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政府不是選擇性開放,而是全部

3/11 台南市長賴清德於第199次市政會議(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96812448-5040-4C5A-8300-88BA220E68A2 )再次強調了開放政府的內容,不過其中提到

“所謂開放決策,是在決策尚未決定之初,才有開放決策的進行。鐵路地下化的決策早在98年9月由中央政府決定,因此,鐵路地下化無要不要開放決策的問題。”

這是錯誤的解讀,因為一個大型計畫會有相當多的子計畫需要進行決策,甚至施工過程也有許多可以納入民眾決策的可能,沒有道理說無法開放決策;退萬步言,市府並未公開所有相關決策的資料,只有在特定事件發生時選擇性將資料釋出,這也難怪許多人要抗議 開放政府 喊假的。

身為台南市民,我對 開放政府 在台南市發展是這樣期待的,以工程案為例,所有涉及徵收、徵用與土地使用變更的計畫都應該全面公開所有資料,這些資料不會只有選擇性的結論,包含專家會議、公聽會或各種相關討論記錄等,都應該一併攤在陽光下供人民檢視,台北市在五大案的資料公開已經提供了很好的範例,理想情況是甚至各種影音記錄都能夠放上網路,讓人民有機會進一步檢驗細節。

開放資料只是一個開始,進一步的是開放參與,像是市長口中提到的開放決策,不會是由市長挑出一個案子來滿足字面意義,我期待的是所有決策都能夠有人民參與的機會。這件事情過去是相當耗費成本的,但在資訊工具發達的今天,成本已經不再那樣難以負擔,行政院目前在進行的 vtaiwan 計畫( https://vtaiwan.tw/ )就是很好的典範,所有的決策問題都放上網路蒐集意見,選定日期邀集專家學者與積極參與其中的網友共同討論,討論過程全程透過網路直播,會後也公開所有記錄與最後決定,這是我們現階段看到最值得期待的開放決策過程。

開放與否的選項應該交給人民,像是市長提到的「OPEN 1999」,基本上應該是讓民眾反應問題的同時能夠選擇是否要將反應的問題公開,而不是像市府提到初期只公開特定類別的問題資料;能夠透過 API 開放程式自動存取是相當值得給予掌聲的,只是目前還不知道實際執行情況。

台北市長柯文哲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那麼多的資料開放,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包袱,從其他縣市緩慢的動作可以看出明顯的對比。但是開放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所以未來任何開放政府的努力都會持續累積,只要克服各種阻礙,就可以站在累積後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而不再是從零開始,期待能夠有更多的政府單位投入其中。

— 2015-03-21 補充 —

剛剛才注意到,文章提到的市政會議記錄已經被刪除,一些內容被調整後重新上線為: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DBAE750D-34BC-4A23-89BD-E469B2D6610B}

— 2015-03-26 補充 —

後來發現,記錄應該是移轉到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8274A7F1-24E8-4E93-A4B8-77D959383BA8} ,感謝 周先生 告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