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病例數字都是真的,只是沒有共識

前不久Yahoo奇摩新聞來信問到,我所製作的 台灣 Covid-19 本土病例地圖(1) 能否讓他們直接嵌入他們的疫情專題網頁(2)中,當時沒有想太多就直接答應了,在專題網頁上線後就開始有許多網友發現問題,因為我所製作的地圖是使用疾管署的開放資料(*3),這份資料一般是每天早上 7 點左右匯入前一天的資料,而疫情指揮中心則是在每天下午 2 點公佈當天的最新資料,大部分新聞會人工整理指揮中心公佈的資料,因此很容易就發現差異。

除了資料的時間差, 5/22 開始指揮中心提供「校正回歸」數字,讓部份病例數字回填到「衛生局收到日」,跟疾管署開放資料使用的「個案研判日」產生明顯落差;除此之外,發現也有部份縣市政府是使用「發病日」進行統計與公告,各行政單位對於公告數字沒有明確的共識,導致使用不同資料來源的新聞報導或應用程式出現差異,衍生各種猜疑與指責。

基本上這些數字都是真的,因為一個病例在通報後的行政程序本來就會產出這些不同的時間,如果行政單位間缺乏一致的共識,作為資訊傳播者的我們自然無法清楚解答這些數字差異;這個問題也不是台灣所特有,如果有在關注國際病例數字,很多國家的公告數字都會在週末明顯下降,星期一又突然爆增,偶爾也會出現台灣這樣的回填(backlog)情況,只是大部分情況下看到的都是疾管署開放資料使用的「個案研判日」。

公告數字存在差異只是突顯眼前台灣存在許多信任問題,在防疫工作進行過程中仍然有許多政治攻防發生,這些政治考量讓過去基於醫療專業產生的共識沒辦法延續,資訊自然會出現混亂情況;如果能夠,我的建議是所有行政單位一律以疾管署過去慣例進行第一時間的公告,也就是「個案研判日」數字,進一步的「校正回歸」或是「發病日」探討可以作為補充資料提供,這樣子民眾透過各種不同管道接收到的訊息才有機會一致吧。

*1. 台灣 Covid-19 本土病例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covid19/
*2. Yahoo奇摩新聞疫情專題 – https://news.campaign.yahoo.com.tw/2019-nCoV/
*3. 地區年齡性別統計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依個案研判日統計 – https://data.gov.tw/dataset/12071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