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7號 江明宗,請支持我成為民眾黨台南黨代表

我目前主要從事程式設計工作,熟悉運用資訊工具解決問題的技巧,從最近製作的學甲爐渣懶人包(1)、藥局口罩採購地圖(2)以及所得地圖(3)與登革熱地圖(4)等都是我比較知名的作品,在我的作品網頁(*5)也可以看到數十個我針對不同議題做的嘗試;不過可能因為工程師的性格使然,我不太擅長包裝自己,即使這些作品觸及了上百萬人,大部分用過的人並不知道我的存在,因為很多時候我都選擇把時間投入在深入個別議題的過程。

跟一般資訊工程師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在 2014 開始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接觸各種政治工作;從一個台南議員參選人開始,最初進入了台南市政府資訊中心成為基層員工,然後有幸加入了經濟部部長的政策研究工作,一年多後回到台南參與了時代力量台南黨部創設, 2018 再次嘗試參選台南議員未果,進入黃偉哲市長的競選團隊,隨著市長勝選再次回到台南市政府,一年之後在智慧城市辦公室創設後離開回到自由工作,這段過程讓我慢慢從理想轉為務實。

後來選擇加入了民眾黨,不過我並不是什麼柯粉,只是在經歷了幾年的政治工作後,我認為民眾黨有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而我希望自己的參與能夠幫助民眾黨走向最初設定的目標,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我期待民眾黨的發展可以解決眼前政治的膠著狀態,把許多你我真實期待的議題帶到具體落實階段,而不是每次都被當作選舉口號講講就算了。

參選黨代表的政見(*6)已經聊過,如果有機會成為黨代表,除了黨代表既有的工作之外,我會想要嘗試善用每位黨員與志工的時間來具體改善你我生活,以最近發生的長榮大學女學生遇害事件為例,我可以運用程式設計的能力去分析既有路燈位置,自動產生工作量適中的巡察路線,提供給願意組織志工的夥伴們或是既有的社區巡守隊;同時一樣是運用程式設計能力,我可以讓大家善用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建立更簡易的路燈故障通報方式,讓大家在推廣民眾黨理念的同時可以具體改善週邊照明,點亮每一條回家的路!

跟柯文哲主席過去提過的理念一樣,很多的小工作,每天做一點,累積起來就可以帶動社會進步;我的程式設計能力可以為大家參與民眾黨活動過程帶來些不一樣的想像,我在政治工作中獲得的經驗能夠讓民眾黨每一步走得更穩,我希望把這樣的想像與經驗帶進民眾黨的發展過程中,讓民眾黨的不一樣可以建立在這樣由下而上的精神,讓大家提到民眾黨就可以想到,這是個讓你我生活變得更好的政黨!請支持我, 7號 江明宗!

*1. 學甲爐渣懶人包 – https://beta.hackfoldr.org/xuejia-steel-slag/
*2. 藥局口罩採購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pharmacies/
*3. 所得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salary/map/
*4. 登革熱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DengueMap/
*5. 作品網頁 – https://kiang.github.io/
*6. 黨代表政見 – https://www.tpp.org.tw/party-representative/TPP00012320

台南學甲農地爐渣清運過程變模糊了

在 11/18 的清運進度工作報告中,最初取得的版本寫著 “至此已全數清理完成” ,現在去網站下載的版本已經改為 “業者表示已全數清理完成,將提出清理成果報請查驗” ,也許這樣的改變只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公開工作日誌而誤解處理程序,只是修改過程並沒有對外清楚解釋;另一個模糊的地方是現場直播的攝影畫面,我在 10/16 有保留過一段錄影(1),當時使用 Youtube 平台提供直播影像,現在則是換到 twitch 平台上(2),畫質也變得比較差,是因為擔心我們備份這些影像嗎?環保局對於這個異動也沒有說明過。

不管怎麼樣,清運工作在 11/18 之後已經不再有新的工作日誌,後續程序也沒有清楚的時間表,只是無論台南社大環境小組 11/17 在現場的空拍畫面(*3),或是請在地民眾前去現場看到的情況,一般人很難相信現場已經完成清理,不知道判斷清運完成與否的依據為何?過程是否會邀集台南市議會「學甲區爐渣掩埋案專案調查小組」與相關人員共同確認?希望這次不會像 2015 那樣處理一半就結案。

對比其他同類型案件其實本案已經堪稱典範,因為在第 52 個工作天就清運 4.3 萬噸,原先預估需要 180 個工作天以及 3.3 萬噸的量,同時間大家關注的高雄旗山案與屏東枋寮案則是進度未明;只是對於一般市民來說,這個案子從 2015 延宕至今, 2019/4 的檢舉又直到 2020/8 登上媒體版面才獲得積極回應,要說處理過程及格還是非常牽強。眼前清理工作進入尾聲,期待可以引入更多第三方公正單位參與檢驗,同時樹立更公開透明的標準作業流程,重建大眾對於市府的信賴關係。

廢棄物清理法的修正案已經進入實質討論階段(*4),共同提案人 賴惠員 委員也是學甲區民眾在立法院的代表,期待無論中央、地方的各級公職能夠共同努力,避免台灣的土地再次受到傷害,我們這些家長也才能夠安心在這個地方繼續養育孩子。

*1. 10/16 清運記錄影片備份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nvVev2yY
*2. 11/22 清運記錄影片備份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2UI_nuvcU
*3.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 11/17 空拍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ceUK6yVq0
*4. 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案 – https://reurl.cc/gmbrXR

台灣民眾黨黨員代表選舉,我需要你的支持

我是江明宗,參與了台南市的黨員代表選舉, 2014 開始積極關心國內政治動態,陸續參與了新舊政治的第一線運作過程,期待藉由這些經驗搭配自身長期耕耘的資訊專業,讓台灣民眾黨可以逐步成為符合民眾期待的新政黨!

我的參選理念與政見

  • 樹立明確制度,健全政黨組織
    眼前民眾黨缺乏政黨發展所需要的諸多架構,在黨代表選舉後希望關鍵的組織發展制度能夠盡快到位,讓各縣市黨部能夠盡早為接下來的選舉做好準備。
  • 網路彙整意見,實體解決爭議
    虛擬與實體活動各有優勢,台灣民眾黨空有光譜論壇這樣的工具卻少有善用它進行決策的機會,希望藉由虛實整合讓光譜論壇過去所設定的目標有機會具體推進。
  • 促進決策透明,善用群眾力量
    民眾黨的成員來自社會各個角落,透明的過程才能夠讓彼此發揮最大力量協助民眾黨前進,除了傳統政治動員作法,期待未來可以發展適合工具,匯集黨員與志工的力量具體改進彼此生活。
  • 建立政黨知識庫,傳承先進經驗
    眼前知識累積憑藉個人經驗,希望能夠把可共享的知識彙整成為平台,提供更多黨員與志工深入個別議題的機會,或更進一步連結國際開放政黨,讓台灣政治發展可以更具國際視野。

透過下面網址可以看到更多關於我的作品與論述

  • https://kiang.github.io/
  •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

台南在老屋慢活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路過永康一處房屋拆除工地,看起來拆除的應該是磚造老屋,雖然不見得有文史價值,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老房子被拆除,台南的核心價值為何也會讓人感到疑惑吧。

依據統計資料,台南的人口在 2017 年達到最高點後持續下滑, 2020 的數字已經減少超過 1 萬人,新建餘屋從 2017 年第 2 季的 4167 成長到 2019 年第 2 季的 5338 ,閒置的低度用電住宅也從 2017 的 68840 成長到 72557 ;也就是說,即使台南的人口持續減少,閒置的房子或新蓋的房子數量還是持續增加,這樣矛盾的現象會潛藏許多隱憂。

台南有著府城、鹽水、新化與麻豆等四大歷史街區,同時也有南科、沙崙兩個經濟發展重心,如果能夠有效分工或許可以創造最大的綜效,只是多年來看到的情況衝突多於分工;南科、沙崙作為經濟發展重心但十多年來都沒能夠讓鄰近區域發展出良好的生活機能,導致許多在兩個地方工作的市民寧可選擇定居在生活機能良好的區域,加重既有都會區與歷史街區更新壓力。

而歷史街區則是因為各種重大建設陸續開啟而讓歷史街景保護面臨挑戰,歷史街區開發的早,缺乏許多市民期待的現代化生活機能,像是充裕的停車空間等;只是放眼國際的歷史街區保存,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減少歷史街區新建設來降低更新壓力,我們卻有許多新建設規劃放在這些老地方,特別是府城歷史街區,接下來選擇發展更多的停車空間而不是著手處理嚴重缺乏的步行區域,台南的老屋慢活特色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

我就住在府城歷史街區旁,我希望著重現代化生活機能的發展可以環繞著南科、沙崙兩地,歷史街區擴大人行區域規劃並且透過大眾運輸接駁取代更多停車空間,這樣才能扭轉眼前各種發展上的衝突吧,你認為呢?

從 2020 屏東風箏節體驗看台南

上個週末帶孩子去參加屏東縣政府在高屏溪河濱公園舉辦的 2020屏東風箏節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主辦單位封閉了直接前往活動現場的所有車道,要求想要參與的民眾把車輛停到 2-5 公里外的屏東加工出口區,然後在那邊安排了接駁車把民眾載到活動會場,在這樣的安排下現場看不到壅塞的情況,所有人都可以盡興的參與整個活動。

剛到達現場的時候,看到指標要求必須停車到那麼遠的加工出口區,其實心中有點猶豫,因為帶著孩子在馬路旁走那麼遠有點危險,沿途看起來也沒有完整的人行道規劃,開車進入到停車區域時看到有接駁車才安心許多;加工出口區在假日很多工廠都沒有上班,的確空出相當多的停車空間,我們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找到停車位,然後搭乘接駁車前往現場。

活動現場做了完整的區塊規劃,入口走進去很明顯左手邊是小吃販賣,而右手邊則是各種活動體驗區,動線很直覺,所以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適合的體驗活動參與,孩子在體驗的過程我就抽身到小吃販賣部買些飲料,對比過去參與許多活動的經驗,這次難得不會手忙腳亂。

台南前不久才經歷過國慶煙火的混亂情況,很多民眾搭乘接駁車卻被卡在路上,後面更有許多來了台南卻連接駁車都坐不到的民眾,借鏡屏東的活動可以看得出來,如果能夠把完整的車道優先劃給接駁專車,甚至擴大車輛管制區域,最終就可以創造更好的活動參與體驗,也可以藉此教育大家,熱門活動的參與善用大眾運輸工具會獲得最好的對待,長期發展就可以帶動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降低道路承載壓力。

屏東風箏節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準備夠多的紀念品,因為參與的人數超過預期,大概活動開始沒多久就全部發放完畢,但整個參與活動的體驗會讓民眾提昇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對比台南在幾次活動面臨的抱怨情況,或許台南市政府該要思考持續提高大眾運輸的優先權,透過各種活動加強人們對於大眾運輸的信賴感,這樣一來正在規劃中的捷運路線就可以減少民眾的抗拒情況。

台南學甲農地爐渣清運進度正式突破 100% !

台南學甲農地爐渣案的清運工作,從 9/4 開始已經進入了第 43 個工作天,到今天累積清運的爐渣重量已經來到 33112 公噸,是原本預估 3.3 萬噸的 100.34 % ,正式突破 100% 進度!不過清運工作還沒完成,所以最終會清出多少爐渣土方還是未知數。

清運出來的爐渣會被載運到合法的堆置場存放,這樣的場所一般會有比較完整的防護措施來避免影響週邊土地;只是過去在穎艾達利議員的質詢中有討論到,填埋的爐渣看起來混合了氧化渣與還原渣,堆置場的設施與作法離法規要求還有一段差距,不確定負責處理的立德鑫公司是否已經改善,在環保署的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1)並沒有看到後續的裁處資訊。

昨天在林燕祝議員總質詢時也關心了這個議題(*2),她在新聞稿中表示,她所舉發的學甲大灣段 1737 地號等 6 筆土地 9/18 環保局已經現勘開挖,現場挖出許多廢棄物,甚至有類似化學污泥的物質存在,但相關資訊並未公開,她質疑是不是因為市長與明祥馨負責人郭再欽的關係良好,所以相關單位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外揭露這些問題。這 6 筆土地就在原有場址旁邊,如果證實也是同樣行為人,預期開挖範圍會再擴大,不知道會不會調整清運計畫內容與時程。

同時過去李新進里長所舉發的學甲工業地填埋爐渣案件,屬於國有地的部份已經進行開挖,依據陳椒華立委說明,該處往下開挖 4 公尺深才看到原生土壤,樣本經過檢驗還包含了微量的鉛,她懷疑學甲工業用地和國有地不只填埋爐渣,希望相關單位盡快查明。最新消息也指出,陳椒華立委與李新進里長都收到了郭再欽提告的起訴書(*3),事件看起來不會那麼快結束。

學甲爐渣案幸運的有許多人關注而能夠持續出現進展,只是關鍵的「廢棄物清理法」修法還沒有看到新的突破,期待最終我們可以有效管理廢棄物問題,讓環境不再受到這樣的傷害!

*1. 立德鑫股份有限公司裁處資訊 – https://prtr.epa.gov.tw/FacilityInfo/DetailIndex?registrationno=D9101177
*2. 林燕祝議員市政總質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TuIBfqZyE
*3. 為了學甲爐碴案,我與檢舉人李新進里長、PTT上持續爆卦的網友AirJordan 都被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提告了。 – https://www.facebook.com/ironprofessorchan/posts/226061308862559

長榮大學在歸仁不是偏鄉,煙火與路燈的兩難

長榮大學校門口就是火車站,離高鐵站區不到 5 公里,鄰近仁德工業區,這個地方是台南僅次於南科的第二大重點發展區域;學校所在的歸仁區今年 9 月人口數為 68192 ,在台南 37 個行政區中排行第 9 ,人口比安平還多,而且持續增長中,包括所在的大潭里也是人口持續增長,並不像是市長口中說的偏鄉,所以不太能夠理解「點亮偏鄉計畫」中定義需要點亮的偏鄉有哪些?

學校所在位置也許偏僻,但地理位置條件比它更糟的學校比比皆是,問題就出在大潭里在籍人口 2237 人,但長榮大學的學生數量卻高達 8609 人,加計各種教職人員應該有近萬人的規模,在傳統依據戶籍人口分配資源的政策下很容易出現缺口,這才是需要檢討的地方。很現實的一點是這些學生沒有在地的選票,所以長年以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事發地點的臺鐵高架橋週邊,住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這才是路燈為什麼經常不亮的關鍵。

許多網友討論提到,台南剛舉辦完國慶煙火,現在卻對外宣稱沒有錢把路燈點亮,這樣強烈的對比大部分的人都很難相信。簡單的說,國慶煙火的錢是不能直接拿來付電費的,電費會被編列在市府的一般預算中,而國慶煙火是中央競爭型預算,一旦台南拒絕舉辦國慶煙火,那麼預算就會被其他縣市拿走,並不會保留給台南使用在其他地方。

中央政府已經有了剩餘的資金能夠舉辦國慶煙火,但地方政府卻連基本的電費都付不出來,這樣的對比就說明了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改的急迫性。全國可能除了台北市之外的縣市都面臨這個問題,每年被分配的預算連基本設施維運都很困難,大量的人力卻需要花費在撰寫各種計劃書來爭取中央各部會的競爭型預算;而且這些競爭型預算經常會要求所謂的亮點,所以會有那種富麗堂皇的設施出現在窮鄉僻壤的荒謬案例,許多蚊子館也是因此誕生。

我不覺得台南有窮到付不起這次事件周遭區域的路燈電費,只是極為有限的預算要想挪動都會出現排擠效果,每個預算背後也都有另外一群需要的民眾,各級民選公職會需要民眾支持才能夠脫穎而出才能獲得支配預算的權力,因此不容易出現餘裕去照顧這個生態圈以外的地方。

路燈不會是這次事件發生的關鍵原因,但探討路燈問題的過程你才能夠理解原來政治離你我這麼近;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不是只有搖旗吶喊的激情過程,期待更多人願意花些時間理解,然後點亮每一條回家的路。

從長榮大學事件看台南路燈的問題與機會

在長榮大學兇案發生後,網路上舉報路燈不亮的情況增加不少,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台南的公共預算不足以支撐所有區域的設施維運,路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台南有著大概 20 萬盞路燈,只是帳面數字離實際情況有多大差距目前還無法確認,在路燈管理系統中只有約 9 萬盞路燈的資料,其他都是採用比較傳統的管理方式,因此數字並不精準;甚至過去有些路燈的設置並沒有出現在帳面上,可能是基於人情或是各種複雜的理由設置,要想全面納管勢必需要準備一筆不小的預算,所以問題即使到了今天還是存在。

也因為公務預算拮据,在分配的時候會依據戶籍人口配置,這個作法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像長榮大學因為主要是學生居住,設籍人口遠少於經常在那邊活動的人數,所以配置的預算離實際的需求會有很大差距,從事件發生後燈在短時間內可以全部點亮的結果看來,應該就是典型的有錢買路燈卻沒錢付電費情況,長榮大學周遭不會只是一個特例。

過去在市府工作時有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當時是希望參考其他縣市的作法引入 PFI 採購模式,市府直接向民間企業訂定長期的照明服務契約,由民間企業基於這個契約進行路燈的投資,有別於傳統採購追逐低價產品的作法,透過 PFI 採購模式一般民間企業會有比較高的意願設置品質比較好的路燈,因為維修成本下降代表利潤的提昇,而市民也可以藉由契約承諾獲得更好的照明服務品質,順利合作後市府的整體維運成本會有效下降,進而有更多的餘裕讓照明服務延伸到更多地方。5G 的興起也是一個契機,如果未來需求有效提昇,電信業者就有很高的誘因租用市區路燈來提供網路連線服務,屆時路燈維運的壓力或許可以降低一些。

只是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眼前的財政劃分比例,地方政府一直沒辦法獲得足夠的預算去維持基本設施運作,經常需要仰賴中央政府提供的競爭型預算填補缺口,財政收支劃分法必須調整; PFI 採購模式帶來一些可能,只是帶來的效益會需要隨著時間累積發酵,初期大概會需要市府或議會支持才有機會跨出第一步吧!

台南學甲爐渣案重點是態度,好嗎?

PTT 上似乎有網友認為我在刻意放大社會議題,所以寫一篇回應


※ 引述《AllBlack (All Black)》之銘言:
: 明顯感受到有一群人刻意放大所有社會議題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你定義的那一群人,不過我基本上都盡量把各方資訊進行基本查證與收斂,希望大家聚焦在事實討論;無論是加油添醋的方式,或是像你這樣用局部錯誤推翻全部言論的作法,我想都不容易促進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

學甲爐渣事件我有整理懶人包
https://beta.hackfoldr.org/xuejia-steel-slag/

這個事件會被放大檢視有幾個理由

  1. 明祥馨負責人的政商關係極為良好,且貴為民進黨中執委
  2. 2015 就已經宣稱處理完的場址 2019 才發現根本沒有處理完
  3. 收受 64 萬噸爐渣卻只有 9 萬噸被發現埋在農地裡,相關單位被動等待檢舉才有動作
  4. 工業地埋爐渣在立委多次開記者會才有進一步動作,而其實 2015 的調查就有工業地
  5. 農民是種植玉米出現異常發現埋有爐渣,但環保單位檢驗卻說無毒
  6. 明祥馨結束營業後幾乎是原班人馬另外開了立德鑫繼續收受爐渣,繼承原有廠房與設備

光是摘要就如此複雜,要如何讓人不用放大鏡檢視?

是的,對比高雄旗山與屏東枋寮兩案其實台南學甲的處置方式相對好一點,但根本談不上及格,因為相關單位仍然避重就輕,對外宣稱的 “保護鄉土 義無反顧” 並沒有具體積極作為,我就提幾個問題

  1. 為什麼環保局現場採樣不知會關切的立委、議員或里長與民眾?
  2. 為什麼許多現場明顯看到未經處理的爐渣或爐石粉,相關單位還是要說它們是”產品”?
  3. 無論工業地或農地都不能填埋爐渣,為什麼到議會專案報告中才願意承認這件事?

有人覺得不該用一個案件否定所有農漁產品,但我想這樣的處理態度很難讓人相信市府有做好把關的角色;眼前零星案例只要市府願意真的拿出魄力處理,相信各種加油添醋不會有施展的空間,恐慌能夠擴大的關鍵就只是相關單位的避重就輕罷了。

怎麼做?很簡單,立即組成調查委員會,邀請關切團體共同參與並且外部委員有過半決策權,把行政調查權交給委員會進行,所有調查過程與結果第一時間公開讓各方檢視,一旦發現問題就鎖定範圍進行公告、隔離改善與持續追蹤,逐一排除有疑慮的場址。

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大概很多行銷費用都省下來了,你說是吧?

外送經濟崛起,台南歷史街區會需要更好的步行體驗

照片中的神福飯館位於永康區一條小巷子裡,周遭的人口密度不高,從台南火車站出來後要開車 30 分鐘以上才能夠到達,一般的認知中並不容易經營餐廳;但因為外送經濟的崛起,朋友透過外送平台訂購他們的餐點,然後透過社群媒體讚賞他們的炒飯好吃,我就好奇的循著住址找了過去現場吃。

這樣的消費行為已經逐漸成為許多時下民眾的習慣,消費者藉由外送平台會接觸更多元的美食,不再像過去一樣集中到熱門區域用餐,相信對於許多位於蛋黃區的餐廳來說有明顯的影響;在這之前零售業早已面對挑戰,只是現在這樣的挑戰延伸到餐飲業,如果傳統的觀念不願意尋求改變,歷史街區餐飲服務業的經營者會越來越辛苦。

歷史街區無法被數位科技取代的優勢是長期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物,只是許多在地商圈常將商業經營行為優先於參觀者的體驗,佔據步行區域的桌椅以及車輛排擠了想要參觀歷史建物的民眾,科技發展讓這些被排擠的民眾不再願意忍受現場的體驗而離開;能夠完整體驗的民眾少了,商圈的發展也就遇到明顯瓶頸,除了投入更多行銷成本,提昇歷史街區的步行體驗才是解決商圈發展瓶頸的根本之道。

除了商圈業者的自我約束,市府進一步闢建更多人行空間以及透過交通管制減少進入鬧區車流,這些作為除了讓想要參觀歷史街區的民眾提昇體驗,同時也可以讓歷史街區有限的空間容納更多來訪的觀光客,想想看街道上一輛汽車的空間可以換來多少民眾呢?依據程式的計算,中正路上 2 公里的道路,如果少了一個車道會排擠 289 輛車進入,但卻能夠增加 17894 人步行在其中,哪一個數字才能夠帶動商圈發展相信很容易判斷。

放眼世界各國,許多知名的歷史城區都極為重視步行體驗,也因此獲得大量旅客青睞而能夠以觀光發展延續歷史城區的經營,我想台南歷史街區也會需要這樣子做,你覺得呢?

台南北區、中西區步行規劃 – https://kiang.github.io/tainan_basecode/wa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