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出來走一趟,台南步行體驗充滿障礙

台南的友善騎樓政策從 2012 年開始,至今接近 10 年時間號稱暢通 311 條騎樓,累積近 140 公里,但這項政績對於一般居住在這裡的市民來說真的很無感,因為實際走在路上真的感覺不友善;跟 #他庫趴 的阿楷過去就私下聊過許多步行與交通議題,兩個人特別約了一下,實際體驗台南的步行空間問題。

我們從台南火車站出發,沿著中山路、中正路走到安平運河邊,這條路線沿途經過許多古蹟與景點,如果能夠讓觀光客以步行方式串連,就可以大幅減少車輛使用的需求;但實際走在路上會發現,很容易就遇到騎樓被佔用的情況,加上沿路大多並未設置人行道,要想好好走完對一般人來說就有點挑戰,更別說是推著嬰兒車、輪椅或是大件行李的人們。

當然,對比十年前後的差異還是有些提昇,只是仍然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我們期待更多市民朋友願意一起思考與探討這個問題,逐步解決各種步行的障礙,讓台南真的可以成為步行城市!

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cC8UhWY6M

評論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才是關鍵,否則新竹只是步入台南後塵

在公投結束後民進黨想要趁著聲勢續推新竹縣市合併,急著為已經第二任的新竹市長林智堅鋪路,許多民眾也非常期待新竹縣市合併,總認為合併後會變得更好;但借鏡台南的經驗,合併超過 10 年後台南最大的改變就是房價持續飆漲,但原本預期的縣市共榮最後發現只是加速了人口往舊台南市區移動,甚至連原本台南縣政府所在的新營都無法阻止人口持續下滑。

我待過中央與地方,明顯感受過中央資源充沛與地方財政困窘的兩個極端,過去設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也許是基於讓中央政府能夠匯集足夠資源進行各項基礎工作,所以大部分資源都是由中央單位所支配,這也的確讓中央單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是隨著中央各種基礎建設完成,我們可以發現中央各部會有著越來越多的餘裕來 “補助” 地方政府,對比大部份地方政府稅收連基本營運都成問題,形成極大對比。

中央部會透過補助方式配置資源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問題,也經常被戲稱從台北看天下!以道路為例,台南有許多馬路是透過爭取中央補助進行的路平計畫,為了要爭取這樣的計畫地方政府需要額外配置人力撰寫計劃書,計畫通過後也會用相對高的標準來執行,大幅提高了單位道路的施做成本。最終的確在路平計畫下完成的道路都有著比較高的品質,只是一般道路的養護預算沒辦法提高,造成在路上經常轉個彎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道路品質差異。

如果放在路平計畫的預算可以釋出來墊高台南的財政基礎,台南除了不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撰寫計畫,更可以結構性提昇整體道路品質,單位預算可以舖平的道路會比路平計畫更多,也就能夠讓更多市民受惠。

而道路只是各項施政的冰山一角,更別說以文化古都著稱的台南,一直沒有辦法提高文化相關預算,導致許多古蹟沒辦法獲得妥善的保護而快速流失,整個都市規劃也一直跟不上現代化腳步,最終竟然需要在停車場與古蹟之間取捨,這樣窮的直轄市大概也算世界奇觀吧!

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才是眼前各地方政府需要的,如果能夠讓分配合理化,新竹或甚至台南都不會有縣市合併的必要;這個法規的修正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期經常拿出來討論,現在完全執政卻是完全逃避,財政支配權成了拿不掉的魔戒,讓許多縣市持續活在財政困境的深淵中,只能配合中央部會各種補助辦法,大量行政成本虛耗在無形之中。

評論

2021 公民投票村里地圖初步完成

1218公投 結果已經揭曉,不過還是會好奇投票的分佈情況,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鄉鎮市區層級的統計地圖,所以我進一步向下延伸到村里層級,初步完成地圖的製作。

2021 公民投票村里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referendums2021/

透過瀏覽器開啟後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村里地圖的資料比較大,第一次載入會需要一點時間,如果發現手機無法操作會建議改用電腦瀏覽。資料讀取完成後預設會看到藍色的村里代表四個議題都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綠色則是代表不同意票都大於同意票,其餘則是以白色顯示。在右邊齒輪圖示點開後可以進一步切換個別議題的統計,點選個別村里後則會進一步展開該村里的計票細節。

這次公投的投票率不高,所以產生的結果很可能主要來自於傳統選舉動員作法,可以用來跟一般大選對比;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中選會處理村里層級的選舉區域會有合併情況,我在處理過程是把被合併的村里都呈現一樣的數字,比如說有個選區合併四個村里,那麼在地圖上點選這四個村里都會看到一樣的加總數字,如果把所有村里數字加總會大於實際得票情況。另外就是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在使用的圖資中找不到,所以先忽略不處理。

評論

台南的英語政策迷思與影響

台南的英語加強政策最早在前市長 張燦鍙 於民國 87 年開始推動,針對學童加強英語教育,後來繼任的市長們也都延續或是加強,只是經過 20 多年的努力,英語政策並未對台南的國際化帶來顯著影響,但卻讓國小教師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變。

眼前在台南想要成為國小老師,最快的途徑就是成為英文老師,只要英語能力跨過門檻加上額外的教育學分就可以,目前所知英文老師的錄取率大概是一般老師的五倍以上;以英文老師身份進入學校授課後,有許多機會可以轉為一般教師,而這個轉換的情況也相當普遍,因此英文老師的缺額很容易再次出現,但一般教師的名額就因此產生了排擠。

英文的重要性不會有人否定,但在台南並沒有使用的環境,很多孩子學了沒有持續使用很快就遺忘;但許多英文老師轉換為一般教師後參與了孩子更多的學科教育,這些英文老師許多並未經歷過數學、自然等特定學科的基礎訓練,造成英語能力並未有效提昇,卻拖累了孩子對於數理等其他學科的興趣培養,真的是得不償失!

這幾年在國際上的風氣是 “越在地、越國際” ,也就是越能深入與強化在地特色的地方越能夠吸引國際的參與,只要世界各地的人都願意來到台南,台南自然會有培養孩子英文能力需要的環境;台灣舉世聞名的就是科技產業,台南也自豪有南科這樣的科技產業聚落存在,但回頭看我們的教育政策在英文投入了不成比例的資源,排擠科技產業需要的數理能力與興趣培養,這樣的得與失在 20 多年後的今天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評論

中西區愛國婦人館的美國歷史

愛國婦人館是日治時期所建造,不過在二次大戰後由美國所承租,是美國在台灣進駐最早的幾個點之一;依據解老師的研究,最初台南的美國新聞處是隸屬於大使館之下,所以可能曾有美國外交大使在這個地方辦公,伴隨著後來的美軍顧問團與各種軍隊進駐台南,美國文化對於台南近代歷史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過去因為語言的隔閡,美國派駐在台南的官員跟在地居民互動不易,許多故事並未被記載與流傳,解老師的 美國-美軍 台南歷史博物館 展示她超過十年來努力蒐集與整理的資料,這次也難得透過她的研究去聊聊台南在愛國婦人館的這段美國歷史。

解老師 表示,如果有當時參與相關工作的長輩願意分享其中的故事,她很期待能夠有機會聯絡上;同時也因為愛國婦人館在美國進駐時期特殊的地位,她也希望愛國婦人館有機會成為一個展示場館,讓更多人知道在美國進駐台南期間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記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yESoGTf-k

評論

台南北區原美國學校的歷史不簡單

在北區振興公園西北面的草地上,可以看到開元路旁遺留的大門遺跡,過去在沒有人介紹的情況下,一直都誤以為真的只是一間學校遺址;最近因緣際會下認識了 美國-美軍 台南歷史博物館 粉絲頁的管理員 解老師 ,經由解老師的講解才知道許多學校以外的故事。

該地原本是美軍顧問團( MAAG )進駐台灣時的軍眷宿舍,當時的人們以房舍數量稱之為 “20間仔” ,隨著之後 6214 戰鬥支援部隊( 6214th Combat Support Group )進駐後,孩子的教育需求快速增加才衍生出美國學校;只是當時整個區域由美軍所管理,除了少數在其中工作的居民外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樣貌與故事,解老師鍥而不捨研究了十餘年才能拼湊出大概樣貌。

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邀請解老師一起來走讀,讓大家可以更進一步認識我們所不知道的美國學校歷史!

走讀影片 – https://youtu.be/MMNMrZ6Isrg

評論

北區原台南美國學校校地,從立體停車場變成了大樓

北區原台南美國學校校地位於開元振興公園旁,現況是都會區難得看到的大片草地,以及在路旁僅存的原台南美國學校校門遺址;原本該片土地由台南市交通局規劃『開元綜合交通中心』, 2018 時民眾發起的請願案,希望能夠保留完整綠地,後續議會的關切順利讓交通局中止了原有計畫,只是綠地依然岌岌可危,因為計畫從立體停車場變成了商辦大樓。

3 年多來陸續有議員提案保留綠地或是作為兒童公園使用,但這些建議都沒有被市府採納,交通局中止計畫後將土地的規劃交還給國產署,在今年 6 月商業區部份由麗寶集團旗下寶贊開發事業公司標下地上權,可以預期綠地很快就會變成大樓,原台南美國學校校門遺址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需要納悶的是,為什麼鄰近居民往往都得看新聞才知道週邊土地發生什麼事?公聽會徒具形式,甚至許多議員都已經正式提出議案,還是擋不下執意要進行的土地開發,作為以文化、民主為訴求的台南,這個案件看起來非常矛盾。

商業區部份的開發目前還看不到具體規劃,有市民表示希望能夠保留原台南美國學校校門遺址,讓人們還可以記得過去美軍在台南進駐的歷史;進一步的有更多市民期待綠地保留,除了另外一側已經快完成的平面停車場,仍有大片綠地尚未規劃,併入開元振興公園才能夠確保這塊綠地持續存在,會需要更多市民朋友的支持與發聲。

評論

網軍、側翼與小編,源頭管理才是重點

我曾經參與黃偉哲市長臉書的小編工作,代替市長回應民眾的疑問,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一個 186 萬人的城市要想把這件事做好真的沒那麼容易;我的解決方式是在內部建置一套資訊系統,加速跨局處之間的橫向連結,透過資訊系統與團隊建立的輔助才慢慢能夠消化每天來自台南各個角落的民眾聲音,同時透過真實的聲音回饋到政策研究中,讓市長能夠掌握台南整個城市的脈動。

也因為這樣的過程,我可以發覺到,網路上的確有這樣的一群人,在特定議題出現時用盡各種方式要操作網路風向,最常見的就是透過大量假帳號來拉抬或是壓抑特定議題,像是我最近在台灣民眾黨台南市黨部開的記者會(*1),臉書影片下方就有許多明顯的假帳號出現留言;我不認為每個帳號後面都代表一個真實的人,很多時候應該是少數幾個人操作大量帳號,因為許多留言出現了同樣的錯字或誤解,過程中大概光是切換手機就夠忙了,不會有時間思考真實互動。

這幾天網軍議題發燒,各方都想要找出高嘉瑜家暴案背後是誰在操弄議題風向,但根據過去學甲爐渣案的參與經驗,要想找到具體脈絡的機會很低,因為在末端發生之前存在太多可能路徑,需要做的是從源頭阻止資金流入市場;一般人不難發現政府投入在行銷工作的預算一年比一年高,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其中有相當比例的資金,用來滋養這些在網路上操作議題風向的人們,因此負責監督預算的各級民意代表只要願意緊盯各種行銷預算,最終就能夠有效減少這種負面的文化持續。

我的專長是程式自動化工作,要想透過網路操作輿論的門檻比一般人低很多,只是很多時候我都選擇不去碰觸這樣的事情;過去在歐美發生的劍橋分析事件,就可以解釋當程式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等技術投入到輿論操作時的驚人效果,其中的利益會讓許多人躍躍欲試。歐美在這些網路輿論操弄事件發生後積極檢討與提出改革措施,我想我們有很好的範例可以借鏡,希望一些站在決策位置的朋友可以懸崖勒馬,避免繼續下去玩火自焚。

*1. 記者會影片 –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posts/1967077093465744

評論

2021年9月交通事故統計,高雄 237 人死亡最多

道安資訊查詢網昨天公佈了 9 月的道路交通事故統計數字,依據 30 日死亡人數統計,我進一步找出了對應的人口資料,試算每十萬人比率,方便與國際數字對比,同時也進一步向下延伸到鄉鎮市區進行統計,提供作為參考比較。

縣市 死亡人數 / 人口 => 每十萬人比率
臺東縣 44 / 213818 => 20.578
嘉義縣 98 / 494868 => 19.803
宜蘭縣 79 / 451422 => 17.5
屏東縣 141 / 806305 => 17.487
苗栗縣 92 / 539361 => 17.057
雲林縣 111 / 671686 => 16.526
花蓮縣 47 / 322260 => 14.584
臺南市 233 / 1866073 => 12.486
南投縣 60 / 486455 => 12.334
彰化縣 146 / 1257992 => 11.606
新竹縣 57 / 574512 => 9.921
桃園市 204 / 2272812 => 8.976
高雄市 237 / 2751317 => 8.614
澎湖縣 9 / 106036 => 8.488
臺中市 213 / 2816393 => 7.563
新竹市 29 / 452882 => 6.403
基隆市 18 / 365117 => 4.93
新北市 187 / 4017632 => 4.654
嘉義市 11 / 265002 => 4.151
臺北市 96 / 2544720 => 3.773
金門縣 2 / 140856 => 1.42
連江縣 0 / 13429 => 0

鄉鎮市區 死亡人數 / 人口 => 每十萬人比率
屏東縣枋山鄉 9 / 5136 => 175.234
苗栗縣三灣鄉 7 / 6228 => 112.396
臺南市龍崎區 4 / 3695 => 108.254
苗栗縣獅潭鄉 4 / 4096 => 97.656
花蓮縣豐濱鄉 3 / 4317 => 69.493
新北市坪林區 4 / 6656 => 60.096
臺東縣卑南鄉 10 / 16876 => 59.256
臺南市玉井區 7 / 13416 => 52.177
雲林縣東勢鄉 7 / 13914 => 50.309
臺東縣東河鄉 4 / 8124 => 49.237
苗栗縣銅鑼鄉 8 / 16956 => 47.181
雲林縣二崙鄉 12 / 25739 => 46.622
臺南市七股區 10 / 21871 => 45.723
苗栗縣西湖鄉 3 / 6604 => 45.427
臺南市左鎮區 2 / 4460 => 44.843
嘉義縣大埔鄉 2 / 4549 => 43.966
高雄市田寮區 3 / 6831 => 43.917
嘉義縣鹿草鄉 6 / 14713 => 40.78
臺南市西港區 10 / 24556 => 40.723
臺東縣鹿野鄉 3 / 7509 => 39.952

完整資料下載
https://github.com/kiang/roadsafety.tw/blob/master/data/area/110_09.csv

道安資訊查詢網
https://roadsafety.tw/

評論

用科技找回台南 400 年榮景,江明宗參選北區中西區議員宣言

從登革熱地圖、口罩地圖到最近的好食券地圖,過去 6 年多的時間我一直嘗試用科技工具參與解決你我生活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創作已經幫助了數百萬人,我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可以讓科技不再只是口號,我希望把這個能力帶進台南市議會,從北區、中西區開始帶動台南科技發展!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 主席提出的「共融社會、國家治理」主軸,期待台灣政治能夠從共容開始,逐步走向共融與共榮,我相當認同這樣的理念,只要願意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為共同的未來打拼,我們可以包容彼此立場、努力尋求共識,讓社會可以持續前進,而不是因為仇恨原地打轉。

台南即將迎接 400 年的歷史里程碑,只是隨著時代演進,過去的榮景已經有些黯淡,在文化與美食之外我更在意這個地方如何走向下個 400 年,我也希望兩個孩子有機會在台南找到自己的未來,不一定要離鄉背井。

北區、中西區有著最知名的府城歷史街區,我希望從這裡開始把台南打造成步行城市,提供居民與遊客更舒適的步行空間,透過公車與自行車接駁滿足遊客交通連結,運用公車 Bus 、自行車 Bike 與步行 Walk 的 BBW 精神去解決觀光熱區交通難題,讓觀光客能夠倍增,同時避免交通問題侵蝕台南的文化古蹟。

台南是眾神之都,宮廟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化生活經常出現衝突,我認為要借鏡日本京都與台南普濟殿的經驗,讓原本分散進行的廟會活動可以集中資源打造成信仰與文化的嘉年華會,讓信仰與文化的傳承可以融入現代化生活中,擴大規模來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與觀光客共同參與!

科技是我的本業,過去幾年脫離舒適圈走進政治領域,有幸在中央待過經濟部政策辦、在台南市政府服務時協助創設智慧城市辦公室,擔任台灣民眾黨北區、中西區主任期間也參與了許多直接服務民眾的陳情案,我已經準備好為更多民眾服務,因此爭取台灣民眾黨提名參選台南北區、中西區議員;科技也只是工具,我會善用這個工具聆聽大家的需求與期待,以資料治理為基礎監督台南市政府,進而讓台南可以走出下個 400 年的路,懇請北區、中西區的朋友給我這個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