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kiang

亮票 — 2020 總統及立委選舉

第15任總統及副總統

我會投給 3 號 蔡英文 / 賴清德(民進黨)

理由:從就任以來中央政府整體表現我是持正面評價,而在初選的高度衝突過後還能夠順利整合也是很難能可貴

第10屆立委(台南第三選區)

我會投給 3 號 陳亭妃(民進黨)

理由:有點透過刪去法, 1 號無論選舉公報內容或是網路都很難找到資訊, 2 號政見比較傾向意識形態與浮濫開支票的作法,同時選舉過程攻擊對手卻沒有提出客觀證據比較無法接受, 4 號的政見有多項很難接受,同時也不容易找到候選人的論述記錄,所以最終還是選擇現任候選人

不分區立委

我會投給 15 號 台灣民眾黨

理由:兩大黨存在比較大的包袱,基本上會希望支持小黨;台灣民眾黨確實帶入海選過程獲得的候選人,同時運用柔性政黨的特性包容這個社會的最大群體,雖然候選人的組成複雜,但對比傳統政黨大量不成文或自相矛盾的規範,會期待台灣民眾黨有機會讓政治更開放、透明,同時貼近更多民眾的期待

亮票是參考鄭龜煮碗麵的作法,提供大家參考自己在選擇過程的想法,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夠真的在選前做些功課,珍惜手中寶貴的一票,歡迎批評指教 😉

參考資料:

  • 選舉公報 – http://eebulletin.cec.gov.tw/109/
  • 選前大補帖 – https://vote.ly.g0v.tw/
  • 選舉黃頁 – http://elections.olc.tw/
  • 鄭龜煮碗麵亮票 –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767344873760881
  • 圖片取自 g0v – https://g0v.github.io/moc-license-center/

續談台南智慧城市怎麼做

年初在從事相關工作前有做了一些假設,經過幾個月的嘗試後累積了一點經驗,所以重新去構思適合台南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期待一棒有機會接一棒,讓相關工作繼續發展。

台南智慧城市辦公室首先要克服的問題就是沒錢、沒人,原本規劃的預算持續刪減後剩下我一個人去進行幾個月的運作,我所扮演的角色有點像是在說服各局處把預算投入到更具發展性的方向,可以理解市府能夠動用的資源有限,但這種型態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方式;雖然過去辦公室成功爭取了交通部的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計畫落腳台南,但這樣的案例也不適合常態進行,我們需要一個可以長久運作的模式,我覺得創投領域發展的孵化器與加速器模式很適合在智慧城市辦公室進行。

基本的想法是,從資訊系統的盤點中找到適合的項目,將該資訊系統相關的業務與對應的人力、財政預算都轉移到智慧城市辦公室,讓系統進入轉型的孵化階段;在孵化過程,智慧城市辦公室會成為該業務的固定會辦單位,取得跟該業務所屬科長或組長一樣的資訊、參與一樣的會議,並且對於該業務的決策有實質影響力。在觀察期間結束後,智慧城市辦公室會主導發展新的資訊系統藍圖,進而讓該資訊系統能夠有效提昇發揮的效益。公務體系運作沒辦法太快,這個階段預期需要的時間大概會在三年左右。

順利的話可以進入加速階段,智慧城市辦公室需要確保新的資訊系統順利上線,並且透過持續觀測與教育訓練讓相關承辦人員能夠有效銜接,同時慢慢讓該業務回歸到原有局處,或是基於重組後的特性歸屬到新的局處,完成後相關資源就可以釋放到其他專案中,理想上可以在兩年內完成。因為一個系統預期要執行五年,同一個時間智慧城市辦公室大概會視人力配置情況運作三到五個案子,逐步讓市府的資訊系統有機會跟上業界腳步。

重點來了,哪些資訊系統適合?我就目前的經驗提出建議。

由各局處所自行管理的電話與網路最適合作為第一個案子,台南市政府管轄的組織,除了學校外大概有 160 個單位,其中除了教育局之外幾乎沒有導入網路電話,粗估順利導入網路電話後每年可以省下數百萬的電話費支出,網路與電話有效結合還會帶來整體頻寬提昇,讓市府更有餘裕透過網路提供民眾各種新服務。目前市府基於節省支出,對外撥打電話每次都會有五分鐘的時間限制,電話講到一半被切斷之後常常造成執行相關工作的困擾,在網路電話的時代這個瓶頸會有效改善,同時市府管理單位也可以即時知道通話熱點發生在哪個單位,在重大事件爆發時及早因應。

正在進行的地理資訊倉儲平台系統其實已經存在很好的基礎,移轉到智慧城市辦公室後可以開始收納各局處大部分的地理資訊處理需求,帳面上節省的個別軟體授權費用應該就會是個有感的數字,但它最大的價值在於讓各種地理資訊系統能夠有效連結。我經常舉例,隸屬於民政局管理的門牌系統與地政局管理的地籍系統缺乏足夠的連結,這兩個系統有效整合後可以成為市府各種系統的基礎,進而可以讓民眾減少在不同窗口間奔走的現況,精準、即時的地理資訊也可以提昇各種以城市為規模的決策效率。

交通問題是最多民眾抱怨的對象,但我們的道路卻存在著複雜的權屬問題,車道規劃屬於交通局、人行道是工務局負責、下水道系統則是水利局,其中又有許多中央管轄的部份,我們需要有一個資訊系統有效整合這些資訊。過去因為權屬單位複雜而一直很難讓計畫有具體進展,智慧城市辦公室適合在這個時候切入進行資訊系統發展,逐步滿足各單位實際需求,除了可以減少資訊系統的重複投資,當道路權屬可以快速釐清後很多民眾反應的問題也可以快速取得回應,如果能夠進一步收納道路挖掘等資訊,在各種交通壅塞發生前事先做好疏導工作,相信可以有效減少民眾陳情案件。

其實還有很多跨局處的資訊議題可以探討,每個都很有挑戰性,也會帶來很大的效益,但缺乏對應的資源投入時這些問題只能夠像滾雪球一樣越長越大;很多人寄望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能夠自動解決這些問題,但現實是如果沒辦法做好基本功,人工智慧根本無法深入這些問題,電影中的情節也就很難在現實世界發生,投入的資源也就像丟進無底洞一般,很難期待有正面效果產生。

當然,還是要再次強調公道價月薪9萬,業界在處理這樣規模問題的人很少有機會低於這個價碼,我實在很難在工作中嘗試巨大挑戰的同時還要面對個人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合理的工作條件才有辦法產出合理的成果,期待下一個接手的人能夠有充裕的資源協助市府解決問題。

婚姻關係需要更多對話,幸福定格

幸福定格這個紀錄片從預告開始出現時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只是到了前兩天才真的有機會好好看完,推薦給所有在婚姻關係中的朋友,現在網路上刷個卡就可以開始觀賞。

每個人或多或少對於婚姻關係都會有一個既定的想像,在這個紀錄片中帶出了婚姻樣貌的多樣化,有些婚姻看似沒有發生過激情的過程,有些婚姻則是持續在雙方期待落差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八對夫妻的對話中涵蓋了許多兩個人相處的小細節,持續的對話過程讓觀賞者自行探索幸福的定義;婚姻關係不會有太多絕對的對錯,很多時候就是在衝突與對話的過程中找到一起走下去的共識,要說共通點大概是幾乎所有人對於這樣的對話過程都會感覺到陌生,因為平常太少這樣的對話。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渴望被理解,我們也都知道對話有助於促進這樣的理解,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對於如何開啟對話感到陌生,經常透過生活上的小細節去猜測對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想法;也因為不熟悉對話,所以很多時候對話的開啟都混合了各種情緒與事件,激動的情緒以及短時間內脫口而出的大量資訊,這個過程經常造成了更多的誤解,缺乏良好對話體驗的結果也就更難有開啟對話的勇氣,我想這樣的惡性循環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或者該說全人類?

我其實蠻期待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對話過程,也希望自己能夠學會如何心平氣和的開啟對話,這也算是一輩子的課題吧!

影片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LOVETalkMovie/

月薪9萬不是問題,問題是月薪4萬的我們

部份媒體一直在探討林飛帆月薪 9 萬這件事情,但 2018 年受僱員工月薪中位數接近 4.1 萬似乎才值得媒體深入的部份(1);我目前的月薪 46887 ,略高於中位數,但我在林飛帆這個年紀(31歲)時,年收入近 250 萬(2),換算月薪超過 20 萬,如果用那些媒體設定的觀點,我大概是瘋了吧。

我有 2 個孩子,一家 4 口要靠 4 萬多塊的薪水支撐,在這個時代還蠻困難的,很容易就看到透支的情況;有些朋友提到,我應該讓孩子的媽媽出去工作,兩份薪水會比較好過,這也的確,家庭收入 8 萬左右應該會好一點,但代價就是孩子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大幅縮短,生活上的各種瑣事跟工作持續產生衝突,對於沒有其他家族成員協助的我們來說,這是兩難的選擇,為什麼不能夠讓一個人的收入就養活這個家?少子化的問題關鍵就在這裡吧。

2016-2019 的 4 年期間,我經歷過政府單位與政黨工作,兩次的資遣以及領取 6 個月的失業補助, 4 年下來累積的收入比不上我過去寫程式一年的收入,這樣的對比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政治工作者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因為在這個領域大家都把低薪當作常態,連符合勞基法的工作條件在政治領域都是一種奢望。記得其中一個工作期間,同事叫我下班開自己的車去載工作要用的東西,我請他叫貨運公司去載,他因此非常不滿,過程舉例說其他同事都可以配合,為什麼就我不行,政治工作充滿了很多這樣子的積非成是。

當政治工作環境中普遍存在著這樣弱弱相殘的情況,大概就很難期待能夠產生什麼樣好的政策,或是即使有了好的政策也很難看到落實的一天,這樣的惡性循環是該有些改變;只是改變過程產生的相對剝奪感帶出了一些輿論,希望那些寫出文字的人可以意識到自己正在創造壓迫自己的環境。所以林飛帆月薪 9 萬不是問題,我們也需要更多月薪 9 萬的政治工作者,去創造更多能夠打造月薪 9 萬工作的政策;然後如果不棄嫌還有人想要邀約我參與政治工作,請記得公道價月薪 9 萬!

*1. 107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 –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4934&ctNode=5624
*2. 那個在參與政治前的我,與募款告急的現在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1c8e0e72317

淺談道安資料分析工作

道安工作有一個系統存在,全名是道路交通安全資料整合與分析平台,原本我被賦予的任務是看看這個系統產出的報表能否進一步分析,取得報表資料時我詢問是否有完整原始資料,這才知道系統是由交通部所建置,我們只能夠透過帳號登入系統查詢報表。進入系統操作後發現,其實資料庫內容還蠻完整的,包含了 2008-2019 的交通事故資料(A1, A2),看起來已經初步去識別化,可惜並沒有開放資料。

當然,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是我並不會停在這裡,所以開始寫一些程式模擬登入後的操作過程,試著下載資料;程式不難寫,只是資料量比較多,所以斷斷續續執行了很多天才把資料下載完,台南的資料有 251222 筆,這樣一來我就可以不用被原有系統設計所侷限,進行更多元的分析。

初步統計,這份資料有 234732 筆(約 93%)帶有地理座標點位,一次全部放在地圖中應該很難看出什麼,所以進一步的把這些點位資料用最小統計區進行歸納,縮小成 12774 組資料,然後進一步依據 A1, A2 與年份進行計算,把這些數字放進地圖中一併呈現,讓資料可以有一個大概的呈現輪廓。

接著我應該一樣會透過程式處理,去找出年度之間資料不連續的區域、事故數量呈現成長趨勢的區域以及結合一些其他資料去深入個別區域的交通事故成因,希望對於道安工作可以有些幫助。從道安系統看到的資料已經整理的相當詳細,比較可惜的也許是並未收錄包含 A3 類型等事故資料,但已經能夠客觀的看出需要改善的優先順序,希望經驗的累積可以持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當然,作為一個公民也會希望這些能夠成為開放資料,讓在地的民眾可以關心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故情況,進一步找到更適合在地的改變方向。

人口推估統計資料系統

國發會在去年有發布了一個人口推估查詢系統,以國家為單位去估算到 2065 年可能的人口變化,引起了許多討論;最近在議員質詢時提到台南是否有這樣的資料可以作為政策評估的參考,但國發會並沒有針對縣市另外產出統計資料,因此我這邊試著去研究,今天有了一點雛型可以跟大家分享。

人口推估統計資料: https://kiang.github.io/pop-proj/
國發會專案網站: https://pop-proj.ndc.gov.tw/
高解析操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214d4p_2s

預設顯示的是鄉鎮市區的範圍,點選個別鄉鎮市區就可以看到該區的人口預估資料以及性別區隔的人口金字塔圖,設定中可以進一步切換高、中、低預估出生率,切換後圖表會即時更新資料。

我是以 2019/10 的人口資料為基礎,搭配國發會報告中提及的出生率、死亡率進行粗算,忽略自然移動等等可能的變數,再進一步組合出統計圖表。

因為相關預估比率是以國家為基礎計算,可以預期鄉鎮市區統計資料全部都加總後應該會跟全國資料有明顯差異;原本還想要計算到村里層級,但考量這樣一來很多年齡層的死亡率會造成幾乎沒有減少的情況,所以就只有做到鄉鎮市區層級。

原本只要做台南的,只是既然有全國的資料,就順手把所有資料處理完;這些圖表主要是希望在討論相關政策時可以有些數據作為基礎,目前也只是初步的資料展示,後續歡迎大家延伸利用。

圖表的背後還有些原始資料,有興趣研究的朋友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s://github.com/kiang/tw_population/tree/master/reports/area

《共玩世代》兒童參與遊戲工作坊後記

11/23-11/24 舉辦的工作坊分上下午兩個年齡層,連續兩天,因為兩個孩子剛好一個幼兒園、一個國小,所以非常充實的參與了整個過程。

安平港濱歷史公園目前就是「大魚的祝福」裝置藝術比較顯眼,其他區域基本上就是大片草地為主,除了步道之外看不太到什麼設施;台南市政府接下來希望在這個公園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改造,不同於過去的是,這個過程希望蒐集更多元的意見,除了月初舉辦的專家學者工作坊納入更多幼兒研究領域的意見,這兩天也進一步的邀請 40 個小朋友參與,由父母陪同參與精心設計的遊戲,讓他們透過玩遊戲去表達對於公園規劃的期待。

第一天是由《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團隊所規劃的戶外活動,開場與串場都有陸爸爸生動的說故事時間,所以孩子在過程中都非常投入。幼兒組與國小組兩場活動行程安排相近,一開始先引導孩子表現與親子互動,透過肢體語言去傳達數字或愛等意義,接著要孩子閉上眼睛接受家長的引導,透過碰觸等感受去認識這個公園已經存在的花草樹木,有了感受之後就讓孩子去蒐集公園中的自然素材為隔天的創作準備,最後則是運用肢體的組合讓孩子去表達希望公園有什麼樣的設施。幼兒組可能在指令的接收與主動表現的習慣尚未養成,所以上下午的氣氛明顯國小組互動比較熱烈。

第二天則是吳念真老師引導孩子運用多元的素材設計一個公園,期間透過劍獅、螃蟹、青蛙、彈塗魚、小松鼠等等不同的角色陸續登場來讓孩子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思考公園該有的設施,最後讓孩子去表達怎麼玩這個自己打造的公園。有了第一天的磨合,第二天孩子們有比較進入狀況,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夠把整個場域填滿期望出現在公園的設施,幼兒組會請家長協助實做,因為孩子的動作還不太靈活,希望盡量帶出孩子的想像,下午國小組則是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創作,比較大的差異是幼兒組是一個孩子做一個作品,國小組則是多人共同創作,甚至在過程中還會讓孩子交換組別、位置去另一個進行中的創作混搭自己的作品,這個過程應該有助於孩子換個角度去思考公園設施的規劃。

兩天的過程可以看到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公園規劃的團隊則是深入整個過程進行觀察與記錄,雖然還不知道這些想法怎麼跟公園真的結合在一起,但安平港濱歷史公園的改造是台南第一個邀請這麼多孩子參與規劃的公園,除了希望孩子的需求與想法可以更被重視,也期待未來在其他公園或公共場域的打造也能夠帶入同樣的精神,創造更多符合期待的典範。

相關連結:

  1. 台南也要特色公園 –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playground.park/
  2. 臺南市港濱歷史特色公園遊戲場 –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playground/
  3. 市府新聞稿 –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6383097

在古蹟擘畫台灣下一個 400 年,歡迎 g0ver 來吳園寫程式改變世界

台灣在臺南建城開始即將屆滿 400 年,臺南存留著許多見證過去興衰的名勝古蹟,離臺南火車站不遠處的吳園就是其中之一;下一個 400 年,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科技發展將會成為帶動社會前進的基礎。 g0v 台灣零時政府與臺南市政府以及各在地單位合作,將於 12/21~12/22 舉辦以科技為基礎的黑客松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見證這場跨越世紀與各種藩籬的結合。

g0v 台灣零時政府是一個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致力於開發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與工具,本次「g0v 台灣零時政府 第參拾柒次全臺首學黑客松」是 g0v 黑客松首次離開台北市,選定臺南市作為向外延伸的第一個城市極具意義。「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是 g0v 的座右銘,意思是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成為 g0v 的一員;在 g0v 大家討論的是怎麼解決問題,以及怎麼一起把問題解決,產出的成果任何人也都可以使用,只要符合這樣的條件,你就是 g0ver !

臺南是台灣第一個城市,在近 400 年的發展後面臨許多挑戰,像是舊有道路狹窄、曲折所衍生的交通問題,在道路規劃與古蹟保存的取捨上存在許多衝突;臺南在縣市合併後升格為直轄市,都會區的磁吸效應讓曾文溪劃分的溪南與溪北兩個區域發展產生明顯對比,區域的發展如何在各個面向找到平衡點?以及作為文化首都,臺南如何繼往開來去帶動台灣下一個 400 年的發展,文化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而不會成為發展的負擔?科技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相信能夠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想像,有興趣運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朋友都歡迎一起來參與這個活動。

也因為第一次在臺南舉辦,主辦單位特別在 11/30 安排了一場 g0v 黑客松說明會,讓在地的朋友可以先暖身或是偷跑,對於黑客松或是 g0v 台灣零時政府感到好奇的朋友都可以先來了解活動的精神以及整個過程的安排。

活動時程:
‣ 11/30(週六)14:00 台南第一次 g0v 黑客松說明會 @ 好想工作室
‣ 12/19(週四)21:00 線上 g0v 揪松團「松前哈拉」 @ 線上
‣ 12/21(週六)g0v 雙月大黑客松(歡迎所有參與者) @ 吳園
‣ 12/22(週日)面海松 Hack day (限面海松參與者) @ 艸祭

活動地點:
‣ 好想工作室 / 東區北門路二段16號L2A – https://www.facebook.com/GoodideasStudio/
‣ 「松前哈拉」線上活動 – https://beta.hackfoldr.org/g0v-jothon-community-hangout/
‣ 吳園 / 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 http://historic.tainan.gov.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81&index=4
‣ 艸祭 / 中西區南門路71號 – http://www.caoji.com.tw/caiji/

關於 g0v 台灣零時政府:
‣ 網站 – https://g0v.tw/zh-TW/about.html
‣ 臉書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g0v.tw/
‣ 臉書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0v.general/

從登革熱防治的誘卵桶談發展人工智慧的難題

為了提昇登革熱防治相關工作的效率,陸續接觸了不少人工智慧領域的團隊,希望能夠讓誘卵桶的蟲卵計算工作交給人工智慧處理;在一些範例影像的處理上可以看到不錯的成效,只是問題來了,如何取得大量且品質穩定的影像以及如何即時取得計算結果?

處理誘卵桶的第一線人員,為了深入許多巷弄,經常是以機車代步,因此沒辦法攜帶比較大型的設備;同時他們並不是只有處理誘卵桶數據,現場計算蟲卵數量超過警戒值時,他們會需要即刻在周遭區域進行積水容器的清查等工作,有時也得針對積水位置進行投藥等工作,所以如果照片拍攝工作沒辦法簡化到一定程度,其實不容易取代既有人工流程。

也因為必須深入巷弄,第一線人員的作業環境是複雜的,有時在下雨等天候不佳的情況還是得工作,設備的防水、防摔等等設計都必須要被考量進去;同時這個設備也不能太貴重,因為第一線人員需要做許多工作,很難同時兼顧高貴的設備避免遺失,攜帶貴重的設備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壓力。

誘卵桶放置的位置不一定有穩定的網路連線,而第一線人員在完成影像拍攝之後需要短時間內就取得計算結果,因為這關係著他們是否要接著進行延伸的環境檢查工作,這樣的條件下會需要在設備端就進行初步的計算,而不是等到影像傳回機房才做處理,然後這個設備不能太貴、不能太重…

也思考過,如果調整誘卵桶的設計或是作業方式去配合自動化的需求,這個方向就會衍生一個方法論的重新檢驗,因為現有的方法已經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檢驗,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調整誘卵桶的設計表示這個驗證的程序需要重新來過,學術驗證的嚴謹過程大概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實驗。

我們知道人工智慧的技術突破讓許多影像辨識變得可能,但設定了一個主題之後往往需要有各種週邊配合,回頭看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找到很多處理影像辨識的團隊,但是很難找到能夠突破各種作業環境限制的解決方案;不過這也突顯了我們並沒有充裕的預算進行大規模的登革熱防治工作,目前所知新加坡針對類似的誘殺桶有安排一組人力專門做影像拍攝工作,因此他們在防疫工作導入人工智慧的部份對比之下有更好的基礎。

天氣慢慢轉涼了,所以登革熱疫情已經可以看出趨緩的情況,希望我們在明年夏天來臨之前可以找出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登革熱問題。

從爭取 3000 萬的案子談我在台南市政府做了什麼

我從市長室到智慧城市辦公室的過程持續在努力一個案子,也就是交通部運研所的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在許多人的協助之下,我們順利爭取讓這個計畫將下一個實做的目標設定在台南,如果順利導入,台南可以有能力解決很多未來在交通資訊整合工作上的難題,只是這樣的概念不太容易一時半刻說明清楚,所以透過這篇文章說明為什麼我會對這個案子異常的堅持。

如果要從帳面數字看,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至少包含下面幾個標案

  1. 交通旅運資訊多元整合服務計畫-都市交通事件資訊發展規劃
  2. 交通旅運資訊多元整合服務計畫-都市交通事件資訊整合發布實作
  3. 應用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技術進行交通數據蒐集與分析之研究
  4. 交通事件資訊整合服務與精進計畫

上述 4 個案子的花費總和近 3000 萬,如果再加上交通部相關資源的投入,這個資訊系統光就帳面上的價值已經超過這個數字,粗淺的說,台南市政府接下來可以導入一個價值 3000 萬的資訊系統。

不過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的價值不會只是這樣,因為它的目的在解決縣市政府跨局處的交通事件資訊流通問題,透過這個系統的導入,我們可以有機會整合多個局處的資訊,讓市府有能力掌握整個台南的即時交通樣貌,隨著資料的累積,我們可以更精準的找出台南市交通問題的瓶頸,交通相關政策也可以有明確的資料作為依據,同時也可以讓更多工作有機會自動化發生。

舉個例子來說,過去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一個單位跟市府申請路權想要舉辦街道市集活動,但是同一時間另一個單位申請要在這個道路上開挖馬路進行工程,由於兩件事情分屬不同單位管轄,但彼此的資訊無法通透,因此當天活動與工程同時發生,兩邊衝突造成了許多無謂的成本支出,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順利運作後可以讓這樣的衝突自動被警示與排除。

進一步的,我期待這個平台的資訊未來可以跟大家習慣使用的導航設備同步,當你設定導航的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幫你排除正在施工封閉的路段、正在舉行活動造成壅塞的區域或是尚未排除的交通事故,你不再需要每次在車陣中動彈不得才看到路邊的告示牌或手機的新聞報導,相信這樣的願景會是很多人的期待。

當然,資訊系統並不是在變魔術,我們很幸運的有機會在台南獲得各種交通領域專家的協助,但交通事件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的建置只是開始,後續還會有大量的溝通與整合工作需要進行,感謝運研所與合作單位、以及府內交通局等各局處的協助,希望明年能夠跟大家一起把這個系統推進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