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那個在參與政治前的我,與募款告急的現在

在 2014 以前我是個工作室負責人,照片是我在 2012 申報營所稅的核定通知,那一年工作室的收入接近 250 萬,而工作室沒有僱用其他員工,基本上這就等同我那一年的收入;過去我偶爾提到自己在接觸政治以前是個百萬年收的工程師時並沒有太多佐證,所以找這張國家發的收據來證明一下。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1c8e0e72317

而且我是真的白手起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更早的介紹: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af5346d3589b

工作室是從事軟體開發服務,我服務過的客戶比較有名的算是趨勢科技,也有服務其他跨國企業,跟國外的聯絡窗口一起討論需求,然後進行程式開發;而跟大家比較接近的一個客戶應該是台灣智慧卡公司,部份卡片管理系統是我設計的,因為這間公司已經解散所以可以拿來說嘴一下,只是大部分情況下我跟客戶都是簽署保密協議進行程式開發,所以很多時候很難跟人解釋我做過些什麼。

我寫過幾本技術的書,當過講師、顧問, 2004 年我就開始靠軟體開發吃飯到今天;列在自己網站上的作品基本上都是 2014 接觸政治後開發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沒有拿任何一毛錢,即使有申請過補助或掛一些廣告,那些收入大概都遠低於這些開發工作的市場價值,會這麼做只是因為覺得做這些事情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會大於站在街頭鞠躬或是走入市場跟大家握手。

2014 以來從事的幾個政治相關工作,有些人看到薪水會說我很幸運,不過沒有一個帶來的收入比我過去自己經營工作室還多,事實上過去在進入台南市政府以前,我已經很久沒有為了一個工作準備履歷跟參與考試,因為在業界我只需要展示自己做過得東西就可以獲得比這些工作還要好的收入。至於為什麼要進入政治圈子?大概就有了孩子之後人的想法就莫名其妙改變,或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之類的。

我這輩子沒想過要當什麼偉大的政治人物,政治相關的書讀過的也少的可憐,我只是在想,或許走出來可以改變些什麼,就這麼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實際走出來才會發現,努力了 4 年想要募個 20 萬保證金都很難,我自己去接案子可能快很多。

為什麼設定一定要募得 20 萬才登記參選?因為選舉不是比這筆錢拿不拿的出來,而是需要很多人的支持,當個議員少說要 1 萬票,如果連 20 萬都募不到,其實即使登記參選也很難有什麼好的結果。

會想要寫這篇是有人問到,我在接觸政治以前是做什麼,因為我在公開的經歷只有寫 2014 以後的工作;沒有寫以前的經歷,是因為沒有人會覺得有這麼一個傻子,放棄百萬年收入的事業,轉換跑道從一個月薪不到 4 萬塊的市府約聘人員重新開始。

而現在寫出來,也是想要告急一下,這個月底就要登記了,但我所募得的捐款只有 61299 ;要說服大家捐個 500 、 1000 真的很難,但也只有從這樣小額募款累積,才能夠確保我不會需要受制於特定金主,然後真的為一般市民們服務,我需要你的支持來繼續走下去。

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又要延期了

圖片取自 由勤岸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0349714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5e52ddcc9835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原本預計要在上個月完工,不過經過電話確認,這個工程的完工時間又要延後到年底了;這個延期不免讓人跟年底的大選產生連結,希望消防局能夠針對變更設計部份做出公開且合理的解釋。

原台南合同廳舍 1998 年指定為市定古蹟,修復工程從 2012 年開始討論, 2015 年開工,原本預計 2016 年底完工,中間因為工程延宕引發後續監造單位與消防局的訴訟,工程停擺了一陣子; 2017 年初第一次變更設計案決標,預計今年 7 月可以完工,但電話確認後得知,會有第二次變更設計,新的完工日期設定在 2018 年底。

有民眾發現,工程進行過程中仍然有消防員在其中住宿,在電話中也進一步確認,古蹟修復工程期間原本就在該地進駐的消防分隊並未搬離,原則上看到裡面有消防員是合理的,只是修復工程進行期間原本房舍仍然在使用難免引起民眾誤會。

從可以取得的決標公告看來,原台南合同廳舍已經花費超過 6 千 5 百萬
* 20120420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委託設計技術服務工作 – 170萬
* 20140922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監造案 – 150萬
* 20141007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工作紀錄報告書 – 150萬
* 20141211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 – 4512萬
* 20160825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後續監造案 – 160萬
* 20170218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修復工程第1次變更設計 – 806萬
* 20171215 「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空調設置(含二樓原禮堂、空間修復再利用)」委託設計及監造工作 – 53萬
* 20180205 市定古蹟原臺南合同廳舍消防史料館建置 – 524萬

目前還不確定第二次變更設計的預算以及後續在對外開放前會不會還有其他支出,只是過程中可以發現,修復工程所依據的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是在 2003 年完成,實際的修護工程卻是在 2015 年才開始動工,這或許是需要兩次變更設計的理由之一。

在研究這個案件的過程中,會覺得市府對於轄區內的重大工程資訊揭露有許多不足之處,導致許多時候民眾所記得的完工日期一再延後,但卻沒有合理的解釋以及後續的檢討改進報告,讓民眾對於政府重大工程失去信心。

我希望在進入議會後可以針對這些工程資訊揭露不足之處去努力,在一定預算規模以上的公共工程都必須詳實揭露施工過程資訊,針對需要變更設計或追加預算的工程進行定期的檢討與查核,讓政府公共工程可以挽回更多民眾的信賴。

高雄「分齡挑戰 適能冒險」特色公園公聽會發言記錄

星期一代表了特公盟在高雄市議會的公聽會發言,發言的內容以特公盟提供的投影片為基礎,我在會議中進行詮釋,希望能夠順利把許多家長的聲音帶進高雄議會中;在台南我們還沒舉辦過這樣的公聽會,所以我把自己的發言做個記錄,希望有機會把同樣的理念帶進台南市議會中。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30c9d4f380f
高解析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WPtQUYRYI
高雄。愛樹人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twlovetree/videos/259601877973150/

以下為發言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代表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我們其實是一群家長關心孩子他的發展,然後想說在公園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很多的罐頭遊具,我們希望藉由今天的機會跟大家講一講我們看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我們基本上的題目就是我們希望未來的公園是這樣子,它是可以這樣子分齡挑戰、適能冒險,而不是像現在,其實你現在到所有的公園,大部分看到的其實遊具都長的差不多。

特公盟的組成,我們基本上就是一群關注兒童遊戲的爸爸媽媽,因為我們在遊樂場或生活裡面,慢慢發現說,這樣子的需求,一直帶小孩子去公園,然後發現小孩子的需求慢慢沒辦法滿足,然後在公園裡面跟其他的爸爸媽媽互相交流之後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顧慮,慢慢的組成這樣一個聯盟,然後聯盟的組成就慢慢的多元化,可能有各種心理師、景觀設計或者是在某些醫療領域的專業家長參與其中。

我們想說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其實會需要很多元的發展,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就是各種遊戲的方式,就像跳鑽、攀爬、溜滑、擺盪、旋轉、平衡,透過這些多元化的遊戲方式,我們才可以慢慢培養下面的這些能力,像發展動作、認知、社交、情緒、自主性,這些東西已經不是你在一般學校裡面容易去學習的東西,它需要靠一些外在的環境去刺激他。

外在環境我們會發現說,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其實越來越少這樣的環境,我們希望有機會去改變這樣一個趨勢。

孩子,其實你會發現說,他進入到遊戲場裡面,他大部分情況下是為了要去挑戰,而不是為了要去…,像就是把小孩子放在那邊,爸爸媽媽在旁邊滑手機,它不是這樣一個用意在,它是說小孩子有這一個需要,所以他才會進入到遊戲場裡頭。

我這邊播放一個影片

這是在台北市的天和公園,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溜滑梯,它這個溜滑梯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當你想要溜滑梯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爬過重重的障礙,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梯子,或一個簡單的塑膠設施,才可以上去,然後你會發現說它其實很有挑戰性,但是我的女兒三歲,三歲一樣在這裡玩得很開心。

你會發現這裡使用的溜滑梯金屬製的,它非常的快,從上面溜下來非常的快,但是因為他下來的時候是木頭的鋪面,所以並不會因為很快的關係然後就受傷。那你會發現這個小男孩非常的想要再玩一次。想要再玩一次這種衝動,其實對小孩子來講已經慢慢失去了,其實你如果去看那些以塑膠遊具為主的罐頭遊具裡面,它其實很難看到這樣子小孩玩下來之後一直想要再玩,大概是 4 歲以上的孩子就會開始對罐頭遊具感到無聊,所以說可能年齡層再高一點就會在遊具裡面做各種破壞的動作,比如說想辦法爬到遊具的最高點,就是一般狀況下不應該上去的,或者試著去敲打那一個塑膠遊具,讓它可以產生更大的挑戰性,但這種其實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當一個挑戰存在的時候,它其實是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勇氣跟健康快樂,其實這種東西有時候它很難用簡單的數字去衡量它;當孩子開始跟你講說遊具不好玩,就是你有時候可能要帶他去公園的時候他覺得不想去,因為去公園永遠玩的都是一樣的,即使你帶到這一個公園、帶到那一個公園,帶十幾個公園,你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小孩子一定不會感興趣。

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危機,就是在說目前的統計, 6-11 歲的孩子有 6 成以上他靠的是看電視來度過他的時間,那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我們的孩童裡面有 3 成他可能有潛在的精神疾病、有 3 成是過胖的狀況,然後最大的問題是有接近 5 成他其實是有近視的狀況,這種都是在慢慢的都市化之後,因為跟戶外環境的接觸越來越少的狀況下,它引發的一種文明病。

文明病在各國都會發生,那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各國怎麼做,他們做的方式就是他們增加戶外遊戲的一個樂趣,或者是說盡可能的安排戶外活動、安排更多的遊戲,讓孩子可以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大自然。我想說的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公園?因為公園是離我們家裡最近的,你如果在公園裡面不容易接觸到大自然,他其實平常可能爸爸媽媽在工作之餘你要帶他到更遠的地方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在公園裡面實現一些不同的遊戲設施或者是環境,對孩子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再來就是研究顯示,這是國際的研究,遊戲對於小孩子的一些特質的發展,情緒智商這些都會有幫助,這相對的就變成我們如何去照顧到孩子真實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實際上去高雄的各個公園,當然這裡只有舉四個,其實你可以看得到更多,可能上百個都是有可能的,你可以看得到,每一個遊具它大概只有簡單的差異,小孩子進入到這一個環境裡面,他的動作都是差不多的,這樣子會造成說,你說小孩子已經失去興趣,你又一直需要一個地方,其實它的衝突一直存在。

小孩子他其實在各種不同的年齡層會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我們目前的罐頭遊具它其實 3 歲以前的孩子還感到興趣,但是滿 3 歲以後就慢慢覺得說遊具的挑戰性已經不足了,我們會希望在接下來也許可以針對 3-5 歲或 6-12 歲, 6-12 歲大概是目前最缺乏的,因為很多人會顧慮到說遊戲場不應該太危險,但是其實就我們的想法會說,遊戲場的危險只要能夠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應該是要帶入更多的挑戰性。

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這是在瑞典的例子,映入眼簾的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它的不一樣,就是你剛剛看到那樣的罐頭遊具到現在看到瑞典這樣的一個狀況。這一個它是小孩子可以抓在上面旋轉,這樣的遊具其實在台灣完全看不到。我們台灣在早期其實有類似的遊具,它是用金屬製作,但是後來因為我們的國家安全規定越來越嚴格,造成這樣的遊具其實不太可能在台灣出現,那我們想問說,這真的是好事嗎?

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其實會有各種不同的遊具,滿足不同的肢體需求,像有剛剛提到那個香菇,除了可以抓在上面旋轉之外,他也可以躲到香菇裡面去,做一些躲迷藏的遊戲;這裡有一個溜滑梯,這個溜滑梯有 5.5 公尺高,這個其實在台灣就很難看得到,然後在右手邊就是有一些造型遊具,屬於各種年齡的。你會發現小孩子在這一個公園裡面可以做的肢體動作非常的多元,但是這種東西在台灣其實看不到。

這是在日本的公園,第一個特別不一樣的是,你看它的地板,它是泥土地,這東西在台灣簡直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怎麼可以把一個遊具放在泥土地上?但實際上在日本非常多的遊具,他們是安排在泥土地上,你用自然的鋪面,讓孩子在落地的時候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其實它那個衝擊只要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其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我們在台灣可能都過度保護,你現在看到幾乎都塑膠地墊。

塑膠地墊當然它安全,但是它衍生問題就是,它可能在高溫之後會有一些異味,以及它可能在破損的時候會有凹凸不平、容易跌倒。

同樣是一個組合遊具,它其實帶來的動作更多元,但在台灣,我們明明是同樣的組合遊具,我們卻永遠組合出差不多的東西;當然它不只是組合遊具,它應用現場可以使用的狀況帶入一些木頭做平衡,帶入一些攀爬的設施,這都可以運用在地的狀況。

回到台北天和公園,你會發現大家應該沒有在高雄會看過這麼多小孩子的遊樂場,這是在台北天和公園;大家也許會覺得說,在台北人多才會發生這種狀況,但實際上你可以試試看,在高雄只要有一個這樣特別的公園,它會產生一樣的結果。

這是我們在特公盟裡面,我們會陸續介紹不同的公園、不同的狀況,目前在天和公園的介紹裡面是觸及最多的人,也就是說,像天和公園這樣的一個遊戲場,其實在許多爸爸媽媽的眼中是非常特別、非常想去的,就是非常想帶孩子去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知道說需求在哪裡,但是我們如何去滿足需求?

一個好的遊戲場當然不會只是我們這些爸爸媽媽,當然我們會需要更多的專家去參與其中,我們基本上還是希望它符合法規,我們希望符合法規的基礎之上,你可以帶入更多的設計、可能帶入更多元的需求,而不是只為了把標案做好。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特色公園在製作的時候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很高的預算,模組化的遊具它只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全部都組裝好,可能只要 5-60 萬就全部都弄好,當然,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基本上會覺得一個好的遊樂場,它可能會有這幾個條件,第一個要腹地廣大,腹地廣大的原因在於說孩子可能在各種不同的遊戲設施之間在切換的時候,避免很多的衝突狀況發生。這其實有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在台北它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它的遊具跟遊具之間的空間留得很小,所以雖然它投入很高的預算,但是小孩子之間很容易發生衝突。但是在南部,我們是有非常非常大的腹地,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個很好的遊戲場讓小孩子去玩。

再來就是足夠的經費,就我們所知,目前大部分的公園都是採最低價標,最低價標的結果就是罐頭遊具,你如果有機會把它改成最有利標,你可以做更多溝通的時候,它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去改善。

再來就是我們會發現,目前在公園設施相關的討論裡面,大部份是工程或者建築相關的專業,很少去納入兒童發展的專業,以及我們家長有沒有機會參與其中,這東西其實在公共標案裡面比較少發生。

再來就是自然鋪面,自然鋪面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都市的孩子要接觸到泥土地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那你在公園裡面卻又給他一個塑膠鋪面,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衝突。

我們會有五個主要的訴求,我們希望一區至少有一個分齡的遊樂場,這種東西我們會覺得每一個家長都會有需求在。

再來就是增加預算跟設計,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園都是最低價標,有沒有機會讓更多的公園走最有利標。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懂兒童發展的專家或者是相關學者可以有機會參與討論,而不是只有討論建築的專業。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參與機會,讓在地的家長有機會發出聲音

再來就是多採用自然素材,自然素材你在採用的時候其實它的保護力就遠高於塑膠地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就是,你為了要裝那些塑膠地墊,你把原本的泥土地鋪上水泥變成硬鋪面,然後在鋪一個塑膠地墊,然後它原本的保護力已經消失了,你再補一層保護力,這其實有點很多餘的作法。

我們為什麼要現在站出來?我們已經有小孩子了,他已經正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希望盡可能在他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為他爭取更多,而不是說要去討論最理想的狀況,我們希望有一個最快、最立即的方式可以把孩子帶入一個比較多元的遊戲環境,而不是等到他長大再發現原來過去少了這些環境,讓他有一些文明病的發生。

後面問答過程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議

1. 剛剛提到設計統包的問題,但台北是把設計部份獨立統包,但是把剛剛提到的工作坊等共識凝聚過程交給設計得標廠商,在設計部份完成後再進行工程招標,實際運作其實還是有好處的

2. 關於意見的蒐集,除了工作坊的形式,希望能夠透過網路的方式,因為很多家長在平常日是無法參與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目前已經有高雄專區,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善加利用

3.管理跟維護,可以帶入更多的公民參與,運用現有的 1999 系統搭配在地公民組織,讓在地居民知道可以如何參與其中,而不是侷限在固定的時間,這樣一來或許可以帶入更多的參與

4. 針對共融的部份,我們支持應該要有一些共融設計進行比較完整的規劃,只是共融的考量點可能會有些跟特色公園衝突的地方,像是自然鋪面對於輪椅的動線就存在衝突,而且在預算部份共融設計會遠大於特色公園,希望能夠進一步討論共融與特色的比例,像是剛剛專家提到的,不一定要在每個公園都滿足所有需求,希望能共同討論出一個合理的比例

5. 符合國家標準其實只是讓摔下來不會摔死,並沒有保證摔下來不會受傷,但是民眾對於受傷情況的過度反應已經讓各種公共設施失去了原本設置的意義

台南需要更多的公立幼兒園,而不是私幼公共化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c78b73231d28

很幸運的,家裡老二排備取第 5 順位還有機會收到入學通知,兩個孩子都順利進入了公立幼兒園,接下來可以不用那麼傷腦筋了。

不過之前聊過,今年台南希望進入公立幼兒園的孩子,有 2211 位沒辦法如願,北區、中西區也有 427 個孩子在第一階段的抽籤跟我家老二一樣排在候補名單,以一班 30 個孩子來算,還需要 15 個班才有辦法全部納入。

* 台南市公立幼兒園新生入學概況 — 107學年度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37759e9a97f

為什麼要選擇公立幼兒園?第一個誘因就是經濟負擔較輕,我看到的收費單,這個學期收費 10216 元,過去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就超過 1 萬元了,這是很明顯的差異;其次,公立幼兒園因為需求遠大於供給,老師比較不會受制於個別家長調整課程進度或教學方式,孩子感受到的壓力相對私立幼兒園少很多,在學校學習就會變得開心,也就不會排斥上學,過去就讀私立幼兒園時孩子經常會有不想上學的念頭。

再來公立幼兒園提供給老師的待遇與環境都照規定來,一個班一定會有兩個固定的老師照顧 30 個孩子,偶爾遇到狀況也會有代課老師出現;而孩子過去就讀私立幼兒園時,一個班只會有一個固定的老師,另一個則是教保員,教保員因為福利待遇遠落後老師所以流動率高,加上不難發現偶爾出現的超收情況,老師又得承受各種來自家長的壓力,私立幼兒園的學習環境相對不穩定,孩子也會因此感受到壓力。

眼前中央政府希望推廣的兩個替代方式是私幼公共化與非營利幼兒園,私立幼兒園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習慣並不會因為政府政策而有太大改變,刻意設定費用上限只會排擠孩子的學習品質;而非營利幼兒園除了費用負擔還是比公幼高之外,因為設立條件門檻高,在市區就很難看到了,更別說是去當成一個選項思考。

眼前少子化問題已經造成人口負成長趨勢,台南在這個問題上相對於其他五都也是嚴重許多,關係到年輕人是否願意回到這個城市的嬰幼兒政策中,公立幼兒園會是最立即的需求,希望接下來有機會把家長的聲音帶進議會裡好好研議!

我收到的捐款,可以降低更多人的參政門檻

Medium 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3cd8d5e4d9b7

感謝大家的捐款,目前收受政治獻金為 41799 ,離設定的目標 20 萬還需要 158201 ,還需要更多朋友的幫助!目前設定的 20 萬捐款目標,只會用來作為議員選舉登記的保證金,一旦有機會達成,我會在 8/31 前完成登記,然後繼續走完 9/1 後的 85 天競選過程,讓台南北區、中西區多一個選擇,一個貼近台南人需要的選擇。

而這 20 萬的保證金,如果有機會拿回來,連同每票 30 元的選舉補助款,這些錢不會有任何一塊成為我的私人財產;我會希望這筆錢成為一個基金,在未來的議員選舉中支持像我這樣沒有資源的候選人,透過公開、透明的制度在選前進行票選,這些候選人需要做的就是用力發表自己的政見,由你來共同決定接下來要把錢交給哪一個候選人,讓更多候選人不需要因為保證金門檻傷腦筋,專心為你我發聲,而不是成為金主的傀儡。

如果在 8/31 之前還是沒辦法跨過 20 萬門檻,我會試著跟開放文化基金會討論有沒有可能在基金會底下設置一個專案,運用我所募集來的資金去降低未來候選人的參政門檻;選擇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原因是它的組成有很多也是 g0v 零時政府的成員,我們都相信更開放、透明的文化能夠改變眼前政治的許多問題,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直到改變成真。

當收受的捐款超過 20 萬元,我才會實際動用捐款在其他地方,會優先將帳務問題交給專業會計師,看能否在選舉期間讓資金的收支更透明,提前公佈捐款收支明細;進一步的,我會希望針對自己提過的政見去做資料的研究與整理,正式僱用助理去補足不足的部份,讓政見可以更具體被呈現與討論,然後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會以開放資料、開放授權的方式公開,讓更多人檢驗與受惠。

網路的存在,讓資訊的傳遞成本已經低到不太需要考慮,我不會想要你捐出來的錢被用來掛看板、印製文宣,希望我們可以共同透過網路改變更多傳統政治的問題;我來自科技圈子,熟悉資訊技術與應用,我希望能夠在參選過程展現更多科技能夠帶來的新生活樣貌,然後帶著大家的期待,進入議會監督台南市政府,讓這些想法有機會一一實現。

科技為先,台南北中西從心開始,請支持能夠用科技改變台南的江明宗!

我所看到的時代力量

Medium討論: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cd19508912c0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因為沒有續繳黨費,我已經不再具有時代力量黨員身份,也沒有入任何其他政黨,下一個會想要加入的政黨大概就像是德國海盜黨那樣子的政黨吧。

我是 2016 入黨的,主要是希望支持第三勢力,在 2017 進一步的成為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執行長,不過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就結束了這個身份, 2018 算是完全退出了時代力量。

我基本上是被逼著離開時代力量的,在一個小組會議裡,所有人指責我的各種不是,然後在我答應要離開後,告訴我會給我一份資遣證明,好讓我可以申請失業補助,然後就這樣草草的結束了短暫的旅程;我也的確拿了那份資遣證明,好好的領完了 6 個月的失業補助,這也算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會被逼退,最常提到的理由就是 “政治判斷” 四個字,也就是過去政治發展脈絡形成的一種慣例、價值與判斷方式,不過很可惜的,我在進入時代力量以前從來沒有對這個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關心、參與政治只是單純希望眼前看到那些政治的負面問題能夠因為實質的參與有些改變機會,對於整體環境改變的期待可能大過於時代力量自身存續與否的期待,然後就變得政治不正確了。

當然,如果套用在我身上的標準是整個政黨內部一視同仁,大概會有更多的人遭受同樣命運,不過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簡單的說,黨部資源有限,一個人把心思放在長期的經營,另一個則是聚焦在眼前選舉的成敗;前者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後者則是願意把所有時間投入選舉工作。然後,很自然的就是我被淘汰,釋出的資源投入在林易瑩身上,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唯一的一席當選機率最大化,我想這才是被逼退的主要原因。

成為一個候選人是不是就該放棄正常的生活?而放棄了正常生活的候選人一旦成為政治人物,這樣的政治人物還有辦法體會正常人的需求與期待嗎?我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離開的,現在回到一個無黨的身份試著參選,因為我還是覺得,眼前的政治需要的是更多真實的對話,而不是各種政治算計。

如果對比傳統的政黨,時代力量的確做了許多新的嘗試,也把很多機會與資源留給年輕人;只是眼前柯文哲採取的破壞式創新作法,讓組成相對年輕很多的時代力量反而顯得保守,各種時代力量對於傳統政治的批評,那些作用力也開始回到了自己身上。

三個月時間大概不會有什麼很深入的理解,選擇時代力量還是會比選擇其他傳統政黨更符合我的價值觀,只是現在我大概比較期待類似歐巴桑聯盟這樣子來自平凡身份的候選人有機會走進議會,因為正常人不會有什麼難以解釋的政治判斷。

可惜我是歐吉桑(?)

特色遊具參與製作,北區立德公園

7/30 縮時攝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I5Y6aaFOo

立德公園是個鄰里公園,許多住家就在公園四周,雖然規模比較小,但提供了鄰近居民一個休憩的場所;在北區區公所舉辦的 厝邊公園咱做伙來改造 活動中,立德公園規劃運用閒置的四組鋼柱打造新的兒童遊戲區,除了專業廠商的施工外,也保留了部份的工作讓在地居民共同參與,像是我在 7/29, 7/30 參與的鋼架防護網編織工作。

編織工作看起來不難,但還是需要一點技巧,剛開始還沒抓到訣竅時亂出力,所以手上留下了幾個水泡,後來慢慢進入狀況後還可以去幫忙其他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難題大概就是跟著來的小朋友們抓起繩子就當作玩具,當繩子纏在一起之後要想解開真的很難,花了很多時間最後還是放棄改用剪刀剪成多段。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特色遊具的期待就是砸大錢,然後看看其他地方有的東西在鄰近的公園裡能不能也有一個,這樣的過程的確可以帶來一些不一樣的遊具,只是慢慢的也會讓特色遊具罐頭化,因為缺乏在地特色與共識凝聚過程。

北區區公所舉辦的 厝邊公園咱做伙來改造 活動,雖然因為預算有限沒辦法進行大規模改造,但過程中讓民眾可以自行發想、討論甚至在遊具製作過程中實際參與,凝聚公眾意識的過程大概是最有價值的部份;也因為親身參與打造,會帶來一些有別於砸大錢添購設施的感受,帶有些社區營造的味道。

我仍然希望市府能夠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資源,畢竟台南在高齡化的情況比起其他縣市要來的嚴重些,只是在投入資源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引入更多在地的討論與共識凝聚過程,甚至是進行參與式預算等作法,或許這裡慢下的腳步反而可以讓我們找到眼前許多社會問題的解答。

關於我的參政理念

有網友針對理念的部份進一步提問,所以直接回應了,回答的原文網址可以參考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32708827.A.B25.html

※ 引述《devidevi (凱特)》之銘言:

: 有看過哪個版友發文前先介紹自己背景的
: 介紹自己的背景是要因為你的背景支持你???
: 還是你能解釋一下,一開始就介紹自己背景的關係??

自我介紹一開始不介紹背景?我想提及這些過程或許是想告訴大家,參與政治這件事情我不是只有嘴巴說說,而是實際跳脫了自己的舒適圈去學習、體驗,然後四年後回到自己最初的想法繼續走下去

: 你可以說明看看借活動中心做什麼??
: 你借失敗這件事沒有什麼好提的
: 你借活動中心要宣傳什麼理念更重要

借活動中心的理由就是政見發表

: 從前面看到這邊我沒看到一行字是介紹你的理念,你的想法
: (你會跟人見面,對方問你的理念是什麼,你跟他說,請上這個網站去查)
: 你的背景,你的過去在你踏上這個平台之後就不重要,
: 重要的是內容,你能讓看到你文章的人獲得什麼
: 而不是要讓你自己獲得什麼
: 你給我的感覺是,你是議員,我可以從這邊(點某網址)來瞭解你,你不想跟我多做解釋

每個人有自己想要的獲得,直接、具體的問或許會比較容易些?

: 希望你自己能看看你自己的回答的內容,如果你是發問者,這樣的回答你自己滿意嗎??

每個人對於文字的感受、解讀不同,如果你是回答者,你會怎麼回答?

: 相信很多人看到我這樣回會反感,為什麼要直接挑戰別人
: 但有沒有想過一個不認識你的人為什麼要回這麼多,我甚至可以完全不要理你
: 讓文章自然沉沒…
: —-
: 很多政治人物還是抓不到柯文哲的精神,只看到表面上的媒體風光…
: 卻不懂為什麼其他政治人物說話媒體不想報也不想聽,
: 政治觀念要翻轉,沒那麼簡單…

我想我關心、參與政治不是為了有柯文哲的精神,而是希望參與政治的門檻可以因為有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參與而降低一些

我不太愛談抽象的東西,因為文字如果聚焦在抽象的東西上會有無止盡的延伸,這在當面閒聊時會覺得有趣,但訴諸文字卻會越來越難聚焦,因為每段文字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觀點

另一位網友聊到,科技是台南需要的東西嗎?科技一直是工具,有好的工具自然要解決問題就會順一些,它或許不是必要,但有沒有工具會有些差異

舉一些實際例子

在 2015 台南登革熱爆發時,市府衛生局每天早上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他們使用的是一個大白板,人工抄寫最新數據後給記者拍照;白板上就是每個村里的名字,跟最新的病例數字,一般人從這個白板只能對數字有感覺,因為很難從個別村里的名字就聯想到它的分佈。

我整理了衛生局的資料,製作成線上地圖,你可以第一時間就看出病例的分佈與嚴重性
http://kiang.github.io/TainanDengueMap/taiwan/2015/

後來這個地圖被各個媒體引用,許多人選擇看這個地圖而不是官方的那個白板

如果我是一個議員,我可以從這樣的事件中挖掘出更多數據,然後用這樣的數據為基礎去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檢討、演練等等,讓這個城市可以從消失的生命中學到更多,減少下一次災害來臨時造成的死傷

也許在很多人的感覺科技就像 3C 玩具一樣,但在我所談的科技是能夠融入到市府行政工作中的工具,所以我說科技為先;我們當然不必然需要這些科技,畢竟划船也是有機會環遊世界的。

其次,我希望科技的導入可以在推行各種政策時能夠有更多數據進行佐證,而不是訴諸情感、話術,我跟一般議員參選人的差異在於,我有能力針對大量數據進行驗證,而我在參選過程也是持續在強調與證明這件事情。

以最近聊的人行道來說,我去翻閱了台北與台南的工務局年報,試算了裡面的數據,在台北目前人行道面積約佔車行道路面積的 11.27% ,而台南是 1.2% ,台南明顯不足;進一步的,我找出自己選區(北區、中西區)範圍內超過 20 米寬的道路,運用歐盟研究的模擬數據去製作另外一張地圖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_basecode/walking/

在這個地圖中點選個別的藍色道路線可以看到,這條道路可以容納多少車輛,以及當我們把道路中的一線車道換成兩邊的人行道,能夠使用這條道路的人會增加多少,一般會有4~6 倍的差異,也就是說在不拓寬道路的前提下,增加人行道就可以讓更多人使用這條道路。

然後我讓這個訴求成為政見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b9ad1cd24a90

我想我跟其他候選人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此,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客觀數據取代感覺,這樣一來這個城市才能夠真的進步,而不是每次選舉都開出支票要政府砸錢,那個預期效益卻從來沒有達成,有興趣可以看看另一個例子,黃金海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horizonspace/posts/2541445532748105

在軟體工程師的世界,我們常在說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因為用講的總是可以講得很輕鬆,但實際做卻是另外一回事;雖然大家不太看臉書的關於頁,但我裡面埋了一句

另一個政治素人,用行動培養想法

我希望你可以從我的行動去理解我的想法,也希望我的參與能夠促成更多行動,更多能夠具體改變這個城市的行動,而這些行動就是我的理念 😉

在 ptt 政黑的自我介紹

因為有網友發問,所以我就自我介紹了,原文網址可以參考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32540028.A.EEC.html

※ 引述《mstory (m的故事)》之銘言:
: 我覺的大家都很忙
: 沒那個美國時間去看其他候選人的資訊
: 版上也有人在推薦什麼他黨候選人
: 但也只是給一個名字而已
: 那這些人是那裏值得支持了?
: 他做了什麼對公眾有利的事?
: 或是他真有什麼能力能幫助大眾?
: 我想這大家都很多問號吧
: 每個候選人就是一個商品
: 要如何讓商品映入大家的眼睛裏
: 這是商品本身的問題
: 不要期待別人主動來發現你們
: 而是你們要想辦法讓大家看到你們
: 像柯p 多多學習如何網路行銷自已
: 你們應該要去證明你們是值得支持的候選人這件事吧
: 而不是開了個帳戶,就自認為有人會主動來捐了

那我就自我介紹一下了 😉

我是 2014 開始接觸政治的,當時就有試著參選,最後在登記前止步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885e0e8619e5

接著我放下了十多年的工程師身份,進入台南市政府成為約聘人員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d51b67702f7e

然後因為會寫程式接著就有機會進入經濟部工作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43135f51fd39

然後也碰巧有機會在想要回到台南時成為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執行長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79518a6e578

最後離開時代力量,延續 2014 的風格再次參選
https://goo.gl/fSiFBY

在開了帳戶以外我還做了一些事情
https://beta.hackfoldr.org/kiang

相關的新聞、作品、演講也可以看看
https://kiang.github.io/

我也試著提出一些具體的政見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tagged/%E6%94%BF%E8%A6%8B

知道大家對於大量的文字跟程式碼感到恐懼,所以跟志工一起錄製了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user/kiang1981/videos

也開了粉絲頁跟大家互動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

文章轉到 Medium 也是希望更容易互動,但還是自己做的比較好找全部文章
http://k.olc.tw/

當然,我也不是只有做網路上的,但實體接觸的門檻很高,很多時候只要表明自己身份就會收到感謝卡,連想要借個活動中心都會被里長退件,天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參與政治會有這麼多門檻 (?)

行銷是一門專業,我過去十多年擅長的就是程式設計,這也是另外一門專業;目前的問題也許在於,一個沒有行銷專業的素人如何能夠有效行銷自己去觸及更多的人,這需要具有行銷專業的朋友能夠協助,而且我也沒有那樣充裕的資源提供給願意幫忙的朋友,如何把自己介紹到能夠吸引有行銷專業的人願意協助,這就是雞生蛋問題了

我在30歲前的努力就是讓自己經濟水平變得像一個正常人,以前窮到可能連下一餐都沒有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af5346d3589b

然後現在還有兩個小屁孩,其中一個這幾天一直在我身上尿床…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a37c0bbe2b14

我沒有期待大家主動來發現我,事實上是眼前的政治環境已經讓行銷政治理念的門檻變得異常的高,議員動輒千萬、市長動輒上億的花費,對於政治素人來說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突破點,或是只能走偏門去拉高對立關係、創造新聞價值,爆料、上法院提告或甚至是直播參觀情色場所(咦?)

當你期待政治的組成可以更多元的時候,或許期待每個參選人面面俱到就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了

總之,這樣子值得支持了嗎? 😉

議員該怎麼做才能代表有做事?

在 ptt 上回應網友提問
原始討論: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32067001.A.F84.html
Medium討論: https://bit.ly/2L6AOIF

※ 引述《XXXXD (XXXXD)》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bfXBYfG.jpg
: 剛剛臉書上看到這張圖~
: 發現屏東的縣議員很多都是0提案
: 能夠4年過去0提案也是不簡單了~
: 但是出來選又選得上,代表議員平常還是有做事情吧?
: 請問要做什麼事情才能代表有做事呢??

提案數量是一個指標,但並不是唯一,因為有很多議員直接把所有里長的請託直接變成議會議案,想想看,如果幾十個議員共同討論一個路燈亮不亮,這個議會大概也沒辦法好好運作。

一個議會或議員是否發揮作用,我覺得關鍵有兩個,一個是能否有效把關市府的預算編列,另一個就是在地發生的各種爭議有沒有實質參與其中;前者是必然發生,至於立場是把關還是放水必須有更多民眾去關注與評價,後者則是常常被忽略的,在各種抗爭現場,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是民眾直接跟警察發生推擠?那些民意代表去代表了哪些民意?

我們也的確很容易看到抗爭的新聞鏡頭帶到民意代表,只是這些現場大多是選擇性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行政單位透過優勢警力包圍抗爭民眾,然後媒體被擋在外面,這種情況就是議會/議員失去了應有的作用,但很多民眾只會聚焦在畫面中雙方的對立,而忘了那些在第一現場缺席的議員們。

蔣月惠 可貴的地方在於,她站在抗爭的第一線並沒有思考自身政治利益,而是站在一般民眾的立場去思考各種政策的不合理之處,儘管她缺乏了許多政治人物處理事情的手腕,但這樣真實的走進群眾並且帶來實質幫助的作法,對比眼前大部分對議員陳情只能夠獲得罐頭回應,大家自然會驚訝這個國家居然還有這樣的議員存在。

目前能夠選上議員的,大部分靠的是各種宣傳,那些簡短、不知所云的看板充斥大街小巷,這樣的作法讓議員選舉的費用門檻動輒數千萬,成了富人或金主們的表演場合;那些真的能夠做事或是講出具體論述的,一般民眾缺乏意願去主動了解、互動,最終就是讓政治環境成為一攤死水,永遠是同樣的一群人在政治圈子裡輪替,因為被動的民眾大多只能夠接收到各種行銷預算所主動發布的訊息,這些民眾在投票的時候也大多只會憑日常生活的印象,而不是真的花時間去深入了解。

我也是個議員參選人,從 2014 到今年第二次參選,我可能沒有辦法做到像 蔣月惠 那樣幾乎把人生都奉獻給社會公益,但我還是做了些東西

懶人包 – https://beta.hackfoldr.org/kiang

像我這樣平凡的人,參與議員選舉有多困難呢?

以我設定的里程碑來說,希望能夠在 8 月底登記前募集 20 萬的保證金,從 5 月初開設政治獻金專戶以來,我都是全職投入各種公共議題的研究與討論,但到今天我所募集到的政治獻金捐款是 15299 ,而這個數字其實已經比更多沒有背景卻參與選舉的朋友好一點,整個選舉過程收到 0 捐款的候選人也不在少數。

我是個經常運用資料探討議題的工程師(肥宅?),可以輕易運用資料分析找出所有曾經捐助過其他議員候選人的公司行號,然後一個一個去拜訪,我想透過這個路徑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募款成績;不過我選擇參與政治是希望好好做事,當為了選舉資源去尋找金主資助
時,我想我必須放棄很多堅持,如果那些堅持可以放下,其實我就不會走出來參與選舉了。

今年選舉其實會很有趣,因為過去在野時經常跟抗爭民眾站在第一線的民進黨現在再次執政,執政後的表現還是跟在野時的訴求有明顯差距;而過去經常無視民眾抗爭的國民黨,眼前似乎在要不要參與民眾抗爭的決定顯得遲疑(很多時候會打自己的臉)。對於兩大黨不滿的情緒似乎來到歷史的高點,理論上會促成許多非典型政治人物進入圈子,只是如果大家還是被動等待資訊,那些包裹著糖衣的候選人依舊可以靠大量的行銷預算當選,那麼政治圈子只會是換湯不換藥。

g0v 的議員投票指南其實已經花了非常多的功夫把過去藏在深處的議會資料整理好等你看,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做些功課,像是 蔣月惠 過去的提案( https://bit.ly/2uReXd9 )或我這樣的議員參選人對於各種提案的立場( https://bit.ly/2Lc1qYD ),如果這樣的工具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就可以期待有更多符合人民期待的候選人進入議會,並且帶來實質改變。

當然,只是看看資料可能不太能夠幫上什麼忙,如果能夠就請幫忙鼓勵參選人進入到投票指南發表自己政見或立場,或是在網站上幫忙更新資料或運用網站上的資料要求候選人具體表態等等,當願意這樣做的民眾變多,眼前民主政治往資方傾斜的情況才有機會反轉。

不關心政治的懲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就共勉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