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才是關鍵,否則新竹只是步入台南後塵

在公投結束後民進黨想要趁著聲勢續推新竹縣市合併,急著為已經第二任的新竹市長林智堅鋪路,許多民眾也非常期待新竹縣市合併,總認為合併後會變得更好;但借鏡台南的經驗,合併超過 10 年後台南最大的改變就是房價持續飆漲,但原本預期的縣市共榮最後發現只是加速了人口往舊台南市區移動,甚至連原本台南縣政府所在的新營都無法阻止人口持續下滑。

我待過中央與地方,明顯感受過中央資源充沛與地方財政困窘的兩個極端,過去設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也許是基於讓中央政府能夠匯集足夠資源進行各項基礎工作,所以大部分資源都是由中央單位所支配,這也的確讓中央單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是隨著中央各種基礎建設完成,我們可以發現中央各部會有著越來越多的餘裕來 “補助” 地方政府,對比大部份地方政府稅收連基本營運都成問題,形成極大對比。

中央部會透過補助方式配置資源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問題,也經常被戲稱從台北看天下!以道路為例,台南有許多馬路是透過爭取中央補助進行的路平計畫,為了要爭取這樣的計畫地方政府需要額外配置人力撰寫計劃書,計畫通過後也會用相對高的標準來執行,大幅提高了單位道路的施做成本。最終的確在路平計畫下完成的道路都有著比較高的品質,只是一般道路的養護預算沒辦法提高,造成在路上經常轉個彎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道路品質差異。

如果放在路平計畫的預算可以釋出來墊高台南的財政基礎,台南除了不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撰寫計畫,更可以結構性提昇整體道路品質,單位預算可以舖平的道路會比路平計畫更多,也就能夠讓更多市民受惠。

而道路只是各項施政的冰山一角,更別說以文化古都著稱的台南,一直沒有辦法提高文化相關預算,導致許多古蹟沒辦法獲得妥善的保護而快速流失,整個都市規劃也一直跟不上現代化腳步,最終竟然需要在停車場與古蹟之間取捨,這樣窮的直轄市大概也算世界奇觀吧!

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才是眼前各地方政府需要的,如果能夠讓分配合理化,新竹或甚至台南都不會有縣市合併的必要;這個法規的修正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期經常拿出來討論,現在完全執政卻是完全逃避,財政支配權成了拿不掉的魔戒,讓許多縣市持續活在財政困境的深淵中,只能配合中央部會各種補助辦法,大量行政成本虛耗在無形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