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案需要更多的程序正義,而不是便宜行事

發展逾 30 年的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這兩天再次出現衝突,只是衝突現場沒有多少人能看到,警察透過優勢警力搭配施工單位把大部分關心的人隔離在外圍,特定媒體則是在醜化現場抗爭民眾與被拆遷戶;各種孤立反對者的作法,如果沒有看仔細,我還真難想像這樣的作法會發生在台灣、會發生在台南。

台南市民大多支持鐵路地下化工程沒有疑問,但身為台南市民,你是否支持政府跳過合理程序執行這個政策?如果今天默許了,那麼當同樣的作法用在自己身上時,你很可能沒有機會再次發聲。不可能?在一個紀念猶太人大屠殺的紀念碑是這樣寫的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這個碑文很出名,特別是在太陽花學運發生時,我也是在那時開始關心公共事務。

昨天凌晨我走到南鐵案拆遷現場,因為我知道當我是那個被警察拉起封鎖線包圍的民眾,我會希望封鎖線外面有人能夠盯著這一切,在不合理的情況發生時,希望有人能夠為這個不合理發聲。

抗爭民眾不會是完美的人,你我也不會是,因此我們需要合理的程序去執行每個政策,而不是因為喜歡或討厭誰來決定程序該怎麼進行;拆遷戶提出訴求保留樓梯,這個訴求應該召開會議討論,必要時組成委員會作成決議來支持繼續執行的決策。

討論 30 年的工程是否該為了一個樓梯、一個抗爭戶延遲?我的想法是,都已經討論了 30 年,最後的程序更要仔細,避免讓 30 年的努力白費。

為了便宜行事,動員警察直接包圍抗爭民眾,衍生了更多的瑕疵。為什麼封鎖現場沒有公告路權申請範圍?為什麼鐵道局員工與警察可以在沒有出示公文的情況下阻止媒體或民眾前往現場?如果一切於法有據為什麼要害怕影像記錄?現場的鐵道局員工與警察都只回答我,這是上面交代的。

台灣不是警察國家,警察執法必須於法有據,”上面交代” 四個字不會是合理的答案;那些我們在苗栗大埔案或太陽花學運高喊的程序正義,南鐵案一樣需要,希望不會真的發生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這種事情。

我期待的程序正義,無論誰在哪個位置,政府都該有合理的程序執行各項政策;南鐵案是許多市民的期待,但民主法治也是你我的共識,維護程序正義才能夠讓我們跨越更多的矛盾與爭議,不用選邊站也能夠繼續推進鐵路地下化與更多公共建設!

評論

台灣短期補習班地圖初步上線

在製作幼兒園地圖後,陸續有網友反應希望補習班也可以有類似的功能,因此花了點時間研究,今天有個初步的成果呈現資料;在教育部的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中,透過程式取得了 17430 個補習班的資訊,運用 TGOS 的服務取得地址座標,目前約有 1100 筆資料無法自動處理,後續會逐步修正。

台灣短期補習班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afterschools/

由於資料量比較多,地圖一開始只會呈現縣市區塊,點選個別縣市後才會載入該縣市的補習班資料;透過瀏覽器開啟後一般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程式也會以所在位置縣市自動載入資料呈現。

地圖中每個藍色三角形都代表一個補習班,點選後可以進一步看到補習班的基本資料,其中有三個導航按鈕點選後會帶出個別的導航服務方便引導前往;基本資料下方還有核准科目資料,可以看到登錄的科目與招生對象等細節。

目前系統還只有資料展示功能,未來時間允許會陸續加入更多功能,如果有特別的想法歡迎運用點選 “網站問題反應” 後的系統提供建議與指教。

評論

今年至今 1542 人交通事故死亡,從開放資料看問題

國內的交通事故資料有兩種版本,一個是警政署發布的 A1-A3 交通事故資料,從中能夠計算的死亡數字只有 24 小時內死亡才會出現;另一個版本則是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下稱道安會)所發布的資料,計算的死亡數字則是比照國際計算事故發生 30 日內死亡的案例。用警政署的資料看,統計至 8/1 的累計死亡人數為 1081 人,用道安會的資料看到 5 月底的累計死亡人數 1275 人,如果用道安會的資料加上警政署 6 月以來的死亡數字,目前已知今年以來有 1542 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

道安會的資料比較完整,但更新的比較慢,現在 8 月初還只能看到 5 月的資料;警政署的資料每週更新,但各縣市警局更新速度不一,因此經常會有資料回填的情況。警政署的資料包含個別案件的地理座標與肇事車輛形式;而道安會則是只有公開最小到鄉鎮市區的統計數字,也進一步除了縣市之外拆分出國道與其他兩個類型。兩邊資料不一致的情況很難進一步整合分析,透過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提出資料請求只看到交通部與內政部之間互踢皮球,沒有單位願意進一步開放更完整的資料。

疫情發生至今一年多累計 813 人死亡,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更新數字;但交通事故死亡數字,去年 30 日內死亡數字累計達 3000 人,今年至今也有 1542 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成立的道安會,似乎還沒發揮積極作用。

交通事故死傷情況居高不下,政府單位間盤根錯節的情況一般民眾難以理解;我認為道安會在確認去識別化後應該開放更完整、更即時的資料,並且讓政策環繞著實際資料進行持續討論與修正,公私協力下或許才有機會扭轉交通事故頻傳的問題!

評論

目前全台有 238 處淹水,臺灣淹水地圖介紹

政府的「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投入資源,設計出更好的淹水感測器,並且跟各縣市政府合作,在全國布建了超過 1200 個監測點,讓大家可以得知最新的淹水情況;運用這份資料,我製作了臺灣淹水地圖,讓大家可以一眼看出全國的淹水情形。

透過瀏覽器開啟後一般會跳出提示,如果願意授權使用設備的位置,網頁會自動定位到行動裝置提供的地理點位,同時在地圖會以藍色圓點標記所在位置;地圖中的圓點代表個別感測器設置的位置,如果開始有淹水情形會標示為黃色,淹水達 10 公分變成紅色, 50 公分則是顯示為深藍色,如果希望看所有監測位置可以在右手邊功能列點選 “顯示全部” 按鈕。

點選個別圖示可以看到進一步的細節,包括設置地點位置說明與管理單位等。網站上的資訊每 10 分鐘會自動更新,但因為個別偵測點網路情況不定,也有可能因為氣候故障,所以在確認淹水情況時可以留意一下更新時間,如果離現在時間超過一小時可能已經有故障情況需要排除。

網頁也有提供計算淹水點的功能,目前點選後計算的數字如下:
深藍(>49cm) 2
紅(>9cm) 186
黃(>0cm) 50
合計 238

評論

20210731 疫苗施打記錄

上午外面下著雨,到場的時候人不會很多,大部分民眾都有依照預約系統上面的時間到現場;到場之後先拿號碼牌,接著量測體溫後進入第一站,提供身分證、健保卡驗證預約狀態,然後會拿到印有個人資料的表單,在裡面只需要填答一些健康資訊。

影音紀錄 – https://youtu.be/1dN4juLimiw

拿著表單開始排隊,輪到我的時候走到下一站,第一位人員口頭逐一確認表單上的健康資訊問答,接著由另外一位再次確認後歸還表單資料,拿著資料前往正式施打位置;在打針的位置很快,坐下沒多久就把針打完,然後前往等候區。

在等候區停留 15 分鐘,可以看影片與聆聽現場衛生教育內容,時間到了如果身體沒有不適,自行從出口離開即可;整個過程很流暢,想必第一線人員已經花了不少功夫改進,看他們全副武裝的樣子真的很辛苦,感謝他們的努力。

我是接種 AZ 疫苗,在接近 12 小時後身體有點微熱,但基本上沒有其他問題,就是多喝水、多休息,等待疫苗真的產生保護力。

評論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修正,台南步行空間該跟進了

在疫情與奧運的新聞之外,今天有個比較不起眼的新聞,那就是內政部確定修正「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明確規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服務道路等均應留設人行道,對比過去以 “依實際需求留設” 這樣模糊的字眼,這次修正會鼓勵台南設置更多人行道,改善一直讓人詬病的步行空間。

台南已經畫設府城、鹽水、新化與麻豆等四個歷史街區,這些街區保留許多歷史建築可以欣賞,只是大多缺乏友善的步行空間,各種車輛快速穿越很難帶給路過民眾或觀光客完整體驗;國際上許多歷史街區都會把步行空間視為發展重點,甚至不乏全區禁止車輛進入的案例,台南是該跟進了!

台南即將在 2024 迎接建城 400 年,許多活動醞釀當中,我的期待就是可以有更多人重視歷史街區的步行體驗,讓這樣的體驗可以延續到下一個 400 年。

評論

近 130 國 2050 淨零碳排,台灣還在碳排減半

在聊到氣候變遷的文章發出後,有網友私下提供資訊,原來已經有近 130 個國家承諾在 2050 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包含台灣供應鏈的競爭對手南韓在內;而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 4 條提到,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一百三十九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中華民國九十四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百分之五十以下,也就是碳排減半!

儘管政府的減碳目標落後,國內許多科技大廠已經在國際貿易壓力下紛紛承諾比法規更高的減碳目標,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華碩等八個科技巨頭,甚至在 4 月宣佈要組成「台灣氣候聯盟」, 2050 年之前達成製程 100% 使用再生能源。

我要呼籲政府, 2050 淨零碳排絕對不能只有喊喊而已,相關的碳費、碳稅機制應該及早建立,如果我們不迎頭趕上,一旦歐盟、美國開始課徵碳關稅,台灣可能就會從供應鏈上消失。減碳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經濟問題。

評論

旱澇頻繁交替是常態,台灣能源轉型存隱憂

昨天高雄的暴雨造成多處積水情況,過兩天還會有烟花颱風接近台灣,不知道台南是否已經準備好?

這兩年除了疫情衝擊全世界,各種氣候變遷也衝擊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台灣百年大旱之後, 5 月底帶來今年第一波梅雨,中南部淹水警戒之後是台北發生 20 年來最大時雨量,信義區汪洋一片歷歷在目,昨天高雄的淹水也影響了許多人。

聯合國秘書長今年 6 月警告,乾旱可能成為下一次大規模全球公衛危機,而且沒有疫苗可以因應,這提醒我們 #氣候變遷 #氣候暖化 #極端氣候,是現在進行式,旱澇嚴重頻繁交替,未來將成為常態。

去年因為疫情,聯合國COP26(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延到今年底,面對拜登口中 #關鍵十年,預期各國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台灣在引入再生能源的過程增加了大量火力發電機組,氣候不穩定會影響再生能源供給,進而更依賴火力發電填補電力缺口,減碳目標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評論

台南出現本年度第 2 例日本腦炎,希望大家留意周遭積水容器

台南進入高溫多雨的天氣型態,病媒蚊的滋生情況明顯,在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已經可以看到多個區域變成深紫色,表示誘卵桶監測卵數數量大於 500 或是陽性率大於 60% 。

目前 2 例日本腦炎病患出現在歸仁與白河,鄰近國家也傳出許多登革熱案例,除了政府進行環境消毒,也會需要大家幫忙留意住家周遭有無積水情況,必要時通報市府協助排除,避免病媒蚊帶來的傳染病發生。

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ovitrap/

評論

台灣人流地圖初步推出

內政部 7/8 首次發布電信信令人口統計,也就是透過手機訊號動態計算的人口數字,免費版本最小可以到鄉鎮市區層級,因此我用這份資料初步製作了地圖展示;釋出的資料時間點為 2020/11 月,我以當月人口為基準,人流數字大於人口呈現淺綠色,小於則是呈現淺藍色。

台灣人流地圖 – https://kiang.github.io/tw_people_flow/

地圖預設會顯示在瀏覽設備位置的鄰近區域,點選個別行政區可以看到其他人口統計數字,在設定功能中可以進一步切換不同欄位的資料來跟人口比對,可以藉此看出不同時間點人流對比戶籍人口的情況。

從地圖可以看出,我們的常住人口跟戶籍人口數字存在明顯落差,由於手機的使用普及,我們得以透過手機使用記錄來觀察這個差異;只是這份資料的運用也存在爭議,因為蒐集電信信令資料的目的是要提供電信服務,在防疫過程政府甚至運用這樣的資料執行大規模的人民監控工作,在公共性與隱私之間的平衡一直是爭辯中的話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