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停電問題不是出在經理人,而是出在能源政策

停電跟經理人沒有太大關係,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電價、一個是能源配比

台灣的電價長期處於低檔,沒有人敢真的大幅調高,缺乏足夠盈餘支撐,各項基礎設施投資就會一直延後,政府對於基礎設施的補助也並未跟上腳步;同時低廉的電價也會降低節能的意願,許多廠商仍然使用耗電的舊設備,持續追加的投資也繼續加重整體能源負擔。

其次是能源配比,大量的再生能源投入提高了供電的不穩定性,對應的備援發電機組或儲能設備又沒有跟上再生能源的成長速度,同時間燃煤機組因為環保被迫降載、核電機組因為非核家園承諾無法討論延役,這種矛盾的現象再好的專業經理人也很難改變。

為什麼單一發電廠事故會造成大規模跳電?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備援準備,這不只是電網的脆弱,而是政府一直避免大家討論的,也就是缺電!

需要南電北送就是北部長期缺乏足夠的發電能力,電網大規模跳脫就是沒有其他機組能夠在意外發生時立即補上發電缺口,更別說一些降壓供電、縮短發電機組大修時間的細節安排,幾次的大停電顯示,我們的能源政策已經走在鋼索上。

一次預期外的大停電發生後,接著就是許多因為設備毀損造成的供電不穩,各種小動物輪流成為代罪羔羊,背後究竟有多少潛藏的能源問題目前無法看透;為什麼興達電廠兩次大停電都是同一個開關?到底是人員缺乏訓練還是有不得不去操作那個開關的狀況?

能源政策的結構改變應該有更多的討論與準備,完全執政變成完全無法監督,這並不是民眾希望看到的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