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建興國中造成的人口現象

台南 3 月的村里人口數字剛出爐沒多久,原本只是要對比公立幼兒園的登記情況,但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把村里人口資料分群彙整,未滿 15 歲、 15-64 歲兩群用來比較,把孩子的數量除以成人得到一個比率,將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前 10 名竟然有 5 個里都在中西區,第一名的中西區法華里甚至比知名的善化區蓮潭里還高,顛覆了我對於中西區的印象。

後來進一步去看了一下建興國中的招生資訊,發現這幾個里跟建興國中的基本學區完全重疊,過去只有聽說大家會為了這間學校遷戶口,沒有想到在人口數字的呈現上會這麼明顯;最有趣的地方是,對比 2019 人口來看,孩子增加的數量遠比大人還多,也就是說很多都只有把孩子的戶籍放在這裡,父母並沒有跟著遷入,可以預期這些孩子可能實際上也不住在戶籍登記地址中。

台灣是在 1968 年開始 9 年國民教育, 1990 起積極要求國中進行常態分班,但看起來家長們的名校迷思即使到了今天也還無法完全擺脫,甚至願意為了孩子在特定學區置產或是請託寄放戶口;不清楚這個情況有沒有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傾斜,但就公共角度來看這並不是好事,會讓很多基於統計數字施行的政策效果鈍化,也某些程度上帶出了社會階級落差的觀感。

你覺得這個現象合理嗎?或是它需要被改變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