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數字是算出來的,跟那些口耳相傳的東西是兩回事。在能源署的網站,可以查到 2023 整年的數字,單位是千度(MWh),分別是 直供予用戶 40,229 、轉供予用戶 1,109,134 、躉售予再生能源售電業 551,750 、躉售予公用售電業 6,543,193 ,以 直供予用戶 除以整年度合計為 0.00487961 ,約為 0.5% 。
我進一步在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取得 2023 年所有憑證交易記錄, 2023 年 併網型直供 有 40 筆資料,共計 30705 張,一張也等同千度(MWh),相減之後為 9524 ,再以這個數字除以 2023 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得到 0.001155221 ,大約 0.1% ,也就可以說, 2023 一整年只有 0.1% 的綠電沒有經過台電電網,直接從發電端供應給用戶,因此數字不會出現在憑證交易記錄。
這 0.1% 的綠電也證明了,即使現在輸配電業並未開放,仍然能夠自行完成線路配置直接供應,在台電的網站上也可以找到不併網直供的切結書;而 99.9% 的綠電是透過台電電網輸送,這表示持續供電的責任在台電身上,這些綠電需要準備對應的線路與天然氣發電機組來因應綠電不穩定的缺口,因此綠電的發展跟台電增加的天然氣耗用存在因果關係,自然綠電產業的獲利與台電的虧損存在因果關係。
我支持綠電發展、也支持台電調整電價,但我希望非核政策能夠有所調整,至少讓既有、還有運作能力的核電機組延役,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讓綠電跟上腳步、讓社會進行更多的溝通以及讓空氣污染不至於短時間內惡化;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機率,在台灣比肺癌或交通事故死亡低,更別說是相對安定的核廢料儲存場,我們每年看著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疾病與事故,卻對於科學上相對安全的核電抱著過度恐懼,更別說那些恐懼的背後來自政治上的情緒勒索。
台灣是海島國家,核電廠發生事故的確沒地方可逃,但捨棄核能發電我們需要千倍的土地去蓋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天然氣發電也會需要對應的接收站、天然氣儲槽與更糟糕的空氣,我們的能源轉型消耗的天然氣比過去更多,現在價格也比過去更貴,最後台電的虧損也是你我的稅金要去填補,更別說現在天然氣存量連兩週都不到,連續出現的颱風就足以影響供電安全。
生命就是取捨,我們需要把各種現實條件攤開來看,既有核電廠延役可以避免台灣面臨立即的能源危機。
能源署統計
https://www.esist.org.tw/database/search/re-industry
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https://www.trec.org.tw/certification_trade_situation/direct_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