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藍白合,或該說期待更多合作取代對抗

柯文哲代表民眾黨參選總統,到今天的成果已經創造歷史記錄,因為投入的成本對比產生的聲勢與影響力已經遠超乎預期,獨立參選到底無論結果如何都對得起支持者的託付;不過回到在參選過程提出的理念,希望把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上,獨立參選可以維持民眾黨理念的單一性,但無法改變過去數十年來存在的意識形態對抗。

柯文哲與競選團隊達成共識,進一步嘗試進入藍白合的討論中,有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希望台灣的政治能夠透過合作取代對抗;過去三次的政黨輪替只有持續加深內部矛盾,台灣的發展顯然受制於這樣持續對抗的意識形態中。無法凝聚最大共識,各種漂亮的政見也就只能淪為口號,我們需要走出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藍白合不是為了同流合污,而是希望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去建立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透過這個共識來融入歐美國家已經建立的民主典範,讓台灣真的能夠大步向前;藍白合或是在野的整合開啟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在開放透明的基礎上去遴選最適合的人選成為機關首長,透過跨黨派之間的相互制衡來取代針鋒相對,讓有利於全體國民的政策能夠延續發展,進而帶出可長可久的發展方向。

理想不會一步到位,過去藍綠兩黨都曾公開表態支持內閣制,但他們獨立執政過程都沒辦法有效改變既有政治結構;柯文哲與民眾黨的出現提供一個新的溝通平台,讓多邊都有機會放下歷史包袱,透過普世價值去探討合作與發展可能。當然,合作的基礎是對等,柯文哲對於合作的讓步已經到了底限,我也認為柯文哲為正才能夠落實各項公開的承諾,剩下的就看其他參與者的政治智慧了。

評論

漁電共生算算看

這兩天很流行算算術,不過我們換個題目,算算看經濟部自豪的漁電共生數字;依據經濟部臉書宣傳,在台南的日運漁電共生案場,最近收成的數字有近萬尾烏魚產出超過三千斤的烏魚子,照片拍的蠻好看的。

不過日運案場佔地 57 公頃,一般為取烏魚子放養每公頃 2,000~3,000 尾,所以如果這片土地作為完整的烏魚養殖場可以收成 57 * 2000 = 114,000 ,萬尾只是預估收成的 9% 左右;依法漁電共生應該要維持七成的產量,但是單就 9% 這個數字是遠不及法規要求的。

當然,日運案場不會只有這樣一個的收成數字,只是我們很難從其他公開資料得知個別案場是依據什麼法規設置、對應的承諾事項等等,自然很難檢驗漁獲數字是否符合法規要求;更嚴重的地方是,很多台南的案場是以地層下陷區法規,完全沒有漁獲的要求,也就衍生很多時候我們到一個魚塭轉為太陽光電的案場卻看不到任何養魚的跡象。

經濟部或台南市政府經常拿漁電共生來美化光電政策,但其實有更多案場實際上只有種電沒有繼續養魚,甚至申報的漁獲數字都跟實際有明顯出入;如果資料都能夠公開,相信在地居民可以輕易點出數字中的問題,可惜的是資訊公開或開放資料政策遇到這種敏感情況就會轉彎,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的人都期待政黨輪替發生!

評論

藍白合,說明柯文哲把國家發展放在個人榮辱之上

如果站在柯文哲的勝敗與否,他的確簽下了明顯不平等的協議;只是如果記得他的聯合政府理念,這個合作的確讓台灣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共容、共融才能共榮,台灣過去在政治利益的誘惑下,我們被政治人物刻意操弄出各種的對立,即使到了今天,民進黨仍然藉由對中國的恐懼來讓國人彼此仇視,似乎只要把標籤往對手身上貼,自己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願意為這片土地共同努力的就是台灣人,這樣的共識能夠建立,我們才能讓多元的族群組合一起大步向前;原住民、本省外省、外配陸配或甚至願意放棄原有國籍加入台灣的朋友,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仇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會是你我共同承擔,也相對的,放下仇恨才能讓船揚帆起航!

柯文哲的競選主張「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在他放下身段促成藍白合的同時,這個口號在選前就有了具體進展;如果內閣制的精神可以有效落實,總統選舉就不再是贏者全拿、難以監督的局面,「共融社會、國家治理」就會在藍白合取得勝選後自然發生。

爭取讓柯文哲作為總統候選人還有兩天時間,但兩天之後藍白間如何包容彼此取得勝選才是最重要的下個里程碑;同時兩政黨如何讓主席、候選人簽下的協議成為全黨共識,如何讓協議有進一步實踐的細則與監督機制,藍白合不是只有誰當正的就真的能夠合。

柯文哲持續在兌現自己的政見,他沒有放棄,你呢?

評論

關於街講,我想說些心底話。

這兩顆糖果是今天在花園夜市街講時拿到的,兩個小朋友靠過來說『這給你,我也要投給柯文哲』,不確定是不是 大冒險遊戲的一部份?不過從 6 月開始站上街頭宣傳 #柯文哲 與 #台灣民眾黨 ,我沒有拿過任何正式的酬勞,有的也就是這樣熱情民眾提供的小點心或飲料,設備、往返交通或甚至身上穿的背心都是自費,我跟許多志工一樣是自發參與其中。

我是從 2014 開始走進政治圈子,期間換過很多身份,幸運的是我沒有在這些身份中迷失自我,沒有成為那個自己討厭的樣子,我還是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而不是隨波逐流;民眾黨沒有什麼完美的解答,在這裡吸引我的是真實,可以做真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世界,試著透過真實去說服更多人相信我們所相信的理念。

傳統政治有著太多無法面對的真相,有些政治人物想讓你相信,隱藏的真相都是為你好,但這些謊言經不起檢驗,太多複雜的政商關係讓人們看到越來越多政治髒亂的一面;只是面對髒亂,許多人選擇遠離與不再關心,這讓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我們已經長期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

#柯文哲 是眼前總統最好的選擇,不是因為他有完美的表現,而是在於所有選項中只有他最接近真實;其他選項你只能看到一再跳票的口號,當其他人面對跳票而跳針、打太極時,只有柯文哲會承認錯誤並且調整與修正,讓主軸可以回到普世價值之上,而不是讓扭曲的價值觀持續成為笑柄。

共融社會發生之前我們需要學會共容,包容這個社會組成的多元,但是仍要努力找出具有進步價值的共識,才有機會走到共榮;如果真的期待台灣進步,我們需要更誠實面對眼前問題,傳統政黨與政治人物的包袱太沈重,那種睜眼說瞎話的政治文化很難再對他們有所期待, #柯文哲 是介於理想與現實間的最佳平衡點。

三次的政黨輪替已經告訴我們,選舉之後不監督,絕對的權力只會使人絕對腐化,因此我也真實期待立法院可以三黨不過半,透過自然的制衡讓國民可以是最大贏家,因此 #台灣民眾黨 需要成為關鍵少數,讓各種口號有機會化為真實。

因此,我還是會繼續站在街頭宣傳,期待更多人能夠相信,這兩顆糖果背後的真實!

評論

屏東工廠火警消防員傷亡,資訊面續集

9/22發生在屏東的工廠大火,在發出第一篇評論後有來自朋友的回饋表示,其實除了工廠危險物品申報網外,環保署已經建置跨部會化學物質資訊服務平台,也就俗稱的化學雲,整合了50項跨部會資訊系統;只是今天的新聞指出,事發工廠有機過氧化物核准100公斤卻存放3000公斤的情況,顯然空有資訊系統並沒有具體的約束力存在,30萬元裁罰對比9死1失聯與110受傷的後果存在極大落差。

消防署本身就有一套消防安全檢查列管系統,只是系統老舊且難以即時應用,加上現有化學雲並沒有溯源機制,資訊缺乏連結與更新的要求,需要投入資源進行整理;同時在另外一篇新聞提到,危險品的資訊是紙本印出參考,對於分秒必爭的救災現場緩不濟急,台北已經做好的整合工作應該成為典範移轉到全國消防單位,爭取關鍵資訊的時效性。

輾轉得知第一線的想法,他們表示,別人的出口是消防員的入口,把自己的神主牌背在自己身上幾乎是所有消防員的感受,這幾年看同事、學長、學弟這樣一個一個走掉,永遠都是 『今日公祭、明日忘記』;稱呼英雄對消防員來說太沈重,他們很多只是希望還能夠好好回家吃頓飯、陪陪家人。

許多的問題存在已久,近10年有43個消防員殉職,這些問題一直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導致悲劇一再重演;消防員成立工會的訴求也就希望在無止盡的等待之外,還有更多防範於未然的發生機會,這不是開更多的捐款帳戶能夠滿足的需求,期待能夠獲得大眾的支持!

評論

屏東工廠火警消防員傷亡,資訊面可以改進的地方

前天(9/22)發生在屏東的工廠大火,消防員第一時間逼近火場時遇到爆炸,導致消防員4人殉職與10人輕重傷,這個事件背後有許多可以探討的地方,我就自己擅長的資訊層面去切入探討。

台灣在工廠危險物品管理是有申報制度的,經濟部也有建置資訊系統提供廠商進行申報,只是其中的配置圖都還是以手繪圖檔為主,現在的資訊技術已經不難做到精確標記;在向量工廠平面圖中產製精準定位,這個資訊可以在救災需求發生時,透過電腦快速計算出具有風險的範圍,讓消防員不再需要看著平面圖猜想。

但其實,目前縣市政府的資訊落差頗大,在台北已經可以在前往救災現場過程透過手中平板電腦取得災害現場的各項資訊,目前並不清楚屏東消防單位是否有這樣的資訊整合能力,如果連基本的平面圖、危險品配置圖都沒辦法第一時間取得,大概還是沒辦法避免救災單位人員站在高風險區域。

即使存在通報機制,以目前普遍缺乏足額稽查人力的情況,業者抱者僥倖心態便宜行事似乎不難預期,要在既有的結構尋求突破就需要仰賴吹哨者;吹哨者除了制度的保護,更進一步的要擴大吹哨者的基數,也就是工廠危險物品申報資訊應該盡可能公開,這樣一來出入工廠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協助監督申報資料是否正確與即時,畢竟這些人本來就有強烈動機去關心自己安危。

網路討論也有更多關於事發地點的負面資訊,如果資訊屬實,該工廠原本就缺乏合理的勞動環境,行政裁罰並沒有發揮嚇阻的效果;雖然在法規設計本來就提供了足夠的力道,但實際執行往往存在各種非預期的干擾,這樣的干擾也跟危險品通報一樣,更透明的資訊才能避免干擾持續存在,除了裁罰資訊外,進一步公開工廠稽查場次等細節,有助於透過吹哨機制產生更大的約束能力,但根本的稽查人力短缺還是需要想辦法解決。

這個事件還可以看到勞資不對等的情況,無論是工廠員工或是消防員,台灣一直缺乏強而有力的工會機制去平衡,除了鼓勵工廠員工加入工會,也應該要讓消防員乃至於各級公務人員組成工會,讓法規的灰色地帶得以在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協調,進而避免勞動環境持續惡化產生的苦果。

評論

從基泰建設大直民宅坍塌案談社區知情權

依據新聞報導,基泰大直建案的監測單位在坍塌前 44 天就發現儀器數值超過警戒,月初也有提供正式的異常通報給施工單位,但這一切並未讓建設公司停止施工,直到坍塌發生;這種無視警告的作法不會只是初犯,其他縣市也有發生類似坍塌意外,現有的政府與法規把關作法顯然存在漏洞,解決方式就是落實社區知情權讓關心的民眾也能夠隨時查閱這個監測資料!

如同過去針對固定污染源管制衍生的 CEMS 政策,當廠商無法遵循法規的要求管好自己,政府就該透過法規介入參與監督,讓監測資料即時送交給政府託管;如果政府單位的託管仍然無法制止廠商持續違規,就該把監測資料完整開放,讓全民參與監督,確保這樣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可以被有效約束。

依據業內先進的討論,新加坡早已要求建築案的監測資料即時上傳雲端託管,事件發生不再需要像擠牙膏一樣等待廠商拼湊需要的資料,有效的監督自然可以確保各項工程品質;台灣的民生公共物聯網、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已經展示了政府有能力蒐集大量監測資料,各種建案對應的儀器監測數值門檻相對低很多,只要完成法規制定與授權,技術很快就能夠跟上腳步,進而讓民眾不再需要為了各種工程的進行擔心受怕。

社區知情權過去在許多議題被討論,科技的進步與成熟帶來了許多新的想像,期待政府與民意代表能夠跟上民眾期待!

評論

台灣登革熱本土病例地圖初步上線

登革熱今年病例已經突破 4000 ,原有透過點位呈現的作法已經難以操作,所以改成以村里為單位建置新的應用!

台灣登革熱本土病例地圖 – https://tainan.olc.tw/p/dengue/

透過瀏覽器開啟後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村里地圖的資料量比較大,第一次載入會需要一點時間,如果發現手機無法操作會建議改用電腦瀏覽。

地圖會以今(2023)年最新的登革熱本土病例統計呈現,透過不同的顏色區別個別村里的確診數,在右手邊書本圖示點開後可以進一步看到不同顏色代表的級距與資料來源;點選個別村里後會展開該里的名稱與確診數,同時在地圖上會讓選擇的村里以紅線包圍,方便檢視詳細街道範圍。

地圖的基礎是疾管署開放資料,數值可能因為計算的規則或時間點跟各縣市公佈數字有落差,我沒辦法回答關於資料細節的差異,有疑慮的部份建議直接洽詢所在地的衛生單位,也請大家特別留意環境的清潔與個人防蚊工作!

評論

關於違建,政府掌握的資料早就多到嚇人

這幾天因為總統候選人引發違建的討論,違建普及的程度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誤以為只有政府都不知道,其實政府掌握的資料早就相當完整。

一般違建通報之後很少立即被拆除,但政府會立即針對通報的違建發出稅單,在正式拆除前每年都要依法繳交房屋稅,只是繳這個稅並不代表違建就變成合法建物;也因為這樣的機制存在,只要從房屋稅資料就可以找到大部分的違建,因為稅務需要資料也相當詳盡,真的要處理違建這份資料大概就處理不完了。

除此之外,近年來衛星遙測技術進步,非都市計畫區域的違建也可以輕易透過資訊技術過濾出來,所以像是農地工廠等等違建大概在開始興建的 1-2 個月內就可以被發現;這樣的技術也持續在進步中,未來甚至連樓層高度的改變都可以輕易抓到,要想找出違建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太多門檻。

處理違建最大的門檻就是數量太多,除了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進行拆除工作,許多民意代表也會基於選票考量干涉違建的拆除,讓這個問題持續累積與擴大;遺憾的是,每每都是因為違建造成人命傷亡,才會創造拆除違建的輿論氣氛,只是每次也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往往執行不到半年就因為各方壓力停擺,讓違建的惡性循環繼續下去。

開放透明會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把目前數十萬已知的違建資料攤在陽光下,民眾可以藉此得知要購買的房子是否包含違建,同時也可以協助舉發不在其中的新增違建;這些資料可以分級進行標示,有違反公共安全疑慮的違建作為優先處理對象,並且記錄完整的通知、處理程序,這樣就可以逐步讓違建文化從台灣根除。

評論

科技防疫效果正面,但台南登革熱防治仍存在結構性缺口

登革熱疫情再次出現在台南,對比 2015 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誘卵桶的出現。

病媒蚊的活動範圍廣泛,要滴水不漏的進行噴藥工作很快就會耗盡資源,因此需要透過抽樣調查的指數來決定資源分配,讓資源可以被用在刀口上;只是傳統的病媒蚊指數調查相當耗費人力,同時也會需要具有相當經驗來找出調查範圍內的滋生源,因此不容易提高進行的頻率與範圍,產生的數據也很容易受到調查者的經驗左右。

誘卵桶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鎖定的村里範圍內找出 12 個位置放置誘卵桶,透過引誘病媒蚊產卵的行為來產生需要的調查指數;因為設計簡單、判斷相對容易,這個方式在多年嘗試後已經可以擴大到超過 250 個里的範圍進行,而且一週可以產生一次指數數據,讓監控的範圍與頻率都有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提昇不少。

只是今天(2023/08/15)台南的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已經來到 1371 例,對比 2015 同期 633 例,這個數字很難讓人不擔憂;這突顯了防治工作再多進步,要想避免登革熱病例擴散,仍然需要處理結構性問題。台南在 2015 大流行之前, 2014 是高雄先開始出現明顯的登革熱疫情,但今年的情況直接從台南開始,高雄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病例,而且台南在病媒蚊防治工作投入的資源顯然較多!

對比之下,兩個城市最大差異大概是公共衛生環境,台南有著比較多早期形成的老舊社區,這些老舊社區除了常有私人物品出現在公共空間,甚至有著許多違建直接蓋在屋後溝之上,噴藥工作很難觸及這樣的死角;除此之外,台南舊社區的下水道接管率低,許多排水溝就直接安排在家門前,只要出現淤積以及大雨過後,提供極為適合病媒蚊滋生的環境。

在高雄新成屋已經完全禁止違建,但台南即使我跟檢舉人一起開記者會抨擊還是會被蓋好蓋滿,就更別說那些數以萬計列管排拆的違建,這樣的結構下其實末端防治工作永遠會有補不完的破網;台南也可以透過都市更新的方式改善衛生環境,只是自辦都更經常發生訴訟與衝突、公辦都更腳步非常緩慢,要想改善大面積的老舊社區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

2015 登革熱疫情開始的跳蚤市場,經過多年的改建已經展現新風貌,這次疫情也尚未在鄰近區域擴散,顯然公共衛生環境改變才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之道;只是 112 例死亡在台南促成的環境改變真的不多,眼前只能繼續透過噴藥來做短期防治,公共衛生環境的結構性缺口仍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