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2 年 11 月

我口中的傳統政治

在成大演講時,有同學提到,我一直沒有清楚解釋自己口中講的傳統政治是什麼,也其實在我公開的資訊對於很多同學來說也就只是另一個傳統政治人物,似乎很難在我身上看到他們對於新政治的期待與想像,所以當我刻意強調傳統政治跟自己的差異時,出現了許多混淆,所以我試著用這篇文章做些解釋。

傳統政治其實是一個高度分工的體系,站在大家眼前的政治人物背後有著龐大的團隊運作,讓他可以一直出現在各種場合、站在最高曝光度的位置,他說的話大部分來自幕僚的集體智慧,這樣的分工可以讓傳統政治人物的正面觀感達到巔峰;說穿了這樣的形象跟真實情形存在極大落差,但能夠看到真實面的人很少,所以這套系統的運作非常有效。

這套系統的運作需要龐大資源支撐,並不是每個政治人物都能夠含著金湯匙出生,因此爭取金主的支持是非常關鍵的工作之一;但是要遇到像天使般不求回報的金主很難,很多時候公共政策總會有意無意的傾向金主期待,這樣的包袱就是眼前許多進步議題難以落實的關鍵。這不一定違法,但是在這個結構下有太多無法公開討論的關係存在。

除此之外,傳統政治人物其實無法體會一般民眾的生活,因為正常人不會讓行程滿到無法思考,但這卻是傳統政治人物的日常,選舉期間更是變本加厲;這樣的情況也讓許多傳統政治人物缺乏正常人的價值觀,要想期待他們理解勞動正義、居住正義真的非常困難,因為很少有人認為他們應該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包括他們自己。

傳統政治會用民調理解民眾的期待,但是民調結果還得綜合上述的包袱才會形成公共政策,這個過程的取捨任誰都會覺得金主佔了極大的話語權;換句話說,如果你在選舉期間只會被動的等待候選人資訊出現在你面前,這個結構就很難被打破。

我所追求的新政治就是希望打破這個結構,作為一個參選人,至今我沒有收受任何一筆有附帶要求的政治獻金,參與台灣民眾黨帶來的包袱也遠小於傳統兩大黨;但也相對的,我在選舉期間能夠獲得的資源也非常有限,更別說自己少的可憐的資產。即使如此,量入為出一直是我堅守的底線,所以同樣的文宣你可以看到別人僱用大量工讀生發送,我大多是自己跟志工挨家挨戶去塞信箱,沒有效率、但是可以負擔。

不過我還是有著像傳統政治人物一樣的行為,像是隨時穿著的競選背心以及站在街口用擴音器講政見等等,因為我知道每件事情都想做的結果就是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完成,我希望可以聚焦在政治理念的傳達,在焦點以外的地方就會選擇從善如流;順著大家對於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解釋,像是穿著競選背心走在巷弄中就不會被當作小偷看待。

你很容易看到我沒那麼樣的光鮮亮麗,但是我可以真實的跟你討論各種公共政策理念,我口中的勞動正義、居住正義就是自己生活所需,不需要經過民調或是幕僚的翻譯;我沒有金主的包袱,資訊科技領域的專長也讓我不需要為了保住飯碗犧牲公共利益,走進議會一定會成為改變的動力,只是需要更多人願意打著燈籠找到我的資訊,需要更多人願意把我推薦給親朋好友, 11/26 就差你的一票!

2022 大選候選人年齡中位數 59 歲,彰化縣出生最多

中選會剛公佈了 2022 九合一大選候選人基本資料,作為選舉黃頁的開發者,自然是第一時間把所有資料更新到網站上,也簡單做了一些統計。目前公佈的資料有 19751 位候選人,男性 15466 人、女性 4285 人,年齡的中位數落在 59 歲,所以我 41 歲應該還算年輕?

月份與星座的分佈沒有特別落差,不過出生地就比較有趣,前三名分別是彰化縣的 1917 人、屏東縣的 1689 人與高雄市的 1625 人,中國的省份以外還有 8 位在其他國家出生。最年輕的 23 歲,最高齡則是 91 歲,整體來說參與的年齡還是偏高,希望月底的 18 歲公投複決可以順利通過,同時期待有更多年輕人願意關心並且參與政治。

選舉黃頁 – https://elections.olc.tw/

北中西區的掃街,到今天完成 53 個里都至少走過一趟

到今天掃街累積走了 186633 公尺,基本上台南北區 33 個里以及中西區 20 個里都至少走過了一次,累積超過 60 小時的記錄影片;如果只著眼在面紙的發放,其實很容易就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我的重點是要真的走進選區內的大街小巷,親身體會這個選區的環境以及面臨的問題,我希望你不只是看到我,而是看到我正在做著對這個地方有幫助的事情。

我看到了什麼?我看到許多已經沒住人的房子,這些房子的信箱已經塞滿了信件沒人領取,部份也貼著一張又一張的訴訟通知,每個空房子的背後感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長期沒住人的房子有些已經開始崩壞,甚至連屋頂都垮了下來,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應該也困擾著鄰居;也有那種雖然住人卻堆滿雜物或回收物的房子,這種房子一旦發生消防事件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要防範未然可能也會面臨溝通不易的難題。

北中西區是知名的府城歷史街區,這個過去曾是台灣最繁榮的區域,雖然每個週末還是有大量的觀光客進入這裡,但巷弄深處淒涼的景象其實相當不堪,老化的人口與少子化的威脅在這些角落可以真實感受;如果希望年輕人回來或是遷移到這個地方,城市的治理需要帶入更多新思維,從制度面帶入更多的陽光,逐步累積改變的力量,那種不會因為政治人物更迭、厚實的力量。

無論是過去的 400 年,或是未來的 400 年,你我都只會是這段歷史的過客,我希望自己的參與可以是讓這個城市進步的一股推力,無論參與的時間長短都希望這些成果能夠累積。這 60 多個小時的記錄只是一點小小的貢獻,這些影像除了宣揚我的步行城市理念,同樣的記錄可以被用在其他像是巷弄髒亂點的改善或是都市更新的討論等,這就是數位科技的好處,使用的次數再多效用也不會減少,透過開放可以提供更多可能。

回到步行城市的主軸,北中西區走路的環境很糟糕,但就是因為它糟,所以需要更多能夠走的人去走,一次又一次的走過才能逐步改變步行的環境,因為真實的改變就需要這樣一點一滴的進行;我口中的步行城市目標,比起其他人多走了 186 公里,期待北中西區的朋友支持,在 11/26 之後可以有更多的進展,讓改變成真!

我的掃街記錄 – https://tainan.olc.tw/#/RecordOfStreet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