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鏟子英雄地圖之外,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的資訊協作

鏟子英雄地圖已經暫時下架,主要是建立者缺乏技術基礎,透過 AI 工具產生程式的過程忽略了資訊安全的重要性,進而讓一些惡意的使用者帶入攻擊內容,必須選擇關閉;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本在該網站上的資料,其實是來自許多網友協作的結果,從各種不同的來源取得資訊、進行查驗然後整理成結構化的資料,我製作的 花蓮光復救災資訊地圖 很多也是來自同樣成果。

在 g0v 的懶人包中,可以看到許多不同背景的朋友,透過各種網路工具去帶出災區所需的資訊;只是這些多元發展的背後,缺少了政府端的參與,在關鍵的資訊傳遞與資源分配工作上,政府端仍然尋求舊有的方式進行,讓災區現場像是平行世界般發展,存在許多資訊的鴻溝。

重新思考整個過程,我的期待是,一開始能夠針對受災區域有著像 #鄭宇焱 製作的花蓮光復鄉家戶受災情形,針對每個門牌背後的受災情形做客觀的評估,讓大家知道資源應該被投入到什麼地方;接著政府端機具資源的分配與行程應該公開,讓志工系統知道應該要前往什麼地方協助,而不至於跟大型機具救災產生衝突。

鏟子英雄地圖帶出了受災民眾的不平衡感,因為透過政府或大型組織分配的志工資源,往往出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情況,部份家戶有大量志工協助,但鄰近的其他住戶卻完全沒人幫忙,這是傳統分配方式一直存在的詬病;如果能夠讓志工能量的分配透過資訊系統進行,搭配上述評估資訊設定目標,讓志工能量可以更平均的分散到受災戶家中,也不至於讓分配工作成為瓶頸,消耗難得的志工能量。

這次事件傷亡者眾,也還有失蹤者尚未尋獲,源頭的檢討還需要時間;但台灣本來就是容易發生天然災害的地方,救災工作是應該與時俱進,讓資訊工具能夠解決過去遭遇的瓶頸,進而提高一個海島國家該有的軔性。

花蓮光復救災資訊地圖 https://tainan.olc.tw/p/guangfu250923/

g0v 的懶人包 https://g0v.hackmd.io/@yitzu/Fata-an_BarrierLake/

#鄭宇焱 花蓮光復鄉家戶受災情形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s-6z7kqsRLUEsmetdquoBDbZugwYmHiRKYeWCdc-gP4/edi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