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居家隔離過程看台南防疫準備的不足

先說結論,人力不足、訓練不足以及資訊整合不足!

我是在 4/9 上午接到老師電話,當下在參加活動沒辦法聽的很仔細,只是得知需要在下午 2 點帶孩子前往衛生所進行篩檢,事後才確認是孩子的班上有同學確診;這裡回頭想就有許多疑問,為什麼是老師通知?為什麼是接觸者自行前往衛生所檢驗?對比其他縣市網友分享的經驗,這個開始真的感覺不太妙。

進入到衛生所時,篩檢站安排在戶外空間,現場座位數量有限,所以很快的衛生所外面就大排長龍;這段是最讓人感到疑惑的,如果前來篩檢的民眾都已經是潛在的感染者,等候過程就是一次高風險的群聚,而且是上百個潛在感染者聚在一起。另一個疑問點是,我在現場拿到的單張是 “自我健康監測” 注意事項,所以我在開始時一直以為只是較低風險的接觸,直到透過老師確認,我才知道孩子高風險的接觸者,需要立即進行居家隔離。

我是在 4/11 下午才正式收到衛生局寄發的電子居家隔離通知書,居家隔離的實施期間是 4/10-18 ,但孩子未滿 12 歲,衛生所表示必須提供紙本通知書,同時需要領取快篩試劑,要求家長前往衛生所簽收領取;對比其他縣市這些東西是直接送到家中,或是在篩檢流程中交付,感受的落差其實頗大。

其實我的過程已經算幸運,因為準時到篩檢站而不需要停留太久,因為區域確診者較少可以在下一個上班日就收到通知資料,住在其他區域的家長遇到更多不好的體驗;對比其他網友分享台北或高雄的流程,台南明顯有許多不足。

最讓人困擾的還是資訊整合,一開始就有 4-5 個不同的人問同樣的資訊,即使我已經填了要求的線上表單、現場的紙本表單,電話還是要重新問一次,跨單位的資訊無法即時交流,徒增各種時間的浪費;透過電話詢問也容易產生誤解,因為開始時我被登記成 “張先生” ,流程中有人注意到跟孩子姓氏不同才再打來確認。

我可以理解大量匡列接觸者會造成人力應接不暇,但疫情已經發展 2 年多,市長也一直在宣傳台南的 “超前部署” ,整個流程卻感覺像是疫情剛爆發時的混亂;其中有許多可以運用資訊科技補上人力缺口的程序,只是疫情已經升溫,大概很難說服相關單位嘗試陌生的作法,就希望剛通過審查的疫苗能夠盡快為 5-11 歲孩子安排施打,透過疫苗覆蓋率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評論