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臺南市在最新的議員建議事項報表加入議員姓名資訊了

關於議員建議事項,台南市政府網站有專頁提供相關資訊(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Grants.asp?nsub=A6C400 ),不過過去一方面資料是難以處理的 PDF 格式,另一方面則是沒有公佈對應的議員姓名,所以不容易自動化處理。在去信詢問後,得到的回應是 “本市103年度下半年對議員所提地方建設建議事項處理明細表依規定預計於104年2月下旬公告,屆時本市將研議一併公開相關議員資訊” ,這兩天才注意到,最新公佈的103年資料確實放入了姓名欄位,格式也改為較容易處理的試算表格式,這是相當值得嘉許的。

現在資料也初步匯入了議員觀測中心 ( http://k.olc.tw/tncc/grants ),方便大家進行檢索。

當然,依照慣例要做些統計的,所有核定的款項加總為 844737000 ,為103年第一次追加後總歲出 80657067000 的 1.0473% ,以 57 名議員的員額平均得到 15938434 這個數字,也就是說每個議員平均佔了近 1600 萬的建議款項。案件規模從最低的 1000 元到最高的 700 萬,平均單一案件金額 614801 ,共有 1374 件資料,但不確定有無並未核定案件的存在。

哪些區域分配到比較多的款項?

議員建議款區域統計

永康區以 48357000 奪冠,最低的是 中西區 的 1296000 , 2~5 名則是…

  • 東山區    46447000
  • 龍崎區    43601000
  • 關廟區    42393000
  • 大內區    40335000

核定款項最多的議員 – 前五名:

  • 賴美惠     60091000
  • 張世賢     46421000
  • 王峻潭     42376000
  • 張伯祿     39444000
  • 陳朝來     35670000

核定款項最少的議員 – 前五名:

  • 谷暮.哈就     68000
  • 邱莉莉     468000
  • 盧崑福     1150000
  • 蔡玉枝     1290000
  • 洪玉鳳     3314000

依據政黨看核定數字(以下數字加總會超過總額,因為部份項目為多位議員共同提出)

  • 民進黨     439338000
  • 無黨     232074000
  • 國民黨     192286000

依據廠商排序核定金額(單一案件多組廠商則依據廠商組合加總)

  • 雲嘉南實業有限公司,皇瑄股份有限公司,永豐砂石行,浩光企業社     81543000
  • 皇瑄股份有限公司,雲嘉南實業有限公司     75131000
  • 弘鋅營造有限公司     19134000
  • 宏泰吉營造有限公司     15784000
  • 瓏德營造有限公司     14500000

被刪減最多的議員(建議款項減去核定款項的加總)

  • 謝財旺     18015000
  • 王峻潭     16318000
  • 施重男     11403000
  • 賴美惠     11306000
  • 陳朝來     10525000

建議數字加總最多的議員

  • 賴美惠     71397000
  • 王峻潭     58694000
  • 張世賢     55181000
  • 張伯祿     46839000
  • 謝財旺     46719000

當然,議員建議款基本上是不應該繼續存在的,所以這個數字一般來說越低越好,但也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議員建議款過去就被詬病是議員的小金庫,經常發生特定廠商與議員存在著不當利益往來,加上這些建議款項的運用會排擠市府依據實際情況分配預算的金額,畢竟議員的重要工作是監督預算,而不是左右預算的編列。

期待新一屆的議員能夠努力讓這個不應該存在的制度確實消失,也希望市府能夠繼續公開這些資料,讓民眾能夠參與監督。

作為 1.5 個孩子的爸,關於教育與未來,我是這麼想的

大女兒

因為第二個孩子還沒出生,所以暫時是 1.5 個。

我不會用盡全力把最好的給孩子,能力到哪裡就做到哪裡,行有餘力就是陪伴,陪伴他們去探索自己認為最好的路。

昨天晚上,孩子調皮的躺在衣服堆裡面喝牛奶,喝到後來就哭了,當我抱起的時候把白天吃的東西都吐出來在我的身上,抱往浴室的過程又吐了一些。兩夫妻這次沒有尖叫了,因為發生太多次,老婆把孩子重新洗了一遍、我則是忍著惡臭先把床跟地板做些整理,等孩子洗好之後接著進去再洗一遍,然後孩子繼續調皮的在床上奔跑,我跟老婆也是繼續玩自己的手機或是偶爾跟她做些互動,在時間差不多了才把她給哄睡,然後整個家就像過去幾天一樣平靜。

她兩歲就上幼稚園了,因為我覺得我們兩個沒辦法帶給她更多,就讓專業的來吧。在進幼稚園之前我們看過了不少,選擇目前這一家的理由一方面是還能夠負擔(不是最貴的),另一方面則是平面空間比較大,孩子可以有比較多空間奔跑。跟我選擇移民台南一樣,過去住在新北市覺得生活空間實在太狹小,房價也是超過能夠負擔的範圍;現在台南的房子是四十多年老房子,負擔是新北市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們不需要被房子貸款綁住,加上這房子鄰近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學校,除了未來上學方便之外,有大量的空間可以溜小孩,不需要讓孩子在人車擁擠的馬路上找尋玩耍空間。

因為沒有太大經濟壓力,所以有很多時間可以陪著孩子,我經常帶著孩子去附近的國小玩,她在操場上靠著撿來的樹枝撥弄砂石就可以玩上一陣子,我大多就是在旁邊看著她發呆。這個國小就在火車鐵軌旁,過程中還可以欣賞往來的火車穿梭,有些家長不愛,但我覺得這對孩子來說算是難得的體驗,所以沒意外的話就會讓她進入這個國小就讀,不會去理會什麼明星不明星的風評。

盡可能的不要阻止孩子的想像,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

前陣子開始買黏土讓孩子玩,桶子裡面有些塑型的模子,我後來示範的時候都盡量不透過那些模子,就用粗糙的手法捏出一個一個小東西給她看,其實自己知道一點也不像,但覺得靠那些模子就失去了玩黏土的意義;同樣的她捏出來的東西我也會問她像什麼,但不會指導她應該怎麼做才會真的像隻蝴蝶或大象,只會進一步問蝴蝶的翅膀在哪裡、大象的腳在哪裡,不去做糾正的動作。

我在百貨公司或遊樂場經常可以看到父母陪著孩子玩積木的過程中,父母很認真的要指導孩子做出完美作品,甚至親自跳下來做出東西來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但是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是應該勇於犯錯,除了一些與人相處的細節需要糾正,像這類嘗試她可以盡情發揮,再透過許多的經驗去歸納出接近常識的結論,不需要第一時間就知道答案,因為從錯誤中學習的精神會比標準答案重要些。

我希望自己的經驗對於她的未來是個輔助,而不是一種侷限,所以很多時候都避免第一時間給直覺想到的答案,而是多問幾個問題,縱使她現在大多還沒辦法聽懂我在問什麼,但看著她慢慢的進步我覺得就夠了;我不會花時間把她訓練成眾人目光的焦點,就只是希望她能夠自己發現一些值得廢寢忘食投入的課題,然後體驗生命的美好。

我不喜歡現有的教育體制,但會跟孩子一起參與、一起挑戰

我成長於弱勢家庭,清楚感受過現有教育體制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但它持續在改變著,我想現在最不合理的地方,在於家長對學校與孩子的期待吧。我認為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步調,這個步調是應該與時俱進,但不是盲從於家長的期待,縱使家長是主要的付費者,學校有別於一般的營利事業就在於承擔了一些社會責任,教育的成果是推進社會,而不是只有榜單上多幾個空虛的名字。

教育資源的配置背後有著複雜的政治因素,不過撇開那些分配不均的議題不談,一般而言我們教育體制下所給予的基礎知識是充分的,我希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學的技巧與習慣,而不是將所有學習的責任推給學校與老師。在這個前提下,學校本身擁有的資源豐富與否就不再是主要考量,能夠就近取得教育機會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現有教育體制顧及太多期待,最後就是產生許多平庸的畢業生,這是需要被挑戰的地方。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去在意孩子是否有部份學科被當掉、是否有辦法順利畢業,我比較在意的是他們是否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未來想做的是什麼,並且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縱使學歷在社會的氛圍下會讓成績的不順遂演變成發展的瓶頸,但只要維持積極的態度,這個瓶頸並不會一直存在,我能夠做的就是陪伴他們去承受不合理的地方,直到他們有辦法找到另一個契機。

未來的世界是扁平的,在地內涵會重於語言的多樣性

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的語言隔閡勢必會被資訊科技打破,這個前提下多學會幾個語言並不再是絕對的優勢。相對的,當我們能夠清楚國家本身的在地優勢與定位,順勢深入其中,在語言隔閡被打破的那一刻,我們便已經做好十足的準備。所以相較於許多人認為應該將英語列為另一個必要的語言,我反而認為不需要揠苗助長,如果生活環境確實沒有立即使用英文的需求,充實孩子對於在地語文、歷史與地理的認識,會強過於硬要他在摸索中文的過程中塞進大量英語教學,畢竟看得到、摸的到的東西學起來會快過於強記。

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也沒有很大的內需市場,但我們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縱使中國對我們懷抱著不良的政治意圖,客觀說來語文的共通性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加上我們相對有著可以信賴的政經環境,在香港回歸後甚至上海的崛起,我們都有著很好的切入點去成為亞洲經濟的樞紐,只是過去受制於許多政治操作的拙劣,錯過很多機會,但相對優勢還沒有消失殆盡,只要政治的瓶頸能夠克服。

這是個跨越世代的責任,如果我們仍然希望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總是得面對的。但我並不覺的孩子一定要像我這樣希望終老於眼前這片土地,也許在他們的年代,國界已經是相對虛幻的限制,我只希望他們能夠相信自己做出明確的選擇。

當然,第二個孩子還沒出世,也許屆時被氣瘋了的我會改變想法;然後,我的想法也不代表老婆的,孩子們總是得習慣這兩個想法差異頗大的組合,畢竟這也是人生必經的課題吧。

會想要寫這篇,是因為看到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關於教育與未來,我是這麼想的。 這篇文章,就一時手癢想打打字。

這二十多年來,誰參加過最多次的選舉?

今天試著將 中選會資料庫網站 看得到的選舉全部匯入了 選舉黃頁 ,現在開始可以檢索 1994 年以來大部分的候選人資訊,不過大多都只有相當精簡的資訊,任何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直接動手編輯幫忙補齊。

剛剛好奇統計了一下,究竟這二十多年來誰參與過最多次的選舉?透過簡單的計算得到下面結果:

  1. 陳建銘 – 15次
  2. 林景元 – 14次
  3. 李文忠 – 13次
  4. 陳志明 – 11次
  5. 林正雄 – 11次
  6. 陳志成 – 11次
  7. 李武雄 – 11次
  8. 陳進益 – 11次
  9. 吳宗憲 – 11次
  10. 林榮輝 – 11次
  11. 陳淑華 – 11次
  12. 陳進興 – 10次
  13. 李文正 – 10次
  14. 陳金德 – 10次
  15. 陳進發 – 10次
  16. 陳文彬 – 10次
  17. 陳永福 – 10次
  18. 李景雯 – 10次

冠軍是 陳建銘 先生,先後參與了下面 15 次的選舉:

  1. 1995-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區[區域] – 13號 (無)
  2. 1996-03國大代表臺北市第一選區[區域] – 16號 (國)
  3. 1998-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區[區域] – 6號 (無)
  4. 2001-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舉區[區域] – 19號 (無)
  5. 2001-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舉區[區域] – 2號 (台聯)
  6. 2004-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舉區[區域] – 9號 (台聯)
  7. 2004-12立法委員臺北市第1選舉區[區域] – 13號 (建國)
  8. 2005-12縣市長基隆市 – 1號 (台聯)
  9. 2006-12直轄市議員臺北市第1選區[區域] – 3號 (台聯)
  10. 2010-11直轄市議員臺北市第01選區[區域] – 11號 (台聯)
  11. 2010-11直轄市里長高雄市前鎮區興東里 – 2號 (無)
  12. 2010-06村里長新竹縣湖口鄉鳳凰村 – 2號 (國)
  13. 2014-11村里長高雄市前鎮區興東里 – 2號 (無)
  14. 2014-11村里長新竹縣湖口鄉鳳凰村 – 2號 (無)
  15. 2014-11直轄市議員臺北市第01選區[區域] – 17號 (台聯)

有發現怪怪的地方嗎?除了同樣年度參選多種不同公職外, 2001 與 2004 都有兩位 陳建銘 參與了 臺北市第1選舉區 的立法委員選舉。雖然同一個選舉中可以透過編號識別,但不同的選舉之間其實很難辨識哪些 陳建銘 是同一個人,大概只有相關選務人員能夠透過身份證字號等資訊去辨識誰是誰,只是身份證字號是不能公開的個人隱私,所以一般大眾很難清楚分辨這些同名同姓的情況。

曾經去函中選會希望他們能夠提供足以辨識的代號,不過他們以相關法規未有這個欄位作為理由回應,讓人有些失望。

mr_li

當然,其中還是真有些經典的例子,像是已故的 李景雯 老先生,依據 2005/10/26 的一篇新聞 提到,他在 民國 1978 年就開始積極參與各類選舉,共參與了 20 次的選舉。

咦, 20 次?為什麼上面只看到 10 次?是的,中選會的資料庫只有 1994 年以後的資料,縱使是 1994 至今的資料也不完整,比較明顯的例子是村里長的選舉,上面只看得到兩次,但實際上村里長的選舉已經舉辦過 20 次,舊有的資料透過網路很難進行檢索。

最讓人詬病的莫過於許多選舉公報上面看得到的資訊,中選會並沒有放入公開的資料庫,導致我們經常沒辦法回頭檢驗個別政治人物做過的承諾;這件事情雖然 g0v 有人發起了一個 政治承諾追蹤網 計畫,但一般民眾要想完成這件事情需要耗費相當多的資源,再者這些資訊早就已經刊載在選舉公報中,為什麼不直接將它公開?

進一步的人們的閱讀習慣早已改變,選舉公報等各種宣導形式的公文應該讓民眾選擇能夠透過電子格式取得,自然人憑證與電子郵件已經可以作到許多資訊的傳達,實在沒有必要每次選舉都印製大量的紙本資訊,非常浪費資源。

選擇參與公職人員選舉的同時,本來就會成為公眾人物,許多資訊就不再適用個人資料保護的規範,希望相關單位能夠掃除那種怕麻煩的心態,讓我們的民主素養能夠往前多走幾步。

綠黨 2014 選舉網路應用&議員工作與網路之想像/計畫 會後記錄

其實有點慚愧,自己參與議員選舉這件事情只有到登記前,並沒有正式登記,因為覺的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努力。這次受邀前往分享的主要是一些資訊方面的努力,使用的投影片已經放上網路( http://k.olc.tw/slide/green.html

下面的記錄聚焦在兩位新任議員的對話,文字措辭有可能因為一時的手誤與修飾造成與原始發言有些差距,僅供參考。

王浩宇 (桃園市市議員),以下稱王
周江杰 (新竹縣縣議員),以下稱周

王:
選戰過程大量的使用了網路,主力放在臉書,不過因為臉書的觸及率變低,所以除了大家知道的 我是中壢人 外,還經營了許多主題式的小社團,像是針對 流浪動物、單親爸媽、勞工 等比較小眾的議題,這些小社團雖然個別的人數都不多,但是往往能夠針對個別議題做比較深入的討論,除了過程中形成比較緊密的關係外,深入的討論比較可以找出一些適合透過記者會發表的資訊。

選舉過程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不要在宣傳工作上面浪費太多時間,為了避免同一個地方跑太多次,所以請其中一個助理在手機安裝慢跑相關的 app ,紀錄選舉拜票時走的所有路線,再將這些紀錄放到 google map 上面呈現,就可以有效避免太多重疊的情況。選戰後期會有許多區域無法涵蓋,在透過派報公司發放文宣時可以明確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什麼地方。

在選前並沒有太多服務案件,選後數量爆增,辦公室主任運用 Trello 進行案件的管理,截至目前為止就經手了超過千件。任何的服務案件在收到後就全部放入系統,再由四位助理認領後整理,再依據歸納後的資訊進行各種行程安排。辦公室的分工明確,服務案件一律由辦公室主任統籌,個別案件需要我出面時再將資訊整理後提供給我,我單純依據取得的資訊與建議進行後續處理,因此我自身對於枝節並不會有太多過問。

其他實體的處理還是透過電話,也還是會需要前往現場處理,未來希望能夠透過 app 讓民眾直接發出陳情,也希望透過類似 ivoting 進行配合款運用的透明化,讓它從議員的私房錢轉為真的服務在地民眾。

周:
選後其實增加了許多臨時出現的行程,因此目前時間還不太容易掌控。我的選區特性比較建立在人與人的直接互動上,因此網路的運用並沒有王這麼深入,目前只有透過臉書做基本的議題宣傳,也一樣透過一些小型社團去籠絡比較緊密的聯繫,主要是荒野協會的朋友協助。只是來自荒野協會的朋友大多不是自己選區的選民,所以九月登記後幾乎是從零開始,從家族裡面可能的 50 票左右基礎開始,直到選舉結果以四千多票當選,在這之前沒有為選舉參與過任何活動或宣傳。

我自己認為關係還是最重要的,網路發展的力量並不在於整體性,其他競爭者永遠搞不懂我的票怎麼來的,因為地方很少聽到我的聲音,網路對我的幫助只有基本的曝光,集中議題讓相關的人可以知道要支持哪些人。選後粉絲頁仍然在經營,任何的公務行程都透過粉絲頁記錄,案件的登記並未透過網路進行,助理費用,薪水七萬塊、助理費用八萬塊,扣除捐回黨內的部份與辦公室的租金等,頂多僱用兩位助理。

實際上相關工作仍有紀錄,只是還沒有呈現的想法,包含做了什麼事情與議員配合款,各地會有各地的情節,新竹可能不太適合透過類似 ivoting 進行,我自己今年有兩百萬工程款、一百萬活動款,會直接將它放在重要的地方,線上投票機制無法控制結果能否將資源放入真正需要的地方,百分之八十的錢希望放入教育,很多學校都需要靠議員補助款去充實各種硬體設施。

竹東平均年齡非常高,某位候選人整個選舉幾乎只在討論老人年金議題,選票也只輸五千多票,表示這類議題在當地還是很有效的。不過當地政治人物對老人其實沒有太多照顧,因為賄選情況普遍,老人拿了錢就會投給候選人。未來希望透過實地拜訪將資源往需要的地方放,但不確定會不會違反綠黨政治代理人協議的問題。部份議題在新竹其實沒有太多人關心,像是流浪動物相關。選前沒有拜託過任何一個里長,因此選後並不會有太多人情債,議員配合款的運用希望能夠透過網路呈現運用情況。

在竹東用 LINE 的使用者似乎大於臉書,因為容易操作,他們使用的非常深入,我的手機必須關振動,因為隨時都有各種群組傳來的訊息,聲音會響不停。這些大部分是三四十歲的使用者,主要是訊息的傳遞。擔心做同樣的事情會讓民眾感覺到疲乏,希望用更多元的形式去呈現來爭取迴響,提昇內容的呈現方式。

聽眾問周: 想要知道如果選區轉移到彰化或雲林,你有沒有把握一樣當選呢?如何去了解這些投給你的選民?

周:
如果是彰化、雲林一定落選,這次會當選某些層面也是因為其他候選人出現了素質問題,地方勢力角力結果讓部份選票往我這邊流。通常在地方謝票時都會聽到民眾說有投給我,但我明白票數中應該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四十五歲以下的人,我也只針對這個族群去分析。選區的宗親力量還是很龐大,我主要的競選方式是騎腳踏車陪著竹科人上班,透過個別小議題去籠絡關係,比如說 反對電磁波問題的群組、小學爭取活動中心等等。

現在的選舉不再是喊一個空泛的口號去驅動,需要透過眾多小型的議題去累積,希望未來經營的方式環繞在這上面。今年年輕人出來投票的意願高,所以有蠻大的影響。

聽眾問周: 請問選舉突圍的策略為何?建議竹東可以針對婦幼議題,避開派系鬥爭。

周:
選前沒有跑婚喪喜慶的場合,但是選後會去走訪喪家,一方面因為客家婚喪喜慶時動員能量大,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深入民眾,不過都是利用晚上行程結束後走訪,偶爾會遇到需要服務的案件,像是某個案件因此協助了中低收入戶的申請。選舉其實是人與人關係,去聆聽當事人的想法,會進一步記錄。現在因為有議員身份,比較有機會走到民眾身邊去關心,藉此聆聽民情,過去的議員其實離民眾很遙遠,很少有議員真的聽到聲音。婦幼議題有點大,在各個社區、環境其實面對的不同,比如說有家長關心同學的輔導、有的關心能否有公共托兒所,不會有一個議題打所有人。

沒有所謂經營的問題,沒有太過思考選票問題,自己個人的想法就是慢慢去耕耘,而不是去量化成果。當然偶爾會有地方的話語傳出,就看個人能否堅持自己的價值。拜訪喪家一般都在晚上,雖然有些人會覺得這樣不好,但自己並不在意,希望能夠打破一些傳統的束縛。

聽眾問王: 中壢傳統社區拜票就是握手,不過有些社區像 SOGO 附近不太理會工作以外的議題,你是怎麼經營的?

王:
中原附近是相對單純的,就是勤跑吧,像夜市的攤商就跑了二十四次。至於 SOGO 附近我則是選擇在社區對角進行短講,也進行一個社區小天使的活動,由個別社區的民眾幫忙將文宣送進社區裡面發放。我的經營大多是直接針對個人,並不會去碰觸像是社區管理委員會這樣的組織。

婚喪喜慶的帖子在選後爆增,剛開始只有寄送輓聯,有一次翻到兩個離家很近就去看看,結果發現第一個家庭曾經接觸過、第二個則是在選舉時有捐款,所以會有些掙扎。只是這需要想清楚,因為一旦開始跑這種行程,大概接下來都得跑了。

議員的活動邀請非常多,決定是否參與的關鍵是能否真實接觸到民眾,而且一旦去了就是待很久,像是參與中低收入戶的餐會,把一百桌都聊完、發完服務卡,效果比站在台上好一點。

聽眾問: 想要知道選舉花了多少錢、未來預期花費如何?

王:
整個選舉過程花了一百八十幾萬,選後花了七十幾萬建置辦公室與相關事務支出,像是輓聯的印製等。直轄市資源比較多,薪水捐出一半給黨內,自己大概剩六七萬塊,而助理費用 24 萬許多議員會透過人頭申報,我則是請了八位助理。

周:
選舉前就政治獻金帳戶花費共 98 萬,實際募集了約 50 萬,加上選舉補助款 13 萬左右,自己實際拿出 2x 萬。當選之後研究費 7 萬、選民服務費 九千、 8 萬塊的助理費用,扣除捐回給黨內的部份,其實不太夠用。選後發現其他候選人辦公室都消失,所以決定不做同樣的事情,繼續租用選舉時使用的辦公室,只是費用就高了些。

聽眾問: 如何與國民兩黨議員產生差異?

王:
民進黨其實很多跟國民黨相仿,比如說早上消防員陳情,警察要舉牌時其他議員就都跑光了。昨天陪清潔隊員去談判,新屋火警檢討會議也只有我一個人到場,其實只要做好本來就該做的就是很大的區別。選舉的時候一直在提議會透明化,會期開始就想要提案,有找民進黨新潮流的議員徵詢,不過都沒有人願意簽署,因為怕得罪其他議員。

短時間內希望綠黨 2016 有機會可以前進國會,自己是喊出桃園能夠有十萬票,會主打反航空城的議題,訴求是連開發都不要。中壢有非常多的眷村,像是自立新村國宅等,我這次選舉其實比民進黨得票還高,綠黨的訴求其實在深藍的選區會有一些吸引力。

周:
新竹縣 36 席議員中,民進黨只有 2 位,第三位因為在選舉過程中支持我而被開除黨籍,所以沒辦法組成黨團。要跟他們做出區隔,必然要做一些理想政治的工作。

新竹縣議員的素質相對低落,許多人並不清楚如何應對一些會議與跟民眾互動的場合,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在場大家都有能力當議員的,我們只是臉皮比較厚一點罷了。

第三勢力如果還是繼續爭取綠營的選票會有很大的問題,只是外在觀感還是很容易影響地方選舉,我在選舉中沒有罵過人,所以猜想選票結構很多都是來自藍色的支持者。

聽眾問: 大部分的資訊都公開,目前議會其他同僚會不會有什麼意見,這樣的作法能否成為常態?

王:
透明化目前並沒有辦法做到太細、或是有些顧慮,議會同仁非常怕我,壓力會很大。像是過去簽到表都是一張大家簽,但因為我的出現讓議會決定簽到改為一人一本的形式,避免我將資訊揭露給外界知道。

周:
有一個國民黨議員說下次不玩了,他們也明白傳統經營方式效果一直在遞減,二十年後相信這些都會變成主流。

新竹縣自有車輛比例最高,但是腹地狹小,只要一個橋施工就影響竹科交通車流,在當地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也許再過個兩屆綠黨就沒辦法以清新、透明為訴求,必須有具體的主張才行,像是都市計畫等,大規模的政策研究現在就必須要開始,但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這次參與中執委也就是希望將地方需求帶進綠黨,藉此期望能夠產出具體成果。

今夜我想懺悔一下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部份

看到 陳為廷 因為自曝兩次性騷擾事件而引起廣大的討論,我基本的立場還是支持他,因為性騷擾是錯的,但苗栗會需要他延續過去做過對的事情,除非有另外一個年輕人願意跳出來承擔這個擔子。不過我支持的有些心虛,因為我也犯過同樣的過錯,雖然沒有鬧上警局或法院,不過我知道還是造成了一些女孩的陰影,而我只能默默期待這樣的陰影有一天會被放下。

國中應該是我這人生最大的轉折,轉折點很諷刺的是我父親從重病到過世的那一段時間。

在這之前,我其實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會偷錢、偷東西,很多人曾經問過為什麼我走路都沒有什麼聲音,其實就是因為那段日子裡躡手躡腳養成了習慣。因為家裡窮,小時候沒那麼懂事,總是會有許多想要要不到的東西,所以學會了偷,當然,家裡並沒有默許這個情況,每次被抓到就是一陣毒打,最深刻的一次就是雙手被用麻繩綁住,爸爸拿著百元鈔票沾醬油叫我咬著,問我說這錢可以吃嗎?

除此之外,我很早就接觸到成人影片或書刊,也很早就對性有了好奇與衝動,在跟人嬉鬧的過程中有時會刻意的去碰觸異性的私密部位,也有過幾次比較超過的舉動,雖然沒有演變到真的侵犯異性的肉體,不過相信應該是在性騷擾的標準之上。曾經因此被長輩斥責,雖然人們不再追究,但我後來輾轉得知,其中有一個女孩還是對我耿耿於懷,那個陰影似乎有些揮之不去。雖然有著愧疚,但我知道自己在這件事能夠做的就是別再靠近她,只能期待有一天會有一個人將她帶離開這個陰影。當然,她如果仍然無法釋懷要把一切公開,其實我也有那樣的心理準備吧,就是只能道歉而已,畢竟犯過的錯沒辦法回到過去將它抹除。

其實人生走到這裡,我幾乎就是篤定會成為一個問題青少年,不過我幸運的沒有真的走上歪斜的道路,因為我爸的死帶來了一些改變。

在 如果我很有錢,我會做什麼? 這篇文章已經提到,父親在國中時因為酗酒等問題病倒了,媽媽在醫院照顧爸爸的期間,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媽媽直接告訴我她把錢放哪裡,所以我不需要偷了,但我那時候才開始清楚的意識到,那些錢花完就沒了,可能連下一頓飯都沒有著落;對性的衝動也被對未來的恐懼取代了,整個家從吵吵鬧鬧突然變成了空蕩蕩的,我甚至會害怕回家,刻意去找同學然後待到三更半夜,直到同學的爸媽提醒我該回家,我才勉為其難的走回家裡,腦子裡充滿了空虛與恐懼。

也因為家裡都沒有其他人,我得想辦法照顧自己,以前都是把衣服丟在桶子裡等媽媽洗,但媽媽已經分身乏術沒辦法回家,所以那些衣服就放到臭掉了;我自以為是的把一些香水放進去一起洗,結果就是一股非常怪異的味道,但上課還是得穿,就硬著頭皮穿去學校了。所以那段日子很多同學對我的印象深刻,就因為我身上總有著一股揮不去的怪味,我也因此成了被排擠的對象。

接著媽媽把病重的爸爸帶回家裡來了,因為我們沒有錢再負擔醫藥費,只能回家自行照顧。緊接著,房東因為我們積欠了許多的房租想要把我們趕出去,甚至把我們賴以維生的抽水機拔走(因為當時是喝地下水),要逼迫我們離開。看著這一切在眼前發生,我當時覺得自己很沒用,因為一點忙都幫不上。後來在鄰居的勸說下房東還是勉強讓我們住下,拔走的抽水機也由外地工作回來的哥哥另外買一台裝回去,這個緊張的情況才稍微有些緩和。

隨後就是我爸在一次從床上摔下的過程中離開,我的眼淚好像在那一天都流光了,後來送他的大體進火葬場那一刻我已經不再哭得出來,但我還記得撿著他的白骨進骨灰罈的畫面,好像對生死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因為辦喪禮收的白包,我們有一點錢可以搬離開那個地方,經歷之前的那一段緊張關係,大概也沒有那個臉繼續住在同樣地方了。

之後就如同 如果我很有錢,我會做什麼? 這篇文章提到的一樣,走到了現在。

性騷擾是錯的,這毋庸置疑,但可能我自己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沒有如同一般人這樣激烈。不過我的人生路上看過許多比這更糟的事情,選擇關心政治議題某些層面是希望我這樣的故事別再發生。當然,我相信 陳為廷 也許有比我更多的故事可以說,這不構成大家原諒他的理由,但只是希望提醒大家,這個社會還有許多的角落,正在發生著類似的故事,這些故事有可能帶來更多比這更糟的傷害,與其花時間指責這些加害人,不如把同樣的心力用來阻止類似的故事再次發生。

當然,我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是抹不掉的,我也許這輩子不會有機會像 陳為廷 那樣受到這麼多的檢驗,不過我只是想要站在現在的位置,自以為是的發出一點聲音、做一些事情,希望有機會讓這片土地更好吧。

回覆:管碧玲揭中國傳媒高端伺服器進駐台灣

hqdefault

另一篇在 ptt 的回覆

※ 引述《regmeyo (meyo)》之銘言:
: 剛剛youtube看到的
: 好扯阿
: 連結如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FBl8JSXY8
: 管碧玲揭中國傳媒高端伺服器進駐台遠傳、中華電信機房
: 愈來愈誇張了…
: 政府要隨他去嗎……
: 看看主委那始終微笑的表情…太恐怖了!!!

才剛在網路板問完這個,先說我目前的觀點吧

目前的確看不到違法的點,基本上即使沒有放主機,各種偷雞摸狗的事情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並不會有什麼阻礙,會設置實體主機並且租用線路就只是比租用外部服務便宜吧?

問題在於遠傳的機房管理能力有沒有辦法確實區隔不同客戶間的網路,以及有沒有國安疑慮的主機被放置在同樣線路或機房裡,租用主機服務需要登記公司這個部份相較於國際的確落後很多,很多美國機房只要線上刷卡就可以啟用大部分服務。

但我的專長不是網路管理,並不清楚實際進駐機房的機器會不會有什麼額外的疑慮,但立委提到的那些其實不用實體機器進駐就可以做到了。

需要避免的是中國有任何機會去監聽或甚至主導我國任何的骨幹網路,因為那些基礎設施的確有辦法監聽各種未加密的訊息,或甚至作到類似中國國家防火牆那樣的效果。

如果這麼簡單就有國安、資安疑慮,美國大概就被攻陷了吧,因為美國的機房有世界各國公司所託管的主機。不過我其實沒有把握國內在這一塊有沒有夠成熟 XD


kiang


→ Vett: 國內的社交工程弱的很 12/15 23:09
推 ian90911: 影片中提到樂視跟潘朵拉什麼的拉線了 這個是? 12/15 23:10

潘朵拉 是 一個付費成人頻道,如果這很嚴重,日本應該最需要被檢討吧 XD

參考這篇新聞: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1215/524435/

→ lea109: 我本來也以為國內社交工程弱…直到上次公司警告我看的網 12/15 23:11
→ lea109: 頁有程式一直想搜尋定位後…就不敢再小看了… 12/15 23:12

其實花點小錢買些監控設備就可以輕易升級了,就怕沒有人持續監看警告吧

→ future314: 立委也說那不是他的重點 重點是別國來設機房 12/15 23:14

主機代管跟設置機房是兩回事,設置機房就有可能碰觸我所提到的骨幹網路,這的確需要做些控管。但這重點是管理策略,否則有開放外國公司設置機房的國家不就都被殲滅了?

我們鄰近的日本與新加坡就有很多外國的機房設置,並沒有看到明顯的問題。

→ future314: 我們的業者能不能有所警覺 我們能不能知道業者的情況 12/15 23:16

針對內容做管制大概只有中國做的最徹底吧,民主國家一向保有祕密通訊的自由,所以重點不是業者的一切行為被掌控,而是確實保護我們不該被侵犯的資訊領域才是

推 OldYellowDog: 推一下這篇 12/15 23:30
推 panda20087: 中共一直在打壓樂視的各類業務 說幫助監控賈總也無辜 12/15 23:36
噓 Hambowbow: 你這篇沒人看啦XD 鄉民看原PO就高潮到不行了 超低能 12/15 23:54

就等有興趣的人看吧,我也在想有沒有人會打臉,畢竟我只是個使用者,沒有真的知道現有機房管理秘辛。

推 regmeyo: 給推,很多東西我們也不清楚,不過看質詢確實很多有疑慮 12/15 23:59
→ regmeyo: 看有沒有更完整的分析文了 12/15 23:59

管媽講的那些其實是有點小題大作的,不過對面官員的回覆也的確不太得體,可能大家都覺得那個臉很討厭吧 XD

推 h70575: 推 12/16 00:01
推 Hambowbow: 原PO抱歉補推 只是對於低能鄉民的反應覺得很…ooxx 12/16 00:02
→ bryantkk: 記得之前有人PO過 美國 韓國都有進用某些大陸零件好嗎.. 12/16 00:13
→ bryantkk: 禁用設備 12/16 00:13

設備也有分的,伺服器主機一般不會動什麼手腳,要也是動骨幹網路的交換機、閘道器那些比較有價值,因為那些基礎設施才有機會接觸不特定網路連線(簡單講就是一個大家都會上的高速公路)。

這次管媽質詢的內容只是進駐機房的主機,其實跟資安、國安之間的關聯是相當薄弱的

→ bryantkk: 就我在業界 比較核心原廠設備都是國外自己做 不給代工的 12/16 00:14
→ bryantkk: 至於是不是小題大作 就要請更專業的來判斷了 顆顆 12/16 00:15

國內很多都還是抱美國大廠的大腿,使用像是 Cisco 等品牌,只是不清楚之前提到華為設備的佔有率。如果華為設備有些後門可以透過機房內部主機啟動,這也的確會產生疑慮,但國防相關的應該還沒導入這種鬼東西吧?

回覆: 柯P勞動局長最後5強 外界譁然

這是在 ptt 的回覆,自己備份一下 🙂

※ 引述《gncn (gncn)》之銘言:
: 看了這一串討論,忍不住出來說說想法。
: 柯P這個「民選局長」的政見,背後的想法是「眾人的智慧會超過個人的智慧」,
: 相信只要公開透明,將過程上網公告,就不會有弊端(或是弊端會被踢爆?)。
: 從這個理念看來,那「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失控不是嗎?
: 柯P憑著「個人的智慧」找出了遴選委員,而這些委員「疑似」被資方滲透,造成弊端。
: 靠著公開透明(政見發表的部份,當然我想遴選委員的選擇標準,以及評分的理由也該
: 透明),「眾人的智慧」發現當中大有問題,把這個結果罵個要死。
: 那不正是開放政府的初衷嗎?
: 民主政治的精隨不在於選出不會犯錯不會被蒙蔽的神一般的領導者,
: 而在於「有監督、回饋、修正的力量存在」。
: 所以這一次,我百分之一百贊同針對這次遴選出來的「結果」大力抨擊,
: 但是要由此認為「你看又跳票了」、「什麼開放式政府都是騙人的」、「人選根本早就內
: 定好了,原來柯P也是這種人」之類的,我覺得還言之過早。
: 至少觀察柯P是不是會「聽從百姓的聲音」來推翻這次的結果,檢討問題並修正SOP,在從
: 頭來過,還是他像其他政客一樣,「批評歸批評,監督歸監督,選出來就是這樣了不然要
: 怎麼辦」。
: 所以我個人願意等一到兩天,等柯P告訴我們他會怎麼修正結果,
: 若是毫無回應,或打太極混過去,才會開始影響我對柯P的評價。
: 這次的「遴選局長」算是個很先進的「實驗」,這次出現這種結果,你可以相信是「柯P果
: 然騙我們」,但我認為是「實驗結果失敗,需要做調整」,我仍然期待他修正SOP之後進行
: 的下一次實驗。
: 甚至,若是民眾的回饋能夠成功影響柯P的最後決策,那我甚至覺得,
: 這次「開放政府」的實驗結果 是成功的!

同意這樣的看法,下面再補充一點自己的意見 😉

在柯以前我們已經太習慣強人政府了,太習慣把所有的責任歸咎給帶頭的那個,讓既有的政治人物習慣透過行政官洗牌的方式偷渡各種違反人民意願的決策,事情發生就是下台、道歉,但生米煮成熟飯也無法耐他何。

柯堅持把更多的過程攤在陽光下,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種藏污納垢許久的遴選過程,就跟你把路邊水溝蓋翻開看到一團亂一樣。面對一團亂剛開始當然會有許多怨言,但看得到要清理就容易多了,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大聲的罵出來,讓柯知道這個遴選結果不是人民要的,甚至進一步 “自己的遴選自己做” ,有能者可以把真實的聲音凝聚成共識,去撼動這個結果。

這才是民主,才真的是人民作主,柯的作法讓各位難得有機會感受到真實的民主力量,請珍惜這個機會,讓他有各位的支持去落實開放政府的概念 😉

政治是複雜的,柯在這個過程也許會有些無法揭露的條件交換存在,但是相信柯會守住基本的底限,希望這個底限就是透明公開,這樣子人們就可以持續打開一個又一個過去被蓋住的水溝,然後透過大家的力量一起把這一條又一條的水溝清乾淨,如果這個情況能夠持續,相信四年過後我們真的會有煥然一新的台北市。

不要抱怨眼前看到的髒亂,因為你沒看到不代表它過去不存在,現在看到了就想辦法把它清乾淨,因為你是主人。

關於這次的遴選,我是希望把三百多位的名單全部公佈,把他們全都放到類似

http://wethepeople.tw/
wethepeople

的平台上去回答人民的問題,接著再透過合理的票選方式把適合的人找出來

至於那些遴選委員,去你的遴選委員!

久等了,票選結果已經匯入選舉黃頁

2014   臺北市行政區 @ 選舉黃頁

雖然之前有試著將網站移轉到好一點的機器,但還是抵擋不住大家的熱情,投票日前後網站幾乎是無法運作的狀態,所以到今天才開始處理票選結果。票選結果需要感謝 @ronnywang 的整理,選舉黃頁只是將整理的結果匯入網站呈現。

2014   直轄市長   臺北市   7號 柯文哲候選人 @ 選舉黃頁

使用的方式跟以前一樣,只要在地圖上找到自己所在地的村里,所有相關選舉的候選人都會一次呈現。不一樣的只是,順利當選的候選人圖示背景會改為紅色的底,排序也會放在資料最前方,所以有哪些人當選應該一目了然;點進候選人資料可以看到最後得票數字,不過少部份數字也許還會在未來的驗票程序後調整。

還是老話一句,一切資料還是以中選會公佈為主,選舉黃頁上任何資料都僅供參考,希望不會造成任何的誤導,畢竟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告了 XD。

選舉黃頁: http://k.olc.tw/elections/

選舉公報資料在選舉黃頁上線了

bulletin

11/21 中選會統一公佈了選舉公報資料,只是條列式的資料檢索不是很方便,所以選舉黃頁將這些選舉公報資料跟既有的選舉區進行連結,讓各位可以在瀏覽特定候選人或選區時能夠進一步看看他們在選舉公報上刊載的資訊。原始的格式是 PDF 文件,透過工具的輔助也將這些文件轉換成網頁格式,方便直接線上瀏覽,而不需要安裝額外工具。

因為原始資料並沒有完整的對應表,所以選舉公報與選區的連結還沒全部完成,本次選舉涉及的選舉區數量為 8978 ,已經刊載選舉公報連結的有 6038 個,而因為這些連結多數是透過程式進行,因此可以預期會有些錯誤。所以選舉黃頁加入了另外一個功能,可以直接針對選舉公報的標題進行搜尋,在資料連結全部完成前可以先行透過關鍵字搜尋希望瀏覽的選舉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