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當爸爸的

家庭教育對孩子很重要,只是我的成長過程比較多負面體驗,像是話還沒說完就被爸爸甩兩巴掌、睡到一半被酒醉的爸爸叫起來訓話等等,所以我當爸爸的過程很多時候是避免自己介入,讓孩子的媽、讓學校去主導孩子的安排,不過我清楚自己的一舉一動也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我會陪在孩子身邊,不過陪著玩的比例低一些,有時是忙著看手機、有時就是跟著孩子移動,或是就帶孩子去各種不同的遊戲場玩;我有因此參與了公共遊戲場的倡議,但不是那種能夠帶給孩子許多歡樂的爸爸,大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因為我不熟悉孩童時期去探索世界的過程,我自己在學齡前就參與了許多環繞著經濟需要的工作。

這個寒假我們試著把手放的更開一些,大部分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玩的東西,雖然我私心希望他們要求我帶他們去野外玩,但不意外的他們學我一樣把許多時間放在手機上,畢竟我就是這樣示範的;但開學後的視力檢查,小女兒帶回來警告單,我驚訝之餘就先限制他們不能再玩手機,這個決定的好壞我也沒把握,就只是希望先求身體健康,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兩個孩子都有一週兩天的英文補習,這個安排是因為他們已經因為跟不上腳步感到焦慮,如果學校能夠放慢腳步我其實希望孩子能夠把時間放在感興趣的社團活動,但我知道眼前基於政治支票衍生的教育環境對老師來說壓力也很大,孩子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己想要跟同學一樣去補習班,我就順著他們的決定走。

這兩天大家在討論虎媽為孩子安排的滿滿行程,覺得誇張之外也在反思,自己的作法是不是該做些調整;雖然也沒有到失能家庭的地步,但好像也太不緊張了?此外,我們似乎也沒有豐富的親職教育資源,大家都是從身邊朋友的經驗去推敲,而不是基於系統化整理與研究的基礎,總之,這也是另一個討論不完的話題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