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登革熱病例資料已經陸續出現對應的開放資料,最早是 臺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的登革熱專區( http://data.tainan.gov.tw/dataset/dengue-dist ) ,提供了台南市病例的概要資訊,我依據相關資訊產出了 台南登革熱地圖 ( http://kiang.github.io/TainanDengueMap/ ) ;隨後疾管暑也跟進,將原本只開放到 鄉鎮市區 層級的資料進一步延伸到 村里層級 , 登革熱1998年起每日確定病例統計 ( http://data.gov.tw/node/21025 ) 包含了更豐富的欄位,我也沿用同樣的程式製作了 台灣2015登革熱地圖 ( http://kiang.github.io/TainanDengueMap/taiwan/ )。
病例資料因為原本就有系統化蒐集,所以可以產出較高品質的資料,只是病例畢竟是疫情的最末端,我們需要一些能夠預防病例發生的資訊。
病例確認後會在最短時間內針對病例居家或工作地點 50 公尺內進行完整的噴藥,但這個噴藥的路線如何決定、記錄與稽核目前都倚賴第一線人員的經驗,並沒有系統化進行。現有的地理資訊系統已經可以輕易做到事前路線的繪製,即使來不及採購這樣的系統, 像是 Google Map 也有個 My Maps 功能 ( https://www.google.com/maps/d/u/1/ ),路徑規劃完成後就可以更有效率的分派噴藥工作。
我們進一步會希望記錄第一線工作人員實際噴灑的路線,可以藉此知道噴藥的涵蓋範圍,找出可能的防疫漏洞。記錄工具其實時下 2~3000 元就可以採購到的智慧型手機搭配 1000 元左右的行動電源,大概就可以完成一整天的記錄,接著回到各單位後由內部行政人員進行彙整。理想情況是有系統進行,只是在系統出現之前不妨將路徑資料全部開放,看看民間能否發揮創意協助找出問題點。
目前病例數字出現太快,也許沒有人力進行稽核工作,但缺少稽核工作就會讓噴藥等安排打了些折扣。稽核的方式應該可以運用病媒蚊密度調查進行,目前雖然有在進行調查( http://data.tainan.gov.tw/dataset/dengue-dist/resource/0ad8d49d-69ad-46ef-9855-62d64e4442ec ),但頻率與密度並不高,而且資料以村里作為發布單位,也許需要縮小提供的定位點才有參考性。
如果人工的調查太過耗時,也許可以考慮在噴藥後過 2~3 天在已噴藥區域擺放吸入式補蚊燈,運用 24~48 小時內進行病媒蚊的捕捉來替代耗時的人工調查。只是台南有許多習慣比較不好的民眾,擺放同時可能要思考如何避免被竊取。
眼前希望立刻產出系統應該是種奢求,但面對未來明顯的氣候變遷,預期類似情況並不會只有在今年發生,應該要有長期的規劃與準備。
接著就是基礎建設的部份,雖然登革熱病媒蚊一般不會在臭水溝生長,但台南其實許多水溝的水很乾淨,只要稍有淤積應該就可以是病媒蚊的溫床,所以水溝的定期清理也許是個很關鍵的工作。雖然目前有 臺南市公共管線圖資( http://data.tainan.gov.tw/dataset/pubpipe )存在,但這份資料只能夠得知較大型的管線溝渠,而且涵蓋範圍還不夠完整。我們需要有一份資料能夠清楚掌握所有水溝路徑的資料,甚至進一步的保留各種清理的紀錄,這樣一來才能夠在疫情發生時妥善配置人力進行加強清理。
台南的空屋率其實很高,這些空屋子相關單位似乎還沒辦法有效掌握,但這些屋子經常在毀損之後無人聞問,造成可能的積水或髒亂而成為防疫漏洞。這個部份也許可以採用群眾外包的方式蒐集資料建檔,畢竟一般民眾比較容易掌握周遭空屋狀況,單純透過戶籍或租賃去統計容易出現盲點。
這次台南的疫情據說開始於北區的一處跳蚤市場,台南境內其實有相當多的傳統市集,這些市集因為時代變遷而慢慢不被重視,衍生出各種違建與髒亂;這些市集原本就該列管與定時稽查,相關的資料也應該公諸於世讓民眾能夠參與檢驗,避免這些市集成為消防或衛生的隱憂。
還有施工工地,因為一般工地不會頻繁的進行環境清理,大多是在特定工作告一個段落後統一處理,所以很容易衍生髒亂情況。這些工地施工前應該都會進行登記,如果登記的資料能夠開放出來,也許民眾就有機會主動幫忙留意工地的情況進行回報。
台南雖然值得嘉許的將 1999 系統資料開放,但相關介面的友善程度還有待加強;如果這個系統能夠成熟運作,其實在疫情發酵的時候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讓民眾協助回報各種可能的防疫漏洞。
當然,這些描述是一種願景,眼前還是希望環繞著如何控制疫情的工作去加強。
自動引用通知: 為什麼台南的那些水靜下來了? | 江明宗 . 政 . 路過
自動引用通知: 如何更有效率的消除病媒蚊? | 江明宗 . 政 . 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