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公園公共設施分群規劃管理,照顧多方需求

動態地圖: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Parks/

圖片是以北區、中西區為例,以各里的行政區範圍為基礎,嘗試劃分出五個群組,期待在個別群組中的公園、活動中心與學校等地設置的公共設施能夠做整體規劃,避免眼前大量重複的公共設施,也藉由區域之間的設施差異帶動民眾的交流。

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參考臺北市公園多元委外型式之可行性評估及進程規劃(*1)中關於日本東京都建設局的作法,在台南大部分的鄰里公園都是因為建商開發時為了換取容積獎勵而設置,因此都是位於一些畸零地或規模較小;過去為了管理方便大多選用制式設施,長期下來讓每個鄰里公園的設施幾乎都長的差不多,民眾缺乏在不同公園間移動的意願,公園的使用率就沒辦法有效提昇。

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參與台南也要特色公園群組過程走訪了許多公園的遊戲區,發現遊具設施重複性高且缺乏挑戰性, 5 歲以上的孩子大概就對常見的罐頭遊具失去興趣;而眼前都會區的活動空間已經慢慢縮小,如何能夠善用鄰近公園空間來平衡孩子身心發展,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顯得特別重要,也因此發展特色公園的需求從台北發起,接著就開始延伸到台南來。

分群規劃與管理,可以藉由經濟規模去產出合適的整體規劃,再依據規劃逐步汰換或調整設施;個別群組中避免重複,讓民眾在鄰近區域就可以使用多元的公共設施,也因為整體規劃可以藉由設計去促進公園間的民眾移動與交流,提高個別公園或設施的使用率,進而滿足更多需求。

當然,目前的草圖只是一個概念的呈現,實際執行應該有更多民眾與專家的意見納入考量,希望拋磚引玉,讓大家一起思考能否有更好的作法。

未來如果有機會進入台南市議會,會試著基於這樣的概念跟相關單位共同研究,無論在預算或是法規需求上給予必要的協助,讓台南也可以有更多的特色公園誕生!

*1. 臺北市公園多元委外型式之可行性評估及進程規劃 http://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pdf/00/00/01/78/46/1050628-pdf-testproj-101444.pd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