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學甲爐渣事件場址踏查

今天在學甲在地朋友的引導下,跟著蔡壁如委員一起去踏查了幾個事件討論的場址。首先是正在進行清運的學甲區大灣段農地(*1),雖然台南環保局表示歡迎大家監督,但現場已經搭起臨時的鐵皮圍牆,不太能夠直接看到裡面處理的情況。實際走進裡面看,挖掘產生的坑洞裡已經積水,水的顏色並不清澈,只是這也許有些先入為主,大概要相關單位願意進行檢測才能夠解除疑慮。周遭挖出的土壤組成顏色複雜,雖然環保局依據溶出試驗表示不會有污染疑慮,但農地基本上不該埋有土壤以外的物質,希望能夠確實移除。

接著我們到了一個工業區場址(*2),場址地面鋪滿了各種不規則的石塊,在地朋友表示這些應該是未經處理的爐碴,靠近看可以看到這些石塊外觀都有明顯的生鏽情況,一般石頭是不會這樣;雖然這塊土地畫為乙種工業區,但隔著道路與小溝渠旁就是大片的農地,看起來並沒有足夠的退縮空間,這些石頭如果確定是未經處理的電弧爐渣,隨著雨水就會帶出其中的重金屬往旁邊擴散,對於農地作物來說是很大的疑慮。

還有去看了一處施工中的場址(3),在地朋友表示,這個場址下方埋了不知名的土方,上方則是鋪了合法再處理過的粒料,即使是工業區的土地,未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也不應該用來作為填充物,只是這些埋在工業區的物質因為不是農地而缺乏足夠監督,大概只有每天在這個地方生活的居民知道掩埋過程。不遠處則是合法的廢土暫存場址(4),這次事件農地所挖出的問題土方就堆置在這裡,路過就非常醒目,因為路邊就已經有 2 層樓高度,根據朋友介紹,這裡的土方去化速度很慢,長期以來路過看到都是這麼多的廢土。

最後我們則是去看了動保園區的預定場址(*5),現況旁邊是大量的魚塭,對面則是垃圾掩埋場。朋友表示,這個地方是已經遷葬的學甲第六公墓,因為養殖漁業發達抽取過量地下水而存在地層下陷問題,本來就是一個相對低窪的區域,對在地來說就是一個現成的滯洪池。這個地方一旦開發就會需要花費大量預算進行填土工程,如果又發生不肖業者填塞未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屆時週邊的養殖業者都會面臨嚴重威脅;而除了園區預定進行的工程,週邊的道路拓寬或是建設也會需要墊高地基,屆時滯洪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變成周遭魚塭需要面對淹水造成的損失。

摘要一下今天看到的問題與建議:

  1. 目前處理場址就在 2015 年事件位置的隔壁,只是因為當時並未明確公告處理範圍而沒能夠結合在地民眾資訊一次處理,環保局應該調整作業程序,廢棄物棄置農地案件第一時間開放資料,讓在地民眾清楚知道眼前處理的範圍,以利知情民眾適時提供資訊,讓問題能夠一次解決。
  2. 2015 年事件場址挖掘廢棄土壤後並未回填乾淨土壤,留下挖掘後產生的坑洞,坑洞積水又缺乏管理或實際耕作,即使沒有污染對於周遭農民仍然是一種困擾;現有法規只有要求移除有問題土壤就結案,應該要進一步要求恢復到破壞前可耕作的狀態。
  3. 工業區土地棄置未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究竟只是個案還是已經成為常態?事業廢棄物再生利用的作法目前空有法規而無過程的稽查能力,許多事件如果沒有民眾主動舉發往往只有書面監督而無實質作為,民間再生處理工作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而造成事業廢棄物去化困難,政府應該積極介入,無論以國營事業形式或是有效輔導措施,讓過程透明、可被監督來重建民眾信任,進而有效處理事業廢棄物去化問題。
  4. 列管污染源追蹤工作不應該因為追蹤對象停止營業而跟著停止,因為污染情況如果沒有根除仍然會持續對列管場址造成影響,造成本次事件的明祥馨企業就是典型例子,今年事件就是發生在該公司解除列管之後,民眾無法查得該公司的列管資訊而只能憑零碎的記憶去判斷,產生各種誤解情況。
  5. 動保園區過去副市長趙卿惠面對抗爭時有在媒體前承諾會進行多方案選址,至今未看到針對其他場址的具體評估工作,市長卻對外宣稱動保園區可以先不要託管流浪動物,原場址工程先進行,待居民有了共識才開始執行收容工作。堅持在原場址大興土木的決定加深在地居民的疑慮,隨著爐渣事件引發的不信任,可以預見後續仍然會有更多的對立情況。就期待市府對於重大公共工程不該繼續這樣先射箭再畫靶的作法,真正落實過去所宣稱的開放決策工作。

結束了踏查行程後,我們去吃了在地知名的學甲虱目魚,對於在地食材的信任是建構在眼前這些熱心民眾的積極態度,因為他們願意在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採取行動,同時持續監督事件直到問題根本解決,有了他們的守護,學甲的各種在地物產才能持續創造盛名;這個名聲得來不易,但是卻很容易失去,除了在地的公民意識之外,我們仍然需要政府端多做一點,讓污染源頭多負起一點責任,最終才能夠重建彼此的信任以及創造多贏的局面!

*1.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18035812,120.1776894111
*2.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39866,120.187543
*3.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44562,120.190511
*4.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44080,120.192777
*5.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55597,120.178156

學甲農地爐渣案中複雜的政商關係

9/6 的一則新聞(*1),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陪同,內政部長徐國勇參觀了位於台南的永春護理之家,同行的還有科技部長吳政忠、立法委員賴惠員與台南市民進黨部主委潘新傳等人,這樣大的陣仗不免讓人好奇永春護理之家有什麼樣的能耐讓這麼多大人物造訪?

網路搜尋了一下,這個護理之家隸屬於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樂活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透過法院的系統可以進一步找到基金會的組成(*2),在這裡就看到最近新聞一直在報導的名字 郭再欽 ,除了擔任董事之外,郭再欽也是這個基金會的唯一捐助人。同時列名董事的還有台南市政顧問洪智坤,進一步的就會讓人好奇董事長王曉嵐的身份。

進一步檢索可以發現,王曉嵐過去經營的台南市長壽村老人養護中心曾經因為超收而上新聞版面,從臉書搜尋會進一步發現她的名字經常跟台南市民進黨部主委潘新傳一起出現,從文字訊息可以得知應該是他的老婆。而潘新傳的名字也出現在台南市長黃偉哲的財產申報書中,裡面有一筆借款 1700 萬對象是潘○傳,應該就是潘新傳本人。

9/4 的新聞黃偉哲市長才說要用嚴厲手段處理學甲農地爐渣案, 9/6 就帶著重要官員去參訪郭再欽捐助成立的護理之家,這樣的衝突讓人質疑何謂嚴厲手段?

更讓人覺得訝異的是,環保署「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3) 居然找不到明祥馨的資料,雖然後來在透明足跡(2)發現,但為什麼環保署會移除明祥馨的資料?我透過環保署首長信箱詢問,目前還沒有回應。

從透明足跡的資料可以看到,明祥馨從 2011 年以來就多次因為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接受裁罰,但每次都只罰 6000 元;這次是因為社會關注而加重到 72000 ,但離該法條罰鍰上限 300 萬還有很大空間,也並未看到主管機關進一步針對犯罪所得要求懲罰性的罰鍰,即使這個事件引起了這麼大的社會關注。

身為台南人,我最關注的是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污染案件,我們如何確保未來這樣的案件不會再發生?除了過去整理的建議(*5),我更希望台南市政府能夠確實清查明祥馨以及相關業者經手事業廢棄物的流向,協助事發區域鄰近土地所有權人進行必要檢測,同時督促中央修正寬鬆的法規與罰則。

黃偉哲市長,這才是我期待的嚴厲手段,相信這也是台南市民共同的期待!

ps. 今天感謝蔡壁如委員陪同開記者會講這件事(*6),不過關於我的片段還沒看到,所以先自己發了

*1. 徐國勇送柚子關懷長者 推薦「台南柚子」品質最好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83142
*2. 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樂活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 https://aomp109.judicial.gov.tw/judbp/whd6k/WHD6K02.htm?rowid=130150&isDialog=Y
*3. 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 – https://prtr.epa.gov.tw/
*4. 透明足跡 – https://thaubing.gcaa.org.tw/facility/R91A0288/local
*5. 學甲農地爐渣案-我的建議 – https://medium.com/江明宗-kiang/88ecfa3ae087
*6. 事業廢棄物危害食安 蔡壁如:珍貴資源可再利用 –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863937

人本交通的重點是車要讓人,而不是人去讓車

我其實不是什麼學術研究背景,只是我總覺得從交通部長到台南市長,談論交通問題時怎麼一直聚焦在行人該如何閃躲車子?人本交通應該是要以人為本,透過各種方式讓車子可以禮讓行人,讓行人可以擁有最完整的交通體驗,這樣才稱得上是人本交通吧?

台南的交通事故死傷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從設計層面就存在根本問題,像是人行道比率勉強在 1% 上下,市區道路頭痛醫頭的加入各種奇怪規範,台南火車站前圓環內的交通規範細節近幾年就有多次修改,然後到處追加各種充滿文字敘述的警告標語,我想一般人光注意這些就很難不發生事故了吧。

其次則是這些大車司機的工作條件,超長的工時加上因為缺乏人力衍生的異常排班情況,這些問題顧好司機才會有健康的精神狀態把車開在路上;然後就是完整的教育訓練以及嚴格的交通罰則,大車司機背後的企業應該負起連帶責任,讓道路安全的重視程度能夠被放在超額利潤之前,如果有機會在日本開車,你會發現那裡的大車司機從基本的安全車距到各種開車習慣都逼近完美,因此在路上遇到大車的感受跟台灣完全不一樣。

台南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我覺得從教育長者的角度切入不是個好的方向,應該要讓各種交通環境的設計著手,降低他們在路上發生意外的可能;當台南能夠達到這個目標,意外傷亡數量自然會有效下降,人本交通的理想也才有機會成真!

幼兒園裁罰紀錄網站改版,資料也跟著更新了

兩個星期前剛整理好的幼兒園裁罰紀錄,陸續有幾位朋友發訊息表示資料跟網站上查詢的結果不一樣,花點時間看了一下,沒想到網站在這麼短的時間就改版了,舊有的連結全部失效,這樣積極的態度如果能夠用在其他地方就好了(嘆)。看了一下資料,過去是把多個裁罰寫在一起,改版之後資料被拆開來,同一天只要是不同的違規項目就會分開列出,程式修正後已經把資料更新了,歡迎關心的朋友試試

資料 – https://github.com/kiang/ap.ece/tree/master/data

這個情況也是寫爬蟲程式的宿命,只要來源網站改版很多程式就無法正常運作,理想上還是希望資料提供單位能夠以開放的格式釋出資料,省去彼此這樣子諜對諜的攻防過程;我是有透過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提出要求,但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確保公布資料之正確性不願意提供,這理由讓我覺得回到遠古時代的樣子。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 https://data.gov.tw/node/129201

學甲農地爐渣案,我的建議

這個案子因為涉案的「明祥馨」公司負責人身份特殊而備受矚目,只是在學甲並不只有這樣一處,其他像高雄、屏東也有類似案件但乏人關注;不過這些被發現非法掩埋的場址都已經是個別事件的末端,我在關注這些資訊時思考的是,如何從更上游或甚至根源來避免同樣問題再次發生?

政府端的資訊沒有那麼落後,台灣從 10 多年前就開始運用衛星進行國土監測,隨著技術的進步,近幾年來已經可以自動分析各種土地的變異情況,每月提供縣市政府精確位置的報告,像是異常的土石堆積、新增的建物等等;只是縣市政府大多沒有足夠的能量確實清查,編列額外預算也可能因為議會有不同想法而遭到刪減,白白浪費了第一時間處理的機會。

我的建議是,指定中央主管機關建置系統追蹤變異點,開放資料讓在地組織能夠進行實質監督,把問題全部攤在陽光下,避免私相授受的情況發生。

其次在這個案件中出現比較大的爭議是有毒無毒的認定,現場的農民因為種植的玉米生長不佳才發現非法掩埋情況,但環保局檢測的結果宣稱無毒,陳椒華立委建議透過更嚴格的王水消化法檢驗,有些評論指出王水消化法的情況在自然界不易發生。

以常理來說,土壤下方掩埋事業廢棄物,上方種植的玉米無法順利生長,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認為玉米受到污染,進而避免食用,環保單位的檢測結果離一般民眾認知太遙遠;如果認為王水消化法過於嚴苛,環保單位應該提出國際慣例去建議修正方向,召開公聽會尋求共識。依據網友提供資訊,即使同樣的檢測方法在其他先進國家似乎有著比較嚴格的規範,像是溶出實驗進行的時間長度以及認定超標的數值等等,台南環保局長謝世傑在接受 TVBS 訪問時也認為有檢討的空間,眼前的氣氛正好適合推進這個標準。

在跟台南社大環境小組交流時他們提到,現有檢測方法存在其他缺口,像是玻璃纖維等等事業廢棄物明顯不會有重金屬溶出可能,但這類廢棄物裸露風化後會對鄰近居民產生重大傷害,環保單位並未積極修補這類漏洞。

再來比較耐人尋味的是清運計畫,過去許多案例環保單位都宣稱有收到非法掩埋場址的清運計畫與設定清運期限,但能夠確實執行計畫的情況卻是少數;清運計畫內容也應該成為開放資料,讓關心的民眾可以清楚作業內容進行監督,同時應該有更清楚的規範定義政府介入的時間點,畢竟有些案例關係人早已脫產,或是根本只是人頭負責人,最終讓污染情況隨著時間累積而擴大。

環保署應該透過提高污染來源的規費成立專門基金,即時協助地方政府安排事業廢棄物代清運工作,再轉而向不法處理廠商追討費用,避免廢棄物囤積時間拉長而產生環境污染風險。

最終我們仍然需要面臨事業廢棄物去化問題,由民間處理廠商經手的案子狀況百出,也許該思考由政府匯集事業廢棄物來源廠商的資金成立專門處理單位,運用國際認可作法進行事業廢棄物再利用處理,嚴格程序產出的再生產品優先投入公共工程,同時解決現有再生產品品質不佳以及不肖業者投機取巧問題,從源頭避免事業廢棄物到處流竄,我們才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在安平運河邊終於有個適合獨木舟出入的下水坡道

感謝 臺南市政府工務局 的協助,安平運河雖然已經開放獨木舟下水划船,但一直沒有比較完整的設施,於是跟著台南獨木舟同好一起尋求市府的協助,第一個下水坡道即將在新臨安橋旁的「公97」生態水岸公園旁完工啟用, 9/18 上午 9 點如果時間允許,歡迎一起來試試!

台南有河有海,但過去安全為先的觀念讓親水活動變得困難重重,許多岸邊築起了長長的柵欄,我們擁有了安全卻也離這些水環境越來越遙遠;台灣畢竟是個海島國家,加上氣候變遷下我們很難避免各種淹水情況發生,親近水並且認識水就變得特別重要,你我都該學會如何與水共生,鄰近的水岸就是一個個寓教於樂的絕佳場所。

安平運河鄰近區域的污水下水道接管還沒全部完成,偶爾還是會有家庭廢水造成的惡臭,但在漲潮時或是多天大雨之後水質還不至於太糟;簡單的獨木舟加上救生衣等等配備,跟著夥伴一起下水划船,只要基本的觀念與良好的準備,自然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不需要過度建置設施阻隔人與水的接觸。

親水的門檻下降,愛水的觀念才有機會普及,我期待未來台南可以有更多的親水活動能夠發生,然後有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共同關心環境發展,進而讓這些水能夠因為你我的關心越來越清澈!

  • 照片由網友 安平王 提供

台灣所得地圖 2018 資料上線

台灣所得地圖主要是以村里範圍呈現財政部公佈的所得統計資料, 2017 以來許多村里出現異動,所以花了比較多時間去整理資料,也決定把舊有資料封存後不再更新,未來就聚焦處理 2017 以後的新資料。

台灣所得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salary/map/
功能操作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8mLmZ6Mc0
舊資料版本 – https://kiang.github.io/salary/map/old/

在 2018 的資料中,如果以中位數所得資料看,前 10 名如下,花蓮市民治里很有趣的是只有 1 戶納稅,導致數字有明顯偏差。

新竹市東區關新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8010054
新竹縣竹北市東平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4010003
新竹縣竹北市鹿場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4010002
花蓮縣花蓮市民治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5010011
新竹市東區龍山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8010042
新竹縣竹北市中興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4010004
新竹縣竹北市十興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4010021
新竹市東區埔頂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8010041
新竹市東區豐功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8010024
臺南市善化區蓮潭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67000190024

而最後 10 名則是如下,高雄市甲仙區寶隆里的所得中位數為 37.2 萬位居最末位

南投縣竹山鎮大鞍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8040019
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3230010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5060012
臺東縣東河鄉尚德村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4070004
新北市瑞芳區碩仁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65000120017
南投縣埔里鎮福興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08020025
新北市金山區兩湖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65000270008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0090022
澎湖縣湖西鄉白坑村 https://goo.gl/nz3N1T#2018/mid/10016020004
高雄市甲仙區寶隆里 https://goo.gl/nz3N1T#2018/mid/64000330005

臺灣淹水地圖上線

在政府的民生公共物聯網中,蒐集與整理全國超過 1200 個地點所佈置的淹水感測器資料,運用這份資料我製作了這個臺灣淹水地圖,可以看到最新的淹水情況。

網址: https://kiang.github.io/flooding/

透過瀏覽器開啟後一般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地圖中的圓點代表個別感測器設置的位置,如果開始有淹水情形會標示為紅色,其他則是綠色。點選個別圖示可以看到進一步的細節,包括設置地點位置說明與管理單位等。網站上的資訊每 10 分鐘會自動更新,但因為個別偵測點網路情況不定,所以並不一定會即時更新,在觀測淹水點資訊時記得同時看一下該偵測點的更新時間。

有興趣製作類似地圖的朋友,也可以試試這個整理好的 geojson 格式資料
https://kiang.github.io/cit_water/docs/iot_water.json

托嬰中心、幼兒園裁罰紀錄整理好了

感謝立法委員王婉諭的爭取,繼衛福部公佈托嬰中心的裁罰紀錄後,教育部也跟著公佈了幼兒園的裁罰資料

衛福部: https://cwisweb.sfaa.gov.tw/organtlist2.jsp
教育部: https://ap.ece.moe.edu.tw/webecems/punishSearch.aspx

我希望民間也能夠有機會系統化監督,所以試著整理了上述兩個網站的資料,感謝 好想工作室 Howard 的協助,目前有了初步成果

衛福部: https://github.com/kiang/cwisweb.sfaa.gov.tw/tree/master/data
教育部: https://github.com/kiang/ap.ece/tree/master/data

因為手邊還有其他工作,所以先停在這裡把資料釋出,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試試;當然,期待政府部門可以主動把各種裁罰紀錄資料釋出成為開放資料,讓關心的民眾可以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花大量的時間找尋與整理資料。

為台灣多種一棵樹,臺灣好植地獲選卓越團隊

前後兩位副總統陳建仁與賴清德今年都不約而同的種了一棵樹,對於首長級的官員來說要想為台灣多種一棵樹不難,因為各級公務人員會協助完成需要的安排;只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就得花上不少時間研究,臺灣好植地想要做的也就是讓你我也可以更容易的為台灣多種一棵樹!

互動地圖: https://kiang.github.io/tree/
入口網站: http://tree-planting.tw

臺灣好植地運用衛星影像進行分析,找出超過 2300 筆的潛力用地,估算台灣除了既有的 270 萬棵樹之外,還能夠再種下另外 270 萬棵;再透過人工整理 100 多筆指標基地,以這些基地為基礎嘗試聯繫土地管理單位或地方政府進行意見交換,結合相關倡議團體希望共同推進種更多樹的目標。

前兩天臺灣好植地獲選為 2020 年總統盃黑客松 卓越團隊,雖然我因為工作參與度不高,但身為團隊的一員還是感到與有榮焉,帶著愧疚的心情這兩天才把團隊的成果放上互動地圖,讓更多朋友可以運用團隊成員整理出來的資料;當然,科技工具還是有所侷限,期待未來能夠結合政府機關與倡議團體的力量,深入包括樹種的選擇、樹林的配置與民間認養等等議題,不只是多種一棵樹,更期待種下的樹能夠長久改變你我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