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悠然過活,就差人行道了

照片在新北市蘆洲光華路旁的人行道,記得十多年前走在這裡時,人行道存在各種障礙,基本上都是走在車道上;這兩天拜訪親友,試著帶孩子走在這裡,發現已經可以全程走在人行道上,雖然仍然有不少阻礙,但大多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對比在台南需要緊抓著孩子的手走在車道的情況,心情放鬆許多。

Medium 討論 – https://link.medium.com/XKdTHloxFjb

過去只有在台北出現的步行體驗,近幾年延伸到新北市的都會區,原本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開始出現,原本被佔滿的人行道也做了許多清理,走在人行道上面的人也慢慢多了起來。當然,步行的體驗離日本還很遙遠,但的確是有感的改變。

反觀經常以台灣京都自居的台南,我們常以文學家葉石濤的話說台南適合悠然過活,只是實際生活在這個地方的年輕人經常感受不到同樣氣氛。缺乏通勤需要的大眾運輸,上下班都是靠自用車,通勤時間經常塞在車陣中;即使找到適合的公車路線,許多公車站牌就設在車道旁,下車開始就得人車爭道,人行空間稀少,或是已經遭到各種佔用,缺乏友善體驗也降低了使用意願。

台南友善騎樓政策實施 10 年,號稱讓 146 公里的騎樓暢通,但很多時候這樣的暢通只出現在拍照當下,新聞氣氛消失騎樓人行空間也就跟著消失,私有產權公共使用難以維持。台南的人行道涵蓋率長年維持在 1% 上下,近年來新闢建的人行道也大多出現在重劃區或是人煙稀少的區域,對於已經存在的社區幫助不大。

台南火車站出來銜接的中山路,以及民生圓環相連的中正路、民生路路寬大多在 20 公尺以上,闢建人行道可以銜接多個熱門觀光區域,讓人們下火車就可以步行走到安平運河邊;這條路線沿途的古蹟、老屋可以吸引人們邊走邊看,人行區域擴大後也可以提高沿途商店街容納的用路人,帶動全線商業發展而非像現在單點式集中,帶來多贏的綜效。

今年修訂的「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明確規範多種道路應留設人行道,如果能夠選定這條路線進行示範,闢建完整人行空間提昇步行體驗,悠然過活或是慢活這樣的詩意也才有機會真的融入台南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