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電怎麼看

我不是研究能源的,只是因為資訊專業過去有機會參與多次經濟部召開的會議討論能源,以部長幕僚身份也參與了一些資料梳理工作,所以用這樣一點經驗來拋磚引玉。

台灣很明顯處於缺電危機中,就如同醫生看病一樣,透過一些跡象就可以判斷缺電嚴重的程度,畢竟不會有人希望病入膏肓了才開始治療。

先從大家最常討論的小動物開始,其實大部分因為異物入侵造成的跳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每個單點有兩條以上的供電線路,電網的概念就是這樣的結構推想而來,台電近期也正在執行「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來改善電網問題;但電網除了線路之外也需要多點的發電廠,才能有效率的達成多迴路配置,否則當單點錯誤發生在發電廠就難以避免停電,這是第一個缺電的點。

在強化電網的基礎上,應該有合理的發電機組配置,但在台灣蓋任何新的電廠都不容易,因為電廠等設施長期是嫌惡對象,台電是國營事業,往往需要逐一解決反彈的民意;但民營事業相對沒有這個包袱,所以在自用為基礎上建置了一些發電機組,這些機組一般都有餘裕存在,因此衍生了所謂的 IPP 合約,由台電依據需求採購這些自有發電機組的冗餘電力。

IPP 合約電力成本自然大於台電自行發電,因此理想上只該被用在緊急需求,但近年來這些 IPP 供電幾乎常態化發生,甚至達到整體供電近二成的比例,這種異常的情況就是第二個缺電的點;站在台電立場,當然會希望透過自己設置的機組發電,這之間有沒有其他疑慮就是題外話,但這個問題無法解決,缺電就是顯而易見的。

發電機組是龐大的機器,運作過程出現故障很容易引發災害,同時也會讓發電機組的投資付之一炬,為了避免這樣極端的情況發生,每個機組都需要定期停下來仔細檢查各種零件運作情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歲修;但近年來許多發電機組的歲修時程一再被調整與縮短,主要理由就是發電機組嚴重不足,氣候暖化與綠能發展過快都讓這個問題惡化,而歲修時程混亂帶來的風險就是發電機組可靠度降低,到這裡就真的是走在鋼索上了。

綠能發展快很多人都以為可以減少其他發電,但現實是主要的綠能來源都有供電不穩、不持續的問題,這種不確定情況讓天然氣發電機組經常需要處於待命狀態;這當然可以透過儲能設施投資來解決,但儲能設施的投資成本遠高於天然氣機組,台電長期受制於政策調控電價,並沒有太多餘裕擴大投資,環繞著綠能的廠商也大多只想要被動等待,這個惡性循環創造了另一個缺口,缺電的疑慮也成為綠能發展的瓶頸。

而且許多儲能場的規劃也是民眾抗爭的對象之一,其實這裡我也不太懂抗爭的點,畢竟相對其他電力設施,儲能場的風險低很多。

許多人喜歡提水力抽蓄儲能的效益,原理就是利用離峰時段電力把水運到高處,在尖峰時放水發電來應急;但它就真的只能應急,對比整體電力需求,水力發電佔比極低,即使把目前所有儲能選項放入,大概也沒辦法獨立支撐供電責任很長時間,而且也不能隨意耗盡,因為緊急狀況發生時會需要這些儲能設施來避免跳電,近期地震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但儲能跟大部分綠能一樣都不能作為基載電力。

台灣最有發電餘裕的其實是燃煤發電機組,它也適合作為基載電力,但是燃煤產生的空氣污染嚴重,往往需要配合環保法規降低使用率;燃油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污染高,成本也更高,也是大多作為緊急使用,發電中看到燃油出現基本上都是供電吃緊的情況居多,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燃油機組其實是作為核能備援使用,台灣缺電的情況已經嚴重到需要動用這些緊急發電選項。

除了發電機組,另一個觀測缺電的點是天然氣接收站使用率,因為台灣是海島國家,除了大部分能源燃料需要透過進口方式,進口的途徑也基本上都是海運,需要透過天然氣接收站來接收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價格是近年來的一個話題,但很少人注意到台灣天然氣接收站的使用率已經超過 100% ,也就是以過載的方式在接收天然氣,這個比例在其他國家普遍不到 50% 。

天然氣接收站閒不下來,除了因為新蓋的接收站遭遇抗爭,另一個點是需求就是這麼大,如果不過載利用接收站會趕不及發電需求,同時天然氣儲槽不只體積大也更是民眾激烈抗爭的對象,難以儲存只能持續過載利用接收站,讓儲存的工作轉嫁給漂在海上的運輸船。

這是另一個讓台灣走在能源鋼索的問題,因為台灣需要的能源燃料都漂在海上,一旦海上交通出現狀況就會讓台灣能源快速陷入困境;雖然近年來台灣很幸運的遭遇了越來越少的颱風,但從近期的紀錄仍然會存在因為天氣產生的風險,以及另一個國際關注的戰爭風險,過度倚賴天然氣發電而且沒有維持安全存量的能力,這也是缺電的跡象之一。

也有很多人喜歡拿 RE100 與碳關稅來說台灣需要的是綠能不是核能,但這些論述不是笨就是壞,因為綠能無法作為基載電力,儲能投資成本昂貴,很多時候就是需要更多天然氣發電機組來配合,台灣對於火力發電的需求持續創造歷史新高,我們吸著更糟糕的空氣然後讚揚綠能的潔淨,這種邏輯壞死的現象我真的很難理解。

能源選項沒有什麼完美的解答,今年七月到明年我們將面臨核三除役的衝擊,如果順利延役可以舒緩上面諸多缺電跡象,需要的乾式貯存場面積極小,目前所知在地居民的認同比例也超過七成;過去發生在新北市民進黨把責任都怪罪給執政的國民黨,現在屏東與中央都是民進黨執政,延役的皮球就不能踢給別人了。

我支持核能延役,因為缺乏溝通、缺乏配套的能源轉型帶來遠超過預期的負面衝擊,面對核事故風險與立即發生的空氣污染與供電風險,我認為該回到科學基礎開放的討論所有選項,而不是為了意識形態把台灣推向更危險的深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