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自駕車在台南的現在與未來

在討論台南高架單軌捷運時,無論是說明會現場或在網路上,都有遇到一些民眾強調我們不需要捷運,只要靠自駕車就可以滿足大眾運輸需求,彷彿科幻影片中的情節就即將在眼前展開。其實我也期待這樣的未來,只是就我所知的範圍,自駕車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預估導入期程。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391f1ba3ac0

目前最常用來分級的是 NHTSA 網站上提到的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等級(*1),目前你能夠看到的大部分自駕車只在第二級,也就是可以自動依據路況家減速與轉彎,這在高速公路可以處理操作性的駕駛工作,但駕駛人仍然需要介入處理例外狀況。

自駕車的領導廠商 Tesla 號稱 2020 年底要進展到第四級,也就是在高速公路上的大部分路況都能夠自動處理,目前這個時間表我是存疑的;而即使進展到第四級,這樣的自駕車還是無法在市區道路自動運作,因為第五級才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自動駕駛。

在台灣,去年 11/30 才剛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最快今年六月才會受理申請,屆時才會讓自駕車的實驗從封閉場域走到市區道路這樣的開放場域中,但這樣的實驗必須投入非常多的週邊監控設備與人力,台南會爭取第一時間參與這個實驗,但我覺得 10-20 年後我們才會有比較成熟的技術,然後才會接著大眾運輸政策的討論。

台南有沙崙的自駕車測試場可以進行完整的封閉環境測試,在今年有機會看到廠商申請開放場域測試,我們需要從這些測試過程中累積足夠的經驗,才有可能讓自駕車嘗試取代大眾運輸。

台南同時也缺乏許多基礎軟硬體,像是台南的道路圖資數位化資料庫應該還沒超過 50% ,更別說自駕車期待的全道路 3D 圖資;我們的各種路況資訊還沒完成整合,自駕車可能也需要我們在道路規劃時帶入必要的感測器等等,這些預期都是相當大筆的投資,所以我才會說現在還看不到自駕車成為大眾運輸政策選項的可能。

同時現在也有些針對 SAE 分級的檢討(*2),因為並不是到了第四級就好像考 80 分一樣,事實上到了第五級可能只是剛好 60 分及格而已,後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這個時間點還是期待趕快蓋高架單軌捷運會實際點。

*1. https://www.nhtsa.gov/technology-innovation/automated-vehicles-safety
*2. SAE 自動駕駛分級具誤導性 它需要被重新定義 https://www.stockfeel.com.tw/sae-%E8%87%AA%E5%8B%95%E9%A7%95%E9%A7%9B%E5%88%86%E7%B4%9A-tesla/

台南智慧城市怎麼做?


<?php
echo floor((time() – strtotime(‘2018-12-25’)) / 86400);

上面這個程式的執行結果是 111 ,也就是說我在市長室工作已經 111 天,想要針對智慧城市這個議題聊聊,這段期間我所看到的幾個題目,以及目前想到的解決方式。

網路電話

因為經常需要聯繫府內不同的單位,所以對於目前總機系統的侷限感受很深。傳統的總機系統會有實體線路限制,如果希望兩三萬人都透過總機系統串連在一起,會需要準備對應的實體線路空間,而台南市政府有許多不同地理位置的辦公廳舍,專屬的線路需要龐大成本,因此大多是分開建置總機系統,透過外部電話線路串連。

這樣的架構並不會無法聯繫,只是撥打過程內外線混雜,增加了許多額外的操作與等待時間,這個問題或許網路電話能夠解決。

網路電話因為透過網路傳輸,理論上網路可以連線的位置都可以加入虛擬的總機系統,受惠於網路傳輸技術的進步,現在大部份地方都可以取得足夠的網路頻寬進行通話;而且網路電話發展已經成熟,許多週邊設備讓網路與傳統總機混用的情況得以實現,這表示可以漸進式進行更換,而不用一次汰換所有設備。

幸運的是,教育部過去推行網路電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台南教育局已經存在很好的典範,基於這個典範進行複製與延伸,台南就可以有一個涵蓋所有單位的網路電話系統;因為透過網路傳輸,所以第一時間感受到的好處就是會電話費的大幅降低,進一步的可以進行各種數據分析,找出市府服務的瓶頸點進行改善,有助於提昇整體服務品質。

交通事件資訊流通

工務局其實已經建置了道路挖掘管理系統,裡面可以看到各地正在進行的工程,只是這些資訊必須要市民主動檢索,一般民眾並沒有經常查閱的習慣,許多時候都是看到施工告示牌才知道自己遇到封路造成的塞車中。現在民間業者已經有一些解決方案存在,像是 Google 地圖服務就能夠呈現即時路況,同時運用它的導航功能規劃行程時會自動避開有路況的位置。

台南當然沒有能力建置一套像 Google 地圖那樣的系統,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共通的標準進行合作,把各個局處會影響到交通的各種事件資訊提供給民間廠商應用,降低因為施工造成的交通瓶頸壓力。

這個部份交通部運研所已經在進行嘗試,希望台南有機會參與其中,或許可以讓台南經常壅塞的印象有些改善。

微感測

水利局針對雨量以及防汛設備已經開始布建 LoRA 基地台,目前的測試訊號可以穩定傳輸 3 公里方圓,單一基地台號稱可以蒐集上千個裝置的資料,所以可以有很多餘裕進行其他嘗試;環保局的空氣感測與交通局的停車位感測則是使用 NB-Iot 技術,雖然不用自行維護基礎設施,但設備數量增加或是提高資料傳輸頻率時會需要考量通訊費用。

目前的想法是希望以水利局使用的 LoRA 技術建置涵蓋整個大台南的感測網路,使用警察局已經建置的一千多個路口監視器網路作為基礎去延伸 LoRA 基地台,在這個基礎上擴大環境感測的節點,針對空氣品質、淹水與交通等議題蒐集更多的資訊,進而讓相關執法人員能夠更有效率,決策也有機會環繞著實際資料進行。

台南點

過去各局處獨立運作良好,只是個別建置的資訊系統會有許多資料重複蒐集問題,進而衍生無法順利連結資料或版本不一情況。這個問題在地政局內部已經漸進式克服,所以在地政局的基礎上,或許可以衍生各種地理資訊的連結,像是門牌、工商登記、各種公共設施等等,每個資料在蒐集過程以地籍資料為基礎去延伸,這樣一來各種分析、統計可以有更細膩的層次,進而引導出更多因地制宜的政策作法。

同時現有公車、清潔車等具有公共性質的車輛,每天在台南的大街小巷穿梭,基本的需求就是清楚知道每台車行進到哪裡,這個需求已經逐漸獲得滿足;除此之外,這些移動的車輛,如果能夠裝設其他感測設備,或許也可以帶出道路品質、街景等等資訊,有系統的蒐集後就可以帶出更多想像。

小結

當然,智慧城市的議題可以很廣泛也可以很深入,很多時候技術只是整個過程很小的一部分,如何讓人們相信以及參與想像會是最大難題;這裡只是概要性的歸納想法,應該還有許多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歡迎大家指教。

期待接下來有機會讓更多具體想法在台南落地生根。

參考簡報 – http://kiang.github.io/slides/20190211_smart_city.html
心智圖 – https://sense.tw/map/5a1b6bd8-a593-4071-92e3-dd663c36374f

從台南捷運議題聊我們對於民主的錯覺

一個網友在公開的討論中對於捷運提出了建議
“真正的民主在於公民參與,從政策前期就啟動,問題從「要不要蓋」開始問,包含對未來都市發展的各種面向的討論與瞭解,能不能回應既有的交通問題?對國土規劃與經濟的影響?符不符合公平正義?對城市發展與居民的影響?文化生活?同樣的預算有沒有其他效益更大的選項?這些政府都沒有討論,只告訴我們蓋高架捷運是為了減少壅塞、空汙、行車安全這些表面的問題而已。”

我其實認同也期待這樣的思辨過程,只是拉回現實考量,我們離這個真正的民主有多遙遠?回答這些問題所需要的各種評估,這些資源與時間的投入是否符合了既有社會的最大共識?在最近一次公投中,許多我認為進步的議題最後並未獲得大部分人支持,我在其中的反思是,我對於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是不是存在了太多錯覺?

從網友質疑的文字中也看的出眼前民主的困境,為什麼你覺得那些問題是政府應該回答的?你為了這些解答是否投入了努力去說服更多人們支持?我們的民主出現過程對比其他國家少了許多主動爭取的過程,讓大家以為我們已經在極其進步的民主環境中,事實上我們從威權轉換到民主不過最近三十多年的事情,許多人對於政府的想像也停留在大政府的概念中,才會認為這些問題全然是政府的責任,但事實上是,社會的最大共識明顯不是你想的那樣,那麼政府要如何去執行這類理想的政策?

如果你仍然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去說服其他人,這是政府的工作,那麼你要的答案也就永遠不會出現,因為台南市政府了不起就 1-2 萬個員工,要想說服 189 萬人是天方夜譚,很多時候只能依據最大共識執行相關工作,而如何讓這個社會共識符合你所期待的進步價值,那就是你我身為公民的所有人的責任。

試著想想,如果真如同部分議員提出的建議,我們把捷運議題直接訴諸公投,你覺得會有什麼結論?很多公共政策大家都覺得市長下個令就能夠解決,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存在,那是一種威權,而不是民主。

簡單的說,如果你覺得政府執行的作法有問題,你需要做的不是說服政府,你需要的是說服這個社會,當這個社會產生進步思維的氣氛,政府的作法才會有機會進步。

相關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0092935413904/permalink/2222501304506381/


台南為什麼需要捷運(輕軌、先進運輸系統)

從國發會的人口推估資料(*1)看,預計 2041 年台灣老年人口會是現在的 2 倍,一般來說台南的人口老化情況會高於平均;如果這些老年人口都還是倚賴私人運具,那麼可以預期道路擁擠的情況會更嚴重些,因為這些人大多退休,他們的移動需求不再只是發生在上下班尖峰時刻,而基於健康的理由,我們一般也會建議退休後的老人多到外面走走。

依據台南交通局在第 377 次市政會議的報告(*2),台南在近三年(2016-2018)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有 800 個,其中有 333 個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就是 41.6% ,而這些也大多發生在私人運具事故中;事故的原因也許可以歸咎於行車習慣、道路規劃等等,但這些原因要想有整體的改變會需要漫長的時間,我們會需要更快的方式。

再看捷運工程處在說明會的簡報(*3),台南的車輛登記總數從 2015 年的 194 萬成長到 2018 年的 198.4 萬,持續成長的私人運具會需要更多道路空間,只是拆除大量房舍闢建道路不會是台南的選項,因為台南以文化著稱,我們希望那些老房子可以被保留下來,如果無法限縮私人運具的使用,那麼我們需要的就會是替代私人運具的方案。

火車、高鐵、公車、公共自行車是我們目前已經有的大眾運輸系統,只是火車與高鐵適合長途運輸,公共自行車只適合短程接駁,在一般道路能夠產生私人運具替代效果的大概會是公車;台南的公車運量已經從 2010 年的 749 萬人次成長到 2018 年的 2092 萬人次(*4),成長的速度開始趨緩,因為目前台南公車並沒有優先路權,道路壅塞時與私人運具的差異性不大,而公車也無法像私人運具那樣提供點對點的運輸。

客觀來說還是會有很多解決方式,像是公車專用道或提高私人運具的運輸成本等等,但這些作法在台南缺乏民意的支持,採用捷運系統應該已經是各種可能解決方法中的最大共識。

進一步談方案的選擇,台南都會區既有道路一般都不大,採用地面系統與公車專用道一樣會跟原有用路人產生衝突,地下化系統需要的經費與時間都比較長,而且台南的地質情況以及可能的遺跡都會為地下化工程帶來不確定因素,高架則是會面臨眼前綠線草案所引發的反彈,因為道路不夠寬,高架會造成兩側居民產生壓迫感。地面系統缺乏民意支持、地下系統需要爭取更多財源無法短期達成,高架所帶來的爭議或許還有改善的空間存在。

如果能夠,我們當然希望可以有更高運量的捷運系統,只是高架輕軌已經算是各種系統中比較經濟的選擇,在台南有限的財源下還有施行的可能,其他選項大多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許多人質疑為什麼先期規劃只有出現在舊城區,主要是舊城區才有足夠的人口支撐輕軌營運初期的財務需求,在搭乘習慣養成以及財務情況穩定後,才有能力逐步擴大路線涵蓋區域。

於公於私我都支持台南發展輕軌系統,我過去也提過更大規模的輕軌想像(*5),只是想法的落實還是會需要這個社會的共識,期待接下來更多的對話機會我們能夠找到最大共識,然後讓這樣的共識推進台南的公共運輸發展。

*1. 國發會人口推估 – https://pop-proj.ndc.gov.tw/
*2. 第 377 次市政會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RNwWJxGZ0
*3. 捷運工程處說明會簡報 – https://traffic.tainan.gov.tw/RTO/ActivitiesDetailC031000.aspx?Cond=b1a61e98-603d-49e4-9fa2-3f3f957987b2
*4. 交通局「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優先路網(藍線、綠線、紅線)規劃作業」議會專案報告 –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3741646
*5. 以輕軌取代台南鐵路地下化的想像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ecba6be8b33

關於台灣智慧農業的幻想

智慧農業看起來很美好,只是它背後代表著大量的資本投入,以台灣小農居多的情況,這種大資本的投入門檻很高;再者投資也要思考如何回本以及獲利,現有台灣的農產品多以內銷為主,政府透過各種補貼來控制農產價格,農產品很難產生超額利潤,也就很難說服農產事業負責人做比較前瞻的投資,現況除了學術研究外,大概就是少數具有規模的事業體在嘗試。

Medium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1d6bd3ddfce7

農委會在國土計畫中規劃保留 81 萬公頃的農業發展區,依據世界銀行的各國耕地資料,兩百多個國家我們大概排在第 112 名,新南向政策列出的國家中,印度是我們的 193 倍、澳大利亞 57 倍、巴基斯坦與印尼則分別是 38 倍與 29 倍,如果我們很幸運的在智慧農業有了進展,可耕作面積的差異就是會自然發生的推力與拉力,而且,可耕作面積越大代表需求越大,目前許多擁有大面積耕地國家,在大型農機的投資就遠超過我們,造成我們在外銷價格與品質上不容易競爭,這些現況我們很難視而不見。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優勢在於貿易,如果我們希望在台灣的農業看到未來,智慧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跟外銷緊緊扣在一起,所以我有個這樣的幻想,是讓台灣的農業,發展成為亞洲的農產實驗室,聚焦在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與輸出,以及種苗的外銷等核心,跟新南向國家進行深入的農業合作與發展。

如果耕作的目標包含了新南向國家,我們在思考可耕作面積時可以擴大近 390 倍,台灣在資通訊技術的發展具有相對優勢,位於副熱帶氣候而且有多元的耕作環境,我們可以針對新南向國家去打造一個一個的實驗區域,在這些區域跟目標國家進行合作,研發適合目標國家的智慧農業技術,台灣的集約農業特性在智慧農業中有機會進行典範移轉,對比傳統粗放農業所發展出來的大型農業機械,或許能夠有效發揮自身優勢。

台灣有優秀的農產品育種能力,透過智慧農業的發展可以放大這個能力,然後將種苗輸出到新南向國家進行最終耕作;種苗體積小、單價高,特別適合進行外銷,搭配我們在亞洲的地理位置優勢,以飛機載運種苗到目標國家耕作,然後透過船運將最終農產品帶回國內,國際分工才有辦法帶出台灣農業發展的未來。

當我們有能力站穩這兩個位置,台灣的農業發展就可以匯集各種優秀人才,扭轉眼前農業人口凋零以及耕地閒置、濫用等等問題,同時透過智慧農業去取代不適合海島國家的產業,跳出壓低成本創造優勢的惡性循環中。

聊聊空氣網(aiR 網)與台南環保局的努力

兩年前由唐鳳政委開始討論的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在台南有一些進展,透過這篇聊聊最近所聽聞的概況。

空氣網(aiR 網)網址: https://wot.epa.gov.tw/

空氣網是環保署建置的環境資訊網站,有別於傳統追求高度精準的國家級測站,空氣網納入了許多微型感測器的資訊;微型感測器的好處是成本低,可以大量布建,因此可以產出更貼近民眾感受的數據。

台南環保局的參與中,選定了包括佳里工業區、太乙工業區與嘉南醫藥大學周邊三個點作為開始,因為這三個區域是過去民眾針對空氣污染陳情相對多的地方,布建微型感測器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知道那些數字,而是希望透過數據的分析真的找出污染源,從源頭進行控管來有效解決空污問題。

當然,微型感測器的數據並不能作為環保局執法的依據,只是可以第一時間得知可能的污染發生以及記錄污染過程來作為稽查的參考,而不是等到民眾陳情發生;對比台南的幅員,環保局第一線的稽查人力相當有限,因此微型感測器的輔助可以確保資源有效投入,也可以產生警惕效果來避免污染情況。

數據的公開可以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共同研究,只是公開的同時也讓部份民眾基於個別數據表現進行陳情,磨合還在進行當中;目前實驗已經獲得了初步成果,未來會擴大嘗試,希望環保局的努力未來可以建立更多與民眾之間的互信關係,讓台南的空氣品質可以有效改善。

* 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督導會議 – https://sayit.pdis.nat.gov.tw/2017-10-26-%E5%BB%BA%E6%A7%8B%E6%B0%91%E7%94%9F%E5%85%AC%E5%85%B1%E7%89%A9%E8%81%AF%E7%B6%B2%E7%9D%A3%E5%B0%8E%E6%9C%83%E8%AD%B0

R: [心情] 很想結束半工半讀的生活

我不確定什麼是比較好的選擇,只是在接近的情境下提供自己的選擇以及後續的發展作為參考

我家的情況一直不是很好,國中畢業前就打過很多零工或家庭代工,高中考得還可以,所以儘管家裡經濟拮据,還是讓我去念,我剛開始也覺得應該可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不過因為高一時沒什麼專長可言,只能晚上去站便利商店,有時還排週末的大夜班,加上高一的課業壓力重,所以體力有點超支,白天很容易打瞌睡,課業就慢慢跟不上進度。

即使半工半讀,家裡還是經常會因為錢的問題傷腦筋,在壓力之下各種情緒性的爭執就容易發生,現在回頭想想,這或許才是窮人難以擺脫循環的主要問題吧。

因此高一下學期,在學業大幅落後的情況下,也在跟家人爭執之後,我決定休學,辦妥程序後我就開始找全職的工作了。

當時剛好是電腦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只是因為小時候經常站在鄰居家裡盯著鄰居玩有趣的電腦遊戲,所以一直對電腦有著莫名的憧憬,於是在休學後刻意去找了光華商場的工作,也幸運找到了一個倉管工讀生的工作,記得當時時薪 70 左右;當時住在桃園龜山,靠著公車通勤到光華商場一趟要一個半小時,對比休學前緊湊的生活,在公車上放空的過程顯得愜意很多。

不過高一休學這個身份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隔年我還是去考了高職夜間部,之後夜二專、夜二技,現在勉強就是個大學同等學歷;因為有光華商場的工作經歷,後來有機會找到了相關領域的小公司工作,後來為了薪水找到勞力性質的倉庫管理,在倉庫處理貨物的進出,也為了追逐更高的收入接觸過傳直銷、保險等等工作,最終就是花光了微薄的存款重新來過。

夜二專才開始碰觸程式設計,憑著宅氣逼人(?)的意志,儘管念的是資管也還是在就學期間找到比較正式的程式設計工作,之後就靠著這項技能騙吃騙喝到今天,雖然沒有什麼大富大貴,倒也不用再像過去一樣每天為了基本生活開支傷腦筋。

為什麼不借學貸?因為我爸在國中時過世,在那之前我們就常常是被債主追著跑的狀態,小時候也目睹過他被債主拖到外面痛打的過程,因此對於借錢這件事情一直存在著陰影。

如果當時借了學貸順利走入資工的領域,或許宅宅的等級就可以更高一些;我高職時念的是商業經營(會計),因為公立夜間部只有這個比較可以碰到電腦,之後就都是資管,一直在商科的好處大概就是班上女生比例高很多(?),然後商科的同學大多不會把程式設計當作人生的目標,所以比較容易建立自信(?)。

窮人之所以窮,很多時候是因為每天活在為了小錢爭執的過程中,很難有機會好好看著外面的發展;但即使你看到了想要的未來,在從泥沼中爬出來的過程,窮苦環境養成的習慣以及身邊的人都很容易把你拉回到爛泥中,想想 20 多年前我坐在電腦前時,家人罵我的其中一句是 “給你錢唸書,不是讓你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玩” 。

畢竟是不同世代了,現在資訊領域有著更多的機會,自學的資源也豐富許多,提供的大概是一個轉換過程,希望有些幫助。

* 這是在 ptt 的回覆,回覆的對象可以參考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46978029.A.946.html

新工作:台南市政府市長室秘書

在市長就職典禮前後開始有著一連串的場景切換,從競選辦公室切換到市長辦公室、從幾十個人的工作場合切換到幾千人的大樓,也從研究員身份切換到市長室秘書,雖然這是第二次入市府工作,但除了打開電腦看到的登入畫面沒改變之外,很多新的事物在眼前快速展開,也許會需要一點時間進入狀況,不過市長連兩天的對外談話都說要上緊發條、沒有蜜月期 XD

市長室的工作很多元,就我來說會比較關注的還是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的落實,從我報到過程大量需要重複以紙筆書寫的個人資料、從大量被印出來進行交接的書面資料,從這些小地方看來,智慧城市的願景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開始,看看能否讓這個地方多些改變。

台南市長候選人城市論壇 黃偉哲 發言逐字

活動名稱: 台南市長候選人城市論壇
主辦單位: 台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活動時間: 2018年10月25日
活動地點: 桂田中信酒店
錄影檔案: https://www.facebook.com/longchilove/videos/543334359451760/

我覺得不久以前,其實我跟另一位候選人林義豐先生,我們做了台南政治史上一個新的典範,什麼樣新的典範?我到他的市政概念館,他到我的城市願景館互訪,那彼此吸收了彼此的政見好的地方,做一個將來市政的參考。這樣子的一個新典範,我希望說透過一個良性的互訪,作為未來台灣政治的新典範。

我也認為,新政治可以從台灣開始,而在未來大家知道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在整個國際政經大環境以及地緣政治的一個變動之下,台灣可以很有希望成為吸引許多台商鮭魚返鄉,以及外商投資的一個好地方,剛剛我們的蘇前縣長蘇律師有提過,怎麼樣吸引鮭魚返鄉,吸引好的台商回來,其實這是一個歷任許多中央政府大家都提到的一個議題,那麼我們看到了,賴清德院長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上任第一天就開始解決五缺的問題,這五缺的問題不僅是台南所面臨,在台灣各地事實上也面臨相當多的挑戰,所以未來我們在台南,我要帶領的台南市政府,一定是要讓台南人、台南民眾過得更好,讓台南有更好的環境,所以我要提出五個新的主軸。

第一個主軸就是文化首府,第二個主軸產經重鎮,第三個主軸智慧新都,第四個主軸創生城鄉,第五個主軸希望家園。

我要讓台南成為創意跟創新的文化首府,透過劃定歷史街區,成為一個,打造一個串連古蹟、美食跟生態觀光,打造文化和創新為主的新經濟。

第二個,我要讓產業跟經濟能夠成為一個新的重鎮,南科跟沙崙成為一個新的台南經濟的新引擎,農漁冷鏈,成為新的雙核心,其實如果大家還記得很清楚的話,南科管理局在 2003 年剛掛牌,把過去在新市的一片甘蔗園打造成為每天有八萬個人在那邊上班工作,年產值將近 300 億美金,帶動台南經濟成長,也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引擎。那除了南科之外,將來在高鐵的沙崙園區,也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引擎,高鐵園區是綠能科技城,隨著交通大學台南分校、中研院南部分院的一個掛牌,將來將有數千位新的科研人力進駐,那當然,能夠成為在產業創新、科技研究的一個重鎮,所以呢,在這個智慧的產業的雙引擎方面,我們在南科、在沙崙都能成為帶動台灣的、台南的經濟成長。

除了兩個雙引擎之外,在幾個工業區、傳統的工業區,不管是新吉工業區、不管是麻豆工業區的更新以及闢建,其實都有一個新的成果,將來在新的工業區的劃設,我們也會努力,那首先就讓我來好好的來陳述這個部份。

在地方創生方面,其實我們知道許多新的年輕人想要回來,年輕人想要回來不見得是高科技人才,他有他的一個,有的是這個創意家,有的是文化工作者,那麼在台南這樣的一個歷史古都,如何能夠有一個新的詮釋,這一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地方創生的重點,在於如何讓台南一些中型的區,過去台南縣的一些中型的城鎮,現在台南市的一些中型的區,能夠找到自己的特色,發展自己的事業,最重要的是鼓勵年輕人,能夠返鄉成為創生工程的生力軍。

而利用他們的創意和經驗,活絡地方的農業和觀光,創造長者有人照顧、旅客能夠遊玩、創業有新機會的城鎮,另外一個,讓台南成為一個新的希望家園,結合智慧醫療,讓長者得到照顧,讓弱勢者得到關懷,讓台南成為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好所在。台南不僅是讓年輕人充滿希望,也要替長者提供友善的生活環境。

最後,在台南耕耘 25 年,這段期間我走過許多的角落,所以我要建立台南的新典範,用願景和政策來引領城市的進步。

接下來,我想要提到的,就是大會所提到的三個主要的提問。

第一個問題是經濟發展,第二個問題是城市定位,第三個問題是弱勢的關懷。

其實剛剛提到的,南科的雙引擎其實剛剛在引言的時候已經提過,農漁冷鏈雙核心,我們來做更深的闡述。

大家知道,縣市合併的時候,台南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有豐盛、好的農產品,但是由於產銷的問題,常常會造成很嚴重的,尤其農業人口在台南的從業人口是相當多的,這個產銷問題,有時候產出會很多,但相對農民的傷害卻很大,所以這個產銷問題應該解決。

而產銷問題一個解決的方式,當然一個是加工,另一個方面是能夠外銷,可是我們的外銷,坦白講出現了一些問題,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台灣是生產香蕉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可是台灣的香蕉面臨了來自我們南部的菲律賓,甚至於來自中南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等國家的競爭,事實上一直從日本市場節節敗退,為什麼會這樣?

舉個例子來比較就知道,菲律賓在我們南邊,它的香蕉運到日本比較久,像是在中南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它的香蕉運到日本,也比我們久,可是在日本的市場貨架上,它的賣相就比較好,為什麼?

他們全程,從採收、採收之後水果的整理、到包裝、到清潔,都是在恆溫冷鏈的作業環境下,然後裝箱裝船,一個半月的運輸船期到日本市場,還是能夠保持很漂亮的、新鮮的程度,而台灣到日本船期三天到五天,可是上了日本的貨架,沒有幾天水果就已經出現斑點。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我們,事實上我們的農產品賣到外國人的貨架上,居然比不過一個理論上、感覺上比我們落後的國家的農產品,這點我覺得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問題,也是一個全國的問題。

所以先前蔡英文總統,來到了台南,她也到麻豆一個生產水果加工的工廠參觀,也提到要建立冷鏈系統,所以相信在溪北能夠建立農產、漁產的冷鏈加工技術場所,我覺得是相當有其必要的。

第二個,我們提到了,如何能夠讓土地創新,其實我們知道,賦稅公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希望賦稅能夠公平、公正,但是,前提是民眾能夠負擔得起,所以在房屋稅的部份,凍漲是必要的,因為我們房屋稅的漲勢過高,而且讓民眾負擔不起,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讓房屋稅得到一個合理的紓解,對於活絡房地產市場,對於減輕民眾的負擔,這是一定有其正面的效果。

另外,在都市發展的部份,其實大家都知道台南是一個文化古都,但是我們坐擁那麼多的文化資產,可是卻像坐在金山、銀山的旗桿,如果我們只知道文化保存、文資保存,可是不能夠善加利用的話,所以我們認為說,能夠把文化跟文創結合在一起,在保存我們歷史文化的同時,能夠讓許多年輕的文創家、年輕的新創家,能夠跟我們的文化資產結合在一起,在點線面上合作。

點的部份,在老屋的修補,線的部份,在老街立面的整修,面的部份,透過社區的營造,我們覺得就可以讓文化資產賦予新的生命,所以呢,我們覺得,經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我們老舊的文化資產,能夠有一些嶄新的文創產業的進駐,變成亮眼的文創的新產品,能夠更貼近市民的生活,能夠更讓觀光客也好、市民也好,更容易親近我們的文化資產,這樣的話資產才能賦予新的生命,作為一個文化古都,這樣才能有新的意義。

另外,提到了治水,我們知道,中央的治水在台南過去由於地理環境的一個特殊,在全國易淹水面積我們是佔了多數,也就是說,我們將近佔有全國百分之 60 以上的易淹水面積,如果台灣 3 萬 6500 平方公里的土地,易淹水面積中間裡面百分之 60 裡面在台南市,所以在中央不管是 8年800億 、6年600億的治水預算,我們可能得到的經費比較多,大概 250 億,可是呢,這 250 億如果跟首善之都的台北市相比,我給大家一個數字。

淡水河的整治,淡水河的整治花了多少錢?光是中央的經費就花了 1100 億,基隆河的整治,中央撥了 438 億,而我們台南才得到 250 億,我們得到 250 億,我們面積那麼大,水系那麼多,所以坦白講、說真的,這個部份,歷任的,包括中央政府跟歷任的縣市長,都有重大的貢獻,但是,事實上,除非中間有認為操作不當的地方,不然的話,我覺得其實,過去前人的努力,我們應該給予肯定。

那接下來要怎麼做呢?就分兩種。我想大家都聽過了,過去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禹是用疏導的,他的父親是用圍堵的,所以圍堵的失敗,其實不管疏導、圍堵都要因地制宜,在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以都市來講,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滯洪的空間,也就是說,我們開闢的一些工業區,做了一些都市更新,可是呢,因為都市工業區的開闢,就會排擠了周遭,大家知道工業區的開闢必須填土,把土填高了,水泥鋪上去,這個地方本來應該可以蓄洪的能量,下了雨這個本來可以滯洪的能量就沒了。

因為它地勢填高,水就往低處流,就變成把周遭的社區當作它的滯洪空間,這個構想是不對的,所以未來,新建的開發區,以及新建的工業區,我們都希望說,它本身的滯洪空間要有一個蓄積,也就是說,譬如說,以新吉工業區來講,它開闢了 120 幾公頃,可是呢,它原本 120 幾公頃它的一個蓄洪量,就應該有一個蓄洪池,蓄洪空間,能夠承載、能夠承擔它原先本身所負擔的蓄洪能量。

然後呢,週邊的蓄洪能量,週邊的社區,如果因為強降雨,因為瞬間雨量過大,它的蓄洪能量也能夠,有一部份的洪水能夠排到這個地方去,這樣子透過蓄洪的功能,我想在瞬間強降雨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的減少淹水面積。

第二個,圍堵的方式,聚落圍堤,聚落圍堤是什麼意思?就是有一些聚落、村莊,它可能沒有辦法做一個很好的排水系統,但是透過一個圍堤的方式,能夠把外水先阻絕起來,等待雨量停了以後,能夠順勢排水。

所以不管是圍堵的,不管是蓄洪的,甚至分洪的,大家知道過去有一些分洪道,二重疏洪道,**分洪道,我們台南有港尾溝溪的分洪,也就是說,在仁德地區,常常看到淹水,透過港尾溝溪的分洪,相當程度的減少了洪水氾濫或是淹水的程度,但無論如何,坦白講,再怎麼做,人為的工程都是有其極限,跟老天抗爭,坦白講,就以荷蘭來講,荷蘭我們做一個世界治水的模範,他們在荷蘭大家講說因為它的國家大陸 75% 土地都是低於海平面,所以我們都說荷蘭成功是人定勝天的例子,但事實上並不是,荷蘭這些年來新的思維是,要還土地給大自然,為什麼?因為人為的工程是有其極限的,面對極端氣候的日趨劇烈,連荷蘭水利工程比較先進的,對於自然保護又不遺餘力的國家,到最後他也承認,沒有辦法靠著人為的工程能夠達到當初所有的不淹水的概念。

有些地方,該淹的還是必須讓它淹,當然在城市治理的方式,其實我們還是希望說,人為工程有其窮盡,但是最好的方式還是不要用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來做這個所謂的跟大自然做一個逆天的抗爭,我們還是必須要做順勢的疏導,也就是說剛剛提到的,透過一個滯洪的空間,而不是只是把堤防加高,要不然堤防越來越高,河床越淤積越嚴重,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所以呢,我覺得是,在治水層面,其實,我們先必須要對於過去所謂的 8年800億 加 6年600億 ,總共 1400億,花在全台灣各地的治水部份,其實只能說人為工程有其極限。在未來,我們希望還是多以疏導來代替圍堵。

最後,我覺得其實,跟各位報告。

我的太太跟我媽媽都是教員、教師,所以嚴格說起來我是來自於一個公教家庭,公務人員跟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著重他們職業的榮譽感,最重要就是他們在一個守法的程序。所以將來,如果我有機會能夠當選市長,我一定要重建公務人員的工作榮譽,我一定要讓公務員成為一個國家的公務員,不要成為政黨競爭的工具。相對的,公務員的守法概念,也需要強化,所以我想對於未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讓台南市政府成為一個跟民眾站在一起,能夠有一個有效率的工作團隊。

相信今天非常謝謝各位寶貴的時間,在一個選舉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我們會持續的努力,傾聽各界的意見,傾聽各位朋友的心聲,能夠作為一個好的政見的提出,也能夠成為一個好的、將來成為一個好的市長。

如果有機會當選,不僅是要跟各個層面的朋友們做一個意見的溝通與交流,不管是偏鄉的,或是市區的,不管是各行各業的,農民的,或者是工程界的,其實都有許多對他們周遭發展很重要寶貴的意見。

溝通的政府,應該是傾聽各界的意見,而不是專斷獨行,所以我想,今天非常謝謝大家的時間,謝謝各位。

問題: 台南市長期以來戶外停車,車位非常不足,尤其像一些市場、風景區,尤其是台南這種小地方,請問委員如果當選市長,這個基本的戶外停車還有交通的問題,怎麼克服?因為像一些台南縣,偏僻一點的地方,有時候那個公車,一天根本不到兩班,所以像這個部份,麻煩委員這個部份麻煩一下。

回答: 您提的問題很好,我記得我在半年前黨內初選時候,有一個我的前輩他提出非常好的口號,他提出給我停車場、不要拖吊場,這個意思相當程度反應了市民的心聲,拖吊絕對不是一個唯一的原則,但是我必須跟各位報告,交通問題跟治水問題雖然是兩個問題,但是它有一些異曲同工的地方,就是供跟需的問題。

當馬路上就像河道,當車流就像水流,車流多了就塞,水流大了就氾濫、就淹水,先說我們將來要做的方向兩個,第一個方向,就是增加供給,這個供給包括道路面積的供給,跟停車空間的供給,第二個方向,當然過度嚴重的違規,舉個例子來說,你 Double Parking 併排停車,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部份就會取締。

像過去市政府或各地方的縣市政府,對於違建,違建也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一年的違建其實台南市來講,幾萬件,不是一年,累積的違建大概是幾萬件,但是總是有優先順序,譬如說你阻塞防火通道,一定即報即拆,優先拆除,那其他的部份,增建的部份可能慢慢排序,一年的拆除可能只有幾百件或者一兩百件,阿但是那個部份就是會放在比較後面。

所以呢,以交通的順暢度來講,台南還有一個特別的特點,台南是一個歷史古都,現在一個古都不只有穿著西裝改西裝的問題,它是穿著古裝改古裝的問題,碰到很多歷史建築,那你要去做一個道路的闢建的時候,你會遭到不管是來自居民、住民甚至來自於文史學者,有很嚴重的一個反對的聲浪,所以當你要新闢建道路,在你要增加供給的時候,當你要增加停車空間的時候,相當程度的你只能用一個獎勵的方式,而不是硬拆,硬排除的方式。

獎勵的方式我們當然會用一個對於市有空間的一個總盤點,哪些空間還可以闢建停車場,我們鼓勵他們來闢建停車場,那至於平面的停車場,我們希望能夠變成立體化,事實上如果大家在北部不管是台北或桃園,或甚至台中,這個停車塔的設施已經是相當普遍,台南最近我注意到有一兩個地方,但是未來我們希望說,停車空間的供給會透過立體化的方式作為一個解決的方案之一。

另外一個,大眾交通工具的提供,大眾運輸系統的建立,台南不是說一定要捷運,如果說真的要蓋輕軌,就算要蓋輕軌,未來三五年內也蓋不起來,可是未來我們三五年內就有很嚴重的交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交通大眾運輸系統是解決方案之一。

我想剛剛您提到,有些偏鄉的地方,公車一天不到兩三班,那怎麼樣提供民眾有一個比較好的大眾運輸系統,叫他減少開車的需求,其實對台南民眾很不公平,就是大眾運輸系統政府沒辦法提供,那結果逼迫民眾必須買車,買車之後必須養車,養車之後必須塞在車陣裡,又耗油、又磨損零件,又耗時間。

其實跟北部,尤其北二都比較起來,我們民眾的確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公眾運輸,這個公眾運輸的服務從過去不管是我們歷任前幾任縣市長,事實上已經有做過努力,那中央也有些補助,未來這個部份我們將會強化,也就是說,一天兩班、一天三班的偏鄉的地方,當阿嬤要去市區裡面不管是看病、看朋友或是採買,他沒有辦法選擇,他只能請孫子,以前是請兒子,現在兒子也年紀大了,現在請孫子, “阿,你請假一下,載我去奇美看病還是載我去哪裡看病” ,這個部份坦白講,一次兩次孫子請個假,三次四次孫子坦白講也很無奈,有時候老闆也不讓你請假,所以呢,我覺得其實這部份建構一個好的、至少是便捷的,對於偏遠的民眾,尤其對於長者比較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我覺得其實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

有人問,那這樣子政府要花很多錢,其實跟各位報告,一年光是公車的預算的補貼,大概要 4億多,但是我覺得這個錢花的值得,為什麼?因為這個部份你不但解決了一些年紀大的長者他的辛苦病痛,他的病痛的問題,你也幫忙了他的孩子,他的子孫或是年紀輕的家中的人,一個長者照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其實這部份將來這個部份還要繼續推動,而且更強化。

那剛剛提到的,不管是停車空間,或者是道路的闢建,即便是穿著西裝改西裝,即便是穿著古裝改古裝,我們還會繼續努力推動。

問題: 現在既成巷道,有些計畫道路,有些土地在裡面本來是方方正正的,但是裡面的計畫道路截成米字形,這種道路的話有沒有說去重新檢討的方向這樣。

回答: 剛剛您提到的這個問題,我試著回答看看,是不是你所描述的問題,你剛剛提到的是一個巷道的問題,也牽涉到有一些土地本來是很方正的,但是碰到巷道的一個切割比較破碎,你講的是既成巷道還是計畫道路?

問題: 既成巷道,原本做道路在走,現在已經有計畫道路,計畫道路的中間有一條巷道想要取消,有時候很不方便,看可不可以有比較好的計畫方式。

回答: 這個我跟你報告一下,這個部份其實我們是很彈性的,你既然有計畫道路可以走,如果這個巷道,既成巷道,是已經人家走了很久,而且是唯一的通道,地主要不讓人家走,坦白講這法律上也是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有計畫道路,而且巷道這邊被取代,我覺得其實這個市府在許可的範圍,法律許可的範圍,會支持你剛剛提的意見,能夠維持土地的完整,該處理就處理。

而且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碰到,台北市目前為止這幾年推動的不是很好,我們希望將來台南市推動比較好,就是都市更新,還有一個部份市地重劃,那在都市更新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相對都更法在那邊,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將來公部門的力量,我們努力去推動都市更新。

我們已經是一個文化古都了,不希望變成老舊又破敗的文化古都,所以我們希望這個部份政府都能夠做。至於市地重劃的部份,其實如果以公部門的力量,以公部門為主,私部門的共識度高的也不排除,只是問題是我們現階段還是以公部門為主,我們還會加速積極的推動市地重劃。

經過重劃過的土地,遇到你剛剛說的問題,機會就比較少了,但是既有的問題我們需要解決,所以說您如果有具體的案例,將來市政府還是要全力來幫忙、協助解決,這樣好不好?

台南市長候選人城市論壇 蘇煥智 發言逐字

活動名稱: 台南市長候選人城市論壇
主辦單位: 台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活動時間: 2018年10月25日
活動地點: 桂田中信酒店
錄影檔案: https://www.facebook.com/longchilove/videos/319639775526936/

台南市現在遇到的問題到底是怎麼樣,我大概整理一下,台南市在 2017 年也就是變成直轄市的第 7 年,跟 2010 年做比較,它的營業總額竟然是衰退 4% ,代表我們成為直轄市之後,經過 7 年我們的經濟不但沒有進步,還倒退。

台南市的人口在 2018 年,人口到 9 月份減少 2486 人, 2016 年開始,台南市的出生率就已經比死亡率,出生的人比死亡的人還少,我們的人口自然成長 2016 年的年終已經處於負成長,所以台南市是在一個加快老化、一個老化很很嚴重,尤其變成直轄市這 8 年不但沒有拉近城鄉差距,反而城鄉差距擴大,就是說,雖然南二都變成直轄市,但是整個台灣的南北差距,北部、中部跟南部的差距越來越遠,台南縣市變成直轄市、高雄縣市變成直轄市,南北差距有縮短,反而在直轄市內部的城鄉差距擴大,所以我們的城市在老化,在喪失競爭力,所以煥智這次回來選市長,我們有信心,我如果當市長要讓經濟加倍,要讓人口快速回升。

我說要讓台南市的經濟加倍,這個不是沒有依據的,我在做縣長 9 年裡面,前面 8 年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就超過 123% ,科學園區以外的經濟成長還比科學園區多,所以我們是有事實經驗驗證我們有能力讓台南市,過去的舊台南縣成長率 123% 。

到底這個城市出什麼問題,一個城市的經濟要發展,其實最重要是政府的態度,這個政府對投資的態度是什麼?是友善還是官僚?一個城市要發展,政府如果很積極,人民的問題就是政府的問題,把人民的困難解決,一個幫人民解決問題的政府,自然民間的投資就源源不斷、滾滾而來,但是一個城市政府如果很官僚,不但沒人敢來投資,投資的人大家都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問題。

臉書雲端中心本來要去樹谷園區,要去樹谷園區結果因為因為市政府認為雲端中心浪費電,耗電,而且他要要求 100% 綠能、國際標準的綠能,所以他說浪費電、耗電太多要重新做環評,結果臉書這麼國際有名的大廠要來設置雲端中心,這如果我當市長早就抱著親了,拜託來,結果竟然讓臉書說不然跑去彰化,結果換我們賴市長變成賴院長,臉書嚇到就改跑去新加坡,把一個大好的機會喪失,各位想想看,臉書代表全世界最進步的一個產業,結果一個大好的機會竟然喪失。

再來可成,可成因為在中國大陸被人糟蹋,所以他要回到台灣,要把營運總部設在樹谷園區,結果市政府硬生生的把一個 6 公頃割給別間公司,導致可成不要來,各位想看看,可成他的鎂合金是我們的手機,每一個人手中的手機,那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材料,結果又是我們在地的,他要把營運總部設在台南,結果就這樣離開,有夠可惜,讓人覺得心很痛。

不只是這樣,南科還有一間廠商叫做德英生技,德英生技是目前全台灣少數植物新藥,已經得到 phase 4 ,要做新藥廠,要設置一個實驗藥廠,說要設在樹谷園區,結果市長說這不行,樹谷園區不行設置新的藥廠,被迫跑到台南科工區。

各位,過去這幾年,我講的這三個都是這麼重大的投資案,政府的態度是這樣,這樣你經濟的表現要怎麼好?所以我覺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台南市政府變成是一個服務的政府,聽人民意見的政府,所以我如果做市長,我一定每個星期至少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排時間來與民有約,讓我們所有的市民不論投資或平民,有什麼困難都可以親自見到我,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當場把他解決,只要我排時間,我相信我們所有的公務人員過去,過去我在當縣長時,台南縣的公務人員大家的服務態度、服務精神,跟現在差多少?

只要我重新做市長,我如果回來做台南市的市長,所有公務人員馬上,一定可以很快回復到服務的精神,大家說是不是?

剛剛在說投資單一窗口,我們早就投資單一窗口,早就有了,我們現在變成直轄市,我們要進一步讓投資單一窗口制度化,建制化,讓它變成專責人員,有專責人員去追投資案的後續進度,所以強化,不會只是一個任務型的單一窗口,是一個繼續追蹤投資案進度的一個投資單一窗口。

服務態度很重要,但是如何讓台南經濟變好,這幾年煥智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這次我們提出了振興台南經濟的六支箭,要如何進行台南的六支箭?

第一支箭,大家現在手中都有拿手機,現在大家都是低頭族,脖子都變很僵硬,每個人都在網路空間看資訊,所以這個時代如果沒有應用數位智慧這樣的產業技術,這個城市經濟不會好,所以過去這 8 年我們的經濟就是沒有抓住時代的科技步調,所以我如果回來做市長,我們一定會成立數位科技軟體園區,成立育成中心,成立物聯網的研究中心,把所有的產業需要跟數位智慧結合,市政府擔任平台,把所有需要提昇的可以有技術配合。

不只是這樣,我們要把智慧城市,這個智慧城市不是唱口號的智慧城市,現在的智慧城市都在唱口號,不知道要做什麼,我們要把智慧城市用在空污的管理、水污的管理、用在雨水下水道淹水的管理、水情的管理,不只是這樣,我們要推廣,在台南市可以利用 wifi 、廣泛佈建 wifi ,網路免錢、打電話不用錢。

我們還要進一步做一樣全台灣最進步的,我們要推動成立台南市網路銀行,為什麼要成立台南市網路銀行?現在最進步的 fintech 、 insurancetech ,金融科技、保險科技,台灣的政府很慢,全世界最進步就是金融科技,台灣的政府停頓在那邊,民間要突破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台南市政府我如果當市長,我們要扮演新科技的火車頭,台南市政府不是要成立一般的銀行,我們要成立網路銀行,這個網路銀行就是要幫助像是以房養老,目前全台目前才一千多件,以房養老和保險有關系,所以我們要透過金融科技,來成立以房養老,讓所有的人的房子拿出來,就可以做以房養老,土地拿出來就可以做以房養老,有了保障之後年紀比較多的人,高齡化的社會很多人財產握緊緊不敢花,透過以房養老的政策,讓我們這些長輩可以放心花錢。

我們也要幫助這些青年創業,這個青年創業現在很困難,透過 fintech 網路銀行可以做一些比較平價的借貸,利息比較低、比較方便,透過網路就可以借貸,讓台南市真正變成一個不是傳統的,而是一個跟國際接軌、數位智慧的一個城市。

我們的第二支箭,現在台南的經濟怎麼好?我們看到那個安平港在那邊閒置,台南機場在那邊閒置,過去我們如果可以在台商,在大陸的一些零組件,東南亞的零組件,回來我們安平這個地方,我們成立自由經濟區,免稅的自由經濟區,可以來這邊加工製作,中國大陸的品牌 Made in China ,跟 Made in Taiwan 比起來,全世界當然比較信任 Made in Taiwan 對不對?所以可以在那邊把零組件運來這邊,加工、製作、外銷,這樣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帶動,對不對?馬英九時代喊自由經濟區喊半天都沒有什麼結果,我如果當市長,我們要把安平港、安平工業區、台南機場包括四鯤鯓那邊,那片都是沒什麼利用的地,那些地現成在那邊,我們要把它變成振興台南經濟的火車頭。

第三支箭,台南現在魏德盛說要重建熱蘭遮城拍片,要投資 135 億,說在後壁。實際上要重建熱蘭遮城跟大員市鎮,最適當的地點應該是在魚光島,魚光島在那邊不知道要什麼用途?沒有具體的計畫。我們如果可以重建熱蘭遮城跟大員市鎮,讓台南的地位變成國際城市,我們如果可以招攬荷蘭、歐洲共同來投資這個計畫,而且安平港週邊都是國有地,這些國有地整合起來,像是朱董說要開旅館,那邊就是最好蓋旅館的地方,有重建熱蘭遮城和大員市鎮,有重建熱蘭遮城和大園市鎮,我們就會看到很多金絲貓重新回到台南,回到大航海時代,因為熱蘭遮城和大園市鎮要 cosplay 17 世紀,要怎麼經營?大家要有金絲貓來,也要有一些少年家來,所以我相信這個計畫是帶動台南變成國際城市、國際觀光的重要的計畫。

我們現在有綠能科學城,很多人要來投資沒有土地,政府又一直用在研究,這是錯誤的,招商比較重要,所以我們要利用台86,仁德歸仁那邊有一些台糖土地,現在都沒有利用。那個地方我在 9 年前就在推動仁德科技工業區,現在有高鐵站、又有綠能科學城、又有中研院南分院,所以我們要在那邊成立一個新豐科技廊帶,我相信可以吸引北部的人來這邊投資,因為北部現在一個工業區 70-80 萬,所以這個新豐科技廊帶,可以讓整個南關線、永康,包括整個高鐵站,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繁榮起來,不只是這樣,又串連安平港、台南機場的海空經濟聯營自經區,這兩個計畫絕對會讓台南強強滾。(1544)

我還有一個計畫,這個計畫很有挑戰性,就是現在這個南鐵地下化,這幾天我在想說,南鐵如果地下化,萬一發生普悠瑪災難不知道該怎麼辦, 15 公里的地下化要怎麼救。所以這個南鐵應該要高架化,雙層高架化,高架化的第一層就是鐵路、第二層就是快速道路,從永康交流道 10 分鐘就進入市中心,我們台南市就有發展, 10 分鐘這樣快速道路就可以快速進入市中心這個老城區,地下還可以做很多停車場,平面做四線道的,兩邊 15 公里全面進行古都意象的都更,台南市整個房地產、整個經濟會強強滾,對不對?

不只是這樣,這件事還可以防止什麼,現在地下化 30 米的連續壁擋住,地下水都流不過去, 15 公里圍起來水都流不過去,會倒流,流去哪裡?流去永康鯽魚潭,流去崑山、大灣,以後坦白說,不用下雨也會鯽魚潭重現,那些地下水倒流淹水下去,永康那邊都會淹水。不只是這樣,還有地震,五級的地震維冠大樓死了一百多人,如果下面都地下水,地震了怎麼辦?我們如果改成雙層高架化,不只不會有這樣的災難,還可以讓台南市連外交通徹底解決,而且雙層兩邊沿線都更,採取創新式的地景化都更,讓鄰近的人、鐵路旁邊的人,可以在原地分配,這樣整個台南的經濟絕對會快速帶動。

第六,我們還有一個計畫,就是溪北的築巢引鳳計畫,溪北是農業區,但是溪北這個地方要怎麼發展?我們過去推過永康科工區,之後我們推七股科工區,接下來我們的麻豆口工業區現在要動土了,佳里萊芊寮工業區擴大,學甲這個工業區要適度擴大,所以這些計畫絕對可以讓溪北留住很多工作人員,也可以在北部沒辦法找到工業用地的可以來台南投資,我這個計畫下去,我相信台南的經濟絕對會加倍,對不對?

對於這個城市要怎麼發展?我的想法就是台南市應該叫做一軸多核田園城市,一軸就是市中心包括永康,多核就是說北門區、新營區、曾文區、南科區、山區、新豐區,整個一軸多核田園城市,多核的概念就是過去像南關線是一塊一塊規劃,它變成一個多核就是他會跨區做整理、整合,北門區也是要跨區做整理、整合,新營區一樣,一軸多核田園城市。市中心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城區以最快速度保存下來,可以維護,而且要怎麼經營老城區,現在台南市政府欠一個專責機構,我們需要一個專責機構管理老城區維護、古蹟的整修與老城區怎麼去經營,但是都市計畫容積率偏低很不公平,應該做一個檢討,讓老城區現在不公平的情況,得到合理的解決,讓這個容積率可以移轉到其他用途,這樣一來原地主的權利就可以得到適當的保障。

問題: 你對整個台南整體都市發展,如何建設溪北,避免溪北被邊緣化,能否補充清楚的說明?

回答: 這個部份我剛剛已經有講到溪北築巢引鳳,有四個工業區的一個概念,所以這個部份已經其中一個答案。另外我提到說,一軸多核田園城市,多核的概念跟田園城市的概念,就是要解決溪北還是這些農釧區邊緣化問題,台南市中心到永康以外,其他這些區域要怎麼解決,它需要有一個過去鄉鎮規模的一個整合,包括很多公共服務的系統,要怎麼整合進去裡面,包括交通問題要怎麼做整合。

有關這個田園城市,我對農業其實情有獨衷,我認為農業是台灣的機會,所以我們為什麼特別提田園城市,其實我們有一個想法就是農村跟農業的新藍海的三支箭。農業、農村要怎麼解決,我們有三個重大的策略。

第一個策略我們要推老農、離農退休制度,讓老農民退休,讓年輕農民趕快回來,因為要讓老農民退休,所以市政府會成立農地銀行,以後要退休的農民我們有一套退休制度的規劃,他可以把土地交給市政府的農地銀行,年輕人要做事的可以來農地銀行承租,而且租金便宜,所以我們透過這樣的機制要把台灣的農業人口結構調整,現在平均 65 歲,我們希望能夠降低到 50 歲,讓更多年輕人重新回到農業,年輕人回到農業他就可以運用新的科技、運用新的知識、運用他比較國際化的能力,這樣我們的農業就可以提昇。

不只是這樣,農產品過去很多都靠中央政府,這次我如果當市長會成立農產品平準基金,我們這個市區內如果有什麼農產品價格崩落,已經低於成本,我們就給他收購,好的上市,次級品就進入加工市場,我們本來就有一個南瀛農產行銷公司,但是就缺一個平準基金,所以我如果當市長,我要把這個平準基金設立,來解決所有這些農業盛產造成的問題。

另外就是農村,現在農村都是共有土地無法解決,農村社區沒有更新,所以我們要全面推動農村社區土地更新,有一個叫做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可以同時解決祖先共有土地問題,我要在市政府裡面成立一個專責單位處理祖先共有地問題,老社區包括我們的鄉下,很多祖先共有地沒有處理,如果要靠民間處理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們認為市政府應該成立一個專責單位,來替大家做這個服務,把這些土地趕快活化,全面推動農村社區的更新,讓農村社區可以適度擴大,共有土地可以解決,把農業加工相關的需求用地可以在一般容許,這樣農村就適合工作、也適合生活、適合居住,我們也不用像現在辛苦一定要離鄉背井,讓自己故鄉的房子閒置,我們認為這樣可以讓台南變成台灣真正的田園城市,我們在羨慕歐洲這樣美麗的景色,我們台南應該共同來努力,創造一個歐洲式的田園城市,就是在台南。

問題:我們現在六都最後一名,在房地產部份,有什麼想法可以幫助我們,讓台南房地產往上提昇。

我剛剛講的那些策略,就可以翻轉台南,讓台南變成經濟加倍,我想現在很多人在北部活得很痛苦,工廠在北部土地貴的要命,最少 70-80 萬,年輕人在那邊很難生存,我們怎麼樣利用我們這個優勢,我們的房子比較便宜、土地比較便宜,那我們這些策略,而且新的科技都進來、新的觀念都帶進來,所以我相信台南會是一個讓大家願意爭相恐後而來。

包括要把一些公有地變成社會住宅,以後我們的工業區開發要一併考慮員工宿舍,將來我們如果開闢的話應該把這個工業區開闢員工的宿舍一併考慮,另外就是有關那個社區托嬰托育的問題,社區化的托嬰托育大概可以把年輕人的照顧小孩子的成本大幅降低,所以這個是要全面來推動,社區化的保母中心,社區化的托嬰制度。

除此之外,我們也在推長照保險,長照保險如果不做會讓年輕人負擔很大,所以利用直轄市的市長可以去開行政院院會,我們要推長照保險,讓年輕人可以放心在家鄉、在故鄉的這些父母的照顧問題,我們要把現在的社區關懷中心、村里關懷中心、社區照護關懷據點提昇為 2.0 ,請一些專業的社工人力能夠在整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幫忙做企劃、幫忙做督導、幫忙做規劃,讓台南變成很好的養老照顧的好環境,而且是一個社區化、有人情味,這樣的一個溫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