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也值得新政治的耕耘,聊民眾黨現況

作為一個資訊專業工作者,我專注在自身的領域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正常的政治工作並不會帶來更優渥的待遇,不過我選擇投入比一般人多的心力在政治工作上;如果追求的是最有機會當選的路徑,我乖乖的待在市長室當秘書,跟著市長尋求更多曝光與連結的機會,很多選擇都會比加入民眾黨更有效果,不過我選擇離開市府並且爭取成為民眾黨的議員參選人。

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並不是那種追求標新立異的個性,接觸政治逾 10 年也慢慢趨於務實,各種在別人眼中看來怪異的選擇,很多時候是我持續審視參與政治初衷的結果;我沒有想要因為政治工作大富大貴,所以希望走的每一步路都可以帶來正面影響,對於政治的耕耘目的很單純,因為我有兩個孩子,我還想要帶著她們繼續住在這個地方。

民眾黨在台南上一次的敗選後有了些改變,新主委上任把傳統政治的作法帶入黨部經營,要求在更多活動參與曝光;這不是大問題,問題只是在於為了達成目標壓縮各種溝通與共識凝聚的機會,比照舊有政黨的作法,讓黨部成為選舉機器,意見不同就會直接被排除在決策討論外。

我的想法中,政治工作是持續思辨的過程,經歷上次敗選所有參與者的經驗都是寶貴的,黨部的存在應該是提供更多討論與交流的機會,讓經驗得以傳承,進而凝聚更大的共識去爭取下一次選舉的表現;新政治需要更多時間的累積與發酵,舊政治的作法雖然有效卻會重蹈覆轍,讓私人與政黨利益凌駕在國家社會利益之上,這之間的平衡如何拿捏,我期待是環繞著參與者的最大共識,而不是只有簡化的勝選方程式。

我沒有把參與政治的重心放在跑攤曝光,因為我自己不喜歡政治人物只做這件事而無視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傳統政治分工讓許多民代無法深入議題核心,倚賴助理產出稿子上台發言;這個文化導致許多政治議題追求短期表現,忽略長期發展需要而讓問題陷入惡性循環。我並不會希望自己的參與延續惡性循環,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議題的研究以及參與,協助更多需要的民眾發聲。

很多人會批評,沒有當選講的再好聽也沒用;我是覺得每次的參與都該帶來一點進步,直到這個進步可以累積足夠的支持力量,我們的政治才有機會真的改變。

台灣的政治存在明顯的城鄉差距,年輕人多的地方新政治會有較多的認同,台南的主體政治意識傾向長輩,所以直覺上在台南不太容易暢談新政治;不過我參與政治或加入民眾黨就是為了要走新政治的路,長期來說也會希望台南能夠提供適合年輕人發展的環境,期待繼續走在這個方向可以獲得更多的認同去凝聚力量,直到這個力量能夠為台南帶來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