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網友提到
推 changll1108: 要深耕地方了解人民所苦,里長更能體會,議員離人民 04/25 18:12
→ changll1108: 還是有段距離 04/25 18:12
這可以從幾個層面去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住在北區勝安里,從村里儀表板( #1 )可以看出這個里人口是逐漸老化的情況,進一步找出原始資料, 20-40 歲的人口 359 位,有投票權的人總數是 1089 位, 2014 里長是同額競選(只有一位參選, 參考選舉黃頁 #2 ),得票 562 ,也就是說即使不用投票里長也會順利連任的情況下,現任里長的得票數還是過半的,即使我參與了里長選舉、吸引了 20-40 歲的所有目標族群,我還是不可能當選,這就是里長選舉困難的地方,因為只會有一個人當選。
如果是議員選舉,北區、中西區兩個區域的投票人口約為 17 萬,參考 2014 的資料最低當選的得票門檻為 10436 ,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爭取 6~6.5% 的支持率就有機會當選,對比里長的 52% 支持率,從比例上來看議員選舉會比里長容易些。這也意味著,爭取成為議員我可以聚焦在相對小眾的一群人去努力經營,但是想要成為一個里長我必須滿足大部分人的期待,當我希望以專業為訴求時,走里長路線不會有太多的機會。
再來回到個人特質部份,我在一般生活中其實是個相對冷漠的人,因為許多時候我會希望就事論事而不是訴諸於情感,這是基於一個工程師背景習以為常的型態,但這樣子不會成為一個討喜的人,傳統的民意代表路線大概都不會是我這輩子的生涯規劃;只是我選擇參與政治就是希望改變一些結構性問題,眼前的政治環境也大多在情感的糖衣下隱藏了許多非理性的決策,我期待能夠找出這個社會期待改變、相對小眾的一群人,藉由無論是我自身的專業或是有機會進入議會所帶來的影響力,加強這個相對微弱的力量去驅動社會改變,簡單的說,我想做的就是還權於民,而不是成為一個持續活躍的政治人物。
里長職權在現有的台灣政治中是相對虛弱的,而且當個里長必須要面面俱到、無法去聚焦在特定細節,我想要做的事情從議員作為起點是比較合理的。
可能有人覺得我這樣子想不太務實,這個批評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因為對於一個從社會底層努力往上爬的人來說,最務實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跟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只是我選擇了參與政治,放棄許多收入相對優渥的機會,這樣子看來我這個人還真的沒有務實的天份;只是有時候想想,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標真的只剩下錢了嗎?當我捫心自問時,相對於過去的窮日子我其實已經過得很舒適了,那種高貴優雅的生活好像不太能夠吸引我這樣窮習慣的人,而那些人們說不可能改變的事情,好像反而有趣些。
當然,我還是有務實的一面,不會覺得明天開始就世界和平,只是對於這個社會有些期待,而我為自己的期待付出能力所及的行動,然後看看有沒有機會推進一點;里長也好、議員也好,無論選擇是什麼,要想再往前多走一步,我都會需要更多人的支持,我會需要你來告訴我,你支持的是什麼樣的候選人?
#1. 村里儀表板 https://kiang.github.io/cunli_dashboard/#/cunli/67000340-003
#2. 選舉黃頁 http://elections.olc.tw/candidates/view/53c0274a-ce9c-45fb-83a0-5dffacb5b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