料是為了提供穩定的電信服務,基於這個目的蒐集資料是必要的,但同樣的資料如果被用在其他地方就違反了蒐集資料的目的,在疫情爆發之前這樣的資料就被拿來做交通研究使用,這已經讓人有點驚訝;現在政府進一步用這些資料跟入出境資料、健康資料與各種我們還沒看到的項目進行連結,儘管師出有名是為了防疫工作,但我們幾乎看不到監管單位的具體作為、看不到資料存取量限制也看不到這些行動具體的停止時間、稽核方式等等,這些民主社會該有的監督作為在這個時間點全部放棄治療,所以我們可以預期更過份的創意正在某個會議室醞釀當中。

有人說 “難道你要等到被感染了才抱怨政府沒有作為嗎?”

其實各種能夠兼顧隱私的解決方案早就已經出現,許多民主國家都在積極研究透過民眾自願的手機接觸追蹤應用來取代電信資料追蹤,但我們的政府看起來沒有很積極在推廣這類應用,因為電信資料實在太好用了。

有人說 “我玩寶可夢跟許多手機應用早就交出了自己的隱私”

玩遊戲、使用手機程式的過程,開關都在你自己手上,你隨時可以關閉,但是電信資料追蹤是只要你手機開啟就會被追蹤,就算你用的不是智慧型手機也會被追蹤;除此之外,政府進一步把這些資料跟你的健康、入出境資料結合,能夠做的事情其實超乎大部份人的想像。

台灣從專制走向民主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因此許多人對於政府還留在過去那種大政府的想像,所以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嚴重;在歐美等國家,因為經歷過各種革命與內亂,他們體會過當政府過度掌握民眾隱私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那些民主國家對於政府端進行類似行動都有相當大的反彈,政府施政與國會監督都可以看到嚴謹與公開的討論,但在台灣似乎只看到政府端一直在樹立新的創舉,立法院幾乎成了行政單位的附屬機構,民眾也大多支持這樣的行動,這看在歐美民主國家眼中都覺得不可思議吧。

我們不一定要樣樣跟歐美比較,我也想不出比監控電信資料更有效的作法,但拜託,民主不是請客吃飯,不管執政者是誰,你我都該關注應有的監督工作,讓台灣可以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在竹溪水岸園區遊戲場,我們跟共融擦身而過

今天(4/18)再次造訪竹溪水岸園區遊戲場,人比起昨天多了不少,因為是開放之後的第一個週末;加上跟孩子幾個同學的家長約著一起前來,因此孩子玩的比昨天更瘋一點,回到家還意猶未竟的畫下印象深刻的遊具,然後許願表示 “希望整個公園都是『極限飛輪』”。

不過今天有個小插曲,我帶著孩子一起玩極限飛輪的過程被一個網友拍下,連同一位長者坐在搖搖馬的照片一起放上網路社團公審,她表示告示牌明明寫著這些遊具是給 12 歲以下孩子使用,為什麼我們這些大人還跑上去玩,質疑我們這樣的大人缺乏應有素質。

不確定長者的想法,但我的想法是希望教孩子玩這個遊具,因為在我參與以前孩子們都是選擇坐或趴在遊具上等待大人幫忙轉動,我帶著包括自己女兒以及幾個不認識的孩子練習怎麼站著玩這個遊具,讓他們知道除了旋轉以外還可以練習平衡感,透過左右移動來轉動它,多個孩子同時站在遊具上互動也可以增添許多趣味。

公共遊戲場是否該排他性的只讓特定年齡層的孩子玩?缺乏有經驗的成年人參與,他們是否就能夠探索遊具的各種可能?年齡的限制是否排擠了更多需要這些遊具的朋友?

我跟這位被公審的長者都只是一般人,我想我們可以輕易遵循大家的共識,避免產生跟孩子搶遊具的疑慮;但其實我們在爭取特色遊具的過程,也有遇到一些基於身心障礙因素的超齡孩童,我們所遭受的公審也許對他們來說就會難以承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這樣的朋友不容易走到公共遊戲場跟大家互動。

近年來國內外在倡議的共融遊戲場就是希望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所有年齡層的朋友,甚至身心障礙的族群都有機會透過公共遊戲場玩樂的過程產生互動與連結,透過這個過程認識、理解與接納彼此,促成這個社會不同族群之間的融合;過去我會覺得這樣的理想很遙遠,但經過今天的洗禮,我想或許只要大家能夠在觀念上轉一下,我們就可以離這個理想近一點了。

竹溪水岸園區遊戲場所安裝的遊具,很多在其他縣市或國家都有經過考驗,可以承受全年齡的朋友一起玩樂,儘管在設計階段還是會鎖定特定年齡層孩子的需求,但只要大家願意用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或許我們就可以讓共融的理念從這個地方萌芽,進一步促成更理想的社會。

當然,或許只是挨罵了想要取暖一下,一點想法提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