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機車開始出現在台南街頭

眼尖的朋友可能發現,在路邊可以看到這樣外觀特別的機車停在路邊停車格,這是業者推出的共享機車;跟共享自行車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機車已經有完整的管理法規,租用共享機車亂停是會吃上罰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預期比較不會有過去共享自行車的亂象。

共享機車跟傳統機車租賃有很多差異,首先是計費模式,共享機車可以以分鐘計費,傳統租車則是大多以天或小時,加上共享機車是透過手機 APP 進行自助借還工作, 24 小時全時間都可以借還,以及共享機車在劃定範圍內都可以異地借還,使用彈性已經接近自有機車;而共享機車的存在就是希望取代自由機車,減緩自有車輛成長的速度,也提高個別機車的單位效益。目前業者設定的範圍可以讓租用者往返南科、高鐵站與市區之間,可以滿足部份通勤或旅遊的需求。

依據業者分享,大部分的自有機車平均每天使用時間低於一個小時,這樣的通勤使用需求如果引導到共享機車可以減少許多浪費;同時因為目前共享機車採用電力驅動,行駛過程不會排放廢氣,對於市區空氣品質改善會有些許幫助。比較大的問題點可能是在電力不足時目前可以找到的電池更換站數量比較少,以及這個模式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還很陌生,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多業者願意投入來讓這類服務普及。

共享機車的引進也要感謝台南交通局開放的態度,跟業者討論出可行的模式後隨即讓業者開始嘗試營運,台南交通局也持續在關注共享機車的出現是否會帶來預期以外的影響,著手研議是否有需要透過自治法規進行管理。

評論

Google 建置資料中心對台南的好處

Google 最近宣佈在台南購買資料中心興建用地(*1),應該近期內就可以看到具體的資料中心興建計畫。部份網友提到了資料中心的劣勢,像是用電量大、創造工作機會不多以及對於在地稅收貢獻不高,這些不利條件的確存在,但這個計畫對於台南仍然有許多正面的意義。

Google 對於社會責任的重視一直是用比較高的標準,因此在資料中心計畫出現前就對外宣佈了,要向台南在地的太陽能電廠購買 10MW (千瓩) 的再生能源(2),他們在 2017 年就做到購買相當於自身用電量的再生能源,這樣的里程碑對於台灣的科技大廠來說還有很多努力空間;除此之外,在 Google 等廠商的積極建議之下,台灣才開始導入符合國際標準的再生能源憑證制度(3),讓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有機會跟國際接軌。

其次, Google 資料中心有提供通用的雲端運算服務,鄰近資料中心的優勢就是可以快速發展與布署各種需要的資訊系統,特別是位於台南的科技大廠與希望朝智慧化發展的在地公司來說,就近能夠取得足夠的運算資源就不需要自行建置與維護更大的資訊機房,必要時以實體線路直接連接資料中心就可以滿足大量資料傳輸與運算需求,而 Google 提供的高品質服務也可以確保這些在地公司的投資可以穩定發展。

資料中心的建置也會伴隨一些鄰近網路基礎設施的提昇,加上 Google 對於在地社群的扶植以及人才培育,這些不容易量化的後續影響或許會比直接看到的數字更有價值。身為台南市政府執政團隊的一員,我也很歡迎 Google 這次興建資料中心的計畫,同時期待台南市政府未來在智慧城市議題跟 Google 有更多的機會合作。

*1. Google 於台南購買資料中心興建用地 – https://taiwan.googleblog.com/2019/09/tainan-dc-land.html
*2. Google在台灣完成亞洲首宗再生能源交易 落實「智慧台灣」計劃承諾 – https://taiwan.googleblog.com/2019/01/google22.html
*3. 我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簡介 – https://www.bsmi.gov.tw/bsmiGIP/wSite/public/Data/f1494494859501.pdf

評論

拜訪台灣寶蝦,今年養殖產業導入智慧化設施補助已經開辦

前陣子因為大雨不斷,所以養殖產業陸續傳出了一些災情,面對天氣變化越來越難以預料,養殖產業透過智慧型設施輔助的需求持續增加;農委會漁業署也順應需求,提出了「養殖產業導入智慧化管理系統與設備計畫」,即日起到 10/9 受理申請,因為有名額限制,所以有意願申請的朋友可以把握機會。

這次感謝台灣寶蝦願意提供現有設施的展示,所以跟著幾個台南的養殖業者一起去現場看,台灣寶蝦的陳大哥很熱心分享自己運用水質感測設備的養殖經驗,養殖場使用的水質感測包含溶氧、溫度、酸鹼值與 ORP-2 等項目,依據陳大哥說明, ORP-2 數值對於養殖魚池水質的控制最具關鍵性,已經多次倚賴數值變化避開了可能的損失。

有年輕的養殖戶表示,接手家裡的養殖事業後還在培養經驗,只是連續幾年都還在虧損狀態,今年更發生白蝦育成率不到 10% 的情況,已經開始有些灰心,希望智慧型設施的導入有機會找到改變的契機;陳大哥也分享,過去風調雨順的年代,幾乎不太需要特別照顧就可以有不錯的收成,只是近年來天氣異常讓養殖業者經常面對巨大的損失,即使有過去的經驗也不一定能夠避免,因此所有的魚池都會放入水質感測設備。

水產養殖因為都是培育活體,對於水質環境的改變會比較敏感,水質感測搭配自動運作的水車等設施可以減少許多人工判斷失誤而造成的損失;而相關數據持續累積後可以帶出容易傳承的經驗,未來或許在人工智慧等科技參與後可以有更多進展,台南的養殖漁業在國內產值與養殖面積都最大,期待更多智慧型設施導入後可以讓產業能夠穩定發展。

  • 台灣寶蝦 – https://www.facebook.com/twbaosia/
  • 108年「養殖產業導入智慧化管理系統與設備計畫」 – https://www.fish1996.com.tw/news-detail-2411258.html
評論

長期照顧 2.0 ,資訊技術能夠帶來突破瓶頸的機會

前兩天有幸受邀參與了在台東都蘭診所(1)的資訊系統討論會議,都蘭診所成立的時間不長,只是余醫師選擇了跟其他診所不一樣的道路,也就是近幾年才比較多討論的在宅醫療,實際走進病患的家中提供醫療服務;而同時參與會議的還有來自台中的依瑩照服員,即使有著前台中副市長的身份(2),但她依舊選擇走到第一線去學習居家照護,而且從實做過程去找出長期照顧發展的問題點。

依據勞動部的統計資料(3),外籍看護工數量持續成長,在今年 7 月已經來到 25 萬 6 千多人,如果以每個外籍看護工 3 萬元的花費來看,這是將近 77 億元的就業市場;再依據衛福部的統計數字(4),明年有長照需求的人數會來到 82 萬 3 千多人,這表示眼前就至少有近 250 億的市場需求存在,而在地的照顧服務卻遠遠無法滿足這個需求,大部分的家庭還是選擇了持續引進外籍看護工來協助照護工作。

在依瑩的分享中提到,在地的照護服務收費較高,加上舊有長期照顧制度僵化的補助方式,讓有需求的民眾大部分情況下選擇了外籍看護方式,或者是選擇費用較低但是相對擁擠的照護機構;新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試圖從制度面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繁雜的行政作業卻變成了發展的負擔,特別是進行整合性服務的居家照護機構,很多時候會因為無法確實掌握即時的服務數據而造成超支的情況。

余醫師所推廣的在宅醫療服務則是補足了居家看護患者的服務缺口,讓他們看病的需求可以在家中被滿足,因為對於這些患者來說走出家門看病經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華人社會對於在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有著強烈的情感需求,過去經常有在醫院保留一口氣回到家中拔管的情況,但這個過程常常會有病人痛苦掙扎的畫面出現,依據余醫師的經驗分享,他所照顧的病例過半能夠在家中平靜的走完最後一段路。

在宅醫療服務雖然滿足了病患的期待,但醫病關係之間的緊密互動卻成為發展的負擔,因為每個案例大多會透過通訊軟體建立群組,除了許多病患與家屬會在群組中聊天之外,許多資訊也無法有效整理導致重複性的問答產生,只是整理這些資訊也會需要大量時間與人力投入。

這兩種情境面臨的問題也就剛好是資訊科技可以發揮的地方,只是因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都走不一樣的路,因此既有資訊系統很難直接滿足需求,於是陸續有些社群朋友參與了討論,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的建議是需要先針對眼前需求的痛點去進行小規模的開發工作,當產出的雛型能夠確實滿足需求後再開始切入另一個問題點,因為新興服務發展的過程中還有相當多變動的可能,要在短時間內歸納出大部分需求很困難,再加上發展這些新興服務的關鍵使用者不多,也很難要求余醫師或依瑩抽離開現有工作進行深度的需求訪談,大概會需要有資訊科技背景的人跟在身邊,持續協助轉化需求為開發藍圖,逐步發展需要的資訊系統。

過程中也聊了許多新資訊技術的想像,像是語音輸入、通訊軟體虛擬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等等,期待未來會有機會在第一線落實。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府投入了許多資源希望在地提供的照護服務可以有效替代外籍看護,持續設置的長照站的確看到數字的增長,只是回到需求端的民眾心裡,居家照護與在宅醫療或許還是比較符合期待的組合,當資訊科技參與能夠有效提昇運作效率,或許取代外籍看護這個目標就不再那麼遙不可及,期待接下來可以有機會看到這次會議描繪的願景實現!

相關連結:
*1. 都蘭診所 – https://www.facebook.com/homeclinicdulan/
*2. 林依瑩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前進部落擔任照服員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814862
*3. 勞動統計查詢網 – https://statdb.mol.gov.tw/evta/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wqrymenu2&cparm1=wq14&rdm=I4y9dcIi
*4. 明年長照支出400億 4年成長8倍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5801

評論

拜訪旭海安溯水產公司

下午(8/22)去拜訪旭海安溯水產公司的黃大哥,原本相關新聞出現時大家臆測應該是沒有備援設施,供電異常時才會造成損失,但在跟智慧型設備廠商開會時聽聞其實黃大哥有裝,所以好奇想要了解事件的細節,黃大哥也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的拜訪

在討論之後才發現,原來黃大哥的概念非常進步,所有的養殖魚池都有裝置水質偵測設備,也有發電機與自動切換設計,但台電供電的突波直接造成了馬達燒毀,這大概是始料未及的地方

黃大哥表示,智慧型設備導入約兩年,透過各種數值的偵測避免了多次的養殖危機,特別是今年以來各種氣候異常的情況,如果沒有這些設備大概損失會非常慘重,所以未來他如果有新增的養殖池都會把智慧型設備當作必要的設施之一

他們最近也嘗試使用微波設備進行入侵偵測,他表示如果只是要偵測入侵,以紅外線設備即可,透過微波是希望精準記錄入侵路徑,未來無人機技術進步時或許可以直接出動無人機進行主動的嚇阻工作

另外黃大哥也做了很多實驗,像是透過牡蠣、藻類等互補性的生物去淨化養殖水池,減少或避免各種用藥以及提升對環境的友善,以及自行加工與建立自有品牌等等,黃大哥表示,做了這麼多嘗試就是希望讓養殖漁業可以看得到未來

會中也跟黃大哥相約,未來有機會的話台南智慧城市辦公室會針對智慧養殖舉辦活動,黃大哥願意提供在地的業者現場觀摩智慧設備的實際運作情況,如果時間允許,黃大哥也願意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期待讓台南的養殖漁業可以一起走向國際

相關新聞 https://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881279

旭海安溯水產 https://www.facebook.com/133853873795223/

評論

登革熱防疫工作系統雛型與展望

參與了幾次流行疫指中心會議後,釐清了之前製作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的疑問,也進一步的提議要把會議中的資料彙整工作自動化,於是製作了這個登革熱防疫工作系統雛型,除了希望解決繁複的資料彙整工作,也希望作為未來既有資訊系統改版的參考。

流行疫指中心會議主要是進行整體防疫工作的溝通與協調,因此會有來自各單位的報告資料,為了會議中有效討論,這些資料都需要進一步的彙整,據說最早的情況是每天接收來自各地的傳真資料,然後在會議進行前花費大量人力整理成各種報表或圖表;現況則是由熟悉網路工具的人員處理,透過 Google 表單接收資料取代傳真,只是彙整資料的工作仍然需要花不少時間。

最近專家建議表單接收的資料應該從區延伸到各里,讓彙整的工作從原本的 37 區擴大到數百個里,因為防疫工作不太能夠短時間內增加大量人力,舊有資訊系統的調整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我嘗試只針對這個需求去開發小型的系統;今天大致完成了一個可以運作的雛型,希望接下來能夠順利幫上忙。

從這個過程看到了很多數字,數字對應的工作大部份沒有資訊系統或是沒有跟系統直接連結,因此在跟資訊團隊交流時提到,這或許可以在疫情獲得控制後思考如何納入既有資訊系統架構中。

以室內噴藥工作為例,如果每個防疫人員都配有能夠連線網路的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在作業現場透過簡單的按鈕點選完成各項所需填報工作,只要能夠順利在系統記錄,各種階段需要的報表就能夠自動產生,而不需要在防疫人員忙了一天之後還得回到辦公室整理當天的工作記錄,在疫情擴大時各項填報與匯整工作往往成為人力的瓶頸,但缺乏這些資料也沒辦法進行有效的決策,資訊系統在這個環節上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

現況雖然台南的疫情沒有擴大趨勢,但許多國家都有嚴重的疫情傳出,大家還是高度警戒狀態,期待資訊技術未來有機會多幫一些忙。

評論

病媒蚊這樣找!請看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

陸續出現了在樹上或在草叢中找病媒蚊的新聞報導,只是依據 2002 前半年針對 7,296 村里進行的調查,登革熱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桶(26.3%)、花瓶(10.5%)、水缸陶甕(10.4%)及廢輪胎(8.9%)為主(*1),所以各個衛生單位才會持續強調巡倒清刷這樣的口訣,因為大部分的孳生源就在你我的生活周遭。

在 2015 的大流行過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稱國衛院)的蚊媒病中心開始嘗試一個新的作法,透過低成本的誘卵桶去發展出值得信賴的指標,讓防疫單位可以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重點區域,提高防疫效果;基於國衛院的資料(*2),我把資料放進地圖呈現,讓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看出需要注意的地方,除了希望協助防疫單位進行相關工作,也希望藉由這個地圖提醒大家需要留意的區域。

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ovitrap/

依據國衛院的指標(*3),在地圖中標示深紫色的區域就是優先需要注意的里,而地圖上密集的圓點則是標記了誘卵桶放置的位置,圓點的顏色由深而淺代表了該點數值的高低差異,紫色與紅色的點需要特別注意。基本的概念是每個設定觀察的里會放置 10 個左右的誘卵桶,當誘卵桶捕捉到的卵數超過 500 ,或是有超過 60% 誘卵桶發現蚊蟲的卵,就表示該里需要特別注意。

剛開始取得資料的時候其實有點疑惑,因為數字怎麼加都不對,後來進一步請教了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才確認,國衛院的資料包含了多個單位的數據,計算指標應該要由個別單位的數據進行,也才慢慢看懂台南市衛生局的資料是長期且固定位置的監控,而來自蚊媒病中心的資料則是跟隨著疫情進行重點式的監控。地圖預設呈現的是台南市衛生局的資料,透過右手邊的功能列可以進一步切換其他單位數據。

誘卵桶的調查方法雖然沒有布氏指數嚴謹,但因為成本低、統計速度快,所以可以設置大量的觀察點,且以每週一次的頻率持續更新資料,對於數據分析需求來說優於布氏指數。

除了單一指標的呈現,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試著推出了蚊媒地圖(*4)去綜合多種指標呈現,只是目前的警示區域超過第一線人力能夠防治的範圍,進行防治工作後也不容易從指標看出防治成果,因此目前台南的防治工作還是聚焦在單一誘卵桶指數進行。

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上的里或是圓點都可以透過點選展開完整的資訊,也可以進一步切換不同週的資料進行比對,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容易了解蚊子會出現在哪裡,然後提醒自己與身邊的人共同投入防疫工作,盡快讓這次的登革熱疫情降溫。

*1. 登革熱病媒蚊的種類與分布-全球登革熱同步發燒 –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z3l-ni_hN8XQhdqusEuKQA?uaid=_qHiWbqU-lpHBYl2LKYXjg
*2. 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管理系統 – http://tainan-ovitrap.nmbdcrc.tw/
*3. 社區登革熱防疫新力軍 誘殺斑蚊裡應外合 – http://www.nhri.org.tw/NHRI_WEB/nhriw001Action.do?status=Show_Dtl&nid=20190104680580110000&uid=20081204954976470000
*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蚊媒地圖 – https://cdcdengue.azurewebsites.net/VectorMap.aspx

評論

新工作: 台南市政府智慧城市辦公室執行秘書

<?php
echo (strtotime(‘2019-07-08’) – strtotime(‘2018-12-25’)) / 86400;

在 195 天後,我又換名片了,辦公室也從 2 樓高升到 12 樓,現在在男廁大面窗戶前上廁所應該不用擔心窗外會有人跟我打招呼了 (?)

在今天以前,其實參與開會的時間遠超過寫程式,在跟朋友閒聊時都戲稱現在寫程式是用來陶冶性情的,技術應該鈍了不少,只是這樣的情況接下來其實不會有太大改變,因為我期待的智慧城市並不是只讓自己看起來很智慧,而是希望透過技術的結合讓更多市民、市府員工以及各種組織的智慧融入到這個城市的運作之中,這件事情的門檻一直不在技術,而是永無止境的溝通。

之前有聊過台南智慧城市怎麼做(*1),網路電話的部份有了一點點進展,即將上線的新版市民服務系統會嘗試帶入小規模的網路電話架構,同時整個市府 160 多個大小總機系統間也開始進行評估,希望能夠順利導入,讓市府的電話通訊進入新的里程碑。

交通事件資訊流通的部份也剛獲得交通部運研所團隊的同意,即將在接下來密切合作,讓台南的各種交通事件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步邁進,最終能夠運用各種標準與民間應用交流資訊,讓同樣的資料可以發揮更大價值。

其他項目大多還在討論與評估階段,不過同時也接觸了更多進行中的專案,未來有機會就陸續跟大家介紹這些專案進行的情況。

因為希望能夠善用各種智慧,如果你也有些具體的想法,歡迎找個機會一起聊聊 😉

*1. 台南智慧城市怎麼做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e9b31bb96f6f

評論

農地工廠問題,執法會比立法重要

(照片由那盛拍攝)

6/27 工廠管理輔導法增修條文在立法院正式通過了,條文內容已經看到了許多批評,我對內容的變動其實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因為從 90 年開始出現的工廠管理輔導法,還沒有一次能夠有效讓農地工廠數量顯著減少,我期待的是這次法規變動後對應的作為有機會真的讓農地工廠問題畫出有效的停損點。

農地工廠數量 3.8 萬,有嘗試申請臨時登記的約 1 萬多件,實際取得約 7 千多家,遞件申請特定地區不到百家,真的順利合法化的屈指可數,違章工廠增加的速度還是遠大於合法化工廠,這些數據說明了現有法規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修法有其必要性,但修法後能否改善執行情況大概還是得觀望後續作為。

我曾經走到拆除農地工廠的現場,這個工廠還在蓋的過程中,但是現場已經有水有電,甚至旁邊已經蓋好的鄰居連門牌都有了,這不只顯示我們的法規存在著漏洞,更代表著這些漏洞被民間很高效率的整合運用,對應的政府部門收到通報的第一時間則是會花很長時間釐清責任歸屬,對比之下就像一盤散沙,自然很難有效遏止農地工廠數量的增長,如何讓政府有效率的運作,比起精美的法規可能更為重要。

過去清查農地工廠資訊一直被歸類為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地方政府大多沒有充裕的資源與人力進行各種工作,更別說來自各級民意代表的壓力,加上農地工廠對於地方稅收與就業機會等等效果大於既有農地耕作,在許多農地因為耕作不符成本休耕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誘因與能力去有效處理這個問題,這次修法要求中央與地方共同協作的部份是比較值得肯定的地方。

農地工廠的存在有許多歷史淵源,劃定停損點務實面對是必要的,期待質疑的聲音可以化為新法推動的力量,讓農地工廠問題真的有機會看到改變的機會。

評論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快速上課方式

對於許多公務員來說,除了做不完的事情,還有上不完的課程,所以會覺得很厭世(?)。最近被人事單位通知一定要上滿 N 個小時的指定課程,所以認真研究了一下,找到一個可以快速上完線上課程的方式,只是需要一點點程式開發能力。

學習平臺上面的課程,必須看完超過一半的時間才能夠進行測驗,也才能夠取得這個課程的時數,也就是說 2 個小時的課程至少要看完 1 個小時的內容才能夠完成,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畫面開著就去做其他事情;但是太久沒有操作系統會自動登出,所以會經常需要回來電腦前動動滑鼠。

程式的運作方式大概是每隔 10-15 秒累加一次時間,試著透過程式模擬發現並沒有做嚴格的檢查,所以出現一個漏洞是我可以每隔 1 秒執行一次程式,網站會以為每次的執行都是 10-15 秒,因此可以加速 10 倍上完課程;而因為是透過程式執行,也沒有自動登出的問題,所以把程式放下去跑一陣子回來就可以開始測驗,然後取得課程時數。

這樣的設計錯誤很常見,作為程式設計師也經常會被提醒別輕易相信使用者提供的資料,但這次就當它是個美麗的錯誤吧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