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案的昨晚,我還以為民進黨是在野黨

如果你現在還有些情緒,很多時候你腦子裡想的是民進黨觀點,因為眼前民進黨在各種宣傳管道投入難以匹敵的資源;民眾黨光是要把這幾天發生的事情梳理清楚就耗盡大部分人力,很多時候第一線都得自己花時間研究,我就那個第一線之一(攤手)。

首先,國會改革最近的源頭是 2015 蔡英文的主張,聽證調查制度就寫在裡面,看著民進黨立委批評聽證調查就會讓人覺得角色錯亂;民眾黨這屆立委一上任就把這件事當作首要工作,反而民進黨透過各種方式在阻擋或拖延,然後再運用資訊落差來進行潑糞式的操作。

昨晚的院會之前,國會改革法案經過了一場專題報告與三場公聽會,理論上可以在委員會充分討論;不過民進黨在公聽會之後才提出自己的版本,國民黨團要求舉行公聽會後才能納入討論,同時過程中民進黨透過 40 次散會動議試圖阻止討論,最後就在吵吵鬧鬧中把法案送進朝野協商。

昨天的院會開始,民眾黨與國民黨是乖乖排隊要依序提案,只是民進黨從一開始就用挑釁的方式試圖影響秩序,進入會議後多次肢體衝突都是民進黨率先發起,揮舞著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法案沒有充分討論,但委員會民進黨的態度就不像是要討論;批評同時討論的特別預算提案,在協商過程已經被拉下;甚至民進黨為了阻止討論,單一條文就提出 80 個版本,這個手法基本上就是為了讓宣讀條文的程序耗盡時間,所以衍生了民眾黨與國民黨另外提出動議簡化討論,同時為了避免民進黨霸佔主席台選擇採用舉手表決。

很多時候民進黨都站在不合作的角度,也是各種衝突的發起人,對比過去他們完全執政時批評在野的說詞,現在看起來一整個諷刺;也同時,民進黨仍是執政黨,用不配合的方式操作拉高社會對立,比在野黨更像在野,社會氣氛動盪只會造成多輸的局面。民進黨真的要討論,就把討論該有的態度拿出來,別再爬桌子又自摔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