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我只用依法報稅當作條件就嚇跑了大部分房東

我現在住在北區兩米巷的小透天,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使用車子的頻率提高,車子無法直接進出造成的困擾就越來越容易浮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在找鄰近區域的房子想要租,主要的條件是車子能夠方便進出,找到理想的物件後我就試著問,能否依法申報租金收支?這個問題基本上嚇跑了所有我曾接觸的房東,有時候在現場提出這個需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談話氣氛轉變,然後就是謝謝再聯絡。

在這樣的氣氛下,政府推出的租金補貼措施對於符合資格的家庭來說大部分是看得到、吃不到,進一步也影響包租代管政策的執行成效,現在上去網站看,北區只有 5 件可以選,更別說一直遙遙無期的公共住宅了。

當然,我不是相關政策的目標族群,但是台南的空屋率超過 10% ,北區在 107 年有 5603 間空屋(低度用電),理論上存在充裕的租屋供給來源;現實情況卻是這些空屋並沒有急著要租出去,因為持有成本低,房東寧可閒置也不願意租給想要依法報稅的房客,特有的惜租現象讓租屋族選擇非常有限,大多只能妥協配合不做租金支出的申報,實際租屋的民眾一直活在於政府統計數字之外。沒有合法的申報也就無法享有政府提供的福利措施,因此台南能夠申請租屋補貼的民眾連抽籤都不需要,申請就可以核准,這個數字離真實情況太遙遠。

市場機能失去效率的地方就需要政府介入,但台南長期以來只願意給蘿蔔不願意下棍子的風氣,讓各種措施成效都大打折扣,執行政策的單位還用低落的執行率宣稱台南沒有租屋需求,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持續嚴峻的人口老化,許多企業找不到適合的勞動力選擇外移,企業無法落地帶動稅收也讓公共政策財務缺口擴大,最終連談好的捷運建設也要選擇負擔更低的方案進行。

其實眼前的僵局我沒有什麼好方法,但我想最能夠做的就是讓真實數字浮上檯面,政府只要簡單的資料比對就可以找到這些租屋族,鎖定符合台南發展條件的家庭持續追蹤與公開統計數字作為公共政策改善目標,定期檢討與公開資訊廣邀各界參與討論,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共同找出台南長期發展的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