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kiang

汽車自動駕駛初體驗

過去長期在開的是 TOYOTA EXSIOR 2.0 ,應該有 30 年左右的車齡,已經開始出現許多老車的毛病,所以最近決定換車;雖然根據朋友的體驗比較吸引我的是 Tesla ,但考量口袋深度還是選了比較能夠負擔的 Ford Focus 佛心版,它同樣也提供了自動駕駛功能,就聊聊這段時間的體驗。

這台車的自動駕駛功能屬於符合 SAE Level 2 規範,或稱 ACC ,進入自動駕駛模式時能夠主動控制方向盤與油門,剛開始花了蠻多時間去熟悉它選擇加減速與煞車的時間點,整體來說還算流暢,只是在例外情況出現時感覺落差會比較大。比如說前方車輛從原有車道切換離開時,車輛會在前車離開車道超過 4/5 左右開始加速,如果當時跟設定速度有些落差,可以明顯感受到車輛在短時間內加速;如果有其他車輛切入跟前車間隔空間時,減速或煞車的動作也會在車身進入車道約 2/3 左右才開始發生。這樣的動作在車輛間隔空間充裕時還算平順,但遇到並未保留安全車距的情況時還是會不自覺自己踩下煞車,即使忍住不踩煞車車輛還是會自己完成煞車動作,只是會冷汗直流。

因為主要是跟車功能,如果發現跟到慢車,即使兩旁車道有充裕的超車空間,自動駕駛功能並不會主動切換車道;介入切換車道後自動駕駛系統會立即接手,這個銜接倒是沒有遇到特別突兀的情況。目前車輛無法處理過大的彎道,因此在交流道切換過程基本上沒辦法依賴自動駕駛;市區道路啟用自動駕駛功能時則是很容易遇到標線不明造成的誤判,像是路口安全島所畫設的圓弧白線有時候會被判斷為轉彎車道而開始進行預期以外的轉彎操作,這個時間點基本上人工介入拉回不會有太大困難,但遇過幾次後大概不會輕易在市區道路開啟自動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功能讓高速公路長途駕駛變得輕鬆很多,因為只要在方向盤上面施加輕微的力道回應系統警告,方向盤、煞車、油門都是由電腦控制,嘗試了一次台北、台南的往返,需要我介入處理的情況並沒有相當多,我就像是坐在副駕駛座看著車輛往前一樣;只是這也衍生一個問題,因為太過輕鬆,我在回程路上真的發生了一次打瞌睡的情況,但車輛還是持續在高速行駛狀態下,如果那段短暫的時間出現了需要人工介入的例外情況,也許我就來不及反應了。

我還是會積極嘗試使用自動駕駛功能,因為在塞車或是長途駕駛的情況下,自動駕駛功能確實減少了很多體力上的負擔;只是我需要調整一些決策點,像是這次的打瞌睡情況是因為過去會安排比較多的休息點,但自動駕駛功能的存在讓我高估了自己的體力狀況,充分休息還是必要的。

也許有些朋友會覺得我有實際體驗後就會支持自駕公車上路,從上面體驗過程應該也可以感受到我並不是非常保守的作風,只是就目前所知我還是無法支持最近台南在討論的高架無軌自駕公車進入市區,即使是專屬路權,無軌道的車輛行駛過程仍然有相當多的變數存在,現有的技術雖然可以降低駕駛的體力負擔,但也會讓駕駛高估自己當下的情況產生誤判,這個誤判如果有致命的可能,作為捷運系統的車輛的乘客遠大於我所駕駛的汽車,我不覺得眼前技術有成熟到可以直接進入鬧區營運。

眼前最具規模的自動駕駛車輛實驗都發生在美國,即使他們選擇的檢驗方式也遭到許多批評,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就直接敲定十年後上路取代過去討論的單軌捷運,我好奇有多少專家敢做這樣的背書;但我認同已經在討論的兩條實驗公車路線,在南科、沙崙進行全監控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實驗,因為這兩個位置並沒有複雜的路況,加上駕駛隨時可以介入,現有的消費型技術就已經可以在這樣的條件下順暢運行,只是在開進鬧區之前還是累積多一點經驗吧!

新台南車站應該合併站前圓環成為新台南站前廣場

交通部鐵道局剛發布的新台南車站示意圖很美好,裡面完全看不到任何車輛,但拉回到現實的殘酷是,從舊台南車站走出來的人,想要靠步行移動到下一個目的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台南車站後站因為跟成功大學相連,所以斑馬線過去之後就有舒適的人行道能夠移動,前站則是另外一個世界。剛從車站走出來就會被盆栽擋住去路,為了避免民眾在人行道停車設下的大量路障擋住的大部分是步行的人;想要走進圓環就會遇到一個難題,直接銜接的兩端都沒有畫設斑馬線,想要穿越的人都必須走進地下道,或是走到更遠的路口去找尋斑馬線。

站前圓環是連結許多主要道路的核心,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為了服務行經車輛進行調整,隨著台南鐵路地下化,我的期待是讓大部分的車輛進入到地底下,把車站走出來的空間留給步行的人,用串連站區與站前圓環的超大廣場迎接每一個來到台南的人,展現全然不同的格局!

台南站前廣場可以舉辦大型活動,找回過去南方公園所帶給大家的印象;台南站前廣場所連結的主要道路,把定位不明的路肩全部換成人行道,讓想要前往國華街、海安路商圈的民眾有機會步行前往,帶動成功路沿途商圈的發展,也減少車輛移動的需求降低市區壅塞情況。想要探訪古蹟的朋友,從站前廣場出來後走進中山路,銜接中正路後可以到達河樂廣場,沿途想要跟古蹟合影不再需要冒險走到車道上進行,擴大人行道範圍來讓歷史街區服務更多的民眾,創造更大的整體價值。

我們已經完成歷史街區的設置,台南車站作為歷史街區的核心,應該帶入更多以人為本的規劃,讓更多人可以親近這個接近 400 年歷史的城市;台南站前廣場的設置可以作為台南建城 400 年反思的開始,究竟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走在路上,還是更多的車輛路過這個地方?

南鐵地下化,射箭畫靶的一直是政府

新頭殼司馬布政觀點提到畫靶射箭,意有所指的針對地下化工程的抗爭者;只可惜再怎麼放大抗爭者謀取利益的角度,射箭畫靶的角色一直是政府。

我們的公共工程進行方式,很大的成份還是承襲自威權時期,所以最終的決策往往集中在少數人的意志;雖然對外宣稱考量了各種意見,但實際上經常是預先設定了目標才開始蒐集需要的資料與 “民意” 。這樣的文化很少受到挑戰,因為對比過去真正威權時期的氣氛,現在願意參考民眾意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已經可以接受,但對比國際情況,我們的作法離真正的民意非常遙遠。

為什麼每個公共工程的進行都在等個別機關的首長進行最終決策?在國際上的案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公共工程的進行,從最初的規劃政府就開始召集利害關係人與專家學者共同組成決策委員會,行政機關執行的是委員會的共同決議,而不是首長的一聲令下,雖然導致討論時間冗長,但也讓各方意見能夠充分表達。

南鐵地下化討論超過 30 年,關鍵是預算不足,而不是民眾的抗爭,事實上如果預算更早到位,工程早已完成,因為民意一直只是參考用途,並沒有任何一個明確的規範指出,民意調查結果必須支持最終決策,先射箭再畫靶的習慣,導致在民意調查的題目設計就環繞著支持決策的使命,所以在你我眼前看到的就是政通人和的完美結局,抗爭者看起來也就只是極少數意見。

近期內在討論的台南捷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數十場說明會講的是高架單軌方案,但在綜合規劃階段卻又冒出來一個以前沒出現過的高架無軌自駕車方案加入最終決策;如果這個方案真的成熟,應該是在說明會啟動前納入,充分讓民眾在多案並陳情況下具體討論,但在說明會從未出現過的方案也可以納入最終決策,這就是我們公共工程決策品質堪慮的原因之一。

在南鐵案也有許多無法清楚說明的細節,我們看不到 30 多年來所有的會議記錄與公文往返過程,我們看不到許多與主要決策相左的意見與針對這些意見進行的調查,所有公開揭露的資訊只為了回應特定問題或是支持政府決策,發現不對勁資料就會下架或是根本就永遠消失,讓許多疑問成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回到南鐵案本身,地下化的結果是兩條軌道寬的道路或是四條軌道寬的道路,這樣兩個結果就有著極大的價值差異,這樣的價值可不是只有道路、鐵軌的公共價值,因為面臨的道路越寬,開發區域就能夠蓋更高的大樓;許多輿論經常聚焦在抗爭戶爭取土地利益與公共利益產生衝突,實際上因為最終結果改變受益的群體卻一直隱身在主要討論之外,但他們的意見會如何進入到整個決策過程?這才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眼前支持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民意是真的,但這並不是建立在充分的資訊揭露之上;決策轉換過程利害關係人並未對等的進入到討論之中,也許台南鐵路地下化只是眾多同樣問題的案例之一,但積非成是的過程應該要持續被檢討與改進。

民意支持已經充分表現在強拆東區張家過程,緩拆的黃家與陳家我不覺得有太多改變的空間;但或許保留陳家建物作為歷史博物館,擴大表揚地下化工程拆遷戶的貢獻是值得討論的方向。其次,別再妖魔化抗爭的拆遷戶,這一直是資源極度不對等的對話,放大檢討少數利害關係人的作法即使真的有效果,那也是汙辱民主的一種表現。

台南鐵路地下化,寫在陳蔡信美家強拆之前

過去有幸曾受邀到陳蔡信美女士家中作客,聽著她細數這棟房子從無到有的經過,我想任誰參與過那一段歷史都不會希望房子被拆除;只是後來無論自救會所期待的徵用方案,或是行政院所核定的徵收方案,房子都免不了被拆除的命運,這是我後來不再參與自救會行動的主要原因。

台南鐵路地下化的規劃,從早期東西兩側各建置一條臨時軌道的討論,到後來行政院核定在東側建置兩條永久軌道的方案,幾乎沒有人能夠清楚解釋完整的來龍去脈,除了超過 30 年所累積的資訊量龐大,另外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各種資訊被選擇性揭露,沒有完整公開政策討論與定案過程所有的會議與公文往返記錄,缺少這樣一個基礎,很多過程都變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從幾個民意調查可以看到,普遍來說台南市民會期待鐵路地下化完成,也支持政府以強硬手段進行拆遷工作;挾著這個民意基礎,強制拆遷工作開始進行,龐大的壓力下許多原本拒絕拆遷的屋主陸續妥協,陳蔡信美女士的家可能就是最後一個標的,為了避免他們被孤立在反對立場,許多民眾陸續到場聲援,拉高了對立的氣氛。

公共政策不該有模糊的空間,只是我們似乎還在威權轉型到民主的過程中,普遍的共識還是傾向經濟發展與重大建設,壓縮了更多對話的機會;眼前只能期待現場表達意見與記錄的過程不會受到太多限縮,執行單位應該要謹慎處理細節,希望最終衝突能夠和平落幕,然後也希望台南市民可以藉由這個過程持續反思,究竟台南該守護的是什麼樣的價值?

6800 萬能不能買下台灣?

6800 萬當然不夠,但如果只是要買下台灣的主流意見呢?我不確定夠不夠,但根據目前分析的資料顯示,在 2020 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中,遠東集團(亞泥遠傳)至少捐出了 6800 萬政治獻金給多位參選人,比起第二名興富發集團的 1060 萬還要多出 6 倍之多,究竟什麼樣的理由讓財團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參與選舉?我們的捐款限制對於集團運作的企業來說等同虛設,這樣真的好嗎?

在朋友建議下,我運用「2017 g0v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計劃」所製作的 2016 財團資料取歸納剛公佈的政治獻金明細,主要透過統一編號歸戶捐款資料後進行加總,得到這樣的一個排行榜。

排行榜: https://github.com/kiang/ardata_group/blob/master/report/02_combine.csv

當然,這份財團資料是運用公開資料整理產出,而且最新也只有 2016 年的資料,可能跟現況會有些差異;為了方便有興趣的朋友查閱,我把政治獻金申報明細的有關資料也擷取出來放在下面目錄中,運用排行榜提供的集團代碼欄位即可進一步查閱我透過程式計算的數字是不是有問題。

明細: https://github.com/kiang/ardata_group/tree/master/raw

如果你有更新的財團對應資料,也可以運用我下載完的所有申報資料進行分析來檢驗,或是延伸各種分析;也歡迎許願,時間允許或是有其他朋友願意嘗試,就可以產出更多有趣的分析報告,讓更多人願意關心這些默默影響你我的數字!

原始資料: https://github.com/kiang/ardata.cy.gov.tw/tree/master/data/indifidual/account

財團資料: https://github.com/starsdog/openGroups

Re: [問卦] 約聘有專業人才嗎?

原文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4639842.A.3E9.html

※ 引述《nnnn ()》之銘言:
: 約聘人員的薪水就三四萬元,一堆作短期的就辭職了
: 有哪個不擅長考試的專業人才不去業界或學術界,而跑去作約聘?
: 然後為了讓約聘”人才”卡職等,排擠國考名額
: 現在開始罵國考公務員只會考試,不見得會做事
: 那約聘”人才”就是不會考試也不會做事
: 而且鮮少有專業人才不擅長考試的啦
: 約聘真的有人才?

是不是人才歡迎大家批評指教,我就說說自己的故事

2016 是第一次進入公務機關,在那之前十多年都是寫程式過日子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d51b67702f7e

當時的月薪是 39720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a4d10900959c

這樣的薪水如果一個人還 OK ,但我當時已經有 2 個孩子,很容易發生透支,所以只撐了 162 天就走人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d2d7b841400

之後去過經濟部與時代力量工作,輾轉進入台南市長競選團隊,2019 跟著市長進入市府,然後從機要人員轉回到約聘身份,去做自己感興趣的智慧城市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cf7a002a6095

離開前揭露自己月薪是 46887 ,這已經是相對高的約聘工作薪水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5ccaca74922f

而在第一次進入台南市政府前, 2012 一整年,我的年收入接近 250 萬,換算月薪超過 20 萬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91c8e0e72317

我值得什麼樣的收入?其實當約聘人員期間有時候會自我懷疑一下,或許大家可以看看作品幫忙估價
https://kiang.github.io/

簡單的說,我進入公務機關並不是為了那份薪水,但我也不是那種含著金湯匙的人生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ee5b169278eb

跟這兒很多人一樣,我看不慣當下政治混亂的情況,只是沒有想要只是嘴巴說說,所以就衝惹,沒想到萬人響應真的一人到場(咦?

拉回正題,約聘人員或者該說非正式公務人員的存在其實反應了台灣習慣壓低成本的文化,一個正式公務人員的成本可以僱用 2-3 個或更多的非正式公務人員,任何執政者在用過了之後就回不去了;很多人一直對帳面上佔最大塊的人事成本批評不斷,但其實合理的數字可能要再疊更多上去,而大家所批評的公務人員文化,對比國際情況台灣真的相對好很多。

非正式公務人員制度消極面想就是用一些廉價勞力補足人力缺口,做一些相對瑣碎的事情;如果用積極面看待,其實可以引入業界的人才去創造一些傳統公務人員訓練無法深入的領域,資訊方面是其中一個方向。在美國的 18F 就是這樣一個單位,美國政府用了接近業界水平的薪水去僱用這些非典型公務員,結合他們的專業去帶動政府端資訊水平的革新,創造了幾個相當傑出的成果。

美國的 18F 起源於 Code for America ,在世界各地有許多類似的資訊組織存在,在台灣最知名的也就 g0v 零時政府;我也是在參與 g0v 的過程中慢慢走上這條路,只是 4 年多來政府端在非正式公務人員制度的進展非常緩慢,我沒辦法長期忍受低薪還能夠繼續維持熱情,所以最終還是溜回業界。

在台灣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弱弱相殘的習慣,自己忍受著低薪的環境時也希望別人維持低薪,好像很少人能夠理解為體制內帶進一個像樣的人才可以發揮的價值;大眾跟著媒體風向廝殺的同時,真正拿走大部份利益的小群體可是很懂得沉默的。

當然,很多人批評的個案是存在的,只是需要去思考比例問題,如果其中可以帶進 1-2 成對的人,創造的效益遠大於損失,那麼整體來說還是一個好的政策;我實際在體制內待過一陣子,在資訊領域政府內落後業界至少 10-20 年,如果是地方政府可能甚至還看得到 30-50 年前的東西,我想眼前在討論的約聘制度如果有機會帶入業界有經驗的人力,創造的效益應該會蓋過缺點。

當然,公共政策尋求的是共識,天知道執政者是不是想要塞更多的冗員進去政府體制,我只是想用自己的例子來告訴大家,這世界還是有些呆子存在的(?)

約聘人員當一次不夠我還當了兩次,我算不算人才呢? 😉

回應網友發問: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4639842.A.3E9.html

2020 大選候選人對營利事業收支排行

監察院 7 月 10 日公布了 2020 大選的政治獻金申報資料,共有 372 個立委候選人與 20 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帳戶資料;透過程式取出收支明細中關於營利事業的資料,跨帳戶進行金額的加總與排序,並且搭配台灣公司資料網站取得負責人、資本額與目前狀態等資料,用這些資料初步去看此次大選。

直接可以看到的疑問其實蘋果日報已經提及,凡工有限公司在目前選舉申報資料累積收到的金額超過 1800 萬,是 100 萬資本額的 18 倍,也是排行榜前十名唯一一家已經解散的公司,所以特別醒目;該公司在解散之前負責人為邱瀚逸,跟厭世動物園的巧人有限公司同名同姓。當然,第一名是第二名的 8 倍,也是唯一一個金額破億的公司,只是對比資本額沒有這麼樣懸殊的差異。

候選人整體支出排行前 20 名
(金額、公司名稱、統編、負責人、資本額)
231037322,凱絡媒體服務股份有限公司,70766323,唐心慧,”100,000,000″
27706721,幫推有限公司,45024822,王俊凱,”10,000,000″
23781083,三通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70561948,沈任遠,”50,000,000″
22273102,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6332027,葉翠蘭,”601,711,000″
20594330,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96975768,王明玉,”6,000,000,000″
19310273,艾斯傳媒行銷股份有限公司,82817396,王愷緯,”5,000,000″
18822750,凡工有限公司,82818064,邱瀚逸,”1,000,000″
17946980,威肯公共關係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3898479,蕭展正,”20,000,000″
16685143,大橡科技有限公司,82818310,蔡柏宣,”6,000,000″
16282250,立鑫整合行銷有限公司,25118890,張慈斌,”500,000″
15633835,宸瀚行銷有限公司,50797729,林似琪,”1,000,000″
14527237,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8095,徐挺耀,”50,000,000″
14283555,威亞策略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7987091,劉庸祥,”6,500,000″
13602840,仰望整合行銷有限公司,24547727,吳麗雪,”3,000,000″
13312676,禾豐硬體工程有限公司,45109407,蘇裕凱,”8,000,000″
13141550,紙風車劇團,77129428,,,
12899551,新極現廣告股份有限公司,28191352,堀尾尚弘,”30,000,000″
11870142,欣傑舞台佈景工程有限公司,24274970,邵志傑,”2,000,000″
11825512,潤嘉實業有限公司,27807773,林孟如,”10,000,000″
11327669,台灣優紙企業有限公司,80077677,許嘉芬,”20,000,000″

捐款的部份因為有明確的法規限制,因此加總後並不會有太大落差,只是超過 200 萬的捐款中,福安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只有 500 萬卻捐出了 230 萬比較讓人訝異。

候選人整體收入排行,超過 200 萬部份
(金額、公司名稱、統編、負責人、資本額)
4000000,亞東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73641592,李坤炎,”1,590,750,000″
4000000,富民運輸股份有限公司,47075781,席家宜,”380,000,000″
3200000,東富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6446008,鄭澄宇,”1,500,000,000″
3000000,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21257316,黃晴雯,”15,000,000,000″
3000000,台北南鴻輪胎股份有限公司,84263300,張昌平,”36,000,000″
3000000,南港輪胎股份有限公司,11520909,張昌平,”10,000,000,000″
2800000,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22817999,席家宜,”5,600,000,000″
2600000,新潤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8490128,劉毅剛,”60,000,000″
2400000,漢來美食股份有限公司,80352343,賴宗成,”600,000,000″
2300000,福安礦業股份有限公司,27483964,林正良,”5,000,000″
2300000,佑神電子遊戲場業股份有限公司,89411961,凃佩勳,”500,000,000″
2300000,東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88663329,蔡琮翔,”1,200,000,000″
2270000,冠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49701774,林榮德,”4,500,000,000″

這裡只是做簡單的排序,應該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觀點,只是跟著新聞方向做 2 個報表讓大家參考,讓有興趣研究的朋友可以用這些資料與程式碼當作基礎。

原始資料網址: https://github.com/kiang/ardata.cy.gov.tw/tree/master/report

2020_expenditures_sort.csv 為支出加總排行、 2020_incomes_sort.csv 為收入加總排行

空氣中飄來臭味?一些可以幫助揪出來源的工具

這兩天在新營與鄰近區域出現明顯惡臭,後來環保局找到兩個地點露天堆放雞糞可能是主要來源;過程中跟當地的朋友聊了一些工具可以用來找出可能污染源,提供給大家參考。依據李宗翰議員提供的照片(*1),兩個地點如下:

  1. https://www.windy.com/23.260627/120.263593
  2. https://www.windy.com/23.302291/120.330916

在聞到異味的第一時間,可以透過 Windy(2) 確認與記錄當下位置的風向,如果能夠累積多個民眾通報就可以有效縮小檢索範圍;接著在可能方向透過 透明足跡(3) 去看看環保單位過去開罰記錄位置,搭配臭味的屬性可以找到一些潛在的對象。接著可以試著走出戶外,如果覺得周遭環境霧霧的,能見度並沒有很好,可以試著透過環保署空氣網(4)去看官方建置的國家測站與微型感測器,或是透過零時空污觀測網(5)去看看民間自行建置的空氣測站,這些都是偵測懸浮微粒為主,可以找出有一些明顯黑煙的來源。

跟朋友討論過程有聊到能否自己購買偵測臭味的設備,主要的問題是這類設備價格不便宜,而且也需要相關專業知識解讀數據,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門檻比較高;環保署有嘗試在既有的微型感測器加入揮發性有機物( VOCs )的偵測,數據只有各地環保局能夠看到,這或許是近來環保單位能夠更快找到污染源的原因之一,期待未來實驗成功後能夠開放資料讓關心的朋友可以有個依據。

空氣污染的防治其實需要很大的耐心,像是露天焚燒垃圾這類偶發性的事件,可能民眾通報到稽查人員前往現場的期間行為人早已經離開,台南幅員遼闊且市政預算並不充裕,不容易提高稽查的頻率;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環境感測設備成本下降後已經能夠輔助稽查工作進行,但最好的方式還是公民提昇自己能力,運用既有工具完整記錄環境變化過程,輔助稽查人員快速找到來源,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

*1. 李宗翰議員提供的照片 – https://www.facebook.com/litsunghan/posts/991157851318427
*2. Windy – https://www.windy.com/
*3. 透明足跡 – https://thaubing.gcaa.org.tw/
*4. 環保署空氣網 – https://wot.epa.gov.tw/
*5. 零時空污觀測網 – https://airmap.g0v.tw/

自動駕駛捷運系統的導入時機

照片在台中高鐵廁所中拍攝,大家對於這種自動沖水系統已經非常熟悉,這樣的系統只有一個紅外線感測器,發生誤判的頻率不低,只是因為沖水與否並不是相當嚴重的問題,真的發生了多按一個按鈕或是等待排班清潔人員處理即可,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安排;只是自動駕駛捷運系統情況複雜很多,整個系統可能涉及成千上萬個不同的感測元件,為的是在單一子系統出現錯誤時能夠由其他子系統彌補,確保整體不至於發生重大失誤,因為任何錯誤影響的可能是數百人的行程,或甚至生命安全。

有考過汽車駕照的朋友應該會有些概念,在考大客車駕照之前需要先持有 2 年以上的小客車駕照以及超過 6 個月的大貨車駕照,因為意外發生時大客車會影響比較多人,政府設計這樣的門檻不難理解;只是如果用同樣的標準去看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在小客車所發展的無人駕駛技術都還存在一些系統誤判造成的車禍,像是近期內嘉義就發生了知名電動車沒有煞車就直接撞進車禍現場車輛的情況,當時應該就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下,也許駕駛人睡著或是疏忽是主要原因,但也說明了既有技術存在盲點的疑慮。

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指日可待,今年會有機會看到實驗性的自駕公車在台南的沙崙、南科運行,選擇交通流量相對低的區域進行實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一個還正在實驗的項目,不應該立刻就放入正式的捷運計畫中,這樣子是拿民眾的性命開玩笑!

在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針對自動駕駛技術設計了實驗計畫,大部分知名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廠商都有申請參與,主要測試個別自動駕駛技術解除自動駕駛的頻率,一般會發生解除就是遇到自動駕駛技術無法自動克服的例外情況,藉此檢驗個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在 2019 年的報告中,最積極投入測試的廠商 Waymo ,在一年內用 148 輛車測試了 234 萬公里,發生了 110 次的解除事件,平均 21274 公里發生一次。

在台灣,申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的 6 個案子有 5 個是自駕巴士,總共只有 13 輛車,最長的單趟測試距離為 13.7 公里,全都是固定路線;即使 13 輛車都要投入最長路線測試,每台車至少要跑 1.3 萬趟才有機會累積超過 Waymo 在 2019 測試的里程,然後解除事件的頻率也應該低於 Waymo ,因為原則上固定路線的測試基準應該要高於非固定路線。

台灣也許有能力製造自動駕駛捷運系統,但要提供安全的自動駕駛捷運系統台灣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自動沖水系統發生失誤也許只是有礙觀瞻,但自動駕駛捷運系統出了問題可是關乎乘客生命安全,希望正式上路之前可以有更嚴謹的數據作為佐證,不要發生了事故才開始要回頭檢討。

從冠津粉紅行動聊台南的市場管理問題

冠津海鮮粥是台南知名的美食,也是我很愛光顧的一家店;今天開始他們舉辦了一個冠津粉紅行動,只要穿著粉紅色衣服去用餐,老闆就會贈送一盤小菜;當然,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只是個促銷活動,其實背後是一個抗爭的故事。

冠津所在位置是台南市中西區康樂市場,大部分人會用舊有名稱沙卡里巴稱呼;它是公有零售市場,所有權屬於台南市政府,裡面的攤商按月支付租金,只是冠津並不是直接承租人,是跟所謂的二房東租用現有營業位置。依據零售市場管理條例第 10 條規定,其實公有市場攤位的承租人是不得轉租或分租給其他人,只是關於 “自行經營” 的認定存在很多解釋空間,因此台南市政府在 107 年 7 月 5 日又頒訂了 “臺南市公有零售市場攤鋪位自行經營認定要點” ,進一步要落實法規。

原有的市場攤位承租人為了避免攤位被市府收回,開始否認存在轉租行為,寄發存證信函要求冠津搬離;冠津則是表示有簽署正式租約,後續該承租人拒收房租後冠津也透過法院提存約定租金,維護自身權益。冠津粉紅行動就是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事件,讓過程中不合理的部份能夠被公開討論,尋求一個公平的解決之道。

冠津事件並不是唯一個案,台南市政府積極納管值得肯定,只是執行過程中應該保有救濟管道,並且透過公開、一致的標準來處理過渡時期問題;這個事件也突顯了市場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公有市場應該要將租約摘要透過開放資料等方式提供所有民眾檢索,從源頭避免轉租等問題,維護公有資源的合理分配。

冠津粉紅行動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8296606943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