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就給藥」背後的認知作戰

柯文哲市長先是公開提出建議,希望指揮中心調整認定確診的方式,用快篩陽性結果取代 PCR ,讓病患可以第一時間獲得需要的藥物,因為 PCR 檢驗工作已經出現塞車的現象,病患等待檢驗結果判定確診的時間太長,容易錯過抗病毒藥物的最佳投藥時間;不過陳時中跳過了中間的脈絡,用 7-15% 偽陽性病患可能承擔副作用風險否定這項提議,隨後側翼網軍更直接曲解成柯文哲市長的意見是不經醫師診斷給藥,各種匿名帳號就開始散播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的言論。

陳時中說 PCR 最大量能是 22 萬,目前 6.5 萬確診並不是極限,這個說法跟昨日基隆 2 歲男童染疫不治後強調床位足夠一樣,無視實際工作人員因為確診等各種情況的影響,拿承平時期的數字來回應眼前醫療緊張的情況,這根本是睜眼說瞎話!許多快篩得到陽性結果的民眾求助,花費大量時間排隊與等待就為了 PCR 檢驗,加上各種服務電話一直打不通,行政程序很明顯就是眼前最大瓶頸。

「快篩陽就給藥」目的一直是讓快篩結果的法律位階取代 PCR 檢驗,其他應有的醫療程序與判斷完全相同,只要這樣一個改變就可以讓醫療資源及時投入到需要的病患身上,有效減少重症情況,進而讓第一線醫療的緊繃情況獲得紓解。這個建議不難理解,難的一直是各種為了政治目的進行的認知作戰,因為對這些帶風向的人來說,似乎犧牲再多的人命也比不上選舉!

評論

醫療第一線已經緊繃,政府該盡快簡化防疫工作程序

前天(5/12)開始指揮中心總算跟進柯文哲市長建議,讓快篩陽性視為確診成為政策,但政策的執行卻還是加入了讓人意外的前提,非得要 “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 三種身份,這個前提讓許多第一線醫療人員把時間浪費在身份確認過程;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孩子居家隔離身份的證明書是在解除隔離的前一刻才取得,甚至公費快篩也是在第三天才拿到,行政流程早已被大量確診病例癱瘓,在這個基礎上許多居家隔離的民眾根本無法提出證明,導致許多已經有症狀的民眾還得自己想辦法找到做 PCR 的地方,浪費治療的黃金時間。

柯文哲市長也再進一步建議,快篩陽性後就立即給予口服藥物治療,這樣才能夠讓藥物發揮最大功效,減少重症發生情形,舒緩第一線醫療資源的緊繃情況;針對指揮中心的疑慮,柯文哲市長有解釋,前期可以先把藥物配發給已經有明顯症狀的高風險病患,哈佛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也有呼籲盡早投藥治療,希望政府真的能夠跟第一線醫療人員與病患站在一起,讓臺灣能夠順利度過這次疫情的高峰。

眼前民眾早已被爆增的確診數字與持續調整、追加的新政策搞得頭昏腦脹,求助的電話幾乎癱瘓基層診所,面對這一波疫情的高峰,真的不要再讓層層顧慮綁住第一線醫療能量!

評論

與你同行,江明宗政治獻金募集中!

江明宗是北、中西區台南市議員參選人,長期運用公民科技關心你我生活大小事,從過去的登革熱地圖、所得地圖到疫情爆發後的口罩地圖與本土病例地圖,江明宗用行動取代口號、用成果證明能力,一點一滴累積對社會的貢獻。

步行城市是江明宗政見的主軸,兒童友善是身為兩個孩子爸爸當然的原則,尋求大家的支持走進台南市議會,進一步解決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發生率、打造更多的特色公園以及讓市場與宮廟能夠回應年輕人的期待,傳承累積 400 年的文化底蘊。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江明宗藉由台灣民眾黨夥伴的分工合作能夠走到今天,接下來需要你的支持繼續走向年底的勝選之路;江明宗需要你的捐款讓更多專業的夥伴協助,透過你的捐款讓更多人知道江明宗的能力與態度,也藉由你的捐款約定,江明宗一定會努力成為最好的台南市議員!

評論

視訊診療地圖初步上線

今天(5/12)開始快篩陽性的民眾只要經指定醫療院所的醫師視訊確認就可以視為確診,不必再大費周章的安排 PCR 檢驗,只是大部分人並不清楚指定醫療院所有哪些,因此我嘗試透過程式整理這個清單,跟過去一樣標示在地圖上,方便大家就近尋求協助,而不需要全部擠到大醫院去。

視訊診療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elemedicine/

地圖中每個綠色三角形都代表一個指定醫療機構,點選後可以進一步看到聯絡資訊,其中有三個導航按鈕點選後會帶出個別的導航服務方便引導前往,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只要電話與網路即可確認;透過瀏覽器開啟後一般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可以就近尋求熟悉的醫療院所協助。

評論

台南公立幼兒園出現歷史性的危機

台南公立幼兒園在 5/3 結束第 2 輪的抽籤,本年度共有 6329 個名額,實際錄取名額 3648 ,也就是說還有高達 2681 個名額是空著的,這是我從 2018 開始觀察以來第一次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從供不應求到出現 42% 的閒置,這個現象值得深入研究。

從人口資料看, 2018 年 3-4 歲人口 32059 , 2022 年減少到 27932 人,減少 12.87% ;家長選擇登記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從 2018 的 7892 人減少到今年的 3961 人,佔人口比例從 24.6% 下降到 14.2% ,無論孩子的人數或是登記公立幼兒園的意願都有明顯的下降,只是公開的資料看不出來公私立幼兒園配比的變化。

公立幼兒園有寒暑假,這是雙薪家庭最難接受的地方,隨著政府逐步提高準公幼的補助與新設立非營利幼兒園出現,各種幼兒園之間收費的價差減少後公立幼兒園的誘因確實減少很多;其次就是上下課時間的彈性,公幼比較晚上課、比較早放學,延後托育的時間也較沒彈性,許多家長的工作很難配合學校行程,負擔差異縮小後會有更強烈的動機選擇準公幼與非營利幼兒園。

這些現象背後也有各種延伸的可能,像是戶籍上入學年齡的人口數已經跟實際情況存在巨大落差、台南的勞動環境明顯變糟排擠了家長分配給孩子的時間等,但不管怎麼看都難以否認,台南對於有孩子的家庭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這個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有更多人重視,我有幸成為議員後會把親子友善作為焦點,透過數據探究與追蹤來扭轉趨勢,希望更多台南的朋友可以支持!

評論

實名制快篩分配的公與不公

實名制快篩每個人每個月都可以用健保卡購買一份,只是一直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詹為元 嘗試透過健保特約藥局與人口試算台北各區需要多少天能夠等到快篩,不過存在一些盲點,像是有些銷售點並非藥局,或是也並非所有藥局都加入銷售,我試著透過真實資料減少這個想法的盲點計算全國的狀態;目前在家用快篩地圖中,全國有 4148 個銷售點,在 368 個鄉鎮市區中有 32 個區沒有任何銷售點,有超過 35 萬人沒辦法就近購得快篩,大多是偏鄉區域。

每個銷售點每天配發 78 份快篩,每份提供 5 個快篩,平均要 14.54 天才能夠人手一支,只是如果進一步看藥局分佈的區域就有明顯落差。連江縣莒光鄉是最幸運的,區域內有 2 個銷售點,理論上只要 1.92 天就可以完成每個人配發 1 個快篩的目標,只有 6 個鄉鎮市區都可以在 7 天內完成一次分配;嘉義縣新港鄉是除了沒有銷售點外最難完成分配的區域,因為只有 1 間藥局, 31061 個人要 80 天才能夠完成一次的分配。

超過半數的鄉鎮市區都要 15 天以上才能夠讓每個人都能夠取得 1 個快篩,加上很多人實際上並沒有住在戶籍地,分配不均的情況會比數字更嚴峻一些;不管怎麼樣,疫苗、快篩與藥物是與疫情共存的關鍵,疫苗的覆蓋率除了孩子之外已經夠高,如果缺乏足夠的快篩與藥物,第一線醫療院所很快就會被爆增的確診人數擊潰,採購速度需要跟上才能避免重症與死亡數字飆升,天佑台灣!

家用快篩地圖
https://kiang.github.io/antigen/

完整報表
https://github.com/kiang/data.nhi.gov.tw/blob/master/report/city.csv

評論

在台南第 2 次居家隔離過程記錄

兩次居家隔離時間是 4/9-4/18 與 5/3-5/6 ,都是因為孩子班上同學確診,兩次之間剛好遇到政策轉換,所以可以比較一下差異;前一次是 10 天居家隔離與 7 天自主管理,第二次則是 3 天居家隔離與 4 天自主管理,這次的感受更加混亂些。

第 1 次居家隔離前是收到通知前往衛生所進行 PCR 採檢,居家隔離期間遇到政策轉換,所以在 4/18 透過快篩採檢通報後就解除隔離,期間由非隔離中的家人前往衛生所領取快篩,解除隔離後自行前往衛生所領取新政策需要的另外 1 份快篩,基本上領取公費快篩的時間點還能夠照著表定時間進行快篩;第 2 次則是全部自行快篩,但 5/3 收到通知,直到 5/6 晚上才拿到公費快篩,如果沒有事先準備,其實拿到公費快篩的時間點前病毒早已在家中散播開來。

這次可以感受到有更多的工作落到學校方面,第 1 次居家隔離期間還有收到幾次衛生單位的聯繫,這次則是完全沒有,連領取快篩都是在學校進行;衛生單位的人員都有完整的防護衣隔離,學校老師看起來並沒有被分配到防護的物資,加上上述的時間延遲,如果有其他同學將病毒帶回家,其實前來領取快篩的家長很可能也已經遭到感染,負責處理的老師其實存在蠻高的接觸風險。

回報快篩結果的部份,第 1 次衛生單位人員請我加 LINE 後直接在裡面拍照回報,這次則是在宣導單中放入 Google 表單連結,但其實 2 種方式都不是很好,因為都是透過非政府應用蒐集個人隱私資料;另外一個則是效率問題, 2 種方式取得的資料都會需要大量人工整理,民眾端也要一再輸入重複的資料,如果系統整合得宜,其實一次輸入資料後應該就是讓民眾點幾次按鈕即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最後就是公費快篩分配的數量,這次 3+4 的作法配給孩子 2 個、大人 3 個,依據說明是 5/3 與 5/9 需要進行檢測,大人多分配 1 個快篩是希望 4 天自主防疫期間使用,如果有出門的需要就是當天出門前確認快篩陰性再出門;只是如果有出門的需求大於 1 天,其他需要的快篩就得自備,但其實,家長不太可能把孩子放在家裡自己出門,也有很多家長不會只有 1 天需要走出家門,公費快篩不足、實名制快篩排不到,基本上只剩下更貴的自費快篩可用,可以預期有很大比例的民眾是不會照著指引進行防疫工作。

接下來 5/12 後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可以預期確診數字會增加更快,對應的疫苗、快篩與藥物不知道能否跟上腳步,希望不會出現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

評論

臺灣社交距離 APP 是有效的,不要刪除

我是台灣民眾黨的議員參選人,即使站在在野黨監督的角色,我還是希望更多人安裝臺灣社交距離 APP ,因為它的特性就是越多人安裝越有效果,眼前許多針對效果的質疑,其實是因為使用的人還不夠多,但它大概是眼前這樣疫情大規模爆發時還能夠有效運作的方式,因為只要極少的人力就可以讓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收到需要的通知,透過大家的自主行動來阻斷疫情擴散,進而避免醫療系統崩潰。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安裝連結 – http://onelink.to/a98ctu

我不覺得政府一定是對的,但這個臺灣社交距離 APP 不同於一般的政府應用,它的運作必須緊密的配合 Apple/Google 兩大公司規範,國際上也已經有數十個國家驗證後採用,基本上你很難找到另一個經過這麼多國家與單位檢驗的防疫軟體,事實上台灣的安裝與使用的比例比起其他國家好很多,只要多一點堅持就有機會跨過有效門檻,進而讓我們能夠善用它度過疫情高峰。

我知道即使民眾黨內也有許多人質疑它的成效,但這個方式無論透明度或是維運效益都會經得起考驗,任何質疑的人都可以透過開放的原始碼檢驗各個細節,希望站在資訊專業的角度上再次呼籲大家,把臺灣社交距離 APP 裝上、啟用藍牙,透過大家的行動來分擔第一線人員的壓力!

  • 原理介紹 – https://link.medium.com/Wv5cEcSjapb
  • 110萬簡訊的問題臺灣社交距離 APP 可以解決 – https://link.medium.com/PLspK7Wjapb
  • 實聯成為失聯,臺灣社交距離 App 才是正解 – https://link.medium.com/c7ipEGZjapb
評論

台南新營虐童案,疫情下社會安全網破洞的警訊

網路上流傳的虐童影片引起許多人憤愾,隨著媒體跟進報導的加溫,已經可以看到許多人揚言要丟雞蛋或前往聲討這個施暴的父親,因此台南的警方與社福系統快速到位,眾目睽睽下預期這個案件不會有太多意外再發生;只是在大家目光以外的地方,這個案子只是台南的冰山一角,只是其他案子沒有影像記錄、沒有媒體關注,然後也很多時候沒辦法獲得足夠的資源與支援。

台南的兒少保護通報數,從 2018-2021 年分別是 1926, 2213, 2653, 2411 件,平均每年有 2300 件的通報,但是台南 2020 統計在兒少領域的社工與社工師只有 72 位,數量是 6 都之末;依據社工領域的朋友轉述,去年三級警戒期間 4 個月內的通報死亡案件,是前面 2 年的總和,眼前持續增加的居家隔離人數勢必也會讓許多脆弱家庭壓力浮現。

台南市政府發了很多次的新聞說超前部署,但很多都是單點、片面的成果,台南存在許多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隱惡揚善的習慣只會讓雪球越滾越大,出現在新聞版面的案例真的只是冰山一角;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以數據治理為基礎的台南市議員,挖掘更多真實的數字去找出問題與解方,希望在這次事件引發的激情退去以前,有更多朋友願意關心事件背後的問題,以及支持我繼續朝這個方向多進一步!

評論

公私協力齊防疫,台灣民眾黨成立防疫服務小組

台灣民眾黨成立的防疫服務小組,由 蔡壁如 委員負責「醫療諮詢」、 邱臣遠 委員負責「產業紓困」、 高虹安 委員負責「科技防疫」、 賴香伶 委員負責「勞工弱勢」、 張其祿 委員負責「校園防疫」,為民眾提供專業協助,做民眾最堅實的後盾。

我是在蔡壁如委員的團隊,記者會上邱委員提到 2020 口罩之亂,當時我就有參與口罩地圖的製作,其他像是本土病例地圖、好食券地圖也都是我獨立完成,而在這次政府快篩實名制政策實施前,我也運用開放資料設計出家用快篩地圖。

目前政府朝令夕改的情況已經不是一般政府採購制度能夠應付,不管是口罩地圖或是現在製作的家用快篩地圖,如果沒有我們從民間的協助,政府資訊的傳遞很快就會卡住;有國民黨立委搞不清楚狀況,以為政府在幫我打廣告,實際上我沒有拿政府的一毛錢,這是一個公私協力的成果,希望立委在指責之前要先查證清楚!

如同蔡壁如委員所說溝通非常重要,執政黨朝令夕改的習慣已經讓第一線人員疲於奔命,希望政府別再貪圖特別條例權力,盡快讓防疫工作回歸正常法規體制,接受立法院監督,讓第一線人員可以確實分工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