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kiang

用台南的角落說明為什麼需要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

照片左邊是台南北區舊勝安里社區活動中心,在 2016 大地震過後被判定為危樓,但還是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預算了才把活動中心設備搬移到另一個臨時的地方,接著才開始封閉禁止使用,只是外面仍然開放停車,所以還是存在倒塌危害民眾的風險,但下一筆將它拆除重建的預算目前還遙遙無期。

照片右邊是自來水公司的舊宿舍,廢棄不再使用後已經閒置超過十年,房舍前的空地一段時間會有人來清理雜草,在 2015 登革熱疫情爆發後才把已經毀損的圍籬修好,把房子門口用鐵皮蓋上避免遊民進入,然後繼續放在那邊,除了等待自來水公司本身的預算,如果台南市政府有足夠的預算也許能夠徵用這塊土地進行活化,但目前看起來也是一種奢望。

這兩個並不是特例,台南還有著數不清的這類故事,有些案例甚至可能一等就是數十年,而且新的故事還在持續醞釀,因為公共預算需求一直是有增無減;但諷刺的是,同樣在台南,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重大建設進行,各種吸引觀光客的活動排滿整年的行程,欣欣向榮的感覺對比這些被忽略的角落有很大反差。除了在台南本身需要有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外,一個很根本的結構問題是財政收支劃分法造成的長期失衡現象。

路平專案蓋出來的路很漂亮,但是同樣的預算可以讓台南把更多條道路修到正常的狀態,只是路平專案大部分預算來自中央補助,所以只能夠用中央的標準去執行這些預算;鐵路地下化預算近 300 億,主要改善 9 個平交道的交通問題,同樣的預算能夠透過新的道路規劃去改善遠超過 9 個平交道的問題,甚至有餘裕可以大量補助公共運輸來降低私人運具使用等等,但這筆錢也是中央補助為主,所以不能夠用換個方式解決問題。

很多在地的問題礙於台南自有財源不足,經常得爭取中央單位補助,而這類特別預算經常附帶各種跳脫在地需求的條件,必須特別、必須夠大或是必須超乎既有水平等等,經常得耗費更多的人力執行;只是也因為自有財源不足,台南早已無法僱用足額的公務人力,既有的公共事務就已經沒辦法有效落實,面對中央補助項目帶來的人力負擔讓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導致許多公務員消極面對,或是選擇盡早爭取調離那些被 “眷顧” 的單位,許多新進人員被推上第一線處理棘手的專案,人事流動率提高也導致經驗無法累積傳承,預算執行效率低落等等問題。

更讓人擔憂的是,近幾年來許多公共設施保留地因為長期欠缺預算進行開發,民眾基於私人利益的驅動下爭取解編,很多時候使用的理由是少子化讓需求不再存在;如果公共預算充裕,公共設施在規劃後盡快開發,隨著公共投資增加帶動民間投資擴散,少子化問題或許在台南就不會來的這麼快、這麼急,因為公務預算不足而選擇持續解編公共設施保留地就像是殺雞取卵一樣,長期來說反而會讓台南更難吸引年輕人在這裡生兒育女,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不是上述問題的萬靈丹,只是很多情況都難以忽略自有財源不足帶來的影響,期待接下來立法院能夠具體討論,也會需要更多民眾理解與支持這個概念。

台南普濟燈會可以不用取消,運用虛擬實境讓全世界來看

普濟文史協會今天宣佈第九屆普濟燈會取消舉辦,但許多參與活動的孩子早已將繪製完成的燈籠交到主辦單位手上,也相信主辦單位已經做了許多前置工作,因為疫情的關係取消其實有些可惜;其實現在數位科技進步,我們可以把整個燈會搬到網路上舉行,突破實體的隔閡,邀請全世界來看台南普濟燈會。

普濟燈會使用的燈籠外型一致,有經驗的科技業者能夠協助建立快速產線,在極短的時間將個別燈籠轉換成虛擬模型;虛擬模型完成後可以運用虛擬實境或是擴增實境兩種技術,把燈籠的虛擬模型懸掛到台南巷弄街景構成的展場中,虛擬實境技術透過專用設備可以讓人們像是親自走在燈會現場,進一步添加歷史解說等元素可以讓整個活動體驗更加豐富。在疫情疑慮解除後,擴增實境技術可以讓人們再次造訪普濟殿周圍巷弄時,運用軟體把實體場景與燈會展場結合,現階段可以做到照片的產製,未來技術成熟後更可以隨時回到燈會佈置場景走一趟虛實整合之旅。

有別於傳統繞境活動存在的衝突,普濟燈會難得的地方是它為傳統與現代之間搭起了橋樑,每個參與彩繪的孩子都很期待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街上點亮,因為燈會活動前來參觀的朋友也因此走進了平常不會接觸到的老巷弄中,文化的傳承發生在無形之間;台南即將迎接建城 400 年,這裡的文化資產隨著時間慢慢在凋零,運用科技可以在虛擬世界將這些元素細節盡可能保留下來,未來需要時就可以以各種形式重現。 2019 年在法國巴黎的聖母院遭遇大火,因為在這之前有運用科技保留了完整的虛擬模型,讓重建工作有機會完整重現過去樣貌,我想台南值得有更多這樣的投資發生。

從文史的角度結合文化單位資源、從科技的角度結合數位科技單位協助,台灣本來就有聞名世界的虛擬模型建置技術,我過去在台南智慧城市辦公室服務時就有討論過這個構想,現在活動因為疫情取消而更有帶入新科技的動機,就等這個臨門一腳了!

37 個國家已經採用的 COVID-19 接觸追蹤技術

接觸追蹤技術簡單說就是協助你記錄過去一段時間接觸過的人,這個技術的出現跟台灣在進行的疫調工作目的相近,也就是在有人確診 COVID-19 時進一步找出可能傳染的對象,只是人們的記憶能力大多沒辦法詳實的記錄一切,因此運用科技工具就顯得相當重要。在台灣,運用電信資料所建立的電子圍籬系統雖然有效,但對於隱私的侵犯疑慮讓歐美等民主國家不願意輕易嘗試,因此 Apple 與 Google 兩大科技巨頭所共同發展的接觸追蹤技術成了最佳替代方案。

電子圍籬運用基地台與手機間的通訊計算出每個人概略的位置,礙於技術限制一般會有 50-70 公尺的誤差,而這個接觸追蹤技術則是運用手機的藍牙通訊,所以會讓誤差縮小到 2-3 公尺,其實是一個相對精準的作法;只是不同於電子圍籬, Apple 與 Google 工程師所共同開發出來的暴露提醒系統( Exposure Notifications System ),透過最先進的作法讓這個記錄內容完全不涉及隱私資訊的交換,只要政府機關願意合作,確診患者的記錄代碼會以廣播方式傳遞給所有參與者的手機,程式在取得資訊後自動比對,確認有接觸記錄後發出警告,由收到警告的民眾自行決定居家隔離或是尋求醫療單位協助,無論兩大科技公司、政府機關或是任何第三人都不會取得記錄,即使意外取得記錄也無法還原出接觸過的對象。

因為兩大科技公司的開放與背書,這個技術迅速獲得許多國家認可,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 37 個國家正式採用(*1),但台灣並不在其中,台灣只是在既有電子圍籬技術上持續擴大監控對象,儘管有效控制疫情,但隨著累積的隱私資料增加,資料洩漏的風險會持續提高,目前已經發生過幾次患者行蹤意外洩漏的事件。

可以信賴的接觸追蹤技術在普及後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的擴散,隨著更多的國家與科技公司參與,導入這項技術的門檻已經變得極低,包括鄰近的日本除了參與其中外也釋出了實做程式的原始碼(*2),開放所有人檢驗也歡迎各方自由複製運用,幾乎只剩下政府是否同意採用這個決策而已,我衷心期盼台灣能夠盡早跟上腳步,漸進淘汰具有爭議的電子圍籬技術,讓台灣在兼顧民眾隱私的同時仍然能夠有效控制疫情!

*1. List of countries using Google and Apple’s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API – https://www.xda-developers.com/google-apple-covid-19-contact-tracing-exposure-notifications-api-app-list-countries/
*2. COVID-19Radar from Japan – https://github.com/Covid-19Radar/Covid19Radar

台南學甲爐渣檢驗結果出爐,須再次入場清運

在去年 11/18 明祥馨公司提報清運完成後, 12/18 環保局邀集相關單位現場進行採樣送驗,今年 1/4 檢驗結果出爐, 12 個樣本中有 1 個樣本驗出 191 mg/Kg 的鉻,超過污染監測標準,因此需要再次進場針對該樣本對應的網格範圍進行挖掘工作,至於其他 11 個位置則認定改善完成。

懶人包 – https://beta.hackfoldr.org/xuejia-steel-slag/

比對了一下取樣位置,超標的取樣點就在台南社大空拍照片右上方那一個水池範圍,而左下方這個水池顏色看起來更嚇人,但並沒有在這批抽樣檢驗的範圍內,因為那塊土地是 大灣段1754號 ,在 2015 年事件初次爆發的後續處理中就已經被認定為改善完成,不確定是另案處理,還是真的就當作沒看到,並沒有看到環保局說明;而沒有抽樣檢驗的範圍也包括林燕祝議員在 2015 與這次事件都一再提出的 大灣段1753號 等多筆土地,也就是照片左上靠近圍籬位置。

2015 事件初次爆發時,就是因為沒有徹底清查同樣地主的鄰近土地情況,導致 2020 需要再次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去監督事件發展,但眼前清運工作已經縮小範圍到單一超標點,透過空拍畫面看到的整片土地情況卻依然讓人感到難以放心;歷史衛星影像可以看出這些鄰接的多筆土地是同一個時間點進行填埋工作,但公開的記錄看起來就是頭痛醫頭的情況,只有被列為本次事件的土地會公開處理,其他鄰近範圍是另案處理或是根本不處理,大概就得倚賴台南市議會的『學甲區爐碴掩埋案專案調查小組』持續追蹤了。

當然,類似個案還有很多,根源是法規太過寬鬆,看了一下立法委員洪申翰等人提出的「廢棄物清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二條及第五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在去年 11/9 有一次的具體審查,後續期待法規的修正能夠盡早完成,防堵未來同樣問題再次發生。

法案的狀態可以參考立法院系統
https://misq.ly.gov.tw/MISQ/IQuery/misq5200QueryBillDetail.action?BillNo=1091015070200800

台灣豬標章資料看到的問題

之前提過我製作了臺灣豬證明標章地圖,只是因為開放資料更新太慢,所以我改寫了程式直接從農委會的網站上下載原始資料更新,現在可以每天更新,也可以進一步從資料去看當下的問題。

臺灣豬證明標章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aiwanpork/

台灣豬標章目前申請通過的家數為 7886 ,如果對比經濟部統計 2019 年住宿及餐飲業家數 168775 ,涵蓋率只有 4.67% ;只是進一步細看,申請資料中餐飲為 2239 家、販售 1146 家、工廠與製造 248 家,最特別的大概就屬 “其他經本會確認全數使用臺灣豬為原料之業者” ,共有 3440 家,而且這些申請資料都在 12/11 一天內出現,對比其他天個位數到 330 筆申請資料的情況差異懸殊,應該不是廠商個別申請,農委會網站上似乎也沒特別說明這個特殊情況。

標章是 11/1 開放業者申請,新聞也提到第一張標章在 12/1 發給了摩斯漢堡;但看了一下資料,第一個申請的業者應該是台北的 究挑食松南店 ,申請資料是 10/30 就收到,如果是 11/1 的第一個申請者應該是雲林的 垂直食肆餐廳 ,第一個出現的摩斯則是 摩斯漢堡-桃園正光店 ,是在 11/25 提出申請,為什麼配合政府第一時間提出申請的業者反而沒辦法獲得曝光的獎勵?

但其實,過去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就已經執行過食品業者登錄政策,目前資料庫累積的數量為 524232 筆,如果讓台灣豬標章的申請功能依附在食品業者登錄系統之下,簡化申請程序,相信業者申請意願會提高很多,也避免重複性工作;只是隨著幾個負面的案例出現,加上各級政府單位發展自己的台灣豬識別系統,台灣豬標章涵蓋率又極低的情況下,民眾對肉品的信心也許反而會被這個標章拖累,也失去了對政府的信任。

有趣的是,美國幾個大型肉品供應商陸續宣佈自己的供應鍊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在美國的超市也可以找到標示不使用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但我們的政府卻一再強調要求標示萊克多巴胺是一種歧視,所以只能要求國內業者貼各種標章,對比之下真的有些諷刺。

眼前民眾最大的疑慮是吃的肉是否使用萊克多巴胺,這個疑慮也是民進黨在野時期持續放大恐懼的結果,現在執政後立場完全改變,推出的配套措施又是如此混亂,也許是希望鼓勵大家吃素吧?

每個孩子都需要玩的盡興,推薦新書 公園遊戲力

公園遊戲力的書到手了,裡面可以看到北部幾個特色遊戲場如何誕生的故事,也包含了專家們針對孩子的遊戲需求提出建議,對於希望在台南爭取更多特色遊戲場的我們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也推薦給有孩子的家庭!

我小時候是在田邊長大的,跟著一群鄰居習慣了野孩子的成長過程,運用周邊的天然素材就可以玩的很瘋;只是隨著都市化演進,周遭景色慢慢被高樓與道路取代,童年那些隨手可得的場域與素材變成需要特別找尋才能夠接觸,擁擠的馬路也不再是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玩樂的地方,物質條件提昇,但心靈上或許反而變得空虛許多。

公園遊戲場會是都市孩子的救贖,只是因為各種安全與保護意識抬頭,許多遊戲場刺激、好玩的元素慢慢被取代為安全但乏味的罐頭遊具,所以孩子到一個年紀就不再想要去公園遊戲場,進而依賴各種電子設備陪伴,讓許多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有近視、憂鬱等文明病,身體肌肉發展也明顯跟不上過去我們小時候那樣的野孩子,這件事也是直到自己成為爸爸時才意識到世代間的落差。

公園遊戲力裡面有許多是父母為孩子爭取特色遊具的過程,因為投入相當多心力,由他們介紹這些公園遊戲場怎麼玩就會特別深入,遊具照片中孩子表情就是最佳代言,代言著一個個成功的故事;台南在遊戲場的努力起步比較晚、動作也慢了些,期待更多家長願意為孩子站出來,讓書中的經典能夠一個個在台南重現!

天網、電子圍籬,當然侵犯隱私,而且對象是所有人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媒體前表示政府不會侵害個人隱私,但電子圍籬運用的資料從來就不是為了這個用途,當然是一種隱私的侵犯;只是基於防疫法規的授權,衛福部跳脫了各種隱私保護限制,這個行動因為效果良好而沒有受到太多輿論檢討壓力,並不代表這件事情合理。我擔憂的是監管機制仍然沒有出現,而行政單位持續擴張資料的運用範圍,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引發的後果不會只是道歉能夠解決。

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到,監控的範圍只針對特定對象,這個說法只是欺騙不懂的人,因為電子圍籬使用的資料是各大電信業者為了提供通話服務所記錄的資訊,原始資料是任何一個使用手機通信的人都會被清楚記錄,保留的時間也遠超過部長提到的 28 天,甚至早在防疫需求之前就被用在像是交通流量分析等違反蒐集目的的地方,也就因為長時間累積的經驗,才能夠在防疫工作初期就立即派上用場。

過去這樣的監控只能夠在刑責嚴重的嫌犯身上使用,而且需要經過法院針對個案授權;但眼前因為防疫法規授權,政府可以任意定義監控範圍,從原本只針對居家隔離、檢疫的民眾,「電子圍籬2.0」進一步擴張到包含自主健康管理者,不需要個案授權、範圍的變更也不需要立法院同意,為了防疫我們一直在放棄民主國家應有的程序,儘管眼前國際上早已出現不需要侵犯隱私的作法、儘管國內疫情還沒有進入緊急情況,政府就像脫韁野馬一樣繼續擴張自己權力,該有人把韁繩拉好了!

這些資料不是不能用,監控範圍的定義應該要有外部監管機制全程介入,立法院不該像個局外人一樣放任行政單位自行決定;立法院應該尋求專家學者協助建立監管委員會,系統的建立與變更需要通過委員會審查才開始進行,系統的程式碼應該經過委員會委託的資安專家審視,透過交互監管的機制來確保隱私資料安全與資料運用的合理等,這些過去偷跑所跳過的程序,現在應該一個一個補上,而不是沈浸在防疫成功的優越感中。

不需要侵犯隱私的作法已經問世,政府應該積極推廣這個作法,直到新方法普及到相關研究可以支持的程度時,侵犯隱私的機制就該開始討論退場,讓台灣最終可以回到一個不受傳染病威脅又能兼顧隱私的國家。

另外,電信業者 “超前部署” 的作法雖然意外成為這次防疫成功的關鍵之一,但偷跑的行為應該要被檢討,蒐集的資料可以保留多久、可以怎麼用應該也要有完整的監管機制!

2021 展望,繼續爬政治這棵樹

前不久參與 台灣民眾黨-台南總服務處 的送愛到龍崎活動,活動中除了代表台灣民眾黨捐贈物資給學校之外,也體驗了學校比較特別的爬樹課程活動;在老師引導下,我們學著運用繩索攀爬到樹頂上。剛開始抓不太到感覺,所以即使花了很多力氣攀爬進度還是相當緩慢,在老師指正與慢慢進入狀況後,才發現自己把力氣放在很多錯的地方,持續修正後就可以比較輕鬆的往上攀爬,直到碰觸繩索頂端的樹幹,也進而可以跟夥伴分享攀爬的要訣。

這個爬樹的過程有點像是我參與政治 6 年多來的縮影,記得 2014 開始參選議員時,總覺得憑著一股傻勁可以做到些什麼,只是過程中許多嘗試都碰的一鼻子灰,所以並沒有順利走到登記之後的過程。不過當時的努力還是有被注意到,輾轉得知台南市政府有些職缺可以嘗試,於是逐步放下原本經營的事業走進政府機關中,開始探索政治現況與認知的差異。

從台南市政府的基層員工開始,接連參與了經濟部、時代力量等政治工作,又跟著市長競選團隊再次回到台南市政府,現在是台灣民眾黨的一員,過程中接觸了許多人與事,慢慢對於政治的想像從理想拉到了具體的現實;過去總認為可以堅持理想來突破萬難,現在則是明白,政治工作的核心精神是一群人共同往前多跨一步,人與人之間透過溝通找到妥協、折衷與共識幾乎是這個工作的全部,個人的理想在這之中顯得渺小許多。

當然,理想仍然是支撐著自己參與其中的關鍵,只是過程中慢慢把其中的菱角磨成了圓滑,堅持的不再是定義,而是具體的共識與行動,希望自己的參與能夠發揮最大的影響力,跟大家一起促成社會的進步。

新的一年裡,政治這棵樹我還是會繼續爬,期待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把理想化為行動;科技是我的專長,過去跌跌撞撞也累積了一點經驗,有興趣一起做些具體的事就約個時間聊聊吧!

天網很夠力?手機訊號以外還有這些可能

我以為講出「天網很夠力」這種話語只會發生在集權國家,沒想到居然是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真的是夠了…

車牌辨識追蹤

另一個比較大規模的追蹤系統就是車牌,除了高速公路的 ETC 收費站之外,目前警政單位在全國各主要路口都有建置道路監視系統,這些系統搭配的車牌辨識能力已經成熟,過去大多是在司法案件認為有需要時授權警方進行調查,如果疫情指揮中心可以延伸應用這些資料,的確可以在沒有手機訊號的情況下找到人,只是這樣的空白授權繼續擴張下去真的會讓人冷汗直流。

卡片交易記錄

政府端會掌握的就是一般大眾運輸使用的電子支付卡片,特別是一些記名的部份,透過這些資料可以知道你在哪些地方搭公車或捷運等;進一步的就是銀行端所蒐集的消費記錄,在韓國疫情剛爆發時就出現過,政府要求銀行端提供消費記錄去追查患者過去的行蹤,這件事情因為資料被公開大家才知道,並且引發相當多的批評,希望台灣沒有做到這麼誇張的地步。

無線卡片監聽

現在很多卡片帶有感應功能,如果政府端取得了個別卡片代碼所代表的個人資料,有可能在許多公共場合裝設基地台監控路過的人,因為無線通訊的便利性,這些裝置不需要真的接觸到人或卡片就可以完成記錄工作,理論上政府還沒有這樣的能力,但如果跟銀行資料結合就存在一點機率;眼前正在爭論的電子身分證(eID)疑慮就在此,內政部刻意用卡片無法複製來搪塞人們的質疑,閉口不談可能引發的追蹤效果。

人臉辨識

理論上這個作法只發生在中國等集權國家,主要的是這個技術需要龐大的資源進行,大多只有在海關入出境時看到,希望不會突然發現台灣也已經做了同樣事情;不過因為疫情現在大部分人都會配戴口罩,增加了人臉辨識的難度,包括中國都因此遇到大量系統辨識困難的情況,應該是最難發生的。

以目前來說,要躲避這些追蹤的方式不難,不要帶手機出門,出門前把皮包裡面的卡片都抽出來,出門過程一律現金交易,避免進出需要脫下口罩的場所,基本上政府的「天網」就很難找到你的行蹤。我也希望疫情能夠有效控制,但是政府端一直在隱私侵犯的部份無限制擴張,立法院也幾乎無法有效監督這個過程,如果人們繼續默視這個問題,在猶太人身上發生過的悲劇就有可能在台灣重演。

你以為過程中取得的資料不會在某個人的電腦中保有備份嗎?你以為這些資料只會被用來管控疫情嗎?抱歉,我無法憑著政府一句「相信我」去相信政府,希望立法院能夠真的發揮監督能力,建立完整的稽核機制來亡羊補牢,避免情況繼續惡化下去!

臺灣豬證明標章地圖上線

農委會釋出了臺灣豬證明標章商家資料,運用這份資料我製作了一個查詢地圖

臺灣豬證明標章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aiwanpork/

透過瀏覽器開啟後一般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地圖中看到的五角形圖示就是代表申請臺灣豬證明標章的商家,點選個別圖示後會顯示該地點的詳細資料。右手邊的工具列有搜尋功能,可以針對商家名稱、標章代碼與住址進行檢索,點選個別商家時也會動態變更為獨立網址,直接將網址複製後分享給朋友,點進網址後就可以直接顯示該商家資訊。

目前有 4693 筆商家資料,未來會不定時更新,至於標章有沒有效果就要看相關單位能否持續捍衛與稽查申請商家的使用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