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數位遊牧民族在台南的機會與挑戰

數位遊牧民族( Digital Nomad )是隨著網路科技進步而出現的工作型態,以我自身為例,我很少進入辦公室工作,只要網路連線穩定,我可以在世界任一個角落交付公司預期的成果,事實上也曾在日本停留數個月仍維持台灣這邊工作的產出,或是在台南協助台北或美國單位解決技術問題,基本上不會侷限在特定的時間或空間。現在許多人因為疫情體驗的在家工作,其實我們早在 10 多年前就開始這樣子運作。

最近有個進行同樣工作方式的朋友面臨了勞檢問題,來自政府的人員要求這些項目

  1. 勞工名卡(勞基法第7條)
  2. 勞工簽到簿或出勤卡(勞基法第30條)
  3. 工資清冊(勞基法第23條)
  4. 年度特別休假資料(勞基法第38條)

勞工名卡在法規列出的項目其實在我們看來沒有必要性,像是本籍、教育程度或是獎懲等,但勞檢時會被要求找出所有欄位資料並且印出成紙本;簽到或出勤就更難了,因為我們這樣的工作型態並沒有固定工作時間,只要產出成果有對應價值就不會發生爭議,但勞檢時經常被迫得 “創造” 這樣的記錄,並且印出成為紙本。特別強調紙本是我們已經幾乎全面數位化,很多時候一個 Email 往來就視為協議,沒有想過要把這些記錄印出來準備讓政府檢查。

工資清冊沒有太大問題,年度特別休假資料就是另外一個挑戰,因為實際上並沒有請假、休假等等互動過程,覺得今天身體狀況不佳自己離開電腦休息即可,可能在休息過後的凌晨繼續跟上工作進度,但在勞檢過程還是得創造這種資料來滿足法令要件,即使在場所有人都可以理解這是造假,但法規與行政程序似乎沒有鬆動的機會。

數位遊牧民族會是台南的機會,因為跳脫了空間的限制後,台南有機會透過美食與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數位遊牧民族在此聚集,但僵化的法規與勞動檢查方式會把這樣的機會擋在門外;愛沙尼亞、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或甚至鄰近的泰國都積極針對這樣的工作型態提供特別的簽證,隨著與疫情共存的討論創造新共識,期待相關單位可以回頭檢討法規,讓數位遊牧民族可以獲得更友善的環境。

作為數位遊牧民族的一員,我也希望把這樣的經驗帶進台南市議會,讓台南可以張開雙臂迎接新時代在這裡落地生根!

我的看板已經全部撤下,沒有續租

有朋友問起,其實我的看板已經全部撤下,沒有續租; 3 個月的刊登期間, 3 個看板的製作、租用與吊掛總共花費近 16 萬元,其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過去有議員揭露過,直轄市議員一年的薪水大約 250 萬, 4 年 1000 萬出頭;但看到滿街的看板與宣傳車,很多議員參選人在選舉期間花費就超過選上後可以獲得的總收入。 柯文哲 主席曾經說過,台灣選舉經費太貴是政治敗壞的開始,為了維持參政過程的獨立性,在宣傳工作上我就量力而為了。

作為一個政治素人,我還是需要各種宣傳管道,持續徵求可以無償使用的牆面,我的回報就是選上後一定認真做好議員該做的工作!

線上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s_Gu6y6BTnRLady1OM-aMORQ3LDC7q-83RfRFXQkgNaQZ_w/viewform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兼顧防疫與隱私,立刻裝上吧!

你希望自己的私生活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嗎?相信大家都不想,但兩年多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案例,新聞媒體或是大眾都在討論確診者被迫公開的個人疫調行蹤,為了防疫所進行的調查工作焦點已經模糊。近來隨著疫苗覆蓋率提高、新變種病毒重症率低但傳播速度更快等情境的改變,政府總算願意更用力推動臺灣社交距離APP的安裝與啟用,希望你也可以盡快裝上並且開啟手機藍牙功能!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安裝連結 – http://onelink.to/a98ctu

臺灣社交距離 APP 的作業方式不同於傳統疫調,運用科技讓許多防疫工作可以自動化進行,開啟後會自動記錄你所接觸過的其他手機,遇有確診情況後自動發出警告,關係人主動跟衛生單位聯繫後也只進行確診後的治療;所有記錄資料都已經去識別化,意思是沒有人會真的知道你去過的地方,所有過程只為了防疫與治療,沒有美食清單、沒有家庭失和顧慮,更不會有政府用來追蹤民眾的問題,讓大家都能夠聚焦防疫工作的進行。

並不是傻傻的相信政府,而是我知道臺灣社交距離 APP 背後代表的並不只有我們的政府,更有 Apple/Google 兩大國際公司的技術與信譽作為擔保,全世界也已經有數十個國家願意參與其中,並不是我們所獨創;同時隨著疫情擴散速度加快,第一線衛生與醫療單位人力早已嚴重不足,運用這個科技才有辦法在大量確診案例情境下繼續防疫與醫療系統的正常運作,請大家盡快安裝、啟用,並且配合接種疫苗,這樣才可以盡快讓社會達到與病毒的共存與進入新的生活常態!

耗電?其實你看完這篇文章螢幕的耗電量可能就大於一整天開著手機藍牙功能,再一次呼籲大家把臺灣社交距離APP啟用!

*. 原理介紹 – https://link.medium.com/Wv5cEcSjapb
*. 110萬簡訊的問題臺灣社交距離APP可以解決 – https://link.medium.com/PLspK7Wjapb
*. 實聯成為失聯,臺灣社交距離 App 才是正解 – https://link.medium.com/c7ipEGZjapb

台南確診者接觸對象匡列篩檢過程記錄

持續透過資訊技術關注 Covid-19 疫情 2 年多,今天第一次遇到家人被匡列的情況,孩子因為學校同學確診被列為篩檢對象,我在參加活動到一半接到老師的通知,還沒弄懂情況就先跟主辦單位道歉離開,匆匆回家準備帶孩子前往永康衛生所篩檢;到了衛生所,取得號碼單後被引導掃描 QRCode ,打開的是一個 Google 表單,透過表單填寫各種個人資料,但看起來並不是大家都熟悉這種流程,所以報到時又再次被詢問個人資料,工作人員透過手抄方式再次登載我跟孩子的資料。

在我們之後還有上百個人陸續趕到,但篩檢的速度不快,所以等候期間就可以發現衛生所外面排滿了人;大家的配合度都還算高,即使白天氣溫炎熱,還是耐著性子排在隊伍中,比較多狀況的是許多孩子在篩檢過程抗拒的哭鬧,我們的過程還算順利,只是離開時看到的人潮大概很難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消化,辛苦第一線的人員了。

遇到最大的困擾大概是身份認定問題,我們在現場篩檢拿到的單子只有提醒要 “自我健康監測” ,但是校方提供的訊息卻是要從當天開始進行 “居家隔離” ,不同的家長從不同的窗口得到的訊息都不一樣,我們也並未收到衛生單位進一步的提供 “居家隔離通知書” ,最後還是依據老師的建議開始安排隔離措施;另一方面,回到家之後又接到衛生局的電話,我們在篩檢場所提供兩次的個人資料衛生局又再透過電話問了一次,後來第一通電話的人員似乎不夠熟悉程序,所以還有第二通電話由另外一位人員追問幾個資料,作為一個科技人,我認為第一線人員有許多寶貴的時間被浪費在可以透過資訊工具解決的流程中。

即使我已經長期在關注疫情發展,但實際進入到流程中還是感覺到許多慌亂,特別是前不久還有人在網路宣揚台南確診人數最少的成績,現在想起來會覺得有些諷刺,因為我們並沒有善用疫情空檔做好準備與演練,似乎總要問題出現了才能夠發現瓶頸點,但這個時間點要想導入新科技難上加難,最後還是回頭用最慢但最熟悉的方式處理問題,然後祈禱再一次獲得幸運女神眷顧。

已經取消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希望我們篩檢的結果不會有壞消息,後續會陸續記錄過程讓大家參考,期待對於流程的改進有些幫助。

校樹地圖初版上線

在跟一個老師交流時聊到,原來教育部曾經動員了許多學校老師進行校園中樹種的調查工作,最後成果匯集成為校園樹木資訊平臺,只是因為資料量太大,網站的操作體驗不是很好,所以我嘗試透過程式下載網站上 3616 所學校所整理的樹種資料,搭配學校基本資料製作了這個校樹地圖,適合讓想要找尋特定樹種的朋友參考使用。

校樹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school_tree/

進入地圖後看到的綠色五角點是每個學校的位置,點選後可以看到學校的基本資料與樹種資料,點選個別的樹種會在地圖上以紅色星號顯示個別樹木的位置;如果有授權地圖取得手機位置,在地圖上看到的藍色圓點就是你的所在位置,可以用地圖的相對位置找到目標的那棵樹。在右邊的工具列可以直接依據樹種的名稱進行檢索,選擇了樹種後就會在地圖上呈現有該樹種的學校,隨後即可進一步點選學校圖示進行上述操作來找到樹的位置。

內容相當豐富,是許多老師們的心血結晶,期待校樹地圖的製作可以讓更多朋友善用這些資料,也歡迎有程式設計能力的朋友直接用我整理過的資料去延伸更多有趣的應用!

揠苗助長,台南自駕公車的問題癥結點

由理立系統申請的台南市自動駕駛快捷公車上路營運實驗計畫,原訂去(2021)年10月正式上路,台南市政府也在2021年4月發出全國第一張「自駕電動公車營運路權」執照,但該計畫在實驗截止期限今(2022)年4月6日前都還沒看到實際營運的消息。姑且不論理立系統有無能力做到,我們政府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監管能力基本上是零,因為一間沒有任何實蹟的公司竟然可以跳級直接進入營運的實驗,真的是把道路安全當作兒戲!

對比美國, Waymo 公司到 2018 年累積了超過 1600 萬公里的道路實測,在提出各項數據表現後才獲得加州政府核准進入試營運階段,在提供了超過 80 萬公里的無人自駕車載客服務實蹟後,今(2022)年才開始討論政府是否要核准成為正式的收費服務;從 2011 年美國第一個州開放自駕車測試後超過 10 年的時間才有正式收費營運的討論,我們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在 2018 年才在立法院三讀,但 2020 年就通過了上路營運的實驗計畫,鼓勵創新不代表監管工作應該這樣隨便。

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未來想像確實很吸引人,但達到夢想的過程需要更多扎實的基礎累積,不管對於台南或是整個台灣,我們需要在技術的發展過程設定更明確的階段性任務,美國聯邦政府在 2016 年提出的自動駕駛車政策指南提供了絕佳的參考,別讓揠苗助長的方式扼殺這些技術萌芽的可能。

太陽花學運八年了,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是這樣,在 2014 以前是個鑽研資訊技術的軟體工程師,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才剛開始在爸爸這個身份進入狀況,看到當時的過程我開始意識到台灣民主跟我想像的落差,所以我開始做一些嘗試。

剛開始我只是運用資訊技術做些東西,但發現這樣子很難搔到眼前問題的癢處,看著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的更好,所以那一年我就開始試著參選台南市議員,不過很快就發現自己離選票非常遙遠,所以並沒有正式走到登記的路。

隨後在因緣際會下,我有機會進入台南市政府成為資訊單位的約聘人員,基本上這個工作的待遇比我過去的砍半再砍半還糟,只是當時覺得可以藉此改變些什麼,所以還是轉換了跑道;不過事實上這個工作真的是當個小螺絲釘,最自豪的大概就是為當時的登革熱疫情開發空地空屋管理系統,聽說還用了蠻長一段時間。

只是這種低薪且沒有強大成就感的工作我真的待不住,幾個月後就決定換工作,在朋友的引薦下進入了經濟部從事政策研究工作,待遇好了一點,不過吸引我待很長一段時間的理由是真的能夠做些有趣的事;我在經濟部期間參與了台電、台水乃至於台糖的開放資料與黑客松活動籌劃,協助排除一些技術上的障礙,成就感有比較多一點。

在經濟部是政務工作,也就是隨著部長更替也得去找自己的下一步,我當時接觸了時代力量,也順利成為時代力量台南黨部的第一任執行長,當時的目標就是再一次參選議員;不過即使經過 4 年的磨練,其實離選舉這件事還很遙遠,依據想像摸索的作法並未獲得支持,沒多久就因為理念不合離開。

離開時代力量後我還是嘗試要參選 2018 的議員,一樣沒有跨過自己設定的募款目標,所以一樣沒有正式登記;不過當時透過民進黨朋友的引薦,得知一個參與市長競選團隊的機會,因為在時代力量過程意識到自己跟選舉第一線距離的遙遠,所以就答應了這個邀約,進入黃偉哲的競選團隊從事政策研究工作。

走在選舉工作的第一線,其實我的震撼還蠻大的,這才真的理解到現實政治跟過去認知的落差,抱著學習的想法走完了整個選舉過程,也幸運的跟著勝選團隊進入台南市政府;這是第二次進入市府工作,只是這次成了市長室秘書,花了一點時間才慢慢適應人們對這個位置尊敬的態度,畢竟軟體領域大多是扁平化組織,台南市政府是個上萬個員工組成的科層結構。

我並沒有滿足於這個角色,所以回頭檢視自己在選舉過程參與擬定的政策,順利推進創設台南市智慧城市辦公室,不過這個辦公室只有我這個執行秘書,因為相關預算被議會刪除了;雖然沒有預算,我還是嘗試一個人去探索這個位置能夠做的事情,在一些領域做了一點嘗試,不過大概就僅止於開了個頭吧。

後來我有了第二個孩子,幕僚工作的薪水對比經濟上的負擔還是有些落差,再加上工作上難以出現比較大的突破,所以我還是再次選擇離開市府,回到我熟悉的民間資訊工作中,那個薪水立刻比過去任何政治工作待遇還好的地方。

在走了這麼多年後,對於政治的想像慢慢具體了些,不過還是抱持著一點當初的理想性,所以我加入了台灣民眾黨,努力一陣子後順利獲得提名參選議員,開始在籌備今年年底的選舉。民眾黨的褒貶一直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只是回顧我過去 8 年的經驗,我想這是最適合我的道路。

回顧這 8 年,我想最能夠自豪的是我沒有眷戀任何一個權位,無論在哪個位置我都認為自己在為台灣、為孩子做點事情;我還清楚記得太陽花學運過程的幾個晚上,透過網路看到現場畫面所帶來的衝擊,我還是想要改變那個不合理的現象,即使慢慢理解這需要很漫長的時間。

然後如果你以為這是個富家少爺的任性,事實上我是從需要社會接濟的清寒家庭中長大, 15 歲開始半工半讀,白手起家買的房子還在繳貸款當中;參與政治這 8 年的時間,很難說有帶來什麼巨大的改變,只是應該可以拋磚引玉一下,這個在太陽花學運後堅持了 8 年的,我的故事。

台灣停電問題不是出在經理人,而是出在能源政策

停電跟經理人沒有太大關係,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電價、一個是能源配比

台灣的電價長期處於低檔,沒有人敢真的大幅調高,缺乏足夠盈餘支撐,各項基礎設施投資就會一直延後,政府對於基礎設施的補助也並未跟上腳步;同時低廉的電價也會降低節能的意願,許多廠商仍然使用耗電的舊設備,持續追加的投資也繼續加重整體能源負擔。

其次是能源配比,大量的再生能源投入提高了供電的不穩定性,對應的備援發電機組或儲能設備又沒有跟上再生能源的成長速度,同時間燃煤機組因為環保被迫降載、核電機組因為非核家園承諾無法討論延役,這種矛盾的現象再好的專業經理人也很難改變。

為什麼單一發電廠事故會造成大規模跳電?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備援準備,這不只是電網的脆弱,而是政府一直避免大家討論的,也就是缺電!

需要南電北送就是北部長期缺乏足夠的發電能力,電網大規模跳脫就是沒有其他機組能夠在意外發生時立即補上發電缺口,更別說一些降壓供電、縮短發電機組大修時間的細節安排,幾次的大停電顯示,我們的能源政策已經走在鋼索上。

一次預期外的大停電發生後,接著就是許多因為設備毀損造成的供電不穩,各種小動物輪流成為代罪羔羊,背後究竟有多少潛藏的能源問題目前無法看透;為什麼興達電廠兩次大停電都是同一個開關?到底是人員缺乏訓練還是有不得不去操作那個開關的狀況?

能源政策的結構改變應該有更多的討論與準備,完全執政變成完全無法監督,這並不是民眾希望看到的結果!

環保不落人後,台南民眾黨號召龍鱗山淨山

台南的好山好水遠近馳名,好環境的維持則是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台灣民眾黨台南市黨部深知環保要從自己做起,因此由黨部 楊家宜-白犀牛 顧問規劃,選在今天 (3/19) 前往南化區龍鱗山進行淨山活動。

永康區主任 江品璁 表示,顧問與許多先進在多年的推廣下,龍鱗山周遭區域環境乾淨,期待跟大家一起繼續保持;江品璁說,龍鱗山有些挑戰性,提醒來爬山的朋友要穿著適當服裝。

北中西區主任 江明宗 說,山區有發現一些候選人製作的文宣品扇子,因為低成本大量製作與發送,讓民眾隨處遺棄;江明宗認為,希望未來有機會採用公費選舉制度,減少文宣品製作需求,大家一起愛護環境。

仁德、歸仁、關廟、龍崎區主任 江國銘 認為,山區道路與基礎設施明顯不足,也缺乏在地就業機會,南化區跟龍崎區一樣面臨人口持續流失問題;江國銘說,好山好水的區域需要更多居民進駐活化,未來會繼續推廣地方創生讓人口可以回流!

台灣三部曲電影變動畫,台南民眾黨參選人要求市府做好準備

「臺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 BOT 案在 2018 獲行政院正式核定為國家重大文化建設計畫, 2019 台南市政府正式與魏德聖進行簽約,原預定在 2024 年底開幕營運;但魏德聖在 3/16 召開記者會表示,原本的電影拍攝改為動畫,文化園區 BOT 案很可能跟著跳票,民眾黨台南市議員參選人們要求市府做好準備。

北中西區台南市議員參選人江明宗 表示,「臺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BOT 案市府在施政成果列為近百億的招商政績,但依據魏德聖對外說明實際只有募得 1 億元資金,而且把實體的電影計畫變更為動畫,可以預期原本承諾的文化園區也變得難以兌現!

江明宗依據公開資料表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陸續為了這個 BOT 案花費 1 千萬元,委託民間顧問公司進行規劃與管理工作,現在計畫可能生變,江明宗認為文化局應該做好準備,審慎安排後續投資。

仁德、歸仁、關廟、龍崎區市議員參選人 江國銘 認為,歷史文化的推動與保存,不僅能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更能了解歷史脈絡中的故事,魏導這些年來,致力將台灣的歷史文化,以電影形式呈現,著實讓人敬佩。

江國銘說,這次的「台灣三部曲」,在台南有多處拍攝場景,更可提升台南的可見度,無奈經費、疫情等大環境的壓力下,改變了原有的計畫,改為動畫形式呈現,建議相關部門能夠針對新的規劃,提供相關的協助,讓台灣的歷史文化,再現大家的眼簾。

新化、善化、新市、安定、山上區市議員參選人 洪岳銘 表示,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的歷史文化淵遠流長;「臺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 BOT 案原為美事一樁,雖計畫趕不上變化是大家不樂見的結果,但這同時也代表主管機關應盡速商討後續作業,尤其在已經投入大量經費的情況下,更應審慎使用納稅人的辛苦錢。

永康區市議員參選人 江品璁 說,樂見影視產業帶動地方發展,當初預計在後壁興建的文化園區,總面積廣達 118 公頃,規模不小,但目前看來魏導的電影籌拍計畫似乎碰上困難,如果文化園區開發案跳票,市府應該要準備好 Plan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