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政見:支援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OOC)在台南發展

均一教育平台

開放式課程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2002年創始的 MIT OpenCourseWare 計畫推行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簡單的說就是將課程相關的內容全部放到網路上,而且開放所有人使用,他們的計畫目標是大學生和研究生課程。國內 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也號召志工執行一個 開放式課程計畫 ,將 MIT OpenCourseWare 與同樣是開放式課程的內容逐步翻譯為中文,目前可以找到的資訊已經相當豐富。

同樣是開放式課程, 可汗學院把目標轉向了所有人,不再侷限於大專院校。可汗學院更特別的地方是它的系統使用了 Google 雲端技術(Google App Engine),所以原則上可以讓非常多的人同時使用而不會造成系統停擺;而且他們將建構整個體系所有用到的程式碼都公開,讓任何人都可以幫忙補強或甚至以它為基礎去建構更好的系統。國內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的均一教育平台就是以他們的技術為基礎所建構,日前方新舟董事長也在天下獨立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來介紹目前發展困境:
方新舟:把握翻轉台灣教育的契機

台南市幅員相當遼闊,學生分佈情況有明顯城鄉差距,依據 2012 年的資料:
“教育局統計,全市國小人數最少的南化區瑞峰國小只有21名學生;全市58所國中,100人以下學校有龍崎國中等7所,龍崎國中只有53名學生,人數最少。”

要確保這些偏鄉學校學生仍能夠接受高品質的教育,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也許是相對有實質效益的一個方向,因為數位內容的特性不會因為傳輸距離長短而產生品質的差異;也因為課程內容全面開放,也許可以進一步促成全民學習的風氣,降低台南目前明顯存在的城鄉差距問題。

具體的承諾是,如果有機會當選議員,我會從自身開始配置助理等資源去與誠致教育基金會以及台南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在台南推行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的可能性,期望能夠有正式的資源配置到教育局資訊中心來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的計畫,讓計畫的理想能夠在台南開始發芽。

值得一提的是,台南教育局資訊中心過去運用開放原始碼系統作為基礎去發展出許多實用的系統來輔助各級學校行政工作,表現已經相當傑出;也因為中心所有同仁的努力,開放原始碼的概念已經深植各級學校的資訊基礎建設,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也是基於開放原始碼的概念發展而來,相信在台南推行時一定會如魚得水。

政見:在台南打造開放式議會

Council_of_Trent

在試著閱讀與整理台南市議會資訊時,發現許多資訊是相當凌亂的;雖然資訊公開已經值得嘉許,但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我所認為的開放式議會有兩個重點,開放資料標準化與開放參與

以議事記錄為例,在議會網站上曾經一度找不到議事記錄,後來才發現它被放在 出版品 中。進一步下載檔案,每次會期的所有會議記錄都被集中在同一個檔案中,想要從裡面找資料還真的不太容易;檔案選擇使用 PDF 格式,讓資料再運用多了一層門檻。

對照台北市議會,他們將議事記錄放在 “議事資訊檢索 => 會議記錄” 中,每次會議資訊都是分開的,會議結束整理完就可以上線,不用等到整個會期結束才彙整公開,這是第一個基本該做的事情。再者兩個議會網站都將會議資料透過專屬檔案格式提供下載,也許直接成為網頁形式會比較直覺些,再搭配進一步的檢索功能,相信可以提供一般民眾的使用意願。

進一步的,個別議員、官員在議事記錄中的發言應該有些連結,像是在進行哪個議案討論時誰誰誰說了什麼內容等等,最後決議的投票情況目前也沒有公開,一般民眾應該很難清楚代表的議員對於個別議題的表決情況,讓議案的決定過程存在著太多模糊空間。

最後就是將資料透過方便再利用的格式提供,這個部份 臺南市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與參考,這樣一來就可以吸引公司或個人為這些資料開發出延伸的應用,像是我所製作的 議員觀測中心 ,因為網站資料格式的紛亂,所以在開發過程花了許多時間在資料的整理工作上面,對於一般開發者來說有著不小的門檻。

再來就是開放參與,最基本的就是如何降低一般人參與議事程序的門檻?各個會期的行事曆、線上提供即時的網路直播,甚至是即時的民意調查等等。行事曆與網路直播部份其實立法院就已經是個完整的範例,零時政府成員也順利運用這些資訊製作了 國會大代誌 網站,相輔相成之後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容易參與其中,希望台南市議會有機會跟上這個腳步。

目前議案的形成還存在著許多傳統的程序,一般民眾往往得將各種意見反應給個別議員,議員與助理針對這些資訊過濾、整理後再決定是否成為議案去進一步討論,這樣的程序讓議會存在著距離感,議會決議是否能夠代表著人民意見是存在著疑問的。最理想的情況大概是像零時政府成員正試著打造的 動民主 一樣,人民的意見可以即時在網路上去做反應,透過資訊的彙整也比較容易看出應該聚焦的地方,減少民眾與議會之間的隔閡,也確實讓議會反應真實的民意。

或甚至像是 聯合公民 的作法,民眾可以透過網站與手機程式直接參與議案的形成與決定,某些程度上去實現直接民權的理想;只是就現況而言,一般民眾不容易花時間針對議案做深入的研究與討論,讓民眾直接參與議案決策這件事情是存在著疑慮的,而參與的民眾如果為數不多,又會擔心議員是否變成了少數意見的代表人。當然,聯合公民所轉達的是公民本來就擁有這樣的權力,只是大部分的人讓這樣的權力睡著了,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民眾被喚醒,讓這片土地上的民主發展能夠更加成熟。

透過網路收受政治獻金需要注意入帳日

因為手滑把 103年臺南市議員擬參選人江明宗政治獻金捐款 做出來,還真的有兩位朋友立即試用,所以兵荒馬亂的開始閱讀相關規定(雖然聽說這應該要建置之前看清楚),發現了一個問題。

在監察院網站上找到一篇說明:
有關得否以信用卡刷卡、手機直撥、依語音進行定額轉帳及便利商店代收等方式收受政治獻金一案 

裡面有一段文字是這麼寫的:
3. 另本法第10條第2項規定,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收受金錢之政治獻金,應於收受後15日內存入專戶,於使用信用卡刷卡方式之情形,其收受之認定時點,係以捐贈者刷卡日或提供信用卡號之日為準;於便利商店代收之情形,則係以捐款者付款日為準。故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如透過上開機制收受政治獻金,應儘速與銀行、便利商店完成結款,並請銀行、便利商店於15日內將款項直接匯入政治獻金專戶。

但是現行許多線上代收服務的撥款日期都超過 15 日,所以為了避免時間差異造成捐款違法需要上繳,在捐款者線上捐贈的 15 日內,需要先從私人帳戶提出同樣金額款項到政治獻金帳戶,並且在監察院系統完成登載、開立收據等,接著才能夠順利讓民眾的捐款合法入帳。

另外也需要提醒,匿名捐款有總額 1/10 的規定,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政治獻金帳戶都只收受匿名捐款,最後 9/10 的金額都需要上繳,擬參選人只能夠合法動用其中 1/10 的金額,所以希望捐款人盡量使用具名捐款,才可以避免原本捐款的美意最後打了折扣。

感謝 聯合公民 介紹

Screenshot_2014-07-01-02-10-33

聯合公民 提出了一個非常嶄新的概念,希望透過 APP 與網站的建置讓人們能夠直接參與各種議案的決定,取代現有全權交付給議員決定的形式,這樣的概念即使在歐美等先進國家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是一個非常遠大的目標。

感謝他們在現有的系統中介紹了我所製作的 議員觀測中心 。

 

我需要你手上的兩千塊

IMG_20140625_233450

我從一開始的計畫就是打算透過政治獻金帳戶募集參與議員選舉所需要的 20 萬保證金,如果這個過程順利,我才會實際登記參選。

有人因此懷疑我連 20 萬都拿不出來憑什麼出來選議員,我想我從決定選議員到現在付出的時間與資源應該早就超過這個金額,我也應該不會拿不出這筆錢。只是我覺得議員這個角色是需要爭取民眾認同的,不是在比誰砸的錢比較多,如果這個過程中我連 100 個願意拿出兩千塊支持的人都找不到,那我覺得自己缺乏實際登記參選的合理性,刻意去登記參選走這一遭就顯得沒有必要。

也請別擔心,如果沒有正式登記參選,透過政治獻金募得的捐款結餘(因為有部份可能需要上繳)會全數捐給 開放文化基金會 ,所有的明細也都會公開讓大家檢驗。為什麼選擇這個基金會?因為我會選擇參選,主要的原因是在 318 學運期間參與了 g0v 社群的運作,藉此看到許多過去不曾注意到的層面,也對於有這樣一群人願意自發去推動台灣社會改變深受感動,而 開放文化基金會 的成員包含了 g0v 社群 的幾個核心成員,我相信將這筆錢交給他們能夠對台灣帶來的影響超越捐給其他慈善機構。

當然也有前輩建議,應該要抱著自己一定選上的自信去面對選民,我相信這樣子做對選舉一定會有幫助,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讓大家看到的就只是我平常那個樣子,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很篤定的跟各位說,我不會因為當選與否輕易改變自己對政治理想的態度。我也希望讓各位知道,政治的東西不應該是用選票找出一個超人,因為超人沒辦法代表你我這樣的一般人,超人做的事情我們一般人也很難感同身受。送幾個平凡人進去議會,這樣子議會才會有接近民意的聲音出現,而不是只有那些財團或政黨的想法糾結在民眾利益之外的地方。

ps. 許多朋友誤會我的意思是捐款必須來自這個選舉區,我其實想要表達的是,如果認同這個理念,希望各方都能夠幫忙,畢竟我想要做的事情並沒有侷限在這個選舉區!

當然,為了要方便有意願捐款的朋友,我也設計了線上捐款的功能 ,歡迎善加利用 😉

103年臺南市議員擬參選人江明宗政治獻金捐款   Donations

臺南市議會網站改造成果

議員觀測中心   Pages

台南議會網站: http://www.tncc.gov.tw/

目前改造成果: http://k.olc.tw/tncc/

簡介:
# 首頁看到的氣泡圖是依據個別議員提案+連署數量畫出來的,氣泡顏色代表政黨
# 議員頁面可以看到個別議員參與的議案
# 議案頁面也可以直接看到對應的議員資訊

已知問題:
# 議案的附件還沒有連結

如果有功能方面的問題或建議,可以發到
https://github.com/kiang/parliamentary

同樣的位置也可以下載所有的程式碼

這是在台南黑客松的初步成果,也算是 g0v 議員投票指南的一個衍生作品

g0v 議員投票指南還在開發中,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https://g0v.hackpad.com/KjfdRZ08FZ3

給那些還在想著藍綠問題的選舉人

圖片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D%94%E6%96%B9

私心覺得,政黨、藍綠都不該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候選人有什麼樣的論述、政見與行動,當任何人試著要簡化為藍綠問題的同時,公民的覺醒就是失敗的

偶爾請放下現有的局勢、過去的種種,思考一下身為選舉人應該盡的義務是什麼,試著去了解、試著去參與,不要讓你的候選人偷懶到只披上一層藍綠的皮就可以贏得你的選票,這樣子台灣的政局才有希望

具體的講~

如果你不喜歡那種選舉就到處掛旗子、派廣播車的候選人,麻煩你開始追蹤與記錄你的選區有哪些候選人做了這件事情,然後告訴所有人你討厭這種行為、絕對不會選他

如果你不喜歡婚喪喜慶有陌生人來致詞,也麻煩你勇敢對那些厚著臉皮靠過來的候選人說不

如果你討厭那種說話不算話的候選人,麻煩你參與他的政見發表會,公開質疑他的論述與執行的可能性,讓他知道選民不是好欺負的

別再藍綠了,我們要的是更長遠的未來,你們的游移不定只是讓那些政客有操作空間罷了

整理了一下現任臺南市議員的政見

台南市議會

花了一點時間將 臺南市議會議員資訊網 上看到的議員資訊做些整理,對於整理時使用的程式有興趣可以參考 Github ,整理的結果依據選區放到了討論區: http://k.olc.tw/forum/#/discussions/tagged/政見整理

截至目前為止,有朋友問到政見時我都會請他看看 憑什麼出來選議員? 這篇,不過當時陳述的有些隨興,所以接下來會參考前人的經驗做比較深入的說明,也希望藉由接下來一些跟大家互動的機會來深化這些政見的內涵,畢竟民意代表的主要用途是反應民意,希望提出的想法真的能夠獲得認同。 😀

完成行政院青年顧問團報名

其實並沒有很認真的去為這個活動準備些什麼,只是基於參與大過批評的原則,試著去完成報名所需要的最低標準。

報名頁面說需要一段影片,所以錄製了一段簡介(聽說是要 “就當前重要政策或青年相關議題表達己見” ,但自己做的不夠多,所以沒有太多高見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K1iyYW6us

搭配著這個網站的自我介紹就送出報名表了,這樣子應該就不會被歸類為只會批評的那種年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