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台南震災供水地圖新增缺水回報功能

台南震災供水地圖( http://water.olc.tw/ )原本只是為了要蒐集一些缺水時可以取水或洗澡的點而設計;只是看起來缺水的時間一直在拉長,許多朋友也在抱怨自來水公司的資訊不夠完整,所以試著延伸網站的功能讓民眾也可以回報自家缺水的情況。

進入畫面後可以看到最右邊有 "新增缺水點" 的按鈕,點選後就可以開始回報缺水位置

進入畫面後可以看到最右邊有 “新增缺水點” 的按鈕,點選後就可以開始回報缺水位置

Screenshot from 2016-02-17 02:08:55

整個表單只有住址欄位必填,輸入住址後可以點選 “住址轉座標” ,程式就會試著搜尋住址能否找到座標位置。如果能夠找到可以在右邊看到 “標示住址” ,而如果標示的位置不正確,也可以直接拖曳地圖中的標示到合適的地方。 “使用標示住址” 點選後會複製系統產生的住址到表單中,進一步標示房屋類型就可以送出表單

Screenshot from 2016-02-17 02:14:42

新增缺水點後會直接進入該點的檢視畫面,把畫面往下拖曳,基本資訊下方可以看到狀態表單,可以設定這個點是缺水中還是水來了,或是運用下面文字欄位補充說明情況。因為供水情況不定,所以可以來回切換狀態讓資訊反應實際情況

Screenshot from 2016-02-17 02:18:17

回到首頁點選畫面中間 “缺水” 旁邊的 “全部” 按鈕即可看到剛剛新增的點,這個地圖只會標示缺水的點

運用這個地圖可以描繪出實際缺水的情形。輸入的住址不需要完整的門牌位置,可以透過滑鼠拖曳標記到接近自己家的馬路上,加上所有功能都不需要特別註冊就能夠使用,應該不會有太多個資疑慮,歡迎試試。

在 206 震災看資訊系統參與救災的問題

20160215_082409

因為回新北過年,所以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人並沒有在台南,被地震搖醒之後躺在床上滑手機,看到有大樓倒塌才發現比想像嚴重些,這時才起身打開電腦。

事件的回報與追蹤

一開始資訊相當混亂,大概都只能透過臉書網友爆料才知道各地災情,所以就開始運用 google 我的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hl=zh-TW )功能建立地圖去蒐集網路上看到的資訊,在網友陸續參與編輯後變得比較豐富些(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edit?hl=zh_TW&app=mp&mid=zoIHZ-WuGMig.k23nkwUnjGUU )。

只是放在地圖上的資訊沒有辦法連結官方處理狀態,因此官方更新資料時必須要逐一比對差異處來了解實際處理情況;事實上這也沒有真的發生,因為資料量後來爆增,缺乏系統運作不容易落實資料同步工作。

另一個問題則是官方資訊揭露不足,像是許多倒塌建築物後來會有進一步的評估,被貼紅單或黃單的建築物表示有立即的危險存在,但台南市工務局只有公佈統計數字。一份比較完整的資料是從仲介手中流出,但裡面資料只有 147 筆,實際上截至 2/16 有 583 筆資料,即使這份資料不完整,我還是將資料中提及的黃單與紅單資料放上地圖呈現(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edit?hl=zh_TW&app=mp&mid=zoIHZ-WuGMig.kgXwPNf5pvHQ )。不管是黃單或是紅單,基本上都表示有立即的危險存在,在危險被排除之前都應該公開警示,避免民眾靠近造成危險。

台南原本就有設計 OPEN 1999 讓民眾可以即時回報,同時電話與手持設備的資訊也都會彙整,但這個資訊系統設計不良導致它無法承受資訊量爆增的情況,其次是使用介面考量不足導致民眾使用習慣沒有建立,還有個別事件不會有追蹤記錄導致經常有重複的回報出現。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在平常去克服,在災害發生時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人員狀態的追蹤

“你平安嗎?” 這是地震發生後經常收到的關心,這次看起來通訊的影響比較不大,但過去許多的災難都會伴隨著各種通訊的中斷,報平安可能就不是那麼樣容易。不知道有沒有可能設計一個系統讓民眾平常就能夠建立事件安全狀態的訂閱關係,也就是說我可以訂閱所有親友的狀態,而親友核准後這個訂閱就成立,一旦重大災害發生在災區可以設置報平安的資訊站,一旦親友在資訊站報到後我就可以收到通知或是自行登入查閱親友在個別事件的狀態。

藉由這樣的資訊系統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告訴政府單位哪些人需要協尋,避免尋人的資訊佔據大量資訊傳遞版面,或甚至人已經聯絡上了但各種資訊還是持續被轉發,這樣一個簡單的系統應該可以減少災害發生時的資訊量,將版面留給更重要的事件。

訊息的發布與即時澄清

其實台南市政府的反應很快,接近凌晨四點的事件,在五點震災專區網站( http://disaster.tainan.gov.tw/disaster/ )就啟用了,但是這個網站一樣無法承受爆增的流量,很容易就出現無法瀏覽的狀態。其實中央政府應該保有能夠讓各縣市臨時調度的主機資源,當災害發生時可以協助分散流量,避免資訊發布管道被關心的民眾擠爆。

災害發生時各種傳言不斷,這些資訊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由官方單位組織人力澄清可以避免許多的狀況。像是有熱心民眾到處轉發現場物資需求,這些訊息很難在第一時間得到澄清,導致許多民眾熱心將物資送到現場卻發現現場已經不需要了,這除了消耗民眾的熱情之外,爆增的物資也會排擠原本用來救人的空間,加上這些物資流向不明也會造成民眾觀感不佳等問題。

物資、避難所的管理

其實已經很多人反應過 “衛生福利部重大災害民生物資及志工人力整合網路平台” 很難用( https://g0v.hackpad.com/OuKPhRcISBm ),但好像經歷那麼多次災難之後它依然不動如山。

災難現場物資的收發應該要盡可能的快,因為需求就在眼前,但政府單位基於避免權責不清設計了相當死板的系統,導致第一線人員使用意願極低,寧可讓捐贈的物資流向民間設置的物資站再轉給需要的人。如果這樣的架構能夠順利運作當然沒問題,但實際上會導致災難現場有許多社福團體設置攤位 “搶” 物資,而物資到底有沒有辦法流入實際需求沒有人能夠稽核,甚至有心人士利用這個漏洞募集自身而非災區需要的物資,濫用了民眾的熱心。

災害發生時除了官方設置的避難所,民間許多單位與個人也熱情提供了適合暫住或洗澡的場所,但這些資訊應該都是人工管理,如果能夠將流程標準化、系統化之後自動處理,應該可以降低現場管理人力負擔。

災區現場的媒體資訊

如果能夠在鄰近制高點設置監視器全時間錄影,或甚至要求現場監工人員配戴運動攝影機,應該可以捕捉一些可能需要的細節畫面,也可以事後依據記錄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影像也可以過濾、剪輯後開放給民眾使用,讓更多人能夠從災害中學習,期望類似的災害畫面不會一再重演。

當然這些資訊的傳遞也許會伴隨著負面效應,像是讓災區民眾持續被現場畫面刺激而想起傷亡的家人等,我本身是比較能夠接受從悲痛中學會放下與前進,但這個情況也許不適用大部分人。

爆增的回報資訊可以引入民間志工處理

民眾回報的資訊往往是片段的,也許可以引入民間志工協助整理與聯繫,只要系統能夠有工作分派功能,第一線的人員可以將比較不敏感的案件指派給志工協助,志工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資料補齊全,像是找到完整的住址、取得住址對應的地理座標或是找出可能重複的回報等等,這些零碎的工作如果能夠交出去對於第一線處理案件的能量應該會有些幫助。

重大事件關心的人很多,除了關心之外同時找點事情做比較不會浪費無謂的等待時間,善用這些力量不是壞事。

(已額滿)徵求縮時攝影、長鏡頭攝影以公民記者身份進行記錄災區狀態

*** 抱歉,因為來的朋友太踴躍,現場無法容納這麼多人,目前五位已經不能再加,請期待後續作品

pray-664786_960_720
image from: https://pixabay.com/en/pray-faith-bible-religion-god-664786/

現在看來短時間內就必須放棄改用大型機具,傳統媒體預期宣傳的都是些負面的東西,屆時悲哀的氣氛瀰漫,希望能夠有些正面的東西被放上網路,避免大家都聚焦在罹難情況

經過詢問,災區非封鎖區域可以以公民記者身份申請進入,但為了避免造成現場困擾,希望能夠集中一次進行申請進入,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提供些聯絡資訊到 [email protected] 信箱,彙整後再一併通知有意願的朋友適合的時間(我只是代為轉達,並不保證通過與否)。

公民記者只要求別干擾現場救災作業,一切情況以現場救災為先(例如緊急狀況需要讓出通道時請不要堅持停留原地),然後希望但不要求,產出的作品以開放授權放上網路,理想就是 CC-BY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tw/ )或相似的授權,但這並不是必要條件

屆時希望可以告知作品公開的網址,我會試著彙整後公開,讓有心的民眾可以搭配一些正確的防災知識、經驗混搭後釋出給大眾閱讀、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確實從這次災難中學到寶貴的經驗,別再重蹈覆轍。其實在經歷 921 大地震的我們應該要有些作為避免類似情況,可惜看來我們學的不夠,希望有心的朋友可以用各種方式提攜大家一起前進,避免這次罹難的民眾白白犧牲。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相關記錄願意以開放授權提供,也歡迎提供相關連結,我可以協助解釋授權與任何相關疑問

對了,這不是什麼特權,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申請,只是如果願意,為了降低現場人員行政作業讓他們可以用多點心力投入救災,希望願意配合一起行動

2016選舉投開票所相關數字統計

2016選舉投開票所分佈地圖

中選會這次透過程式化介面(API)提供了投開票所的資料( http://2016.cec.gov.tw/cms/0500801 ),比較可惜的地方是沒有提供投開票所的地理座標位置,因此我將資料下載後透過 TGOS 全國門牌地址定位服務( http://tgos.nat.gov.tw/TGOS_WEB_API/Web/TGOSQueryAddrSample.aspx )試著取得所有投開票所的地理座標位置,然後放上地圖顯示( https://goo.gl/4G9y0d )。只是資料並不是相當完整,因此 15,582 處投開票所中有 354 筆資料是無法自動處理的,取得的座標位置也沒有經過進一步的驗證。

有一個想要做的統計是去計算每個投開票所與村里範圍最近與最遠的點為何(並不是每個投開票所都會設在個別村里範圍內),雖然村里範圍的資料已經可以取得( http://data.gov.tw/node/17215 ),不過一方面投開票所的地理座標並不是很確定,另一個問題是個別投開票所對應的範圍並沒有開放,因此作罷。

接著想要試著找出個別村里對應的選舉人數量,雖然中選會有公佈一份統計資料( http://2016.cec.gov.tw/cms/5709531 ),不過只有統計到縣市,所以改試著透過內政資料開放平臺的各村(里)戶籍人口統計月報表( http://data.moi.gov.tw/MoiOD/Data/DataDetail.aspx?oid=F4478CE5-7A72-4B14-B91A-F4701758328F ),這份資料有村里別的人口數字,最新的資料是 104/11 ,所以將個別村里滿 20 歲的人口數字加總來取得概略的選舉人數量。

進一步合併了選舉黃頁( http://k.olc.tw/elections/ ) 2014 村里長選舉的結果,列出個別村里里長與推薦政黨,產出了下面這個檔案。

https://github.com/kiang/elections/blob/master/Console/Command/data/2016_candidates/api/place.csv

再以上述檔案為基礎去計算個別村里有多少個投開票所,以及平均每個投開票所服務的選舉人人數,得到下面這個統計檔案

https://github.com/kiang/elections/blob/master/Console/Command/data/2016_candidates/api/place_cunli.csv

以試算表軟體打開這個檔案後就可以做些簡單的排序,可以知道每個村里的投開票所服務的選舉人人數,服務最多人的前十名為

  1. 高雄市前鎮區平等里 – 2620 / 1 – 2620
  2. 金門縣烈嶼鄉上岐村 – 2610 / 1 – 2610
  3. 桃園市中壢區普義里 – 5215 / 2 – 2608
  4. 高雄市左營區進學里 – 2550 / 1 – 2550
  5. 臺中市潭子區大富里 – 2440 / 1 – 2440
  6. 桃園市八德區瑞豐里 – 2417 / 1 – 2417
  7. 新北市八里區大崁里 – 2391 / 1 – 2391
  8. 金門縣金城鎮東門里 – 4747 / 2 – 2374
  9. 桃園市楊梅區上湖里 – 4679 / 2 – 2340
  10. 金門縣金湖鎮正義里 – 2313 / 1 – 2313

最少人的前十名為

  1. 花蓮縣花蓮市民治里 – 45 / 1 – 45
  2. 南投縣仁愛鄉榮興村 – 70 / 1 – 70
  3. 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 – 72 / 1 – 72
  4. 澎湖縣湖西鄉太武村 – 91 / 1 – 91
  5.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 – 95 / 1 – 95
  6. 澎湖縣白沙鄉城前村 – 104 / 1 – 104
  7. 澎湖縣湖西鄉東石村 – 128 / 1 – 128
  8. 澎湖縣白沙鄉鎮海村 – 148 / 1 – 148
  9. 嘉義縣布袋鎮考試里 – 297 / 2 – 149
  10.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 – 150 / 1 – 150
  11. 新北市平溪區望古里 – 154 / 1 – 154

也就是說一個投開票所服務的選舉人人數可能介於 45 ~ 2620 之間,最少人的部份可以想見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造成,只是人數多的部份合理嗎?依據中選會新聞稿( http://2016.cec.gov.tw/cms/5709531 ),國內選舉人總數為 18,782,991 ,回國行使選舉權人人數 2,420 , (18782991+2420)÷15582 ~= 1206 ,所以一個投開票所平均服務選舉人數量為 1206 ,但實際上個別投開票所服務的人數可能會接近平均值的兩倍,如果再進一步細分城鄉之間的差距,投開票所的安排應該會有些檢討空間存在。

另外依據中選會新聞稿( http://web.cec.gov.tw/files/13-1000-29440.php ),此次選舉動員206,406人次之工作人員;相關新聞(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601150195-1.aspx )也指出警政署編排1萬5618名警力、協勤民力2萬2708名協助維護安全, (206406+15618+22708)÷15582 ~= 16 ,所以每個投開票所平均部屬的人力接近 16 人,如果能夠導向電子投票、計票,節省下來的人力物力相當可觀。或至少在人民能夠完全相信電子化作業之前,這樣的資源配置應該可以透過更有效率的流程安排來減少浪費。

從網路上蒐集的監票記錄( https://g0v.hackpad.com/–yzUDht0JX6E )看來,有許多模糊的認知導致投票過程出現互信問題,也許可以運用已知的資訊去改善標準作業流程,並且開放訓練內容來讓民眾清楚整個過程可能遭遇的問題與過去的解決方式,避免投開票現場糾紛不斷。

Re: [問卦] 最希望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做什麼事?

Beautiful sunrise over volcanoes in guatemala

* 圖片取自 http://www.public-domain-image.com/free-images/nature-landscapes/sunrise/beautiful-sunrise-over-volcanoes-in-guatemala/attachment/beautiful-sunrise-over-volcanoes-in-guatemala

期待的就是兩個,正常化與透明化

過去基於種種理由,我們對於腳下這片土地認識的程度遠不如那浩瀚、廣大但卻只存在於歷史的領土,縱使修憲的目標還很遙遠,希望能夠讓各種教育回歸在地,我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認識真正的歷史,那些基於考證確實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而不是許許多多我們曾經背誦過,那些經過過濾、捏造的詭異故事。

我們能夠有效掌控的土地都是四面環海的島嶼,但因為地理位置特殊,過去都是許多國家的殖民地,被賦予了許多非屬於在地的期待,造成一個島嶼國家居然在發展各種勞力密集、高耗能的產業;在這些產業慢慢凋零後,我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政府把最後一根稻草放下,把不合理的補助收回,轉放在我們真正適合發展的產業,像是國際貿易、金融與軟體研發等,去挑戰香港在回歸中國前的位置、去挑戰新加坡在新海峽誕生前的位置,甚至是挑戰成為亞洲各項技術發展的中心,因為我們的地理位置就是適合這麼做,只是過去花了太多時間糾結在歷史包袱中。

簡單的說,就是去思考一個正常海島型國家該有的作法,將它落實。

在經手了一些政府資料後,一直有一個盲點很難克服,就是我們如何透過公開的方式讓人們可以正確的連結所有資料?特別是公職人員的資訊,我們其實很難透過公開資料直接知道這個人過去參與過哪些 NGO 組織的營運(商業公司、基金會、協會等),因為儘管這些資料都有個別公開,彼此間的關聯我們只能透過姓名猜測,如果不是公職人員主動提供,其實很難直接確定誰誰誰就是這間公司或基金會的負責人。如果能夠有個方式將這些資料串起來,人們就可以輕易檢視公職人員過去真實的記錄,而不是只看到他過濾、美化後的結果。

立法院或各地議會、代表會的開放資料往往是遠落後人民期待的,我們其實很難知道個別民意代表曾經做過的各種表態,像是個別預算或議案的同意與否、理由,以及這些案件處理的異動狀態等,這些在商業公司中發展成熟的制度很少被落實在民意機關裡,我們有沒有機會看到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改變這一點?

司法與檢查體系則是我們民主發展的另外一個盲點,許多可以輕易用資訊系統整理檢索的判決書我們到今天還倚賴大量的人工進行,司改會運用人工整理一個陽春的司法陽光網( http://sunshine.jrf.org.tw/ )就可以引發如此大的反彈,究竟有多少我們應該知道的東西被藏在某個角落?檢討司法制度也許是很遙遠的路,但能否先把這個水溝蓋打開,公開釋出所有判決書、起訴與不起訴書等資料的電子檔,那些被蓋住的姓名如果非關特定保護條件請將姓名放回,能夠的話就進一步提供相關民選公職的連結,甚至逐步將 1996 以前的資料電子化提供民眾檢索。

簡單的說,就是去思考人民期待的透明,而不是只做些表面工夫。

根本的解決問題也許需要很多世代共同努力,但上面提到的這些相信要在單一任期內完成是有機會的,應該不算奢望吧? 😉

其他的期待就交給五樓吧。

* 這是在 ptt 的回應 –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52964808.A.BA0.html

台南1999地圖 上線

台南1999地圖

台南1999地圖網址: http://kiang.github.io/tainan_1999_map/

台南市政府去年開始將台南市民服務熱線1999( http://1999.tainan.gov.tw/ )的局部資料公開釋出,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到來自市民回報的各種問題(目前還沒全面開放),只是官方的瀏覽介面大多是文字,所以試著將資料放上地圖呈現。

OPEN 1999 衍生了幾個手機 APP

隨著這些 APP 的使用人數增加,回報的資料就開始帶有地理座標,所以可以輕易將資料放在地圖上標示;只是因為手機的衛星定位功能經常有偏移情況,所以透過程式將座標偏移超過台南市範圍的資料挑出來,然後運用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的全國門牌地址定位服務( http://tgos.nat.gov.tw/tgos/Web/Address/TGOS_Address.aspx )檢索,找出比較合適的座標點使用,而如果經過處理後仍然找不到合適的座標點,目前暫時是略過這些資料,所以希望看到完整資料的朋友還是應該要回到台南市民服務熱線1999( http://1999.tainan.gov.tw/ )網站上瀏覽。

進入網站後預設會顯示當週最新的資料,這裡的當週指的是依據 ISO-8601 區分的週數,透過地圖下方的左右按鈕可以在不同的週數之間導覽,點選後資料就會自動更新。在地圖中會用不同的標記區分回報問題的類別,點選後即可進一步看到詳細資訊,也可以直接點選詳細資訊中的代碼連結回到原始網站看最新狀態。地圖右下方也有簡單的過濾功能,可以只呈現特定分類的資料。

目前系統一個小時會更新一次資料,如果有任何的功能建議歡迎到專案系統( https://github.com/kiang/tainan_1999_map/issues )提出,網站所有的原始碼與更新狀態也可以在同樣位置瀏覽。

R: 競選要花多少錢?

* 這是在 ptt 的回應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52073840.A.9BA.html

我也在 2014 試著要參與議員選舉,不過設定的目標是如果能夠募集足夠繳交保證金的政治獻金就參選,最後實際募得金額含利息為 42509 ,所以沒有實際登記,募得金額也全數捐出

每個人參與選舉都會有自己設定的理念,我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夠印證低成本也能夠參與,也希望親自體會目前參選門檻有多麼荒謬,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希望記錄這個過程然後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破不合理的體制 😉

雖然沒有實際登記,但過程中實際經歷的部份都記錄在 http://goo.gl/lNTOB3

有許多前輩強調,如果沒有勝選一切的理念都只是空話,但我覺得當你不擇手段去贏得勝選的同時,你也很難兌現自己所說過的政見,所以我只是以平常心去看待參選這件事,就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試著去參與選舉

參與政黨其實是兩面刃,你在接受政黨光環的同時也必須承擔它的包袱,不會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完美無缺,即使它新成立或規模再小,因為政治經常就是各種妥協的過程。

成為一個政治人物從來不是我的人生規劃,只是從洪仲丘的事件以來覺得這個社會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除了期待改變之外就想更進一步的看看有沒有機會實際改變些什麼。

1/16 去投票是一定要的,但希望無論結果如何,公民的身份不會在投票日過後就結束,

不關心政治的懲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當你選擇投票後就不去理會政治、沒有花點時間去監督,無論哪個候選人當選世界都不會改變。

所以有空就準備一下, 2018 一起參選吧 😉

※ 引述《mechtec (小豆)》之銘言:
: 本文我拋棄著作權,請儘量轉載
: 我想這一篇文算爆掛應該無誤
: 因為雖然在八卦版,大家夸夸而談
: 但是真正有GUTS撩下去參選的,應該沒幾個人
: 翻到去年的舊文,就知道我曾經參選桃園八德的桃園市議員選舉
: 為何參選?很簡單,就是兩個字:不爽
: 我自認讀的書實在不算少
: 也帶學生做了不少研究
: 但是對照政治的現實,很多的東西怎樣都兜不攏
: 明明應該可以不用花太多錢就可做好的事
: 卻反而要拐個彎,不然就是沒人要做
: 我在我的FB就曾感嘆:
: 『這社會很奇怪,不花錢的沒人做,花愈多錢,反而愈多人做』
: 想想,政府的施政是如此,議員的問政也是如此
: 每個縣市首長都在灑錢,好像只有灑錢才能做事
: 每個立委議員都在宣揚爭取了多少經費,似乎只有爭取經費才叫政績
: 可是,很多的東西,好好的規劃,不就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嗎?
: 所以,我去年在選前一個半月,跳出來參選了
: 當然,一如預計,我也落選
: 無論大家多麼給我掌聲
: 無論每個人都說:你的政見發表是最完整,最有規劃的
: 無論大家都說:你的想法是最切實際的
: 還是不敵現實的銀彈攻勢,一樣落選
: 也讓我真正知道那銀彈攻勢多麼可怕
: 所以,我po這篇文請大家參考
: 無論藍綠、無論意識形態、無論哪一個政黨執政
: 只要這樣的制度存在,我其實對台灣未來是悲觀的
: ===================
: 競選花的錢,事實上真的如流水
: 直轄市議員要先繳20萬,才有入場券
: 今年的立委也是一樣,20萬
: 如果票數不足,就被沒收
: 事實上,這是很資本主義的
: 用金錢先去限定誰才玩得起這場遊戲
: 所以,各位loser,你們真的只能在這裡嘴砲
: 沒有錢,你就在政治上是loser,永遠被有錢人牽著鼻子走
: 接下來,當然要宣傳
: 我這種政治loser,又自命清高的人
: 只好用廣告曝光
: 做A4單張廣告,還自己寫文案,印刷廠印好,再請派報的發
: 以八德總共60000戶左右,我就每次印62000張來發,總共3次
: 每次連同派報,大概一次花6萬多,3次大概就20萬
: 但是,要知道,一堆大樓,事實是是發不進去的
: 到了管理員,就直接把廣告單送進垃圾桶,根本到不了住戶手上
: 有一種辦法,就是郵局發送廣告回信方式
: 但是,你要有名單,且如果信封、名字的字型大小都太過雷同
: 一樣會送到垃圾桶
: 而且,這比起派報要花更多的錢
: 就算派報到了每家的信箱,有人會看嗎?
: 我有碰過真正的仔細讀過的選民,但是真的少數
: 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隨手一丟,然後到了要投票
: 才隨便看哪一個有聽過、順眼就投下去
: 所以不要怪某些看似人渣,卻照樣當選
: 很簡單,他在加深選民印象的功夫作得夠深
: 這也是悲哀,誰說選舉是『選賢與能』,狗屁!
: 前面提到大樓,那都市型的地方,社區、大樓林立,要怎麼打進去?
: 很簡單,也是『錢』!
: 我去某社區拜票,就有住戶說:
: 『你怎麼不捐一台電視?
: 選前我們社區都會召開區分所有權人大會
: 就是讓候選人捐電視冰箱,然後就可以上台講3分鐘的話』
: 另一大樓的主委就說:
: 『中秋節你怎麼不來?其他議員在本大樓中秋節烤肉都捐了好多東西』
: 甚至,有某大樓主委直接就說:『某某議員送了我一瓶紅酒...,你呢?』
: 所以,很多社區、大樓的管委會,事實上都是選舉的必爭之地
: 某些人積極去當委員,除了...,就是選舉時的樁腳
: 因此,若你們住社區大樓,選舉前名字常常出現在社區大樓的候選人
: 其實都是花錢買的,無論是看得到的,或是,看不到的
: 再來,大樓外牆的帆布廣告
: 這是有某些廣告公司專門經營此塊業務
: 他們去找適合的點,然後跟屋主洽談承租,再轉手租給廣告客戶,轉取差額
: 尤其是選舉廣告,常常比起經常性的建商廣告,租金都提高3-5倍以上
: 我當初在八德作了29面廣告
: 每面大概租金平均是2-4萬/月
: 我大概只租了兩個月,就花了將近100萬
: 加上帆布印刷、吊掛
: (吊掛有三次,第一次吊掛、號碼出來後馬上上號碼、以及選完後拆除)
: 大概就花了將近140萬
: 結果,還一堆人問我:怎麼沒看到你的廣告?
: 所以,想想看那些選舉半年前就開始上戶外廣告的,尤其是動輒50、60面以上
: 那個花費真的是可怕
: 而這種,就更貴了
: http://imgur.com/ZKG3LSY
: 因為除了租地,還要花搭鷹架的錢
: 基本上這一片都是10萬起跳
: 再來,談到另外一種戶外廣告
: 就是這個(以下照片不代表任何意見或傾向,只是舉例而已)
: http://imgur.com/rdOWbs3
: 除了台北市,應該這種看板都是滿天飛
: 下面的是標準的,一片100
: 而且要四個月前、甚至半年前就要下訂做
: 到選舉前是沒人理你的
: 我因為投入選舉很倉促,根本沒得做
: 後來是廣告公司跟我說:桃園區某議員要加印15000片,看我要不要跟?
: 我才掛在下面跟了300片,因為量大了些,一片降到90
: 我也順便問了廣告公司,那位議員原來做了多少?
: 他們回覆:原來已經做了60000片,再加15000片,總共75000片
: 『大家都差不多這麼多啊!!!甚至有的更多啊!!!』
: 上面,比較大片的,當初一片報價220
: 然後,這種更大片的
: http://imgur.com/0mCeJV3
: 報價記得是300元/片以上
: 所以看到大片的,要膜拜一下,這表示財大氣粗,錢花得不少喔!
: 以上,還不含懸掛工資
: 懸掛工資大概是看板製作費用的一半
: 因此,從看板數量,也可以知道光看板花多少錢
: 除台北市不准掛看板外
: 用一個簡單的算法
: 桃園區是一個約40萬人口的城市
: 75000片,算到折損,抓個6萬片好了
: 所以要用6萬片來覆蓋40萬人口
: 以標準的小片來算,90*60000*1.5,大概就花了750-800萬以上
: 所以就可以預估你所在區域,這次選舉,這些候選人在看板部分花了多少錢
: 接下來,談談造勢活動
: 在桃竹苗,炒米粉是最簡單的造勢活動
: 但是不是有米粉就好
: 現在若是不豐盛、料不好,絕對會被唾棄的
: 加上工作人員的薪水
: 一場辦下來也花不少錢
: 我去參加號次抽籤(投票前一個月)時
: 就聽到我前面3位不同黨籍現任議員在談炒米粉
: A:(complain婆婆媽媽都帶鍋子去裝...)你們辦一場花多少?
: B:大概3萬
: A:我也差不多,這三個月都在辦,每個禮拜都要辦兩場,真傷!
: B:我一個禮拜辦到5場耶!
: C:(在旁冷笑)你們現在才在辦,我從4月就開始辦了,一個禮拜2場!
: 所以,你們也可以算算花了多少錢?
: 更不用說成立競選總部這個造勢絕佳機會
: 競選總部,一定要顯眼,且氣勢要出來
: 所以大門面是必要的,地點也要特別挑選
: 相對的,租金一定不便宜
: 一場選舉,競選總部租金大概都要花到50-100萬以上
: 甚至去年本地市議員選舉,還有某些候選人是租空地,直接蓋超大門面鐵皮屋
: 弄得富麗堂皇,那種花費就更加巨大
: 成立競選總部一定要風風光光,以顯示自己的實力
: 所以,泡茶吃瓜子,早就寒酸
: 現在早就是流水席的天下
: 只要路過,進來坐下就吃,沒有人管你吃多少、帶多少走
: 本地上次選舉,據說有某候選人弄了3000多人來吃
: 一個下午,光流水席就花掉百萬以上
: 因此,現在兩黨在互咬對方感恩餐會,其實地方選舉早就這麼幹了
: 講到吃飯,順便談談賄選
: 現在有沒有賄選?當然還是有,只是操作更細膩
: 只有本地某候選人傻傻的拿錢出來還叫人簽名,直接被抓!
: 法律規定,30元以上才算賄選
: 我一個朋友,幫忙我在他們籃球社團拉票
: 球友50幾人都說OK,沒問題!
: 結果投票前我朋友跟我說大家都跑票了
: 因為社團裡有一個人突然說要請大家吃飯聯誼
: 大家不疑有他,能夠聯誼,有飯吃當然是件好事
: 加上又是大飯店,不錯喔!
: 酒酣耳熱之際,那個人說話了,一直推崇某候選人,最後說:
: 『大家儘量吃,這一攤我請客!』
: 就這樣,票就跑光了
: 算不算賄選?實質是有影響啊!但是檢調抓不到
: 同一候選人在當議員時,只要哪裡有事就往哪裡送東西
: 舉個例子:某戶人家失火,家電燒掉了
: 第二天這位議員就送了整套家電來,算算好幾萬元,還拍照上傳FB
: 算不算賄選?但是不在選舉期內,檢調不會抓
: 更不用說平常這些議員成立一堆奇奇怪怪社團
: 然後整天辦聯誼,辦出遊,都是綁樁的方式
: 這樣的選舉,算算要花多少?
: 本地小地方的上次市議員選舉,除了我這種loser插花外
: 據說都至少3千萬起跳
: 甚至有聽到將近一億的數字
: 這些選上的人,如何不賺回來?
: 無怪乎以前某人選立委落選,背了4億多的債
: 後來當選,4年就倒賺回來還有剩很多
: 還一堆人『議座、議座』叫得親熱,還在幫忙搖旗吶喊支持
: 卻從沒想過這都是吸取民脂民膏的吸血鬼
: 所以,想想看這樣的選舉文化,台灣如何能進步?
: 本板可能偏綠的多,但是,我看到的,KMT不用說,連DPP也是如此
: 且兩黨愈演愈烈
: 真的不要談意識形態或統獨爭議了
: 光選舉文化就已經侵蝕掉台灣的根基
: 因此,回到我跑出來插花選舉的初衷
: 為什麼『不爽』?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 再過10天就要投票了
: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請大家支持誰
: 或兩大黨不好,要支持第三勢力
: 而是請大家認真想一想
: 用投票給一些壓力
: 或讓某些好人當選後,能持續再給予壓力
: 把台灣的選舉文化改變
: 這才能翻轉台灣!

2016 我的選擇與期待

貳零壹陸

總統票毫無疑問會投給 蔡英文 ,因為另外兩組看不到新時代的價值;區域立委我是台南北區,應該也是支持民主進步黨的 陳亭妃 ,因為其他三位候選人只有中國國民黨 謝龍介 比較知名,從沒想過要支持他,最近看到他放鞭炮的新聞更加強了自己的信念。另外兩位沒看過,分別代表中華統一促進黨與民國黨,民國黨過度的宗教色彩讓外面的人很難相信,而中華統一促進黨連番具有爭議的作為更不會是我會想要支持的。

政黨票是比較掙扎的地方,我有考慮過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畢竟他們的訴求最接近理想,但最近 李晏榕 與 陳建仁 、 宋楚瑜 會面引發的風波讓人覺得有些小題大作了,任何政黨希望實際推動改革就必須廣泛接觸其他政黨,如果連這樣的包容性與彈性都不存在,那麼這個政黨只能夠當永遠的吹哨者,哨子吹了也得等其他人處理,事實上如果國會透明改革推動順利,任何人民都可以擔任那個吹哨者,我覺得現在的國會需要信念正確但願意把手弄髒的人。也因此,我應該會把政黨票投給時代力量黨,因為幾個新誕生的小黨中,時代力量黨是相對兼具了價值與柔軟身段的選擇,希望他們能夠順利將新時代的價值注入已經瀕臨失能的立法院。

對於 2016 其實大部分人提出的政見我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可能過去太多人提過太多的政見,也太多人當選後沒有實際把政見當作一回事,所以我的選擇大多是基於個別候選人或政黨的論述與過往記錄去判斷。我其實只期待這個國家能夠正常化,能夠客觀來說真的成為一個國家,而不是保留太多模糊空間讓中間的掮客能夠藉此謀取個人或個別政黨利益。

立法院與各級地方民意機關的透明化會是最需要進行的工作,因為清理水溝的第一步一定是打開水溝的蓋子,即使它打開後可以預期是又髒又臭,這個蓋子無法打開就永遠無法找出問題的癥結。只是這個蓋子能夠打開嗎?在看完國會改革政黨辯論會的記錄影片後我有點擔心,因為當綠社盟李根政提到, 2008 年「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七十條及第七十一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通過後已經要求立法院黨團協商必須全程錄影、錄音、紀錄,他希望民進黨在執政後可以公開所有影音記錄,看起來民進黨的李俊俋迴避了這個要求,這會讓人擔心民進黨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後會不會變成了另外一個高舉遮羞布的執政黨?

另一個關於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召集委員的問題,民進黨李俊俋則是展現了一個大黨的傲慢,他提到小黨本來就不可能有機會擔任召集委員,也迴避了關於召集委員利益迴避的問題。事實上立法院與各級地方民意機關都有主席權限過大的問題,如果主席刻意抵制,任何小黨提出的議案都不會有機會進入正式程序中,在法令修改之前必須要最大黨能夠先願意開放才能避免問題發生,但看起來民進黨內部還沒有這樣的共識存在。

開放人民參與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我覺得這個議題需要長時間的發酵,不會是一兩個公職任期就能夠看到太多具體改變,因為過去的教育讓我們有著許多扭曲的價值觀,像是對於政治有著根本上的厭惡、漠不關心等等;縱使相關法規可以先行解放,但可以預期開放的第一時間會有許多利益團體積極運作而抹煞了開放的價值,雖然這樣子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看起來是必經之路,對於有外在惡意威脅的情況下我其實沒有把握我們能否撐過去這個改革的陣痛期,畢竟舊有價值觀還是處在隨時會反撲的狀態。法國極右派政黨在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一度取得相當的支持率,我還蠻擔心類似情況發生在台灣。

過去台灣一直處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中,因為大部分的資源集中在台北,造成其他縣市很難留住年輕人與企業,因此稅收不足引發財政缺口,進一步加深了台北以外縣市的邊緣化,這個問題期待在 2016 之後能夠獲得舒緩。其實在台北之外,台灣仍有許多被荒廢的土地,運用這些土地去妥善安排國家資源分配就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像是為了都市更新進行徵收而引發的各種反彈等,像是南鐵地下化問題就是過於侷限在舊台南市的決策或是只停留在鐵路的想像,如果能夠納入更廣泛的思考相信就不會需要與民爭地來進行。

我過去參與過幾個政府資訊軟體案,對於許多資訊系統每年重新製作這種陋習非常感冒,期待 2016 以後的新政府可以思考一個具有延續性的作為,搭建一個可以點滴累積的政府資訊軟體建設,畢竟軟體與資料是少數不會隨著時間或使用而遞減效用的資產,建構在這項資產上的發展可以隨著時間演進持續獲得改進,沒有道理發生換了一個標案廠商就得從新來過;同樣的,我對政治的期待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努力建構一個可以長久延續的體制,沒有道理每次政黨輪替就帶來各種顛覆性的衝擊,有了這樣的體制,人民也才能夠放心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非得一再站上街頭以激烈的手段去挑戰既有執政當局。

固定污染源管制地圖 上線

網址 – http://kiang.github.io/chimney_map/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1:30

高雄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最近公開了一些固定污染源的即時監測資料:

基於這些資料製作了 固定污染源管制地圖 ,下面說明相關功能

一開始進入網頁會看到地圖,圖中有數個紅色標記,每個標記代表一個公司或工廠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2:51

點選個別標記後,畫面下方就會展開這個公司或工廠的即時監測統計圖表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1:30

圖表的標題會說明監測項目,圖中可能有一或多條統計線,代表的是該公司或工廠內的管制點,曲線的數值就是當日觀測數據,點選標題下方右側的 “排放標準” 連結會提示個別管制點的排放標準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0:58:17

在圖表上方的左右按鈕,以及顯示日期的表單都可以進一步切換不同日期的資料顯示,目前有 2015/11/16 迄今的監測資料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1:00:16

圖表右邊上方提供了兩個下拉選單進行資料過濾,圖表過濾指的是顯示圖表類型,預設只會顯示 不透光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 的監測資料,進一步的可以選擇 “觀測值” 來顯示所有觀測項目, “均值” 則是呈現個別觀測項目一小時平均數值的統計圖表, “全部顯示” 會展開上述所有圖表。

Screenshot from 2015-12-08 11:02:31

部份環境可能無法正確顯示地圖,所以保留了個別管制點的下拉選單,也適合精確的找尋指定單位資訊。

高雄市政府率先公開了這些污染監測資訊,未來期望其他縣市或甚至中央能夠跟進,讓監測數值可以開放給所有民眾共同檢視與監督。這份資料的公開要感謝高雄市研考會與環保局共同努力,以及 TonyQ ( https://www.facebook.com/1656544711278162/ ) 等社群朋友的溝通協調,期望資訊公開後可以有更多學有專精的朋友可以善加運用,共同為改善居住環境努力。

—後記

  • 後來很榮幸的跟花媽拍了個合照

12348587_1002212939840938_910408819_n

民主社會的政府效能不是用在這種地方

圖片取自 https://pixabay.com/p-464659/

圖片取自 https://pixabay.com/p-464659/

梁文傑 於 美麗島電子報 發表了一篇 “從南鐵東移案看政府效能的重建” ( http://www.my-formosa.com/DOC_92311.htm ),我提提自己的意見。

首先,並不是 “增進公共利益” 就可以作為剝奪私人財產的理由,關鍵在於 “必要” ,因此土地徵收條例才會特別提到 “公益性及必要性” 作為徵收的前提。作為鐵道使用的 公益性 相信沒有爭議,問題也許就在於 必要性 ,台灣民主落後的地方也就在於,無論公益性或是必要性,最終決定者都是主管機關,無論是利害關係人或是相關倡議團體都只能夠提供意見,而不是共同決定這些定義;縱使有所謂的專家團體意見作為佐證,這些團體的組成基本上都是 “欽訂” ,也就是這些委員並非經由民主程序產生,試問有多少主管機關會將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學者納入專家會議呢?

我並不支持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部份主張,但我認同一個看法,這個計畫中主管機關對於徵收必要性的解釋經不起考驗,雖然比起更多貿然進行拆除的前例好了一些,但仍逃不開那種為了省事而自圓其說的習慣。縱使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提出的工程建議或選擇的法律途徑存在漏洞,這些漏洞也不足以證明相關單位在執行這個計畫時的正當性經得起考驗。

平交道車流壅塞、事故頻傳是真的,但解決這些問題地下化並非唯一的方向,這個計畫卻自始只評估地下化的可能選項,而不是具體納入其他可行方案;時空背景的改變也未能讓這個重大計畫有重新討論的空間,像是縣市合併或新技術的出現等。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地下化利害關係人只有在少部份的過程可以參與提供意見,而不是全程參與,甚至無法取得最原始的會議記錄,這些都違背了一般人對於民主程序的認知。

台南市政府近期選定了飛雁新村進行審議式民主的實驗,這個實驗更突顯了鐵路地下化計畫的不合理之處,因為鐵路地下化所釋出的資料遠不如飛雁新村計畫。也許有些人主張台南市政府並非鐵路地下化計畫的主要主管機關,但徵收程序是台南市政府負責執行的,我想台南市政府沒有道理無法提供各種對應的會議紀錄或各式相關文件,選擇不提供的理由除了方便行事之外,很難有其他的解釋。

在這個爭議中明顯缺席的就是台南市議會,原則上議會應該是代表人民去檢驗行政機關的決策,但看起來在這個議題上議會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在歐美民主等民主制度成熟的國家,類似重大計畫執行時應該會由議會編列預算組織第三方專家會議針對行政機關提出的看法予以檢驗甚至反駁,這樣的會議中利害關係人提及的意見都應該被詳實紀錄並且追蹤行政機關的回應是否合理,但看樣子我們離這個願景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如果方向是錯的,提高效率只是加速衝向失敗;而民主社會中,方向的產生應該有人民參與其中,不是任由行政機關設下框架進行討論,民意機關更不應該淪為行政機關的橡皮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